学习国学应有先后次序三十岁学儒家活得自信;四十岁学道家活得自在;五十岁学易经乐天知命

发布时间:2018-10-02 17:51: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国学应有先后次序三十岁学儒家,活得自信;四十岁学道家,活得自在;五十岁学易经,乐天知命

杨:那么,老师会主张学习国学,要有像「少时读三国,老来读水浒」一般的先后次序吗?据我所知,老师好像是近年才开始高度关注《易经》?傅:学国学应该有先后的次序。我一向有个主张,这是个大致的、有弹性的分法:三十岁以前学儒家,到了四十岁就要学道家,五十岁以上要学《易经》。这当然是对一般人,因为有些人是天才,像王弼才活了二十三岁,他给《老子》做的注解我们今天还要念。为什么说三十岁以前要学儒家呢?因为那是青年,是为社会所用、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时候学儒家,就会觉得个人生命的发展,跟整个社会的繁荣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个人越有成就,社会越能改善。这时学儒家,可以把「善」的概念充分的实现出来。四十岁以上,进入中年就要学道家。为什么?因为那时生命的经验比较丰富了,对人生的了解也比较完整了,知道人生不一定事事如意,不一定有努力就有成果,怀疑自己还需不需要努力奋斗。所以那时要学道家,化解这些困扰。这是因为道家是一个整体观,所有的一切都在道里面,道是来源也是归宿,也遍在万物之中。这时候得失成败就不要太在意,因为都在道里面。学道家之后,比较容易化解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所以适合中年人。但这也不是说不用再努力奋斗了,而是对生活有不同的态度,比较容易去享受生活的各种趣味。到五十岁以后要学《易经》了。这是因为到五十岁以后,通常都担任到社会的领导阶级,需要做决策。做决策有其风险,有时候不管你再怎么聪明,再怎么认真的想,像是遇到世界金融危机这种情况,都是比不过大的情势转变的。这时候学习《易经》,让人不但能懂得义理,还能运用象数,在面对各种未知的变量时,辅助人做决策。《易经》的义理,也就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可以用八个字简单来说,就是「居安思危,乐天知命」。让人了解到有变化,居安思危,就不至于忽略其中的风险与希望。「乐天知命」的「天」代表时势所趋、大的格局,「命」代表个人遭遇,合起来是说,一方面对大的时势要快乐的接受,要知道个人的意志无法左右它,一方面了解个人的命运的由来,今日有此遭遇的前因后果。《易经》还有象数,可以用〈系辞〉里的「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来说。譬如人通常到五十岁后,老师退休了,也没有人保护自己了,学习《易经》的占卦会让人好像在接受父母指导一样。占卦是古人的智慧,它完全符合现代西方宇宙论的发展,采取「机体的宇宙观」;也符合心理学的发展,能够掌握到「共时性原理」,说明任何偶然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同时发生的事有其内在的关联。这两点并不是附会,而是《易经》里面本来就有这样的思想,提出共时性原理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可以作为例证,他也表示自己受到《易经》的启发。 傅佩荣:智慧是一种姿态

谢安良人物档案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作有《哲学与人生》、《细说论语》、《孟子的智慧》、《向庄子借智慧》、《解读老子》、《解读易经》等逾百种。傅佩荣还是央视《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节目的评委。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用电脑,没有手机,除了授课与演讲,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在任何一个公众场合,他几乎都是同一种装束,浅色衬衣,深色西服,领带与衣扣端正得近乎刻板;他有深厚的西学背景,潜心钻研国学近二十年,著作等身,手写书稿800余万字,在数家电视、网络媒体开设国学讲坛,海内外演讲2000多场……他,就是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  昨天上午,傅佩荣教授应邀到市新华书店参加读者见面会,并现场签售他的新作《孟子的智慧》等书。下午,傅佩荣作了一堂精彩的国学讲座。  昨天,傅佩荣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智慧可以延续,先哲思想可解现世烦恼  傅佩荣提倡“国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乱花迷眼的现代社会,潮流是一种气氛,智慧才是姿态。而真正的智慧总是需要时光来沉淀。尽管傅佩荣承认中国先哲思想里有许多和现实脱节的内容,但他更坚持:只要人性没有改变,文化一脉相承,智慧就可以延续。儒家与道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核心学理思想作为一种智慧是不会过时的。  傅佩荣说,儒家的价值观是首先要守法重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其次要有情有义,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情义是礼法的内在依据。然后走向无私,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至于至善。而道家把天道与人的生命都看作一个“整体”。天道是一个整体,人因而是渺小的;生命是一个整体,失败就不用太在意。道家由此把一切看开了,因而就不执著,人生也就自由而快乐。儒、道这样的思想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吗?  傅佩荣笑着说,有竞争压力的人读一读道家,可以舒解压力;骄傲的人读一读道家,可以让自己保持谦卑。老子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就是我创造了这样东西但我不一定要拥有它,我做成了这个事业但不要认为这个事业非我不可,我当了领导但不要老想着去主宰别人。道家思想很讲究各种条件的配合,任何事业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那么取得了成就之后就会想到,是社会给你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傅佩荣提出:“三十岁学儒家,活得自信;四十岁学道家,活得自在;五十岁学易经,乐天知命。”儒家,要求人要以真诚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要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适合充满干劲的年轻人。道家,让人懂得用整体的观点看待人的一生,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都坦然接受,放开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易”是万变,“经”是万法,《易经》阐述的就是如何看待多变的人生和世界。  经典误读不少,国学应该回到原点  对于近年来内地兴起的“国学热”,傅佩荣说:“国学的推广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普及推广阶段,于丹、易中天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把现状与经典相结合,我现在就是做这样的事;第三就是要把经典和经验相结合,也就是知行配合。这一点,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但是我一直在挑战。”  傅佩荣是央视《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节目的评委。针对记者“怎么看待在娱乐节目里推广国学”的提问,傅佩荣表示,节目是中性的,关键看你怎么做。像“开心学国学”甚至《百家讲坛》让大众对国学产生兴趣,这就值得肯定。但国学推广不能老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也不能总是个性化解读。现在重要的是要回到国学的原点,也就是要阅读和理解经典本身。傅佩荣说:“让普通人走近国学,这需要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确实需要依靠娱乐推动。但随后还是应该让大众回归经典,也就是读者应该开始接受国学典籍的原本。最后一步则是经典和经验配合,让国学中思想融入大众的个人思想。”  傅佩荣一直强调自己是“孔孟之学的桥梁”,他所做的就是力求准确地诠释国学经典原著。他表示,“我所做的诠释,每一句话都有出处”。令傅佩荣痛心的是,由于各种不当的解读,国人对经典误读不少。比如孟子的思想常被后代认为是“性本善”,孟子在书中确实提到两次“性善”,但没有提到“本善”,“性本善”是宋代的朱熹在注解中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去了。孟子的思想其实应该是“向善”而非“本善”。  又比如,庄子的哲学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因此有人给他贴上了“消极厌世”的标签,但傅佩荣认为这是对庄子的误读。他说:“庄子靠编织草鞋养活一家人,实在很不容易。但他活得自在,穷困却快乐,因为庄子会从自己身上发现一些独特之处。”在傅佩荣看来,庄子借给现代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让你面对世界,但行事不要执著,不要带着刻意的目的。  《三字经》理解太难,国学启蒙当从《论语》始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国学功底,往往让孩子先读《三字经》。傅佩荣表示,对于儿童来说,《三字经》理解太难了。《三字经》包含了1000多年的历史,连成人理解都有点吃力。何况《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错了。“我了解到《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是宁波鄞州人,不好意思得罪了。”傅佩荣笑了笑说。  傅佩荣认为,《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虽然有涉及礼仪、制度等的内容已经过时了,不用学,但大部分的基本思想贯穿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渗透在文学、艺术、习俗等方方面面,便于理解,也应该掌握。  “先哲的智慧要实践,需要现代人将之内化,最终要变为己用。”傅佩荣希望读者不要害怕接触经典,“慢慢熟悉原文,对你认识古人的观点一定很有帮助”。  傅佩荣参考儒家思想为青少年设计了一种品格教育,它的内容就是四句话:一、对自己要约;二、对别人要恕;三、对物质要俭;四、对神明要敬。这四点所涵盖的,是人生四大领域:自我、群体、自然界、超越界。傅佩荣表示,品格教育的目标,不只针对单一领域的人格特质或处理技巧,而是意图为人生勾勒全方位的蓝图,能够在修己善群之外,欣赏自然万物,沉思终极关怀,使自己的一生不论遭遇如何,皆可乐天知命,问心无愧。  傅佩荣精彩语录  “能够承受失去的人才是坚强的人”  你不可能摔跤而没有收获的,人生所有负面的检验、痛苦、磨难都一定会让你得到收获的。不要怕挫折,因为承受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修养的过程。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他可以获得什么,而在于他可以承受失去什么,能够承受失去的人才是坚强的人。  “生命中最需要把握的是自己”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说它有意义或者是没有意义,或者是这个意义、那个意义,而是你面对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活下去的过程,你在某一个阶段可能就有觉悟。你要把握住的不是世界,而是你自己,你把握住自己的这种觉悟,你怎么改变,世界就跟着你怎么改变。  “精彩的人生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  完整的人生是你不要问现在几岁,而是问现在做的事是不是你能够做、你应该做、你愿意做的,这样就是很完美的人生。精彩的人生,你不要老期望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你要把自己生命的每一个细节都当做是生命本身。我现在选择这个,放弃所有其他的选择,就是要把这个选择做成我生命中的大事。对生命采取一种比较认真、负责的态度,每一天都会非常充实。  (谢安良辑录)

傅佩荣:先哲思想可解现世烦恼 昨天上午,傅佩荣教授应邀到市新华书店参加读者见面会,并现场签售他的新作《孟子的智慧》等书。下午,傅佩荣作了一堂精彩的国学讲座。  昨天,傅佩荣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智慧可以延续,先哲思想可解现世烦恼  傅佩荣提倡“国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乱花迷眼的现代社会,潮流是一种气氛,智慧才是姿态。而真正的智慧总是需要时光来沉淀。尽管傅佩荣承认中国先哲思想里有许多和现实脱节的内容,但他更坚持:只要人性没有改变,文化一脉相承,智慧就可以延续。儒家与道家的基本价值观和核心学理思想作为一种智慧是不会过时的。  傅佩荣说,儒家的价值观是首先要守法重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其次要有情有义,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情义是礼法的内在依据。然后走向无私,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至于至善。而道家把天道与人的生命都看作一个“整体”。天道是一个整体,人因而是渺小的;生命是一个整体,失败就不用太在意。道家由此把一切看开了,因而就不执著,人生也就自由而快乐。儒、道这样的思想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吗?  傅佩荣笑着说,有竞争压力的人读一读道家,可以舒解压力;骄傲的人读一读道家,可以让自己保持谦卑。老子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就是我创造了这样东西但我不一定要拥有它,我做成了这个事业但不要认为这个事业非我不可,我当了领导但不要老想着去主宰别人。道家思想很讲究各种条件的配合,任何事业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那么取得了成就之后就会想到,是社会给你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傅佩荣提出:“三十岁学儒家,活得自信;四十岁学道家,活得自在;五十岁学易经,乐天知命。”儒家,要求人要以真诚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要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适合充满干劲的年轻人。道家,让人懂得用整体的观点看待人的一生,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都坦然接受,放开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易”是万变,“经”是万法,《易经》阐述的就是如何看待多变的人生和世界。

国学大师傅佩荣赞成适度简化汉字中新社西安七月三日电 题:傅佩荣西安纵论国学 赞成适度简化汉字

  中新社记者 冽玮  在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已红透十年。来大陆,他却总被问及如何看待“台湾版于丹”、“南怀瑾第二”之类的封号,如何讲出不一样的《论语》、《庄子》。七月三日,傅佩荣在古城西安作了一场《向先贤借智慧》的演讲,他见招拆招,畅谈孔孟文化,对中华经典作出了充满“现代元素”的诠释。  有关儒家,道家和易经的联系,傅教授有其独特的见解。他把三者的关系概括起来是:“三十岁学儒家,活得自信;四十岁学道家,活得自在;五十岁学易经,乐天知命。”儒家,要求人要以真诚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要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适合充满干劲的年青人。道家,让人懂得用整体的观点看待人的一生,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都坦然接受,放开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易是万变,经是万法,《易经》阐述的是如何看待多变的人生和世界。  从一九九八年起,傅佩荣受台湾电台邀请,开始给大众讲孔孟、老庄和易经,以至于普通台湾民众提到《论语》,就会想起傅佩荣。其著作九十多本,有声书数十套。近年来,傅佩荣奔走两岸,为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群体宣讲传统文化精髓,被称为两岸文化传播的“行者”。其演讲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亦颇受欢迎。  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傅佩荣以通俗易懂的生动比喻将儒家和道家的精髓一一诠释,会场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当他说及当代人对“成就感”的强烈渴求,因而缺乏快乐时,他举例道:“孔子特别赞赏颜渊,你看他穷得要命,身体也不是很健康,但他总是很快乐。为什么?因为他的身心灵都得到了安顿。”  傅佩荣一直坚持国学普及有三个层次,一是推广扫盲,唤起国人学习的兴趣;二是深化国学知识,生活是非常复杂的,没有完整思想和价值观就无法应对,几个浅显的小故事会让人觉得远远不够;最重要的就是第三层,经典与生活经验的配合,每个人彬彬有礼,发自内心的向善。他还用自己如何侍奉瘫痪三十多年的老母亲的故事,向大家讲述了真诚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  以提倡“国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而著称的傅佩荣并不固步自封,他说他赞成对汉字进行适度简化,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的需求。但千万不能过度简化,毕竟汉字创造不仅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展现,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呈现独特面貌的内在动因。  最后,一位鬓发如银、年近七旬的任述女士问及许多人的困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傅佩荣总结了三点以蔽之:有工作得以安身立命;有人可以关怀,心灵有所安放;有痛苦可以承受,苦难是成长的机会。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路想听老师的志向,孔子答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纵观古今中外,诚哉斯言。(完)儒、道、易与人生的30、40、50――听傅教授讲中国哲学

周末参加《世纪管理名家大讲堂》培训,听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讲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但影响最广泛最深入的恐怕还主要是儒家、道家和易经,而这恰好是我们人生历程三个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他说:三十岁时宜读儒家,四十岁易学道家,五十岁以后要研究易经。为什么这么安排?这与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经验和认识有关,与这些经典所涵盖思想的差异有关。先说儒家。儒家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选择不同的价值。所谓不同阶段,四十岁前大致有三:一是以自我为中心,顺着本能的需要,表现为生存与发展;二是注意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讲究礼法与情义;三是超越自我走向无私与至善。儒家价值观一方面肯定这三个阶段,另一方面强调由下而上的提升。孔子说过,“食色,性也”。这是常识,也是基于经验的观察,更是人的本能需要。然而,仅仅“饭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因此,人需要教育和发展,需要自我和谐,需要与他人的和谐,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人我互动阶段,即礼法与情义阶段。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礼,不只是典礼仪式或教条形式而已,而是植基于一个人内心的尊重他人的情感,亦即“仁”。这个层次的特征是尊重别人与要求自己,由此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安定和谐。第三是超越自我阶段,也就是无私与至善。孔子与子路、颜渊谈到志向时,有的对话频有深意。子路的志向是,“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这是重于情义胜于财富。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以无私的努力为过程,达到至善的效果,就是天下大同。当时就具有这样的思想,真的很不简单。儒家讲的是社会规范,是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讲究适应社会,重视伦理学,强调道德修养,克制自己,教育别人,改善社会。的确,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此必须懂得和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然而,社会是复杂的,人是有个性的,有思想的。当人活到一定年龄,发现个性与社会产生矛盾,又改变不了世界时,觉得很痛苦,很无奈,怎么办呢?如果只靠儒家,有时会觉得很累,活得很吃力,很压抑,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完美。这就是人过四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认识到道家思想的可贵了。在今日学习道家,正好可以对应现代人的心理需要,像道家那样去启发与提升自己的心灵。道家看透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人的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自寻烦恼。不如换一个角度,那就是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造作越多,麻烦也越多。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比如,老子强调的“道”,是一种超越人类标准的世间万物的本真和存在,是宇宙万物的起始与终结,没有合适的名称,只有称为“道”,勉强形容的话,就说是“大”。“道”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超越外在限制,向内探求。比如,出现了选“美”后,我们普通人就觉得自己不够美。出现了捐100万的“善”人,我们普通人就觉得不如他们善,如此一来,美和善岂不是与普通人隔绝了?老子的相对价值观,就是要设法化解各种不必要的执著,世间所谓的美或善都是相对的。不过傅教授说,儒家不分老少,皆可学习,道家则只适合成熟的心灵,并且需要自己亲身去体会,无法只靠别人的教导来觉悟。一个人如果能够体会道家的境界,就可以变得和老庄一样,一起品味他们的快乐。如果体会不到,也只能安于做一个平凡人了。讲课时,我本来想对傅教授提一个问题,就是:你讲的这些思想和观念你会深信不疑、身体力行吗?看来不用问了。我看到傅教授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他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对儒家、道家烂熟于心,看来他深得其中三味。傅教授说,他每次到北京,大都住在颐和园北面的一个宾馆里,人们都说颐和园很美,自己却一次没有去过。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故做与众不同,而是觉得没有必要。他认为,存在的都是美的,只不过人们喜欢用世间普遍的标准去看,因此,才会认为这里美,那里不美。其实,换一种眼光看,哪里都有美的东西!都能自得其乐!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超脱”吧!最后,傅教授说五十岁以后学《易经》。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说明,学习《易经》需要有更多的人生经验,也才能学好《易经》。《易经》为十三经之首,这不仅仅是因为《易经》在时代上最为古老,更是因为它的内容涵盖了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是设卦观象,以符号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借符号的组合与移动,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情境,由之展示人间世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其中首尾相应,福祸想倚,甚至吉中有凶,凶中带吉。在你懊悔不已时,随即出现转折生机;在你额手称庆时,危险已悄悄逼近。然后再总结这一切为,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责任的提升,德行修养的必要以及乐天知命的智能。关于《易经》的学习,傅教授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不学一定不会;二、学了不一定会;三、学会终身受用。首先,《易经》的六十四卦是基于一套特定的符号系统,若是不曾学习,则这些卦象显得神秘而难解。其次,它的占卦部分需要解卦,而解卦能力永远有提升空间。这表示人生有可测与不可测的部分,同时人也有自行做主的选择机会。占卦不同于一般的算命,也在于它要求我们以清醒的理性与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最后,学会《易经》,将可终身受用。知道为什么要修德,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都非常清楚。对自己的生命掌握一种主动性,培养智慧,发展能力,又有德行,这是《易经》最高的理想,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傅教授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寻找人生的意义!那么,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我认为最有意义!我们还要什么?——不能没有憧憬 - [短歌行]

文// 傅佩荣→ → 傅佩荣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向欧洲人讲授《论语》两年。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作品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其“哲学与人生”课在台大开设17年来座无虚席,受教者上万人,他的著作目前有80多部,大陆已出版的有《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智者的生活哲学》、《智慧与人生》、《走向成功人生》、《孔子的生活智慧》、《心灵导师》、《自我的觉醒》、《用什么灌溉心灵》《傅佩荣<论语>心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生活有哲学》(新华出版社);《论语解读》、《庄子解读》、《易经解读》、《老子解读》、《孟子解读》(线装书局)等,以及有声书系列:《老子讲座》、《论语讲座》、《庄子讲座》、《孟子讲座》、《易经讲座》、《重建心灵》等人生不能没有憧憬,以上所述有关儒家、道家与《易经》,都是我们自身文化的精华,是先人的智慧在千锤百炼后所传下来的珍贵资产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以男生来说,是“银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以女生来说,妻子改为夫子,其他各项无异。如果讲究男女平等,则儿子与女儿也应一视同仁。

只要社会稍微开放,经济自由发展,上述目标到了三、四十岁,就可能一一达成。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有一次,我搭飞机从美国回台北,旁边坐着一位六十几岁的乘客。在闲聊中,他谈到自己很早就五子登科,后来三个孩子还全部在美国落地生根,让他成了空中飞人。

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演变为另一种“五子登科了”,那就是:原本希望在美国的子女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结果呢?他的英文不灵光,以致成了瞎子、聋子、哑子;他又不会开车,简直是个跛子;然后呢?他承认自己这一生的作为十足是个傻子。“瞎子、聋子、哑子、跛子、傻子”也算是“五子登科”,实在反讽之至。

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如果选错目标,将是难以弥补的损失。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种呢?是得到了我所要的。”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得到我所要的”也算是悲剧呢?这不是“心想事成”吗?非也。因为许多人达成自己奋斗多时的目标之后,才发现搞错了!原来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自己为这个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太高,根本得不偿失。然而,人生不能重新来过。孔子望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为了降低后悔的几率,更为了珍惜未来的时光,我们所能采取的策略是:花一点时间,想一想人生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的生命有“身体、心智、灵性”三个层次。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到我这儿寻求诊疗的心理病人,大都是身体健康、心智正常,但是并不快乐的人。”我们根据他的说法,可以假定:一个人若想快乐,显然需要考虑身体与心智之外的第三项因素。这第三项因素可以称为灵性。

其次,面对身体、心智与灵性,如何正确回应?我的建议是:身体是必要的,心智是需要的,灵性是重要的。请不要责怪读哲学的人挑剔概念,实在是因为这里的分辨十分紧要。以身体而言,从身体健康延伸出去,包括一切有形可见、可予量化的成就,如“银子、车子、房子”,以及社会形象。这些都属于必要的层次,亦即:非有它们不可,但是有了它们还不够。如果我们把全副精力都投入这个层次,到了中年就会尝到“重复而乏味”的苦果。

再以心智而言,它的潜能包括“知、情、意”三方面。这三方面都需要一直开发,否则难以化解“重复而乏味”的压力。在求知方面,每天学一点新东西,是保持心态年轻的好办法;在情感方面,目标是自得其乐与历久弥新;在意志方面,则能提升自主性与自由度,效法孔子的“随心所欲不矩”。至于灵性层次,则是“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人生的意义与目的。这个层次较为抽象,也较需要个人体验的配合,所以在此暂不多说。

我们不防专就心智层次,来省思人生的憧憬。心智层次最易取得共识的,自然是“求知”方面了。2006年9月我在大陆六所大学(依序是浙大、复旦、北大、北师大、人大、清华)作了系列演讲,我提出一个观点,并且引发了正面的回应,那就是:现代人的学习规划,最好是“三十岁以前学习儒家,四十岁以后学习道家,五十岁以后学习《易经》”。理由是:儒家强调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道家主张敞开心胸与顺其自然,《易经》则引导大家乐天知命与品味人生。

儒家思想的要旨在于“真诚”两字。人只要真诚,就会觉察内心有一股力量,要求自己与别人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在判断关系是否是适当时,所考虑的三项要素是:我的内心感受是否真诚,对方的期许是否沟通及了解,社会规范是否遵守。这三项要素使我们知道如何“择善”,然后由此努力朝着“至善”前进。

即使儒家的处世态度,也无法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因此人到四十岁以后就应该学习道家。道家的要旨在于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一切(包括自己的遭遇)。而所谓的“道”即是整体。在整体之中,得失成败可以消解于无形;在整体之中,很容易孕育一种审美的眼光。因此,学了道家之后,可以“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享受与道同游的乐趣。至于五十岁以后,不妨学习《易经》。《易经》是“依天道以应人道”,要我们明白自己的时势处境与特定位置,对于吉凶祸福可以了然于心,进而在理解了变化的原则与规律之后,可以顺势而行,趋吉避凶,并且致力于修养德行,由改变自己的心性而改变既定的命运。

人生不能没有憧憬,以上所述有关儒家、道家与《易经》,都是我们自身文化的精华,是先人的智慧在千锤百炼后所传下来的珍贵资产。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是正因为困难,所以值得一试。面对这样的挑战,就会带来一些憧憬,而这绝不是有形的成就可以提供的。

【千古奇书 易经解密】,傅佩荣,今波/讲述,1片DVD《易经》那可以说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古老最神秘的经典,被推崇为五经之首,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长期以来,人们就给这本书蒙上了非常神秘的色彩,有人说它是讲占卜算命的,也有人说它其中蕴含着宇宙运行的神秘规律,还有人说这本书里面的知识那是上一次人类高科技文明的遗留,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透露给地球人的天机,等等等等。那么《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那么,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来自台湾的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来和我们一起认识《易经》,解密《易经》。《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不仅因为他在时代上最为古老,更因为内容涵盖了“天道、地道、人道”,亦即要在天地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是“设卦观象”,以符号为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藉符号的组合与移动,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奥妙情景,由之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数千年来,《易经》不但吸引了中国历代大家、学者投入研究,影响力还广及西方学术界,例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由《易经》一阴一阳的启示,领悟了二元对数(阴为零,阳为一),进二奠下了电脑运作的原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由《易经》体认了共识性原理,亦即许多现象在同一时间段发生,彼此之间可能有神秘的联系,而这正是占卜的主要依据。《易经》的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其中首尾相应,祸福相倚,甚至吉中带凶,凶中带吉;全书着墨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责任的提升,德行修养的必要,以及乐天知命的智慧。通过傅佩荣教授的精心解读,我们将看到《易经》所展示的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傅佩荣(Fu, Pei-Jung)先生,祖籍上海,生於1950年,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

  学术专长:儒家、形而上学、先秦哲学、宗教哲学。曾开设课程:宗教哲学、哲学与人生、如家哲学研究、形而上学、论语解读、哲学英文、西洋哲学史、先秦儒家哲学。

  傅佩荣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成就。近三十年都在研究哲学,近二十年都在研究国学。由于父母信教的原因,西方的传统从小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先学习了西方哲学。二十三四岁开始学中国的哲学,进入台大哲学研究所,师从方东美先生,了解了中国的哲学有独特的价值,才真正开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40岁以前接触的都是儒家的思想,40岁以后开始专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以后就研究《易经》。五十岁以后,专心注解传统经典,已重新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在国学经典诠释方面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2006年九月首开大陆问道,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开展了一系列国学演讲,引起了热烈反响。2007年夏秋,傅教授应大陆企业界邀请,为企业管理高层开展了几十场国学讲座,获得一致好评。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

  ○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山东卫视《新杏坛》首席主讲专家。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6月份播出傅教授《人生困惑问庄子》 共15集。

  ○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正在录制25集《老庄的人生智慧》节目。

  ○新浪、搜狐博客主推“傅佩荣人生问题讲座”系列。

  ○卓越的演讲家(海内外演讲两千场以上)

儒家和道家-----人生的境界

现在都流行谈论人生的境界, 那我现在的境界是什么.

二十岁: 到中流击水.

三十岁: 江山如此多娇.

四十岁: 平平淡淡才是真/逍遥游.

四十岁的时候应该是从儒家到道家转变之时."坐忘" "心斋"

道家说人生的境界是心的修炼: 自我, 比较, 反省, 超越. 要排除自我,不要比较. 要自我反省, 才能超越.

"空室生辉" "无用","不得已" 想到的很多,慢慢来梳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52c99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3.html

《学习国学应有先后次序三十岁学儒家活得自信;四十岁学道家活得自在;五十岁学易经乐天知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