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和课文分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后附课文分析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

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课文内容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文本写作时通过多个时间、多个地点、多个人物,描写了多件事情;行文层次巧妙,过渡自然,采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二)教学价值分析1.语文要素的学习价值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是单元语文要素落地的第一篇课文,本文存在多个时间、多个地点、多个人物,描写了多件事情这样的行文特点,让

学生学会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是帮助其把握这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本课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体验方法为主,为后一篇课文《梅兰芳蓄须》教学中的实践方法、运用方法做直接铺垫,也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开放性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做奠基。2.人文主题的学习价值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传递了封建帝王时代,饱经忧患,渴望国家统一,民族和谐的家国情怀。本课则表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危难,中华不振时,少年如何将个人读书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实现读书救国的家国情怀,这对于当下的学生思考自己的读书目的是有深远意义的。(三)助学系统分析
本课的助学系统主要包含注释一个,插图两张,课后习题三道。注释:介绍“奉天”地名在今天的具体所指。插图:一张为青年周恩来的肖像照,一张为周恩来的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的书法手稿背景图。插图与注释,有利于拉进伟人周恩来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消除陌生感,符合四年级孩子的年龄认知特点。课后习题:共三部分,习题一默读课文,归纳概括,体现单元语文要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习题二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中华不振,结合周恩来的诗作,寻找立志原因。习题三引导学生思考并写清楚自己读书的理由,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思考自身的行为原因。整体看三道习题都是紧紧围绕归纳、

概括、查找、分析、写一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展开,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对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就更加清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980ce2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fe.html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和课文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