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度佛教的造像特征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印度佛教的造像特征
作者:马梦园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1
;要:佛教美术始于印度教,并通过各种政治文化的贸易往来传播到亚洲及世界各地,随之将印度的特色植根于不同地方。由于它的宽容性以及宗教信仰上丰富的包容性而被世界各地的人民所接纳,并在亚洲这片宗教信仰浓厚的土地上得以开花结果。这种民族的多样性通过佛教传播时其造型的演变得以显现出来。从印度、中亚传入的佛教随着与中国的文化的交流、贸易的往来而来到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在中国内地与中国原有的传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并在磨合中进行新的创造。
关键词:印度佛教;犍陀罗;秣菟罗;造像特征
中图分类号:J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2-0074-01马克思的《印度史编年稿》上曾经记载,印度曾经历过各式各样的殖民统治,各种掠夺的形式和方法都遭受过,1853年曾写到: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的政治变化多么大,可是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①可见当时的印度正处于外来事物与本国文化的激烈碰撞时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统一帝国,随后其子亚历山大远征东方经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打开了一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渠道,并将希腊文化艺术传向印度。至此,印度佛教雕刻艺术在留有其自成一体的艺术文化体系后开始与西方艺术进行了中西联姻。例如在犍陀罗地区出土了一些2世纪左右的石雕希腊、罗马神像。现藏拉合尔博物馆的片岩雕刻《雅典娜》或《密涅瓦》便是很好的例证。②随着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代的开始,印度的佛教艺术得以真正发展。公元前1世纪,印度产生了大乘佛教,此正是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兴起之时。言于此,便要知晓印度佛教雕刻艺术中最主要的有三个流派:受到波斯、希腊、印度和中亚影响的犍陀罗艺术(约印度西北部);主要受本土印度教影响的秣菟罗艺术(约印度中印度南部);以及笈多帝国时期兴盛的萨尔纳特艺术流派(约中印度南部)。于此,我们应对这几个流派做一个简单的概术。
犍陀罗位于南亚次大陆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西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在早期曾受过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巴克特里亚)长期统治所以受到很深的希腊文化的影响,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的风格,故有希腊式佛教之称。李崇峰先生将犍陀罗文化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元1世纪,这个时期中的造像大多是石浮雕,通常用来装饰寺院主塔或者还愿小塔的塔基和塔身,题材主要是佛像故事。第二阶段为公元1世纪末到2世纪中叶,此时期的佛像造像浮雕和圆雕的肉髻基本相同皆为扁平,其整体造像能看出希腊式佛式纹样。第三阶段为公元2世纪中叶到公元3世纪前半期,大多数佛像的头部都采用典型的希腊阿波罗式男子的形象:脸型椭圆、额部饱满较高、双眼微睁眼角深邃、高挺鼻梁、嘴角深陷。第四阶段为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末,此时期被称为后犍陀罗流派,流入范围上比前三期要广大,较三期不同的是大多数造像采用犍陀罗形式。其次是秣菟罗艺术时期,它在中国文献中也叫孔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3d44a2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4.html

《浅析印度佛教的造像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