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物理复习提纲
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人眼不一定看见。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水中约155m/s钢铁中约520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的反射而形成的。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能量叫声能。 6、声可以利用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跟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跟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符号:Hz)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与物体的结构材料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2、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三要素其实是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4噪声的危害:使人头痛、记忆力衰退;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噪声被称为“隐形杀手” 5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减弱(如:减小、改变、停止)、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吸声、消声、隔声)、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耳罩)

6、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可听声:人耳听到声音的正常范围20Hz~20000Hz
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于集中的声能。 应用:B超、超声波焊接、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速。
3、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易于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会使人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俱裂。 应用:监测自然灾害。

五、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附)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1
物理复习提纲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固态、气态、液态。 2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4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
5、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6、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 1 0.1

所用液体: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汽化和液化: 1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物理复习提纲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五、水循环
1、物态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
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声源和人造声源)
2、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蓝、靛、紫七种色光。这 个过程叫做光的色散。

3
物理复习提纲


3、光谱:红、橙、黄、蓝、靛、紫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又称光的三基色。 5、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6、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7、光具有能量叫做光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2、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3、紫外线: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4、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过量的紫外线会引发白内障。 5、防晒系数:SPF
6、温室效应:使用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1987年签订《蒙特利特协定》2002年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制品。

三、光的直线传播
1、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 日食月食的形成。 小孔成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我们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直线叫做光线。 4、光速:V=V=300000000m/s;V=V3/4V=V2/3.
四、平面镜
1、定义:表面光滑、平整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特点:u=v;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成虚像。
3实验注意:为为什么选择两个全等的物体?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为什么选玻璃板?既可以看见物体又可以看到像;玻璃板应该怎样放?竖直放使像和物在同一平面内;是不是做一组?不是一组具有偶然性。

4
物理复习提纲
4、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既能被人看见又能在光屏上呈现。 5、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

五、光的反射

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路是可逆的。 4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5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但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6、面镜:不能透过任何光线。 7、光污染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二、透镜
1、透镜通常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名词:
①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②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③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5
物理复习提纲
④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⑤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3、物距与像的性质像和应用

u>2f 时:倒立 缩小 实像 f应用: 照相机 f时: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应用:幻灯机 u时: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应用:放大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视觉暂留:视神经对物体像产生的0.1s停留。 2、近视眼矫正:凹透镜。 3、远视眼矫正:凸透镜。 五、望远镜和显微镜
1、目镜:望远镜中靠近眼睛的透镜。 2、物镜:望远镜中靠近物体的透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测量
1、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
2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um=0.000001m 1nm=0.000000001m 3、测量:注意分度值、量程和0刻度线。
4、减小误差:①取分度值较小的刻度尺。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单位是秒。 6、换算:1min=60s 1h=60min=3600s 二、速度
1 国际单位制中
m/s 2、换算:1m/s=3.6km/h 三、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①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②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③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物理复习提纲
2、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四、世界是运动的 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c62ed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94.html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