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发布时间:2019-10-27 09:1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成长=经验+反思”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著名公式。叶澜教授也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每一年的重复,水平永远停留在经验型的教师水准上。因此反思能力对教师发展非常重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教学反思的作用在于: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转换。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就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深觉得:学科教研活动组织得好,会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是推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在教研活动的学习中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在教研活动日,组织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每学期初,对理论学习的内容就及早作好计划和安排,围绕几个专题研讨,组织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印发从网上以及报刊杂志上搜集来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辅导等形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反思型教师。通过学习,使老师们认识到反思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品质:①在处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反思型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与批判。他们既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和构建者。②在教学决策方面,反思型教师能利用新的根据或信息,思考既定的教学决策。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关注教学的目的和结果是否有效达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他们能够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积极的反思。③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关注探究与发展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反应,关注课堂气氛并及时调控,能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符合思维规律的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模式。另外,客观上许多教师反思的方法单一,或根本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这些都需要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知识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例如,探究性学习模式、学科新技术等知识,教师以往从来没有学过。为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于是利用好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每个专题,指导教师个人自学,开展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读一本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或多读几本反映新课程理念、与教研专题相关的教学刊物,并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善于及时总结,多写教学论文和课堂案例反思。二、在教研活动的集体备课中提高教学前反思能力教学前反思即课前反思,它属于前瞻性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活动。每周的集备活动时间,规定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备课组长主持,学校领导参加,对下周将要新授的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共同探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课改精神。集备以前,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看到多数教师对教材分析得条理清晰,但很少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学生活动也只是分组讨论、指名回答等大的环节。在他们的教案里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几乎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教学中存在盲目和随意性就难免了。即使在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时,往往在备课时也过于关注教学形式、流程,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常常偏离目标。集备开始后,充分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并写出有教改新意的教学设计,要求做到“四备”: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三要备教法和学法,四要备教学资料。发扬青年教师爱动脑、计算机操作熟练、冲劲足的特点,把集体备课的内容成文;发挥备课组长和有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作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活动的安排到作业布置、提优补差措施的落实等系统指导,一步一步领着取得进步。同时,备课组活动中也时常穿插一些“失败案例”的研讨,将优秀案例和不成熟案例进行剖析,理解优秀教案的亮点,总结不成熟教案的失败之处,有时候发现设计的问题不够科学,有时则是教学方法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有时却是我们的教案缺乏个性与灵动。集体备课中,不仅有教学设计,还有学案设计,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学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具、过程设计、课后反思等,使教师的学案设计更有导向性。通过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许多教师超越了“机械复制型”和“经验传承型”的传统思路,对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到集体备课不是“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拼盘”,也不是模式化、形式化、走过场,而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整合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注重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鼓励教师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教学前的反思,反思备课中三维目标体系是否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彰显学生主体,注重教师的点拨?备课教案中是否既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又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浓度、有效参与的密度、自主探究的力度、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效度等等?在教研活动的集体备课中注意反思的针对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教师教学前的反思能力。三、在教研活动的观摩中提高教学中的反思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即课中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运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学科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课堂观摩。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角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观摩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对话,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每位教师有目的地带着问题观摩,然后对观摩内容反思研讨。反思并非“闭门思过”,而是多向交流的开放型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观摩是相互的,参与性的,既可观摩别人的教学,也可以是别人观摩自己的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些学科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很抽象,学生难理解。而通过同事之间的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指出不足,提出意见,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提供反思的角度、问题及材料,最终形成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反思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效果,经过梳理写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再教设计”,并把研讨的方案带回自己的课堂,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从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教研活动中的观摩,形成一种反思与研究的良好氛围。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运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进行探讨,教师之间互动,弄清教学中所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方案,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四、在教研活动的研讨中提高教学后的反思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即课后反思,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建构。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同组教师听课观摩后,便是对“使用新教材,体现新理念”课堂教学的研讨,目的是使教师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先是上课教师的说课,即授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和反思。通常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反思教学顺序、教学组织、总体评价等几方面的内容,从教学的得失入手。首先,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基本技能是否落实?引起学生共振效应的教学方法及原因;②你最成功的教学手段是什么,学生学习方式是否适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突出、攻破的?;③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利用直观教具,如学科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和多媒体是否合适?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进步;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原理;能否利用学科知识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学科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等。还包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调动,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其次,从“失”的方面,也可从上述的各个方面去审视:①哪一个问题提的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原因有哪些?②教学中与学生实际有距离,不被学生认可的教学设计有哪些,原因是什么?改进方案呢?教学困惑是什么?③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④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通过以上方法,引导教师多形式、多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克服教学反思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教师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课堂。开始阶段,许多老师并不善于进行课堂反思,反思的能力不强。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认识的不准确、不具体,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老师只是对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进行简单的回顾,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即时性问题不能正确及时地进行分析。对于听课观摩的教师来说,也没有深思熟虑,比如:一些评价比较笼统,像“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评价的语言到位”等等。至于具体怎么联系生活,怎么创设情境、效果如何,评价语言怎么到位,就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 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教研活动后,还可要求教师通过撰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的撰写可以是比较随意的,如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及困惑等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可以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写教育教学案例,写耐人寻味的教学镜头等等。甚至可以将具体的教学现象理论化,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到新鲜的教学实践中,在反思中逐渐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随着教研组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会使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领会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学会在教学后反思自己、反思学生。通过反思,不仅学会对课堂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还学会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会发现在教学中哪些是理想的,哪些是没有达到预定要求的,哪些深层次的是自己事先领会不到的,并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从而指导和改进以后的教学,写出再教设计,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经常通过这样的反思,会使自己逐步意识到主体作用和责任,认识到自己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渐渐地找到自己教学中希望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使教师主体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反复进行,可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专业得到发展。综上所述,反思教学成为教学方式转变的必需,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和教学伦理,重塑教师形象,使教师逐渐完成从“教书匠”到“反思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化。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而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助力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b528e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84.html

《在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