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发展背景

发布时间:2019-04-21 01:09: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律发展背景:

中国古代的诗歌,历经了《诗经》与《楚辞》之后,其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着。到了盛唐,律诗兴起,诗歌就具有了严格的格律。这种诗歌,我们称它为古典格律诗体。中国古典格律诗应包括唐代的近体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 关于诗的各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

科举考试简介: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另一说唐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部分代表诗作: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我们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就能很好的体现了他们分别、惜别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终南捷径”

 1、成语解释:

 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2、成语典故:

 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  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示例: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是,  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自此以后,许多人都效仿卢藏,隐居在终南山上,以唐朝为最。大  部分是题诗几首,请一位小吏拿去京城上见皇帝,以此求得做官之路。  像杜甫、李白等人,在他们的前期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成语故事

 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  大影响,后来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司马承祯说:“终  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卢藏用深感羞愧。

押韵

1、释义: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2、避忌:

* 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 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 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诗集传》简介:

《诗集传》是《诗经》研究著作。朱熹著。《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通行的有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音韵结构示意图:

 

平仄调型口诀:

平仄调应用格式:  

 

音韵三十六字母:

律诗对仗:

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对仗避忌:

*纤巧

纤巧是指过分注意对仗的工整,而把内容与意境放在一边,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

*合掌

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一东韵”和“二冬韵”的区别:

1、声旁区分:

把这两个韵部中同声旁的字归纳在一起,可编顺口溜:工中弓同蒙童风 囱隆匆戎龙多虫。这基本上可以代表下列东韵字:

  功工攻荭红虹崆空鸿 中衷忠盅冲忡 同筒铜桐峒 弓躬穹穷

  蒙蒙朦瞢 童僮瞳 风枫疯 囱聪骢 隆窿 匆葱 戎绒 融虫

  其中龙多是指以为声旁的字多数是东韵。剩下的其它散字记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熊 冯 充 丛 通

  同样,冬韵的字也可以这样概括:农容用凶重 封从邛蛩丰,以此代表下列冬韵字:

  农侬浓脓 容榕蓉溶 庸佣慵痈  凶胸匈汹

  锺钟冲重 封葑 纵[纵横] 从 邛筇 蛩跫 雍邕

 在这里,也只是指多数用作声旁的字。其中应该是要冲的简化,所以放在字一块。其它散字:舂 彤 茸 喁

 2、对比区分:

 通过声旁区分,我们会发现还有些重叠的情形,这样,就可运用对比来记忆:

  东韵:终      冬韵:冬咚

  丰蓬篷      丰逢缝峰锋蜂烽

  公翁嗡         松淞蚣

  棕崇          宗淙踪

  笼胧栊咙聋珑砻泷    龙茏

  洪烘          供

文天祥轶事典故简介: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屈原轶事典故简介: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小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邻韵”简介:

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以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标准的格律诗,一般都是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这种严格要求有时会给诗的创作带来不便,于是唐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点松绑的现象,引入了“邻韵”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近似,就称为“邻韵”,如“声”和“音”,就是互为邻韵。这一时期出现了“轳卢格”和“进退格”(含“葫芦格”)两种用韵方式,不过未被正格接纳,将其称为“变体”,应用并不普遍。

到了宋代,出现了“衬韵”(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即律诗第一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这种使用邻韵的方式仅限于第一句,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了一种正格。

到了近代,鲁迅、毛泽东、郭沫若等前辈将邻韵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到全诗各句,也就是说邻韵不再限于首句了。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首句用邻韵”拓展阅读:

首句用邻韵、出韵

        五律类型一: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类型二: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类型三:仄起不入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类型四:仄起入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杜甫晚年的乞丐生涯

公元765年,严武病故后一个月,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离开了成都。六年后,据《旧唐书文苑本传》:“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大致情况是,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将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八期(1925117)的《闲话》里说:有人游历西班牙,他的引导指了一个乞丐似的老人说,那就是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听者惊诧道:塞万提斯么?怎样你们的政府让他这样的穷困?引导者道:要是政府养了他,他就不写《堂吉诃德》那样的作品了。为此,鲁迅两兄弟打起了笔墨仗。鲁迅在其《不是信》中说陈西滢是道听途说;周作人《塞文狄斯》中说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是有趣,不禁发了一点考据癖的痴,最终得出结论:他的窘况确是历历如见,但似乎他那悬鹑百结的真相却终于没有人亲见,——自然他的亲戚朋友是看见的,不过不曾见诸记录。不管人家塞万提斯是否真的当过乞丐,杜甫当乞丐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唐冯贽《云仙杂记惠一丝两丝》引《浣花旅地志》记曰:“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曰:‘如或相悯,惠我一丝两丝。’”《云仙杂记》是本小书,作者也名不见经传。它的真实性,我们从杜甫一生坎坷的经历可以看出来。

分野

中国殷商时期就有了“十二次”,即星纪、玄枵、阪訾、降屡、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类似于今日西方的黄道十二宫。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我国古代占星术认为,地上各周郡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

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书,其所反映的分野大体以十二星次为准。

《国语·周语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其所载故事即:武王伐纣这天的天象是岁星在鹑火,因而周的分野为鹑火。鹑火就相当于狮子宫。

战国以后也有以二十八宿来划分分野的,《淮南子·天文训》:“星部地名,角、亢郑,氐、房、心宋,尾、箕燕,斗、牵牛越,须女吴,虚、危齐,营室、东壁卫,奎、娄鲁,胃、昴毕魏,觜巂、参赵,东井、舆鬼秦,柳、七星、张周,翼、轸楚。”

后又因十二星次与二十八宿互相联系,从而两种分野也在西汉之后逐渐协调互通。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第六章 创新变体六七式说解 1 041络平台从事教学辅导,秋冬则返归长春,当面讲座答疑。

(十二)《鹊桥仙》仄韵格添韵变体2式说解

【变体产生序语】

《鹊桥仙》一词变体虽多,但总以仄韵为常格,只是用韵多少差别。2010年暑期,适逢“七夕”,这是流传于中国民间颇具民俗风情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洋风兴起,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之类炒得甚火,自己的传统节日反遭冷落。为倡扬国风,便在“诗词研讨班”以《鹊桥仙》之调开展了一次唱和,收获颇丰。其中添韵变体也应运而生。

1.《鹊桥仙》添韵变体第一式

【谱例与谱式】

耕心斋主:鹊桥仙·慰牛女(密韵格添韵变体)

隔河难凼,牛女违蚓,常叹其情凄剖。瑶池王母耍权

ll!横拦II、其心何II

夜观星l宿I,仰目久ll,银汉滔滔迷II。牛郎织女在何

ll?莫惊lI、飞船更II

《鹊桥仙》密韵变体谱式为:

⑦平⑦因,⑤仄⑤因,⑤仄⑤平⑤因。⑤平⑤仄⑩平因,仄⑤因、⑦平⑤因。 ⑧平⑤因,⑤仄⑤因,⑤仄⑤平⑤因。⑤平⑦仄仄平因,仄⑤因、⑦平⑤因。

——此以辛弃疾密韵词为蓝本之添韵变体。较传统词谱不同处有三:一是,添韵。欧阳修正体词上下片皆52仄韵。辛弃疾变体词上下片104仄韵。此词上下片共1012仄韵,较

林克胜著,词谱律析 下册,商务印书馆,2013.04,1041

首句平起平收之平韵格变体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刘阮遇仙

汉永平5年(公元62年),剡人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天台山峰峦叠嶂,千姿万状,苍然天表,林深草茂,荒野僻壤,深不可测。刘阮二人只管埋头采药,不觉得天色已晚,肚子饥饿了,忽然发现山上有桃,就随手摘几个桃子充饥。一边吃桃子,一边沿山湾小溪走,在小溪边以茶杯取水时,看见溪中有“胡麻饭”,他们想溪中有胡麻饭,山中必定有人家,二人就沿小溪往前走,只见溪边有两位女子,十分漂亮。这二位女子看见刘阮二人手持茶杯,便笑笑说:“刘、阮二郎为何来晚也?”好像老朋友相识一样。刘阮二人一惊,不容迟疑,就被邀到家。

   走进家门,房内绛罗帐,帐角上挂着金铃,上有金银交错,还有几名婢女。进入餐桌吃饭时,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菜肴相当丰富,又有美酒,还有吹、弦、拉、弹伴唱,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地吃喜酒。用完饭,几个侍女捧着桃子,笑笑说:“二位贵婿随我来。”随伴进房间与二位仙女结为夫妻,各就一间帐宿。过了十天,刘阮要求回乡,仙女不同意,苦苦挽留半年。

   子规啼春,刘阮思乡心切,二位仙女终于允许他们回去,并指点回去路途。刘阮到家找不到旧址,到处打听,结果在一个小孩子(第七代孙子)口中听到,长辈传说祖翁入山采药,因迷路不知道在哪里?刘阮在山上半年,山下已经到了第七世即晋太元八年 388年),过去了几百年时间,没了老家,只得返回采药处寻妻子。结果刘阮二人怎么找也找不到妻子,就在那溪边踱来又踱去,徘徊不定。后来该溪叫惆怅溪、溪上的桥叫惆怅桥。这溪就是现在的桃源溪,桥即桃树坞的迎仙桥。后人在那里建了刘阮庙,庙内塑有头戴斗笠,肩背竹篓,手拿药锄的刘阮像。山上有采药径、阮公坛、仙人洞等。   

二王八司马事件

  安史乱后,君主不信朝臣,宦官以军权在手,无所顾忌,干政益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抑制宦官势力,夺回国家军权,也成为唐王朝君臣必须正视的问题。

  唐顺宗深知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对唐中央政权的危害,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公元805年(贞元21)正月,德宗皇帝李适病死,唐顺宗即位后立即起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8人,着手进行改革,希图改变艰难局面。

  不久,唐顺宗中风,经过治疗后哑了,失去执政能力。而王叔文因为母亲死了,按例要告假回家守丧,王伾也突然患了中风,革新派失去了中坚力量。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钧、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策动神策军将官拒绝范希朝接权,又暗中策划宫廷政变;宦官俱文珍等遂和外藩剑南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等人联合反对改革派。并乘机纷纷上表,胁迫顺宗禅位。先于三月迫使顺宗立李淳为太子,顺宗久病失语,又遭宦官与藩镇激烈反抗,八月被迫禅位,并改元“永贞”。第二年的正月,顺宗李诵便因病去世了。唐顺宗在位仅8个月。

唐代的狎妓风气

特征之一:皇室乱伦失德。

李唐皇室始终秽事不绝。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便将亡弟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让弟媳妇成为自己的杨妃。之后,李渊从父兄子、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

特征之二:狎妓淫乐成风。

皇室如此丑态百出,就难免上行下效,致使唐代朝野上下狎妓淫乐之风盛行,“犹自笙歌彻晓闻”。唐代是古代妓业的繁荣期,并形成教坊妓制度,宫妓盛行不衰。

特征之三:性自由度空前。

唐人对女子婚前贞操并不看重,失身而又另嫁也视为常事。婚前性行为、婚外恋较为普遍。当时的才女晁采与邻生文茂时常以诗通情,并乘机欢合,晁母得知后并不过分谴责,而是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于是便为他们完婚。

《风土记》记载了其玩法:“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较胜负。若人偶则敌对,人奇则奇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以齐二曹人数。一钩藏在数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一藏为一筹,三藏为一都……藏在上曹即下曹射之,在下曹即上曹射之。”

   参加的人分为两曹,即两组,如果人数为偶数,所分的两组人数相等,互相对峙,如果是奇数,就让一人作为游戏依附者,她可以随意依附这组或那组,称为“飞鸟”。游戏时,一组人暗暗将一小钩(如玉钩、银钩)或其他小物件攥在其中一人的一只手中,由对方猜在哪人的哪只手里,猜中者为胜。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字也有多义:

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理解西周之,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字的构成是上为

近体诗的律句有四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A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a型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B型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b型句)

   绝句由四句(两联)组成,律诗由八句(四联)组成,每一联的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所谓“粘”,就是指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的句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即如果上一联的对句是A型,则下一联的出句就应是a 型;如上一联的对句为B型,则下一联的出句就是b型。这样,对于标准律句来说,下一联出句的前二个字的平仄应该与上一联对句的前二个字的平仄一致。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其内容是说:在一个七言律句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

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这是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点所在,平仄必须清楚,不能混用。对于五言诗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春联习俗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2]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闫江东的《观云有感》等。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李白

李白(70128—762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李益与霍小玉的故事

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记载了李益负心薄幸,辜负妓女霍小玉的故事。是唐传奇的名篇。蒋防是唐宪宗时期的人,当时李益还活在世上,造谣的可能性不大。霍小玉原是霍王府上的婢女的女儿,十五岁时,霍王死了,霍小玉和她母亲都被赶出王府,沦为娼妓。十六岁时遇到李益。当时李益二十岁出头。应该是在大历六年(771)参加制科考试之前。

霍小玉明白自己的地位无法和李益真正在一起,于是她和李益约定:妾始年十八,君才二十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霍小玉希望和李益一起相爱八年,之后任由李益选取名门闺秀为妻,自己出家为尼。但是,李益自授官郑县(今陕西华县)主簿之后,立即与高门卢氏女子成婚,并且躲避霍小玉不肯相见。霍小玉相思成疾而死。

李益因为这等负心行径受到当时舆论的普遍谴责,自己的内心也留下了阴影。《霍小玉传》《旧唐书》等书记载李益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放心,出门要把妻子绑起来,甚至脱光了用浴盆盖起来才放心。

古体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歌行体

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乐府的由来

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的代表作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校《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壁。

乐府的特色

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

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

宫调的定义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在古代乐律总共有十二律吕,乐音有五音二变,律吕的名称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六个单数半音称为律,六个双数半音称为吕,合称六律、六吕,统称律吕,亦称十二律。而这十二律吕是古时候定音律时所用吹管的名称,也因为其长短不一,故产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乐部三载,比例是以黄钟的长九寸为准,用〔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计算。十二律吕以〔黄钟〕声最低,黄钟以上递高半音阶。至应钟止这相当于西洋音乐的十二调。

基本概念

音阶

音、律、声、调与"音阶"的概念 中国传统乐学中并无"音阶"这一专用词,但有明确的音阶概念。传统乐学表达这一概念时,常从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而分别使用音、律、声、调等词。五声至七声的音阶中,常用五音、五声、六律、七音、七律等词;讨论音阶的音级与阶名时常用"";为不同结构形式的音阶制订专名时则又借用""字。这些情况下,有关词语都已不是它们原先具有的常用概念:(乐音或音乐)、律(音高标准)、声(广义为音响、音乐,狭义为音级)、调(广义为宫调、调域、曲调,狭义为调式)等。

分类

五音──五声的音阶,五声──5个音级或五声音阶。

六律──亦作六声或六声音阶解释,它的常规概念则仅指"律吕"中的6个阳律。

七音──七声音阶。七律──已知文献材料中最早的七声音阶概念的用语,从十二律位中7个律的音高来判定音阶结构,这一用语的产生,说明春秋时代。已从宫调关系的角度来看音阶。

乐律学的传统文献中,没有记载过少于五声的音阶结构,民族音乐实践中有这样的音乐时,理论上视作五声音阶的省略形式。多于七声的音阶理论只有隋代著录的"八音之乐"

音级阶名

传统的七声音阶中各个音级()各有音级名称。区别为五正声、二变声(变声或称"偏音")

五正──七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五声称为正声。当音阶的首音音高为c时,五正声的音序和阶名依次为:1""(c),第2""(d),第3""(e),第5""(g),第6""(a)

二变──七音中的第4、第7级称为变声。理论上视作降低了的宫声与征声,从正声得名为变宫(7)、变徵(4)。但在不同的音阶形式之中,这两个音级又各有高低半音的两个不同位置。

词牌的定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词句、句子。

格律溯源

现代人所谓的""""都是古时人们的歌曲,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乐曲名字的来历,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菩萨蛮》因此得名。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来自民间的曲调。

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属于最短的词。此调为单调。四句,十六字。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代表词作

 苍梧谣

南宋·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释义】

蔡伸,南北宋之交时人。这首词表现旅居外地,因为思念亲人而失眠的烦恼。作者不说自己心情烦乱,却把责任刁罪于月光的照射于是高喊:天啊!不要让圆月照着我这客居的人睡眠吧。“圆蟾”,传说月中有蟾蜍,这里代指圆月。他呼天无效,于是感叹:“我现在是在哪儿呀?月影空自美好,岂不增加我孤独的痛苦吗?”“桂影”,传说月中有一株五百丈的桂树,这里代指月影。全词仅十六字,含意尽在言外。感情强烈,手法别致。

小令的简介

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小令是的有《三字令》、《调笑令》、《十六字令》、《采莲令》、《留春令》、《如梦令》、《唐多令》、《解佩令》、《百字令》等。就歌词部分而言,却很难区分得那么清楚。清代毛先舒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填词名解》)。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则认为:62字以下的为小令,以上的为慢词。

小令溯源

小令是词中的前辈。因为在小令盛行的五代时期,尚且还没有什么慢词。北宋庆历间翰林学士聂冠卿的《多丽》,算是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慢词佳作,而第一个大量填作慢词是当然是柳永。然而最早的小令则可上溯至隋炀帝时代的《河传》,可见小令的源起便是词的源起。

小令篇构

小令或单片,或双片,或多片。多片的如《九张机》,较为少见。词人必先工诗,陈廷焯云:诗词一理,然不工词者可以工诗,不工诗者,断不能工词也。又说:为词之始,必由诗以入门。因此,要填词,首先要学习作律诗。有了律诗修养,就不易把词的篇幅放得过长,单片嫌少,则扩为双片,而且音乐上也有雌雄问答的讲究,因此,双阕最符合词人的性格和音乐的特征。

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尊前集》里长短句只占二分之一,到《花间集》里已占到了五分之四,说明在唐代,《竹枝》、《浪淘沙》这样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本身的发展,长短句物竞天择地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生查子简介

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生查子,读作(shēng zhā z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因朱淑真词有遥望楚云深句,亦称楚云深。因韩淲词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故又名《梅和柳》,又因同一词中有晴色入青山句,故又名《晴色入青山》。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生查子的 格律                                                  

            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宋】晏几道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菩萨蛮简介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前后阕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名句赏析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名句赏析  

                   菩萨蛮 

                     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观后解析

温词全用比兴,纯由画面切换组织成篇。上片展示了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一位贵妇人,她躺在华美的居室中,然而内心孤独,只能做梦。每二个画面,或指她的梦中情味,或指她所思念的人,正在江上流连未归。从意象上说,"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二句是秾丽的,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二句则是清丽的,秾丽与清丽相间,两相生发,均更增其美。"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二句,是另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描绘了美人妆成的情景。而最后,词人给美人的头饰以一个特写镜头,以俨妆女子玉钗因风而动,暗示她的心弦正被什么东西拨动。温词的这一表现手法,后来在周邦彦、吴文英的长调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卜算子简介

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词牌格律

            卜算子·咏梅

                  陆游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韵)。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韵)。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鹧鸪天简介

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鹧鸪天》还是一首民乐曲,胡琴演奏。

词牌格律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当年拚却醉颜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从别后,忆相逢,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几回魂梦与君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与韦丛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尽管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瘠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清平乐》简介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乐》,《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后人伪托,不可信。

《宋史·乐志》属大石调,《乐章集》注越调。《碧鸡漫志》去:欧阳炯称李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此其一也,在越调,又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名《忆萝月》。张翥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

格律介绍

清平乐·野花芳草

       韦庄             

中平中仄 (韵),

野花芳草,  

中仄平平仄 (韵)。

寂寞关山道。

中仄中平平仄仄 (韵),

柳吐金丝莺语早,  

中仄中平中仄(韵)。

惆怅香闺暗老!  

中平中仄平平(韵),

罗带悔结同心,

中平中仄平平(韵)。

独凭朱栏思深。  

中仄中平中仄(句),

梦觉半床斜月,

中平中仄平平(韵)。

小窗风触鸣琴。

蝶恋花简介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明月生南浦》、《转调蝶恋花》、《鱼水同欢》等。《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其词牌始于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作品赏析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江城子简介

《江城子》宋代晁补之曾将其改名为《江神子》。韩淲的《江城子》中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回棹稳,水西流。之句,所以又名《村意远》。《金奁集》入双调。三十五字,五平韵。结尾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的。宋人多依原曲重增一片。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作品赏析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简介

水调歌头,词牌名。亦称《花犯念奴》。此调是截取《水调歌》大曲开头一章的创新之作。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上下阙,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大典开始的第一章。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

作品赏析

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满江红的简介

满江红为一词牌名,此调为双调93字,前阕4仄韵,后句5仄韵,前阕56句、后阕78句要对仗。后阕34字也用对仗。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为宋朝名将岳飞所作;但是亦有不少人如余嘉锡和夏承焘等怀疑作者另有其人,而专于宋、辽、金史的历史专家邓广铭与王曾瑜、李安等则考据岳飞确有作《满江红》。

作品赏析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牌介绍

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湘月》等十多个名称。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本调不甚拘平仄。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词牌由来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牌介绍

《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创始于初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双调一百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一韵到底,前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

词牌由来

沁园,也称沁水公主园田、沁水园,是东汉永平三年,明帝刘庄因为对其五女刘致(沁水公主)的格外宠爱,赐建的陪嫁园田。其沁水公主府以五十五眼红泉和千亩竹林的自然景色,又以凤楼帷宫,琼阶玉觞的精美建筑,成为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个皇家园林。

永平十八年,明帝退,章帝刘炟继位。窦皇后兄长窦宪依仗权势,霸占沁园。章帝得知此事,罢免窦宪,将园归还妹妹。这个故事后汉书有载,后人以窦宪夺园,章帝罢宪的故事传唱出沁园春词牌。

作品赏析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f287da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5.html

《诗律发展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