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 刘勰的《文心雕龙》10

发布时间:2011-07-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四章 刘勰的《文心雕龙》
(一)《文心雕龙》概况及刘勰的写作宗旨(次重点)
识记:《文心雕龙》书名的涵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邹爽之群言雕龙哉?”可知其意思是写作象雕刻龙纹一样美丽的文章时所运用的心思。
理解:《文心雕龙》全书概况及刘勰写作本书的动机。
《文》是一部用骈体写成的广义文章学理论著作,其论述范围涉及刘勰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文体。全书共50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二十五篇,以文体论为主。下篇二十四篇,以创作论和修辞学为主,兼及批评论和文学发展史。最后一篇为作者的《自序》他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作者写作本书的动机宗旨用刘自己在全书序《诗志》篇中表达来说那就是“救弊”补偏和立身扬名。首先所谓救弊就是要矫正六朝时代江南的文风,其次补偏是补前人文论之偏缺,其三,刘勰是为了立身扬名。
(二)《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次重点)
理解:刘勰的"原道、征圣、宗经"论。
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本质论:
原道、征圣、宗经"论本是儒家文论的传统观念,刘勰一方面接过这面大旗,另一方面加进了许多附和他当时的时代精神的新内容。他把原本在“道”的“原道、征圣、宗"论改造成重点在“文”的新的理论主张。他的“本乎道”重点不是要求文章去阐发儒家的义理,而是要求文章遵循万物自然有文,文需自然流美的法则他所说的“师乎经”“体乎经”固然包含以圣人和儒家经典为文章内容规范的意义,但是更主要确实在文章风格与写法上以圣人和经书为千古文章的祖师和楷模他要用"原道、征圣、宗经"论去矫正当时浮靡的文风。
"原道、征圣、宗经"论阐明了他对文学的起源和作用、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标准等一系列文学理论根本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以儒家的经典为指导,常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保守性。但是他强调文学应有正确、充实的思想内容,有真挚的情感和美
好自然的艺术形式,这对矫正当时形式主义倾向,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应用:翻译简评刘勰对屈原作品的评价。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这是刘勰在《辨骚》篇中提出的学习楚辞应遵循的原则,意思是说应参酌楚辞的整体,但不失去它的雅正,玩味它的华彩,但不抛弃它的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勰“整正结合与华实并存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遗产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文心雕龙》创作论(重点)
识记:"情以物迁"说:这是刘勰在《物色篇》对自然景物与文学关系的论述,它扼要的说明了人们的思想感情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而文辞又是由于思想感情的激动而产生,这是一个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命题。
"神与物游"说:这是刘勰《神思篇》中对作家创造构思时思维活动特点的描述,他指出作家在构思时,主观精神紧密结合物象,与客观外物一起活动,这个说法道出了艺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创作自身规律认识的深处。
理解:刘勰论创作构思和创作修养。
刘勰《神思篇》中对作家创造构思时思维活动特点的描述,他指出作家在构思时,主观精神紧密结合物象,与客观外物一起活动,这个说法道出了艺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创作自身规律认识的深处。"陶钧文思"讲了创作构思的准备和所需要的修养,他要求作者在构思的时候,保持虚静,做到心神清澄专一,平时注重积学,酌理,研阅,训致等多方面的修养,这些是相当中肯的。
应用:翻译简评《神思》篇中对"陶钧文思"的论述。
在酝酿文思的时候,贵在内心的清虚宁静,疏通内脏,清洗精神,积累学问以储珍贵的宝藏,斟酌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华,深入的探究所经历的事情。来表达对它的观察,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美好的文辞。刘在这里讲了创作构思的准备和所需要的修养,他要求作者在构思的时候,保持虚静做到心神清澄专一,平时注重积学,酌理,研阅,训致等多方面的修养,这些是相当中肯的。

应用:刘勰创作构思论对陆机的继承与发展。

刘勰并非探讨“为文之用心”的第一人。他不过是“本陆机氏说”而步其后尘。但是刘勰的创作构思论比陆机的确实大大前进了一步。这突出表现在刘勰把陆机对创作构思直感的神秘化的描述,变成理性化的可操作的方法。许多在陆机那里模糊不清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刘勰的理论中都变得有规律可循、有掌握和驾驭的可能。“虚静”“积学”“酌理”及“养气”等。都给陆机文思通塞的问题指出了具体解决的途径。但是他没有注意到社会生活这个更为重要的一面是他理论上的缺陷。 (四)《文心雕龙》风格论(重点)
识记:《体性》《定势》《时序》篇的主要观点: 《体性》专论文章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 《定势》集中讨论了风格与文体的关系。
《时序》论述了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指出各个时期文学面貌与时代背景有密切联系。
理解:刘勰文学风格论的主要内容。
《体性》专论文章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一方面承认才和气对风格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后天学习的作用。
《定势》集中讨论了风格与文体的关系。认为一类文章只能有一种标准的风格。还讨论了风格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问题。
《时序》论述了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指出各个时期文学面貌与时代背景有密切联系。
"风骨"的内涵及学术界争论的主要意见.刘勰在对文学风格问题作了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理想风格的更高的要求,他心目中的理想风格是“藻耀而高翔”的鸣凤之美,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基础上具有“风清骨峻”的艺术风格,它既具有风格上的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刘勰认为肯有风骨是思想感情表现鲜明爽朗,语言精要劲健,形成刚健有力的风格。刘勰风骨论有着明显的矫正时弊的意义,但也有
着受时代风沿影响的局限。刘勰提出的风骨观念得到后人提倡得以成功。为中国文学批评的光荣传统,刘勰是有首倡之功的。
"风骨"的内涵及学术界争论的主要意见。 (五)《文心雕龙》的文学发展观(次重点)
识记:刘勰基本的文学发展观。制约文学发展与文学风格变化的时代社会因素:1会的治乱。2学术思想的面貌3统治者的提倡。
理解:刘勰对制约文学发展与文学风格变化的时代社会因素的论述。制约文学发展与文学风格变化的时代社会因素:1社会的治乱。2学术思想的面貌3统治者的提倡。
刘勰论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刘勰在《通变》中提出了“通变说”以反对当时的“新变”风气。“通变说”即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文学的发展有其顺应形式常往常新的一面,也有贯通古今、恒久不变的因素。不是复古,经典只是尺度。 (六)《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论(重点)
识记:刘勰论产生错误批评的原因。刘勰指出知音难遇的原因,就鉴赏者的主观态度而言有三种即贵古贱今,贵己贱人,信伪迷真。
理解:刘勰论文学批评的正确原则与方法:1要求批评者对鉴赏的客体有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即“园照”2要求鉴赏者端正鉴赏批评的态度。做到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还要从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考察。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这六方面主要从形式和艺术表现着眼,但刘勰并不轻视思想内容,他要求沿波讨源从六观入手,了解文情,然后去探寻文章的思想内容。 应用:翻译简评《知音篇》之"六观"说。
一,观位体: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来安排文章的体式。二观置辞:是安排运用语言的技巧。三观通变:是看作家继承和变化前人遗产方面做得怎么样。四观奇正:是只作家运用或奇或正的手法是否得当。五观事义:即事类,看文章引用的典故事例是否恰当。六观宫商:是只作品语言的音律。
道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则,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立足作品的实际去探求作者的
本意,有助于避免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凭说诗者的主观之意去推导作者之志的弊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7779145f0e7cd18425366c.html

《04第四章 刘勰的《文心雕龙》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