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反战思想

发布时间:2014-05-26 02:58: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五千年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曾經在人類文明史上創造過無奇跡。我們的祖先也給我們留下了一部部光輝的經典巨著。在諸多優秀的古代典籍中,《道德經》可以算得上是裡面的一枝奇葩。《道德經》又稱《老子》,它成書於春秋末期,作者李耳(老聃)。這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道德經》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容極豐富。在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並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哲學的基石之作。《道德經》中包含了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闢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關係的研究道路,一直為後世學者所尊崇。

《道德經》不是一部兵。但是,當其問,有相當多的學者認《道德經》就是一部兵。如唐朝的王真,明清之際的王夫之,一直到資產階級革命家章太炎等都有這種看法。但老子卻有著自己明確的軍事爭思想:
  一是兵者凶器的战争观。早期道家通过对历史上兴亡更替的深刻考察,充分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进而在一般的意义上对战争持反对态度,这在《老子》一书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老子》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与其清静无为的政治立场是相一致的。
  二是守柔贵雌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即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而在矛盾的统一体中,柔弱虚静的一方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制约着刚强动的一方,因而主张贵柔守雌,以退为进。这一柔弱胜刚强的刚柔论思想体系客观上为弱小的新生的力量战强大而腐朽之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传统战略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老子不提倡用战争手段解决政治纷争,倡导“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即从政者以道来辅佐君王,不要以军队称强于天下。因为“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处”。告诫世人就是最好的军队、精良之师,也是不吉祥的东西,天下万物都厌恶它,所以修道的人是不取的。

在《道德經》中,第30章是老子反暴虐思想中最突出的容:“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生焉。大軍之,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而第31章、第46章都很明確的講到了這個問題。

老子反對戰爭,他指出窮兵黷武,必自食其果。“師之所出,荊生焉,大軍過,必有凶年”乃是人們根以往的亂史總結出的歷史經驗。爭中最大的受害者是人民群眾。“師之所出,荊生焉,大軍過,必有凶年”,這是老百姓深受其害的生寫照。老子的這種思想軍事家有極大的影響。《孫子兵法》說:“兵者,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31章在這一章中,進一步表明了老子反的思想。(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上。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軍居左,上軍居右,言以禮處之。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禮處之)、 在第46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馬生郊。禍莫大不知足;莫大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主要思想是在前面一段,其意是:天下遵循天之道、進化發展的規律,趕回馬去種田。天下不遵循道,馬駒生在戰場間。

老子軍事有言:“以道輔人主,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可見老子是不得已而談軍事的。處於一種被逼無奈。可能是由老子看到帶來生靈塗炭、人民苦生計。極不符合自然常道而想的吧!

但是被迫歸被迫、無奈歸無奈。當強入侵時老子還是主張通過解決的,但僅是獲而已,而不是用人多少計算的。用老子的話講就是:“人眾,以悲哀立之,戰勝禮處之”這反映了老子悲天憫人的天性,主張人不我,我亦不人的軍事思想。

老子在軍事上主張個“無”字。有言“吾不敢主而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襄無臂,無兵,乃無矣。表現在戰場上不占主而占被,刻意的給方製造個“無”的境界。通過智慧讓人找不到北。

相比較孫子的用兵貴在個“詐”上--欺騙之意。身向東而意向西。在迷惑人,讓人上當,是先發治人。在戰場上強殺敵於千里之外。老子的作思想在設置機關、在守。在戰場上往往佔據。這裡討論的不是主就好被就不好的問題,而是用能力的問題。用孫子之法可在知、我、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作環境)一半的情況下便可獲。用老子之法須知、我、環境三方面百分之八十以上方才能獲。老子縮到極點膨脹的原理。(就像炸藥一樣)孫子之法十人才能獲。用老子之法一人就可獲,財力、人力投入均少孫子之法,老子這種軍事思想更驅向人性化、更符合自然之道,但操作起要比孫子之法複雜的多。

而怎样才符合以弱胜强的用兵之道?两军对决首先要做到“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于打仗的不要乱杀,善于战胜敌人的不给以正面冲突。用兵之道宜于含虚自敛,晦迹光,正所谓“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既用兵时有句话,我不应该主动进攻而应防御为主。不敢进攻而招致失败,这就叫做要进必先不进。无故用兵,恃强进者必败,恃勇轻敌而好杀者必亡。故“祸莫大于无敌,无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争,哀者胜”。最大的祸害莫过于忽视敌人,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所以对抗的军队相互争战,悲观的一方胜,也就是哀兵必胜。

在具体的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方面,老子主张“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奇袭的方式出兵,以无为作为用兵的主导思想,不太看重,若无其事的就可取得天下。这是因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提示君王将帅要想取得天下,不要经常想到打仗。经常想打仗,就不会治理国家,一是不能得天下,二是得了也会很快失去的。应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善策,将军事行为与政治目的紧密相接,尽量做到少耗材资,少伤性命,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知兵而非好战,用兵须先慎思,不战则胜,不战而得天下。反之,若穷兵黩武,失道离德,必然是天下纷争,民不聊生,国家难以治理,天下难能太平。

老子军事思想之妙,使《道德经》的理念得以发扬,常怀忧虑意识,忘战者危,好战者亡,正确处理战争与和平二者间的关系。对于战争一是反对,二是不怕,以战备防范战争,借道义抑制战争,用必要的战争手段去消灭战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68d08abb4cf7ec4afed0af.html

《老子的反战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