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8-11-26 04:20: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务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银行细分客户市场,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重要手段,各家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无论从数量或金额方面均不断创出新高。但是,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挂钩境外标的资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接连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情况。一些投资者由对“收益”的质疑上升到对产品的质疑,进而变成对银行设计能力的质疑。因此,本文在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风险收益;固定收益产品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192-01

  

  一、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1、基础资产与支付条款搭配不当。基础资产即结构性理财产品衍生部分的标的物,支付条款即收益的支付方式。两者搭配不当,就是支付条款与标的物收益变动方向不符。国内的民生银行推出的“港基直通车”QDII产品也是因与港股挂钩遭受重创。自从这款QDII产品面世后,港股因受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股价与此前大相径庭,这也直接影响到香港的基金行情。而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这只曾经连续三年获得香港基金表现排名第一的基金,其净值盘中走到了491.08的历史最低位。不巧的是,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的这一价位恰好令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QDII产品触碰到50%的亏损线,直接触发了其被动清盘。

  

  2、产品设计的风险敞口过大。结构理财产品的投资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组合。往往投资这类产品的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度相对不高,其投资目的也是在保证本金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去获得较高收益。但是以往产品设计在保本率上还是以零收益作为设计机理。这也造成了该类产品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可能。因此,大面积的零收益或负收益会造成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的不信任。

  

  3、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结构性理财产品复杂多样,同样的结构、不同的挂钩标的表现可能截然不同,客户风险收益的回报差异很大,这就需要银行具备向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不同产品的能力。目前,国内银行受整体金融水平发展不高,专业人员不足的影响,在理财产品设计、研发定价、终端风险对冲等高端领域的服务能力与外资大行及客户需求还有较大差异。近期,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那些限于保本型产品的本外币交叉理财产品对银行在境外的对冲平盘操作空间有较大限制,减少了银行开发新产品的选择范围和客户多样化的风险收益需求,不利于缓解当前投资种类和渠道有限的矛盾。

  

  4、国际金融环境恶劣,国内金融监管不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受挫,商品市场回调,2008年中国股票指数的下降幅度居全球之首,因此受牵连的理财产品不在少数。中国的理财市场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结构类产品数量萎缩,预期收益不断下调。

  银监会发布的《通知》中公布的银行理财产品缺陷和漏洞,其中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未有效开展客户评估、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未能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机制、产品的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据银监会的调查显示,产生这“六宗罪”的原因在于,部分商业银行未能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适应性原则设计理财产品,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

  

  二、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1、保本型产品占比下降,但各种降低风险的限制性条款不断推陈出新。银行通过逐步降低保本型产品发售规模,减少自身的本金兜底风险;另一方面为满足客户风险管理的需要,在产品中引入止损、双限等条款,预先设置了客户的最大可能亏损比例,从而解除了客户对未来本息收益不确定性的担忧,增强了产品的适销性。

  

  2、资产池型产品日渐占据主导地位,精心配置的资产池便利了产品开发,适应了客户多样化需求。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的需求不仅体现出差异化特征,对收益风险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资产池型产品应运而生,通过周密设计,精心配置,适时调整,资产池型产品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产品流动性,并能根据需要切割产品期限,从而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实现类基金的资产管理运作模式。

  

  3、银信合作得到新发展,合作方式更加丰富,投资渠道更加宽广,产品创新更加活跃。银信合作的内涵正不断被深入挖掘,除合作方式外,投资品种也不断丰富,从信托贷款、新股申购,到目前基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银信政”合作模式下对政府基建项目的投资。银信合作还将不断深入开展,进行合作方式、投资渠道、产品结构的创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脚步临近,存贷利差收窄,银行将面临较大盈利压力,经营机制转型,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成为必然选择。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将继续依托银行的渠道、资产、人员等优势,快速发展,不断创新,推动银行从传统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实现资产证券化、负债投资化。

  

  三、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对策

  

  1、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应合作共赢。在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营销渠道的优势,在市场培育阶段占据了市场的先机。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市场看做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市场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力量。外资银行拥有产品设计方面的优势,但营销渠道有限,市场份额较小。所以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应相互合作,中资银行要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创新技术和理念,外资银行则可以利用中资银行广泛的营销渠道,以此达成共赢。

  

  2、合理规避风险,达到收益与风险的有效匹配。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结构性类产品对个人投资者资产组合是良好的补充。但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购买相应的产品,在进行选择时应特别注意收益风险、汇兑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从银行的角度讲,由于结构性理财产品条款复杂,银行进行理财产品宣传及销售时应进行充分风险提示,并建议给出估计的收益分布形态。银行有义务告知投资者这些产品的特性和可能的收益分布,而不仅仅用最高收益作为营销手段。

  

  3、加强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力度。结合结构性理财产品自身的特点,银行应拓宽结构类产品的投资渠道,主要表现为行业配置多样化、热点分散化和区域多元化,这样可以充分分散风险和匹配支付条款;灵活设计支付条款,设立严密的止损和保本机制。

  此外,应加强银行金融创新人员的素质,设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理财产品优劣以及其市场接受程度。同时,银行也要重视营销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只有产品营销人员充分理解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后,才能将其全面地介绍给客户,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各理财产品的特点,方便投资者做出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高峰.挂钩黄金和原油的美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分析[J].中国信用卡,2008(03).

  [2]张皎洁.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探析[J].管理观察,2009(08).

  [3]刘鸿伟,张非,杜.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研究[J].财会通讯,2009(02)154160.

  [4]吕晓蔚.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新途径:金融理财――动因、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8(0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e9725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f.html

《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