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复习题

发布时间:2010-09-22 18:5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复习题

1、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答:自主创新能力。

3、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的扩张,而集约型增长方式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

4、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哪些?

答: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

6、如果我国人口仍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多少人口?

答:16亿。

7、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答: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

8、中共十七大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两个没有变”?

答:一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没有变。

9、邓小平理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指什么?

答: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

10、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答: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

1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核心是什么?

答: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12、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持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3、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什么?

答: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14、党中央为什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答: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成立、成长、发展都同加强学习紧密相联。

15、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的方针是什么?

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

1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的中心和主题是什么?

答: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科学理论?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明概括地说是什么?

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1、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着力点是什么?

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22、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23、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这里所说的发展不是指自然界的发展,而是指人类社会领域的发展。发展最初由经济学家定义为经济增长,但它的内涵早已超出了这种规定,进入到一个更加深入也更为丰富的新层次。现在一般说来发展被用来叙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变化,包括数量上与质量上的改善。所谓发展,必然强调动态上的量与质的双重变化。

24、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答: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含对发展本质、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发展条件、发展模式、发展价值、发展代价、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要发展问题的认识。发展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也是不断演化的。

25、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肯定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二是显示了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三是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必要资本,包括环境资本。四是在代际公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内公平的概念。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26、什么是循环经济发展观的内涵?

答:循环经济是指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春废弃的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27、循环经济发展观的特点是什么?

答: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观,其特点在于:一是体现了新的经济观,即在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的基础上,强调自然资源也应该形成循环;二是体现了新的价值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利于科技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三是体现了新的生产观即在生产中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四是体现了新的消费观,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8、科学发展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

答:科学发展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9、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3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可以说,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

3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立足点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最新认识。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32、为什么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3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观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3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5、如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我们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6、如何坚持统筹兼顾?

答: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好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37、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试问“五个统筹”的内容是什么?

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8、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中共十七大又提出“三个统筹”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我党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试问“三个统筹”的内容是什么?

答: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4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4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4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44、为什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答:一是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二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自己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项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4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4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7、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与十六大目标保持连续性;第二,增强了针对性;第三,从基本国情出发,使目标更具有可行性。

4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

49、到二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是一幅什么样的美好图景?

答:到二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5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什么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答: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决定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同时,科技创新也要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供新的科学认知和持续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51、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

答:经济发展方式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5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53、循环经济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第一,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共赢发展。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4、要切实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工作?,

答: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5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民主制度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和完善哪些制度?

答: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56、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58、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何在?

答:一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二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三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四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五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59、如何评价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

答:四项基本原则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团结稳定的环境和秩序的保证;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60、为什么要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答: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61、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体制的含义是什么?

答:大部门体制,就是指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横向协调困难,裁撤议事协调机构,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62、怎样理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答: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63、怎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而且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64、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65、怎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要得到广泛认同并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就必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融人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66、怎样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答: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二是要营造舆论强势,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三是坚持以文化育人,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四是注重实践,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融人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五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

67、如何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答: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68、在收入分配上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69、应当怎样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生产发展是社会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态良好决定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程度。

70、当前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点是什么?

答: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71、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答: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72、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答: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

73、我国提出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概括起来讲,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74、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什么?

答: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75、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主要坚持哪些观点?

答: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76、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位一体”是指什么?

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组成,“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77、党的十七大对党的建设的“32字”目标要求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对执政党建设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32字目标要求。

78、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答:()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79、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五个方面的建设是什么?

答:一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二是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三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四是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五是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80、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应进一步把握的三个规律是什么?

答: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81、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82、什么是政绩?

答:所谓政绩,是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和执政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和使用的重要依据。政绩也体现着他的人生价值,代表着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意志和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做出工作实绩。

83、什么是政绩观?

答: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84、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在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一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三是随心所欲、自搞一套;四是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五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共性的根源,就是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85、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答: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和人民的新要求、新期望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86、为什么说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

答: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因此,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就是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按照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这在察实情、讲实话上是一致的。求真务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这在办实事、务实效上是一致的。求真务实,就是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狠抓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在出实招、求实绩上是一致的。可以说,正确的政绩观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坚持求真务实;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

87、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必须以牢固树立哪些观念为重要条件?

答: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正确群众观和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

8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人民当家作主。

89、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0、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求我们主要做到哪些?

答: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91、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

答: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9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指什么?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93、什么是科学人才观?

答:科学人才观,是对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育才聚才用才所必须坚持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科学观念和正确态度。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践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才能全面做好人才工作。

94、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劳动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有决定性作用,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是科学人才观的基本理论来源。二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十分重视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是对干部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提出并阐发了相关思想和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围绕重视人才作用、尊重知识分子、发展科学技术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都成为科学人才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95、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一是树立科学人才观是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需要;二是树立科学人才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三是树立科学人才观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需要;四是树立科学人才观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96、什么是高技能人才?

答: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97、什么是人才资源的内在价值?

答:一是人才的生产成本,二是人才所创造的价值水平,三是市场上人才的供求关系,四是社会收入的比价关系,五是对于人才的激励因素。

98、什么是人力资源配置?

答:人力资源配置是指人力资源要素的地区、部门、职业间的分配及其流动的排列组合。可从以下两方面深入了解其内涵,一是人力资源在地区及部门间分配的排列组合,它是人力资源结构系统要素间分布的初始状态,以人力资源的增量为主要特征,称为人力资源的初始配置;二是人力资源要素在地区和部门间转移的排列组合,它是人力资源结构系统要素空间分布的动态发展状态,以人力资源要素存量流动为主要特征,可称为人力资源的再配置。

99、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二是坚持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三是坚持以培养和选拔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为重点。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五是把推进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100、为什么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答:“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分析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新形势,科学预测新世纪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素,总结概括出来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凸显了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思想的重要性。任何一种物质资源,只有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现实资源。人才资源是一种活的、能不断发展和再生的、具有无限潜力的智慧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活的主导性因素,是其他资源产生作用的母体,是带有根本性的战略资源。

101、为什么说领导就是服务?

答:第一,领导就是服务揭示了党的领导的本质和内容。第二,领导就是服务也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质的规定性和显著特点。第三,领导就是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所在,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品格。一切领导干部都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为群众办好事越多,服务得越好,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高,领导作用就发挥得越好。

102、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答:第一,坚定理想信念;第二,增强党性意识;第三,加强权力道德修养;第四,逐渐消除“官本位”观念;第五,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

103、怎样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答:()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融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增强党性修养,端正地位观念。

104、什么是权力道德?

答:所谓权力道德是指权力的使用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既体现社会、广大人民 群众对权力行使者运用权力时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又反映权力使用者在权力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和道德人格。

105、如何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具体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第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四,必须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五,必须切实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第六,必须全面正确地领导人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06、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答:第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确保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处理好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107、为什么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答:第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立足点。第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第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108、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既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也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所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0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唱响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113、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关于这些探索,最全面准确的说法是什么?

答: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4、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答:这是因为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的。

11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6、改革开放作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目的是什么?

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17、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艰巨和长期的?而且又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答:这是国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之所以说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是因为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11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哪“四个转化”?

答:把科学发展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11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什么?

答: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

120、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怎样?

答:二者紧密相连:如果在发展上出现盲区,往往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而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就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发展观。

121、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哪些能力?

答: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22、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什么?

答: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123、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

124、截止到2008年底,阜阳市总人口和国土面积分别是多少?

答:总人口987.79万人,面积9775平方公里。

125、阜阳市辖哪几个县市区?

答:阜阳市辖8个县市区,即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颍州、颍泉、颍东三区,界首一个县级市。

126、阜阳市先后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命名为“全球500佳”的是哪两个生态区?

答: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

127、阜阳境内煤资源丰富,据探测煤储量高达约多少吨?

答:80亿吨。

128、据初步核算,阜阳市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是多少?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7年增长多少?

答: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54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7年增长12%

129、目前,阜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各占比多少?

答:一、二、三产分别占比为30.6:33.4:36.0

130、阜阳市辖有全国第一人口大县,该县是阜阳市的哪个县?截止到2008年底该县总人口是多少?

答:临泉县,有213.4万人。

1312008年阜阳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多少?

答:2008年阜阳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7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0%8%,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2007年增长13%1.9%

132、阜阳市生态受到破坏最严重的是什么?

答: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地面不均匀沉降,已成为全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133、贯通阜阳市的主要铁路有哪几条?

答:京九、淮阜、漯阜、濉阜等铁路贯通阜阳市。

13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35、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关键是什么?

答: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36、请说出阜阳市的准确地理位置?

答:阜阳市位于黄淮平原的南端,安徽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4°52—116°30′,北纬32°24-33°35′,东西长172千米,南北宽130千米

137、请说出阜阳市的地形特征?

答:由于阜阳市近代受淮河及其支流蜿蜒切割和黄河多次泛滥的影响,境内冲击物不断交互堆积,形成了平原之中岗、坡、洼地相间分布,小区地形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形特征。

138、阜阳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请说出已探明及初步探明的分布情况?

答:已探明的有煤矿、铁矿。煤矿主要分布在颍上县谢桥、刘庄和颍东区口孜一带;铁矿主要分布在颍上县的陶坝子。初步探明,在界首、太和的沙河流域有丰富的优质石油。

139、请说出颍州西湖的特征及古人对它的美发出的由衷感慨?

答: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市西郊,由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而成。它兴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历代名湖之一,其风景秀丽,可与杭州西湖媲美。“天下西湖数杭颍”,就连才华横溢、下笔成章的苏轼也无法用语言区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之高低,只得发出“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感慨。

140、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4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又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答:因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142、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答: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首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其次,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再次,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14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是因为: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4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科学发展强调协调发展,就是指各方面的发展要相适应,也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还强调发展过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145、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答: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一是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二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三是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46、“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可持续”的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47、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148、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答: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注重克服市场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149、阜阳市的基本市情是什么?

答:阜阳市的基本市场是“一多二大三低”。“一多”,即总人口多,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987.79万人;“二大”,即GDP中农业占比大,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比大;“三低”,即工业化、城市化、人均GDP(或收入)低。

150、你认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观念制约、投资制约、环境制约、体制制约。

151、请列举宋代曾在阜阳为官或长期居住的名家三人。

答:晏殊、欧阳修、苏轼。

152、近当代,阜阳曾孕育了画苑巨擘、学界名师、文坛巨匠,他们分别是谁?

答:画苑巨擘吕霞光、学界名师常任侠、文坛巨匠戴厚英。

153、阜阳市煤炭资源丰富,把目前已投产和已建成将要投产的煤矿各说出一个。

答:已投产的是颍上县境内的刘庄煤矿(或谢桥煤矿),已建成将要投产的是颍东境内的口孜东煤矿。

154、春秋战国时期,以独创的治国之术辅佐齐桓公称雄于各诸候的阜阳籍历史名人是谁?

答:管仲

155、应当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156、参加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范围包括哪些部门?

答:参加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门主要包括:(1)市、县(市、区)党政机关;(2)市、县(市、区)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人民团体机关;(3)市属企业、县属企业;(4)市、县(市、区)直属单位。

157、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基本完成?

答:从20093月开始,到20098月基本完成。

158、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哪几个阶段进行?

答: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

159、阜阳市在学习调研阶段,要突出一个主题,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其中,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个主题和两个环节分别是什么?

答:在学习调研阶段要突出“科学发展我有责,阜阳崛起献良策”这个主题,重点抓好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两个环节。

160、在学习调研阶段要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对理论学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要明确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时间,创新学习方式。

161、在分析检查阶段要突出一个主题,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其中,一个主题和两个环节分别是什么?

答:在分析检查阶段要突出“开门纳谏集民智,查找问题明方向”这个主题,重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

162、在整改落实阶段要突出一个主题,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其中,一个主题和两个环节分别是什么?

答:在整改落实阶段要突出“创新机制求发展,破解难题惠民生”这个主题,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两个环节。

1632008115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出台的十项政策是 什么?

答: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164、国家出台扩内需促增长政策措施总的要求是什么?

答:总的要求是:出手要快,即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切不可贻误时机;出手要重,即措施要有力,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措施要准,即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防止当前经济增速下滑,能收到立秆见影的效果;工作要实,即抓好落实工作,抓紧启动项目的具体工作,确保资金落实、责任落实,使各项措施尽快收到实效。

165、继国家出台扩内需保增长措施后,安徽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皖北三市和沿淮六县发展的政策。其中,皖北三市和沿淮六县分别指的是哪些?

答:皖北三市是指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沿淮六县是指五河、固镇、怀远、凤阳、寿县、霍邱。

166、关于加快皖北三市和沿淮六县发展的十大政策内容是什么?

答:共有十项政策;一是加快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加强产业项目扶持;三是不断改进国土资源管理;四是着力改善金融服务;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六是促进教育加快发展;七是完善计生奖励政策;八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九是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十是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167、国家、省政府出台扩内需促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与我市有很高契合度,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国家加快铁路网、公路网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有利于我市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国家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计等工程建设,我市有望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等方面获得国家更大的支持;三是国家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工程规划,我省又提出实施2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我市已上报8万亩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有望争取一定的补助投资;四是国家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有利于我市加快这些重点民生工程的实施进度;五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皖北及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既有财政、金融、土地、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上的扶持倾斜,也有干部、人才、智力上的长远支援,有利于我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168、落实好国家、省出台的政策措施,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为此要注意把握好哪些问题?

答:要逐项细化、明晰职责、明确时限、强化约束。

169、为完成既定的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任务,市委提出的新思路、新部署可概括为“十个要抓紧”,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要抓紧吃透政策,要抓紧摸清市情,要抓紧制定行动方案,要抓紧项目工作,要抓紧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抓紧做好“三农”工作,要抓紧中心城市建设工作,要抓紧促进房地产业发展,要抓紧做好返乡民工工作,要抓紧实施民生工程。

170、去年我市实施了18项民生工程,今年要实施28项民生工程。去年为实施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多少资金,今年拟将投入多少资金?

答:去年各级财政投入20.62 亿元用于18项民生工程,今年各级财政拟投入25.8亿元注入28项民生工程。

171、对我市来说,抓好“三农”工作要着力在哪些地方求得突破?

答:一要在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上求得突破,二要在农业产业化上求得突破,三要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求得突破,四要在畜牧业发展上求得突破,五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求得突破。

172、对我市来说,当前返乡务工人员主要分哪几部分?

答:对当前返乡的务工人员主要可分为三部分,即:第一部分是有资金想创业的;第二部分是没有资金但有技术能吃苦 、肯干事的;第三部分是既没有资金,也不懂技术的。

173、国家、省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鲜明的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含金量高、涵盖面广、资金投入多、支持力度大、倾向性明显。

17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

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75、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答: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

176、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77、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答: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两个大局”即,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率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沿海地区要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一战略设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

178、最全面表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做法是什么?

答: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利益;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179、谈谈你对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解。

答: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

180、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和目标是什么?

答: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801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182、我国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平等、互利、互惠。

183、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何时开始到何时基本结束?

答: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18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其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而绝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其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18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谁在我党哪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

答:邓小平在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里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

186、我国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187、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188、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分别是坚定理想信念、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健全民立集中制以及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89、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和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

19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新时期我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最好教材的三部著作是指哪三部?

答:《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19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19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93、继“十五”期间的“三个跨越”之后,“十一五”期间阜阳市又提出“三个迈进”战略。“三个跨越”和“三个迈进”分别指什么?

答:“三个跨越”是指: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由资源大市向加工业大市跨越,由人口大市向经济大市跨越。

“三个迈进”是指: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由交通枢纽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194、简述阜阳市“6611工程”的具体内容。

答“6611工程”是指重点实施六项基础工程,打造六个工业支柱,建设十个农产品规模基地,培育十个专业市场。

195、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总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196、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197、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198、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注意哪三个结合?

答:一要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结合,把“三保”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来抓;二要与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把领导班子作为重点,把作风建设当作大事来抓;三要与环境治理、提高效能相结合,集中力量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

199、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的理解。

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方式。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或质量改变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而经济发展方式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200、什么是集约型增长方式?

答:通常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201、什么是粗放型增长方式?

答: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

202、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什么?

答: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17272acfc789eb172dc81d.html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