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春节习俗1

发布时间:2019-03-26 14:28: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

作者:尤米小小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满街走…自从过了腊八之后,就时常听到读幼儿园中班的女儿在念这首童谣,听着听着,真觉得“春节”要到了。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我们无论走到哪个城市、身在哪个国家都无法释怀、久久难忘的根,是宁愿反复的给来回叫卖的的餐车让道也要挤上“春运”火车的动力一年忙忙碌碌,奋力拼搏,临到快放假了依然奔波在工作岗位上,闲暇时无数次刷新过年回家的车票,都是为了这二字“春节”!

提起春节,就会想起家乡过节时浓厚的节日氛围。我的家乡是江苏北边儿的城市——徐州,孩提时候,一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着置办年货,杀猪买肉,十来斤的大鱼买个好几条养着一直吃到元宵后,即便是家庭条件不好的,也会买个几斤大肉,满足孩子们一年到头的期盼。

腊月二十三,在我的家乡,按习俗是祭灶台神的日子,家里的长辈们特别讲究这些,早早地买好了灶王爷的画像,到了这天,趁着一大早孩子们都还没起床的时候就点好了香火摆好祭品,贴好了灶王爷的画像,希望灶王爷保佑来年有好的收成。

土灶台烧出来的才是家乡味

腊月二十四是除尘日,在这一天全家人都出动去大扫除、清洗晾晒,陈年累月没用过的锅碗瓢盆、桌椅柜子、杯盘调羹,甚至房顶犄角旮旯处的蜘蛛网,全部都清洗一遍,为了新年时候待客用,也寓意着除旧迎新,来年会更好。

腊月二十五之后也不闲着,家里的妇人们开始忙着碾米粉、磨面粉、做豆腐、烙煎饼、蒸馒头。碾米粉加红糖是年三十用来包汤圆的,豆腐要做一大筐,切成小方块放外面晾着留着做豆泡用,馒头、煎饼是苏北人的主食,年三十前一定是屯的够够了,一直到元宵后都不用再去忙。记忆最深刻的要数炸丸子、炸坨子、炸豆泡了,对于老人们来说,丸子、坨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豆泡象征着金银财宝,过年除了鸡鸭鱼肉外,最必不可少的就是炸丸子了。寒冷的天坐在灶台旁,边帮大人们看着灶台里的火,边吃着刚出锅的外脆里嫩的萝卜丝丸子,别提有多幸福了。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贴窗花,这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所有的活都忙齐了,用面粉在煤炉上小火熬了浆糊去贴对联,外门贴最大的,里门、正门、侧门也都贴上对联,横批贴在门楣上,除了这些之外,家里的水缸、米桶,早些年有养猪的人家猪食槽上也都贴着小小的福字,大门正对面的地方贴着开门见喜的吉联。

到了年三十晚的时候,一家人围着炉火坐在一起,吃着瓜子、花生、糖果等各种吃食,闲话家常,后来电视普及之后,看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经典习俗,边包饺子边看着电视里的小品、相声,一家人一起聊着、笑着,熬到凌晨三四点钟放一挂鞭,便算是迎来了新的一年。

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迎来了新的一年

如今嫁入婆家为人妇人母之后又多了些不知名的习俗,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这两天不能吃荤,还有一堆诸如初二才能回娘家、正月里不能理发什么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习俗如此也就带着娃照做了。即使定居常州了,也遵循着家乡的习俗。

年三十常州小家的素食 初二回娘家找“小时候的味道”

很多人说现在年味儿淡了,习俗也随之逝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迫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远走他乡,有的亦或定居他乡,每年只有到了年关,甚至有的要到小年夜放假了才能回一趟老家,家乡的很多习俗已经淡忘了,但每当想起那个总在路口、门口守候等待的身影,还是会想第一时间冲回家,这就是家乡的意义。

四口之家许下的小愿望s

本文作者:尤米小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ca29e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2.html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