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独立初期的、经济政策

发布时间:2016-10-20 11:04: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内容 提要 由于多种因素的 影响 ,非洲国家独立后普遍实行以政府干预为主的 经济 政策,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的干预和控制。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是非洲国家独立初期经济 发展 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日益暴露出弊端,逐渐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非洲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调整与改革。

  关键词 非洲,经济政策,结构主义,“国家干预” 理论

  20世纪60年代多数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为巩固 政治 立,发展民族经济刻不容缓。民族资本薄弱、国内市场体系不完善、发展资金短缺等因素使非洲国家普遍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控制,并在独立初期制定了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

  在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中,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兴建基础设施、公共部门和提供各类补贴;干预信贷资金规模、配置及规定了较低的利率;实行广泛的国有化,等等,处处体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控制。

  ()财政 金融 政策

  由于资金短缺,加之国内市场又极其分散、落后,税收成为非洲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动员国内资金的重要工具。各国政府普遍规定较高的农产品出口税。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等因素,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兴建基础设施、公共部门和提供各种补贴。例如,1965-1975年间坦桑尼亚总投资额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占15。科特迪瓦1960-1970年间用于改善和兴建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年均占政府预算的10%

  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和干预,以动员有限的资金重点支持国家急需发展的战略性项目。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通常包括:(1)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银行。其目的在于摆脱对外资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外资控制本国金融体系的状况。例如,肯尼亚独立后接管外资控制的格林银行、肯尼亚国民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一些金融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本国的商业银行,打破了外资控制本国金融业的局面。(2)对信贷资金规模、分配进行干预。通过“优惠利率”、“信贷分配”和其他“政策性融资”,政府将银行资金集中分配给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中央银行贷款主要向国企倾斜,私企很难从正式金融机构融资。例如,1962年科特迪瓦设立“稳定和维护农产品价格金库”。通过国家特别投资预算和信贷等渠道,用于资助各种发展计划,特别是资助出口农产品多样化计划的实施。科特迪瓦还设立了农业信贷银行,为广大种植园主提供信贷保证和信贷利率。(3)规定较低的利率。多数国家出于鼓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进行收入分配,以及方便政府获得低息贷款等方面的考虑,利率规定普遍偏低。加之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利率经常为负值。

  ()价格政策

  在劳动力市场上,为保障人民生活和政治、 社会 的稳定及公平,很多非洲国家实行最低工资制,政府规定统一的工资标准。喀麦隆在这方面的做法比较典型。1967年喀麦隆颁布《劳动法》和《社会救济法》,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和福利标准,各个 企业 都实行12级工资制,每个级别又分为6个等级。后来因通货膨胀严重,为保障人民生活,从19739月到19812月,政府曾先后7次提高职工工资。

  在商品市场上,独立后多数非洲国家保留了殖民时期的农产品销售局,负责农产品的购销。政府规定农产品销售局为法定的农产品收购机构,并赋予其专卖权。为了让穷人以其能够承受的价格购粮、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并让其他城市居民从较低的粮价中受益,保持社会稳定,非洲国家普遍规定较低的官方零售价格。农民被迫将其产品廉价地出售给农产品销售局。

  在外汇市场上,非洲国家普遍实行外汇管制和外汇配给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只能在指定的银行机构以官方汇率购买外汇。出口商的收入也只能按官方汇率卖给指定的银行。货币的实际汇率一般都高于实际购买力,本国币值严重高估。在1969-1971年和1981-1983年间,非洲整体实际汇率上升了31%

  ()国有化政策

  独立后,非洲国家还广泛地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他们认为国有企业“既能发挥私人企业的职能,动员、充分利用闲置或外资控制的资源,还可以帮助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逐步实现社会公众的目标。”此外,多数国家还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经济发展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尤为积极,并以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事实上,非洲大量国营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建立正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喀麦隆、科特迪瓦等国也制定了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发展目标,并投人大量资金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多数非洲国家还限制外资和私人经济的发展。加纳、坦桑尼亚、几内亚等独立后选择“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规定限制外资和私人经济的发展。科特迪瓦、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虽然一度鼓励外资和发展私人经济,但后来又限制外资。例如,尼日利亚独立初期没有限制外资,但逐渐意识到外资控制关键经济部门对长期经济发展极为不利。19722月政府颁布《尼日利亚企业振兴法令》,对外资加以限制,逐步实现经济本地化。

  由此可见,非洲国家独立初期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时普遍强调政府的职能,政府对经济生活实行直接干预和控制。

   政策成因

  总体而言,独立后非洲国家普遍实行的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是内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独立后非洲各国国情的客观需要

  非洲国家刚独立时,外资控制了经济命脉。例如,殖民时期建立的各种机构控制着非洲棕榈仁出口贸易的90%,咖啡出口的80%,茶叶出口的65%,以及60%的原棉出口贸易。民族资本尚处于萌芽阶段,且多集中于流通领域,商业资本多于 工业 资本。为数有限的工业资本基本上届于轻工业。即使是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发展起来的原料加工、食品、纺织、卷烟等轻工业,也主要集中在诸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少数国家。绝大多数国家薄弱的民族资本难以胜任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重担。而要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不仅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能靠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才能实现。

  非洲不发达的市场体系同样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落后的市场体系主要表现在:产品货币化程度很低,价格信号无法发挥调节生产、配置资源的作用;百姓对商品货币的意识较差;有些地方甚至还没有统一的市场;经济主体常常缺乏理性,无法作出最优的甚至是“次优”的选择;消费者的选择受习俗和知识水平低的影响常常缺乏理性,生产者也常因知识的贫乏、不确定性因素和信息不对称等做出错误的决策;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等等。

  民族资本力量薄弱、市场体系落后,决定了非洲国家控制战略经济部门,以及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现有各种有限经济资源的必要性。因此,对于刚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来讲,政府往往成为启动经济并实现其深入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者,在经济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人意识、政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非洲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因在领导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显著功勋而成为各国的领袖,独立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非洲各国领导人深切意识到殖民统治对他们国家经济的危害和国家控制经济命脉、摆脱对外国资本依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尼雷尔、恩克鲁玛、杜尔等一大批比较激进的非洲民族主义领导人在本国独立后纷纷表示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建设赋予政府在经济政策和发展方面很大的责任,社会主义意味着中央计划,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所有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按照全体人民的利益有效地使用,并为此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建立国营企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实现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控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598b1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4.html

《非洲国家独立初期的、经济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