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主题军有帅

发布时间:2016-11-05 19:4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有主题军有帅
                                                              谈谈作文的主题
       什么是文章的?意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我们写一篇文章,不论是属于哪一种体裁,总要反映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贬诉什么,都要通过文章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议论传达给读者,这种在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某一种基本意见,就是文章的,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唐代诗人杜牧说,  凡为文意为主……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阛阓,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诗人强调,假如作文不先立意,只在那里搬辞弄句,就如一个人进入闹市,乱糟糟的,谁也不认识谁,天黑时方四散罢了。这一段话讲的道理既生动亦深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正确鲜明的,材料再多,辞句再好,也毫无意义。由此可见,文章价值的大小、质量的高低,其决定因素是否有正确和深刻的立意。
        一篇文章材料如何取舍,结构怎样安排,语言如何运用,标题如何确定,都要根据主题来确定,反之,离开了主题,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一堆无所依附、毫无用场的废料。明代哲学家王夫之讲得精彩: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宇,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支军队,主题就是这只军队的统帅,没有这个统帅,这支队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能作战。这个比喻真是太贴切了,太形象了。
       明确了主题留重要,那我们在写作时就要十分重视立意,在这方面下功夫。可惜的是,初学写作的人,易犯的通病是在立意上不怎么下功夫,而在堆砌材料、搬弄辞藻上多费气力,结果是
这是第一页

写,托尔斯泰根据科尼提供的情节,照年代次序写起来。不久,他觉得根本写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阻碍作家写作的原因是故事的主题。科尼所讲的故事,其主题只是一个贵族青年的悔罪表现。后来,托尔斯泰在日记里说:我将这部作品好好的想了一下——科尼的故事应该从开庭审问写起……应该立刻把法庭的全部荒谬表现出来。问题很明显,作家经过认真思索,找到了自己写不出来的原因,自己被原来的故事束缚住了。托尔斯泰认识到,不应该从贵族青年到他姑母家里写起,而应该从开庭审讯写起。不应该表现一个贵族青年的悔罪,而应该把法庭的荒谬表现出来。这就改造了原来的故事情节,赋予它深刻的社会意义,找到了解脱困境的出路。
   后来,经过反复修改,托尔斯泰终于写成了世界文学名著《复活》。小说中深刻的主题在原来科尼讲的故事中找不出。从这个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深入开掘主题的重要意义。总之,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一定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首先,要突出事物的特点。
   写文章总是通过写某一(某一人物、事件、经验)来影响带动全面的,这是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手段。选择个别的,当然要选择能反映事物的特点,才能深刻、集中地反应一般。这也就是说,通过突出事物的特点来提炼主题,才能深刻感人。这方面,《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文主题反复提炼过程很能说明问题。作者一开始接触这个典型,就觉得这一典型事迹既动人且全面,于是就想全面反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主题不鲜明。后来作者反复提炼,经过五次大的修改,认识到要抓住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典型这样一个特点,把它作为县委书记的榜样来写,最后才写出了这篇优秀作品,树立了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这样一个光辉形象。

白费了心血。

立意应该做到正确、集中和深刻。一篇文章的好坏,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择、语言的使用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要和关键的是看其观点正确不正确,观点错了,其它方面再好也是徒劳无益的。所谓正确,及文章的内容要能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要求立意正确,作者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立意要集中,即一篇文章目的性要明确,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多中心。贪大求全,这也想写、那也想写,结果变成了无中心,成文杂乱无章。当然,一篇文章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但都要做到“从头到尾一线穿,中心思想贯全篇”。清代大学者纪晓岚曾用杜甫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做一个人文章的批语。这个人请教纪晓岚,纪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你的文章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你的文章不知所往。”这实际上是批评该文内容太杂太散,下笔千言而不着边际,实则是利益不集中而造成的。

要做到立意集中,首先在动笔之前要反复思考,确立主题,即古人所说“意在笔先”。如发现想说的“意思”较多,就要反复提炼,是他们集中到一“点”上,不该概括进来的应舍弃。行文要注意“贴紧”中心,做到“目标始终如一,方寸一丝不乱”,这样,才能使立意集中。

立意要深刻,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挖掘出蕴含在事物中的思想意义,这是比较高的要求。有这样一个例子,宋代有一位十六岁的姑娘,诗写得相当好。一次,有人在路上拣了半个有“开元”字样的唐代破铜钱,就拿着这半个铜钱找到那位姑娘,要求她写一首诗。姑娘接过这破铜钱,思考片刻,吟诗一首“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08082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6.html

《文有主题军有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