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伤仲永》练习

发布时间:2020-01-19 00:30: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堂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耕  (    )

(2)皆有可观者 (    )

(3)宾客其父  (    )

(4)忽啼  (    )

2.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尝/识书具

B./旁近与之,/书诗四句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忽啼求

B.邑人奇

C.余闻也久

D.不能称前时

4.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的作者是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的父亲。

B.本文叙事先扬后抑,文题中的,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

5.综合性学习。

  学完《伤仲永》一文后,七年级(8)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吧!

我的开场白: 

 

 

(2)天资聪颖的方仲永由于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最后泯然众人矣。针对这种情况,你最想对方仲永的父亲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最想对他说: 

 

(3)我国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三个这样的成语鼓励同学们勤奋学习: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610题。

6.“/”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余 闻 之 也 久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焉  (    )

(2)指物作诗立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9.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事例,说明 

10.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 

 

三、美文品析

(2013·三明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父见之,,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

【注】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1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仲永环谒于邑人  (     )

(2)不能前时之闻  (     )

(3)取而疾  (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天下 (     )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译文: 

 

14.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用原文语句填空)

(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

: 

 


答案解析

1.答案:(1)属于 (2)文采和道理 (3)渐渐 (4)索要

2.【解析】选B。正确的停顿应为:借旁近/与之,/书诗四句。

3.【解析】选DD项加点“之”是助词,其他三项加点“之”均是代词。

4.【解析】选A。“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5.答案(示例):(1)方仲永由少时的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令人扼腕长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完本文后,相信我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就让我们自由地畅谈一下吧!

(2)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

(3)韦编三绝 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6.答案:余闻之也/

7.答案:(1)感到诧异 (2)完成

8.答案:()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了。

9.答案:不使学 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10.答案: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了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11.【解析】选B。应为:余闻之也/久。

12.答案:(1)通“攀”,,引 (2)相当 (3)跑 (4)闻名

13.答案:(1)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

(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

14.答案:(1)泯然众人矣 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2)示例:方仲永虽有天赋却始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然家里贫穷并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成,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附【乙】【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d368d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fe.html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伤仲永》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