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18-09-23 12:46: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2018-2019学年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温馨提示: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高考保持心平气和,不要紧张,像对待平时考试一样去做题,做完检查一下题目,不要直接交卷,检查下有没有错的地方,然后耐心等待考试结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学校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普陀寺位于雄奇的五老峰下,北朝南,依山面海,规模(庞大/宏大),气势庄严,邻厦门大学。因其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院重檐飞宇轩昂,顺山势沿中轴线,(依次/渐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阁,两旁分布有钟楼、鼓楼、方丈室、素斋馆等建筑。寺周环绕着一堵琉璃瓦围墙,墙内墙外分明是两个世界。墙外是嚣的都市,是滚滚红尘;墙内是宁静的寺院,是灯古佛。寺院大门的正前方,有一个方形的放生池。________1________,波光荡漾,倒映着树木山峦,云影天光。池中有不少乌龟,探头探脑,憨态可,不少游客凭栏观看,时而发出阵阵欢声笑语。池面上有喷泉,不断地喷出美丽的水花,________2________。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快活地(游憩/游弋)着,悠然而自得。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毗(bǐ) 坐北朝南 B.供(gòng 气字轩昂

C.脊(jí) 清灯古佛 D.喧(xuān 憨态可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庞大 渐次 游弋 B.宏大 渐次 游憩

C.宏大 依次 游弋 D.庞大 依次 游憩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盈盈碧水 ②碧水盈盈

在阳光下闪着晶莹夺目的光芒 ④晶莹夺目的光芒在阳光下闪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B 2C 3C

【解析】

1.试题分析:Abǐ”应为pí”;Cjí应为jǐ,应为D应为

2.试题分析:庞大:(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多含过大或大而无当的意思)。宏大:巨大,雄伟。依次:按照次序。渐次:渐渐。游憩:游玩和休息。 弋:泛指在水中游动。注意具体的语境和词语的细微差别。

3.试题分析:注意和后面的波光荡漾的结构一致,后一句的前面是水花,不要出现新的对象,因此选C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选填衔接句的题目,注意句子结构和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身着旗袍和中式外套,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

B.自美国实施空中打击以来,叙利亚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不少平民一到夜晚就胆战心惊,目不见睫,往往在恐惧中度过一夜。

C.自雄安新区宣布设立后,来自全国的购房客蜂拥而至,到雄安去建房、买房的热潮扣人心弦,但国家早就有了积极的应对预案。

D.近日,我国第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再上新台阶,真是大快人心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B.日前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认为,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完善扶持优秀原创的政策,形成打击盗版的查证、处罚力度。

C.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中国的航道,埃塞俄比亚和老挝的成功崛起就归功于复制中国模式并引进中国投资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D.《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节目的相继播出,让文化节目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对象,这在文化学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缺介词,应为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B项搭配不当,形成……力度应为增强……力度C项杂糅,应去掉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依时有春杓、夏稀、秋尝、冬蒸。流传至今的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当是秋尝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中秋祭月,都是为了合道,是趋吉避凶的方法论。

《易·系辞下》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华夏先祖视太阳为寰宇之间阳性之最,名为太阳;视月亮为寰宇之间阴性之最,名为太阴。作为中国民间农时重要依据的阴历即是据月亮运行周期编成。既然月亮在天地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有着祭祖传统的中华先祖当然就要献祭。《国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力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的仪式。不过当时祭祀月亮是在秋分这一天。据《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也都把祭月列入国家祀典,严格执行。

古人发现,秋分之日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此后,白昼渐短,阳气渐衰;黑夜渐长,阴气渐增。所以,在秋分这个阴阳相当的时刻祭月,既是敬送阳气之往,又是恭迎阴气之来。但秋分是据太阳的运行确定的,在农历中不固定,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若在月末,就很难见到明月,无从献祭,后遂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在民间,中秋献月饱含着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日丽月清,五谷和瓜果成熟了,作为受益者,就要首先把果实献给天地和祖先品尝,所谓秋尝

在古人看来,祭就是吉。因为祭是人天中介。生命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寻根究底,肯定有一个第一父母。这个第一应该就是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是由道生的。要保持生命力,无疑就要保持和道的联谊。古人用的方法是祭。可见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的一种形式。

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由三要素构成,即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

月亮作为一个巨大的天体,肯定有它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这就是古人讲的月神。既然真有月神,《论语》中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显得必要。

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要诵读祝文的。向西设坛,由祭官或女性贤淑沐手恭诵祝文,然后向月焚化。祝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歌颂,再是立志。作为阴性能量的载体,月亮有着太多值得人们歌颂的地方。

为了让这种能量具有存在感,祭祀之后要分食祭品,古人名之为。随着祭礼的不断演进,月饼和瓜果就成了中秋的主要祭品。无疑,祭品是一种祝福化了的食品,因此,在祭礼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人舍不得吃掉自己分得的祭品,要拿回家,让老人和小孩分享。

(选自《中秋是归途》,有删改)

6.下列有关中秋祭月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而流传的中秋祭月在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中地位最为突出。

B.古时的中秋祭月是为了趋吉避凶,为了合道,以此突显老子道生万物思想对古人产生的影响。

C.华夏先祖视太阳、月亮分别为寰宇间阳性与阴性之最,中秋祭月就是为彰显它们在天地间的重要意义。

D.原是秋分祭月,因秋分在农历中不固定,为避免出现无月献祭的情形,后演变为在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发现,秋分这一天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在此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阳气开始衰减;黑夜逐渐增长,阴气渐增。

B.在民间,秋尝祭月有着浓烈的感恩味道,老百姓认为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丰收后应先请天地和祖先品尝。

C.古人把祭祀看作是保持生命个体与祖先之间相互联谊的一种方式,即人天中介,通过祭可从父母那里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

D.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由祭官或女性之贤淑者沐手恭诵祝文,祝诵完毕,祭文要向月焚化,仪式感很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系辞下》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古人很早就关注日月运行规律。

B.《国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可以看出祭月具有教化的作用。

C.《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明古代帝王把祭拜日月这一活动看得很重要。

D.《论语》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强调月神存在的真实性,为祭祀之后分食祭品找依据。

【答案】6D 7C 8D

【解析】

括太阳与月亮,中秋祭月祭的是月亮而非太阳。

7.试题分析: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与原文不符,文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

8.试题分析:后人祭祀后分食祭品找依据有误,是强加因果。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强拉因果。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yǔ),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者也。所以共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好币具,而导之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 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上下:指天地。薮:大泽。宪:表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孙圉于晋 聘:访问,出使

B.以戒不者也 虞:欺骗

C.所以共 币:财物

D.龟足以宪 臧:善,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宝也,几何矣 可怪也欤

B使神无有怨痛楚国 ②乃设九宾礼

C若诸侯好币具 ②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而导之训辞 ②私见张良,具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B.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C.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D.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一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文中的行李指使者;现通常指人们出行时所带的衣物等生活日用品。

B.王孙圉认为观射父是楚国之宝,因为观射父能发表上乘的外交辞令,以使者的身份在诸侯间周旋,不会使对方的君主难堪。

C.赵简子把玉弄得叮当作响来接见王孙圉,王孙圉不卑不亢地说,楚国真正的宝贝不是白珩,而是人才和物产。

D.王孙圉提出了六宝之说,详细地阐释了六宝的作用,生动有力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委婉地批评了赵简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2)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答案】9B 10C 11D 12B

13.(1)能够讲述先王的典籍并理顺各项事务(或讲述各种事物),并且在早晚(或随时)向国君提供古人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基业。

2)国家有六宝就足够了,至于那鸣响的佩玉,楚国虽然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却不会把它当作宝贝的。

【解析】选自《国语》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

9.试题分析:虞:意料,料想,猜度。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句子中的百物”“国家均作前句的宾语,同时可参考后面的句子,因为前后的句式结构是一致的。

12.试题分析: “不会使对方的君主难堪错,原文中的口实应为话柄、借口之意,正确意思是不会使人家拿自己的国君当作话柄

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训典”“”“”“善败”“ “则”“若夫”“”“的翻译。

参考译文:

赵简子,名字叫鞅,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晋定公时,赵简子做了晋国的执政大夫。

王孙圉,是楚国大夫,为人机警敏锐,善长言辞,长于辩论。每次出使诸侯,都能不辱使命。

楚国跟晋国常有使者往来。十九年,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国国君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执政赵简子作陪,故意弄响身上的佩玉,向王孙圉问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是的。赵简子说:它被 你们当作宝贝,有多久了?

王孙圉说:没将它当作宝贝。楚国所当成宝贝的,叫作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外交辞令,以使者的身份在诸侯间周旋,能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当作话柄。还有左史名叫倚相,能够讲述先王的典籍并理顺各项事务,在早晚(或随时)向国君提供古人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基业。又能取悦于天上地下的鬼神,顺应它们的所好所恶,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还有大泽叫做云连徒洲,金属、木材、竹材、箭杆都在那里生产,还有龟甲、珍珠、兽角、象牙、虎豹皮、犀牛皮、鸟羽、牦牛尾等物产,用来提供军用物资,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也用来作为礼物,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如果诸侯喜爱我们的礼品,并且用好的辞令对他们加以劝说,我们有对付意外事件的准备,而皇天神灵又加以保佑,我们国君恐怕能够凭这些不得罪诸侯(直译:不在诸侯那里获罪),国家和百姓也得到保全了。这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贝呢?

“我听说,国家的宝贝只有六件:明白事理能讨论处理各种事务,能辅助治理国家,就将他当作宝贝;祭祀用的玉器足够保佑五谷生长,使国家没有水旱灾害,就将它当作宝贝;占卜用的龟壳如能判定吉凶(或善恶),就将它当作宝贝;珍珠如能抵御火灾,就将它当作宝贝;金属如能防御兵乱,就将它当作宝贝;山林湖泊可以供给财物、用度,就将它当作宝贝。国家有六宝就足够了,至于那鸣响的佩玉,楚国虽然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却不会把它当做宝贝的。

卷(共104分)

四、(1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锦堂春·燕子矶

(明)归庄

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注】六朝,是指先后在金陵建都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此处化用唐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中的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2)词的下片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①“字,运用了双关的艺术手法,既写出了江水汹涌澎湃、波浪滔天 的气势,又表达出词人内心起伏不平的情绪。)六朝的兴废盛衰深深刺痛了词人,面对滔滔江水,他想到了荣华、美好不能持久,于是内心产生了对人事沧桑的悲哀,在描绘江水时用字表达满腔的恨意。(运用拟人手法也可)

2抒发了兴亡之感和悲恨相继之情。在烟雨濛濛之中,远处的云似乎被崖隔断,而近处围绕着燕子矶的小树也变得朦朦胧胧,恍惚中,词人似乎看到燕子矶真的变成展翅欲飞的燕子,不禁发问旧时的燕子还飞吗?化用《乌衣巷》诗句,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无尽悲伤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炼字,注意从双关”“拟人的手法和诗句表达的情感的角度作答。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手法和炼意的方面考虑。

2)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句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以及诗歌的抒情方式分析兴亡之感和悲恨相继之情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词人眼前的扬州一片荠麦丛生、萧条荒芜的景象。

3)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3).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五、(12分)

16.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0个字。

中国古人将思维放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俯察大地,叩问时序,精心探索,发现了时令节气规律。秦汉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气象变化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等,这些名称典雅、优美,让人想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人们依照节气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涵养春来拿桃花酿酒,夏日烹露水花露,入秋煮枯叶晚茶,冬日烧梅雪烈酒的返朴归真生活。因此,蕴含丰厚的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之美。

【答案】答案示例:节气实用价值方面(亦可概括为指导农业生产方面 ②节气名称之美方面 ③节气涵养诗意人生方面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概括材料的内容的题目,注意首先对语段划分层次,然后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科

17.仿照下面的句式,选取以外的物象,另写一段文字。要求:句意连贯,逻辑关系清晰。

水流动的时间一长,

要么成为暗河暗流,

要么成为大河大江。

【答案】答案示例:云在天空中流动的时间一长,要么成为滚滚乌云,要么成朵朵祥云。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

18.欣赏下面漫画并按要求做题。

1)描述漫画的内容。不超过50字。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答案】(1)画面中有三盆花,中间是一盆生长茁壮、浑身长满尖刺的仙人掌,两边的花朵纷纷避开它开放。

2)喻指浑身长满刺的人难以与人和谐相处。(或浑身长满刺的人谁都会躲着他)(其它合理答案亦可着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主要概括远离仙人掌,由此分析寓意喻指浑身长满刺的人难以与人和谐相处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泰戈尔的文学圣殿

刘湛秋

1)在我童年的梦中,泰戈尔诗中的云彩、溪水、野花曾那样驱动过我的想象力,使我贫穷的童年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他的诗陪我度过了那些快乐和忧伤、饥饿和苦读的黎明和黄昏……现在,当我已越过天命之年,再来看泰戈尔的作品依然如此新鲜,只是更显深邃、幻丽,像高邈的天空,像恒河的波影。泰戈尔那长满大胡子的、和善的肖像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2)我一直在思索,泰戈尔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几乎所有批评家和诗坛巨子都尊称他为大师呢?大诗人庞德在听另一位大诗人叶芝朗诵泰戈尔诗歌时惊呼: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人出现了。这仅仅是两位大诗人的虚怀若谷或者一时冲动吗?显然不是,这是真诚流露的结果。

3)那么,泰戈尔为什么能使我们激动不已呢?从表面看来,他的作品很少有所谓高深莫测的玄机,也不刻意于雕琢宏伟的构造,其语言又如此质朴无华……我们几乎找不出什么秘密武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旦进入泰戈尔的世界我们就不得不跟随他前行。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洋溢着欢乐、点燃着希望、倾心于爱恋的大千世界。

4)在印度的古哲学中,是宇宙万物的统一体,是人类和谐的最高象征。泰戈尔的生命中浸透了这种哲学的意念,但是,泰戈尔不是宗教者,因此,他没有把这种意念引向来世或虚无飘渺的天庭,他扎根于泥土,培育着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鲜花,他爱着人——从国王到乞丐的各色人群,因此他寻求到了那种梵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并不想指点人们什么,他只想向人们倾诉着。在《吉檀迦利》中的是谁?是诸天之王吗?是国王吗?是他爱恋的女人吗?是他的挚友吗?是陌生的过路者吗?也许是,也许都不是。那个你就是。谁面对着泰戈尔,谁在读泰戈尔的书,谁就是那个!那是一种象征,是真善美的象征,是泰戈尔的世界中最高爱情的象征。如果你净化了自己,你也就是这种象征,你也就达到那种境界了。泰戈尔在对你说话,在悄悄地、坦露心灵地、极富情感地说话。此刻,任何的故弄玄虚或矫情都是丑陋的、多余的,任何的包装也显得委琐了。所以我说,泰戈尔的魅力在于泰戈尔和你。你们之间和谐交融,你慢慢地真正地把这看成了你自己,你顷刻就变了,你和泰戈尔合二为一。

5)世间还有什么文学作品比这种魅力更震撼人心呢?

6)泰戈尔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文学的圣殿。他的为人、他的作品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这座文学圣殿里,我们不是膜拜上帝、真主,或者佛祖,我们只是来寻找自己。

7)任何时候,我打开泰戈尔的书,不管翻到哪一页,我都会读下去,而且瞬间进入那种感觉,泰戈尔的感觉。那是充满生命力的、洋溢着欢乐的、点燃着光明的、倾心于爱恋的大千世界。让一切欢乐的歌调都融和在我的最后的歌中——那使大地草海欢呼摇动的快乐,那使生和死两个孪生弟兄在广大的世界上跳舞的快乐,那和暴风雨一同卷来,用笑声震撼惊醒一切的生命的快乐,那含泪默坐在盛开的痛苦的红莲上的快乐,那不知所谓、把一切所有抛掷于尘埃中的快乐。接触到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怎么能不升腾起来?我们会有辉煌的感觉,我们内心潜藏的低沉、消极、忧郁甚至绝望的意念顿时会被泰戈尔的欢乐春风一扫而空。

8)当人类一步步朝向更现代化、更文明、更和谐的社会发展时,我们和泰戈尔是越来越近了。

9)在这越来越近的像朝圣者队列般的广大读者群中,恐怕除了他的祖国的人民外,就数中国人了吧!

10)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几乎没停止过翻译与出版泰戈尔的作品,尤其近几年来,各种版本,各种编选本此起彼伏,像印度洋的波浪汹涌不已。这反映了开放的中国读者的情感,也反映了泰戈尔对中国的情感。泰戈尔生前来过中国,并和中国大艺术家梅兰芳、徐悲鸿都有过深切的友谊。这恐怕也是世界上别的大文豪所难以享有的吧!

11在泰戈尔的面前,我深有在高山下、大海前的感觉。此刻,任何的喋喋不休的评论都是多余的。我们只有怀着虔诚的心,默默地步入这座圣殿!

12)嘘,安静些!在美的星空下,我们除了勇敢追寻,别无选择!

19.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与现在的阅读泰戈尔作品的感受,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当人类一步步朝向更现代化、更文明、更和谐的社会发展时,我们和泰戈尔是越来越近了。

2)在泰戈尔的面前,我深有在高山下、大海前的感觉。

21.仔细阅读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泰戈尔思想中的内涵。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文学家,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9.(1)表现了泰戈尔作品的神奇、永恒的魅力。(2)为下文介绍泰戈尔的文学圣殿做了铺垫。

20.(1)我们的现代文明与泰戈尔创造的理想世界越来越接近了;泰戈尔的作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泰戈尔的成就巨大,如山如海,在他的面前我感觉到渺小和浅薄;表现了作者对泰戈尔的无限崇敬(虔诚)的情怀。

21.(1)他扎根泥土,主张梵我合一(或天人合一或万物和谐统一),平等地爱着各色人群。(2)他歌颂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使人灵魂得到净化),达到和谐交融的境界。

22.(1)反复诵读文学家的作品,通过不同的阅读感受,来对其作出评价。比如作者就通过童年和知天命后阅读泰戈尔的不同感受评价了泰戈尔。(2)通过其他名家的评说,从侧面进行评价。如文中用庞德和叶芝两位大诗人对他的盛赞评价了泰戈尔。(3)通过挖掘代表作品,对文学家进行评价。比如文中通过对泰戈尔的代表作《吉檀迦利》评价了泰戈尔。

【解析】

19.试题分析:注意从内容是答出:表现了泰戈尔作品的神奇、永恒的魅力。然后从结构上分析:为下文介绍泰戈尔的文学圣殿做了铺垫。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开头,重点从反应人物的品质和铺垫的作用的角度作答。

析情感和句子的本题。

21.试题分析:注意对第四段进行简单的段落划分,然后提取关键的词语分点作答。主要从他扎根泥土,主张梵我合一”和他歌颂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使人灵魂得到净化)的角度作答。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上很多事、很多人,我们往往说不清,似乎因为说不清,才往往说不完。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说不清与说不完

世上很多事、很多人,我们往往说不清,似乎因为说不清,才往往说不完。这说明说不清有说不清的魅力,这魅力就是说不完,值得进一步深究与探索。不是吗?

世界就是这么怪,有些事、有些人一旦说清了,反而掉价;说不清了,反而生出一些价值来,让人们穷追不舍。

一首锦瑟解人难,李商隐的名诗《锦瑟》让人说不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哀叹自己的身世坎坷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感叹人生的迷茫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抒发自己孤寂和怀才不遇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于是有人提出了身世说,有人提出了悼亡说,还有人提出了爱情说,也有人提出了讽喻说”……是啊,也许《锦瑟》让人说不清,正好显现出该诗的不同凡响,于是也就具有了说不完的魅力了。

说不清,因而具有说不完的魅力。一首诗是这样,一部古典小说更是这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一部让人说不完的伟大作品,张爱玲说人生有三 大恨,海棠无香,鲥鱼有刺,红楼未完,说的是红楼离奇的著述过程;俗语说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说的是红楼与众不同的内涵;还有在胡适的考证派攻击下,蔡元培先生的索隐派曾一度闻风臭三百里,可现如今索隐派又一度兴起,……说的是红楼研究的贵在多歧 ……至今红学研究方兴未艾!这就是红楼说不完的魅力!

说不完的魅力源于说不清。文学作品是这样,其实,哲学作品亦如此。洋洋洒洒五千言的《道德经》也因说不清,从而具 有更神奇的说不完的魔力。想当年,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守关的尹喜非要老子口述留下《道德经》一文,才放他离开。这个传说给《道德经》罩上一层神奇色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开篇就不同凡响,是说不清的,又是真实可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万物本源,可这万物本源又是什么呢?说不清啊!……因而《道德经》具有了经典的哲学源头的意义与价值!

这样看来 ,有些事物、有些人,正是因为看不清、道不明,才具有了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价值与意义!也许这就是说不清的价值,也许这就是说不完的意义吧!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句子中的说不清说不完分析为什么说不清说不清说不完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点睛: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此题可从为什么说不清说不清说不完之间的关系的角度选取立意的角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455c8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7.html

《山东省淄博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