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多学科协作模式创新促灾难医学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0-16 13:40: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十年磨一剑”,多学科协作模式创新促进灾难医学跨越式发展

李为民 李正赤 程永忠 黄进 杨翠 蒲剑 曹钰 李涛 何成奇 金晓东 叶磊

前言

10年前,举世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在中国医学界乃毫无准备之时发生,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在毫无过往经验教训可依靠,无成熟的制度流程可启动,无科研成果可支持的情况下,我们仍恪守医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倾我全院之力立即启动紧急医学救援。在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再创造华西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到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医疗机构脆弱性分析、灾前物资人员储备体制、灾情-伤情-医疗资源信息沟通、现场医疗救援介入时机、伤员转诊分流的标准和流程,小到现场救援个人装备、现场罹难人员尸体处理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开展系统性的探索研究。

一、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灾难医学学科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背陆面海海陆兼备,拥有多种多样的地质地貌。近年来,大型地震、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四川及周边地区亦呈现多发趋势,如何降低其造成的人员伤亡为紧急医学救援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灾难事件的救援又有其自身多样性、特殊性、复杂性、不可预见性等特征。例如,开展玉树地震的紧急医学救援时发现,高海拔气候地理特征下的特殊紧急医学救援需进一步细化方案;在出现灾难事件时应快速评估救援需求,科学调配医疗资源,以避免医疗资源不能满足救援需求或救援资源过度调用。昆明暴恐事件使如何应对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天津爆炸事件是我们意识到危化品等特殊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是灾难医学研究领域中亟待探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

因此,加强研究灾难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法、组织,正在被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医学专业人士广泛关注;大力建设与发展世界关注、群众需求的完整的灾难医学学科体系,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势在必行

二、从无到有,从有到新,多学科协作的复合交叉式学科发展模式创新

1. 应对灾难处置的复合型需求,解构重组传统学科,创新学科方向

1)开展广泛调研,探索灾难医学本质

灾难医学是集公共卫生、急诊医学和灾难管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涉及医学、教育、管理、公共卫生、工程学等多学科。任何一个单一的学科都不可能独立完成灾难医学的探索与建设厘清思路后,华西医院第一步措施是举全院之力开展紧贴国际国内研究前沿、以汶川地震后多省多医院收集的近3.68万例伤员的大数据库为基础,开展多学科方向的调研,集全院之智从顶层对灾难医学的学科发展方向做全面梳理。

2顶层设计出发,横向解构传统学科,纵向凝练创新学科方向

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包括灾难医学管理、教育、工程、信息、紧急医学救援、伦理与法学六大研究方向以及每一个方向需要进行交叉融合的学科。

灾难医学管理方向整合医院行政部门、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资源,以现代管理学为基础重点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学内涵建立健全和优化贯穿灾前、灾时、灾后的防灾减灾理论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紧急医学救援方向整合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外科学、心理卫生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临床学科,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整合多学科技术,提高灾难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医疗救援的时效性,改善伤员的生存率和远期生活质量。

灾难医学教育方向整合临床医学、临床技能中心、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等资源,重点研究如何分层次分对象地进行灾难医学知识专业技能培训与知识普及。

灾难医学工程学方向整合临床医学、临床医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工程材料学、物流仓储等学科,研究如何以贯穿灾前、灾时、灾后的防灾减灾、现场及院内救援、灾后重建实际需求为导向,高度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医学技术与工程学为一线救援行动提供全方位的设备、装备、材料等保障。

灾难医学信息学方向则是整合医院信息中心、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灾难的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收集、整理、传输、分析、反馈灾难医疗救援数据,为灾难医学的发展提供支撑。

灾难医学伦理与法学方向则是融合医学伦理学、人道主义医学、医事法学等理论,重点研究在灾难医疗救援实践中,个人与整体、致灾因子与受灾个体、医疗救援实施方和受众在法律和道德层面的关系。

在每一个研究方向下面又开设若干研究项目,使整个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纵横交错,以网状结构覆盖灾难医学从灾前评估准备到灾时紧急医学救援再到灾后康复重建的全过程,建立形成门类齐全的灾难医学学科体系。

2. 高端平台孵化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下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

1)搭建多学科协作的高端人才孵化平台

整合四川大学相关一、二级学科的学术资源,构建包含公共卫生管理、临床、医技、预防、后勤保障、信息数据、新闻宣传跨门类的人才团队,在灾难医学框架下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遴选出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学科带头人。

由华西医院医教部、科技部、人力资源部等管理部门牵头搭建的高端人才孵化平台,为灾难医学各亚专业学科带头人提供多途径的学习深造和学术交流机会。

先后派出人员参加《2013国际灾难紧急医疗救援学术交流会暨创伤急救培训班》、《2014高级危难应急医学课程(以色列)》、《2015第六期国际航空医疗救援高层研修班》、《NDLS培训课程(美国))》、《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应急灾难医学自主工作坊》、《人社部培训项目:紧急医学救援组织管理培训会议》等专项培训项目,并参加WHO-全球EMT大会、《国际现代医学救援论坛》《第三届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医疗卫生系统应急反应国际研讨会》《全球紧急医学救援研讨会》以及历届的中华医学会灾难分会学术年会、中国救援协会学术年会等专业学术会议。其中参加国际灾难医学相关培训61人次、国内培训133人次。

2)分层次选拔培训,打造专业医学救援队伍

在公共卫生管理、临床、医技、预防、后勤保障、信息数据、新闻宣传等亚专业方向选拔具备紧急医学救援基本素养和实践经验,掌握紧急医学救援技能者作为专业医学救援队伍的骨干人选;选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良好身体心理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中青年医护人员作为专业医学救援队伍的后备人选。

按照国际灾难救援指南和标准对骨干人选和后备人选展开包括灾难医学管理、国际灾难医学救援标准化流程(EMT-SOP)、紧急医学现场救援技能、团队合作拓展、体能训练在内的专项培训。

经过系统化培训和考核的人选组建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基地和国家级移动医疗处置中心医疗队。

3打造灾难医学教学,储备专业人才

在现有的医学本科生课程《急诊医学》、《救命与救伤》中加入灾难救援相关知识点,开展系统规范化的灾难现场急救通识课程教育,使本科生掌握各种常用急救技术。

与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组建形成具有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11人的灾难医学硕、博士师资团队,自2011年开始招收灾难专业博士研究生,2013年开始招收灾难专业硕士。

3. “大数据”数据库支撑,跨学科跨地域新型科研平台与科研创新模式

(1) 建立灾难医学数据库

在伤员数据库的建设方面,自2008年汶川地震始,我院紧急建立灾害伤员数据库,收录3.68例伤员的院前、院内相关信息条目共130项。其中包括伤员基本特点(性别、年龄),院前信息(受伤时间、受伤地点、转运至后方医院的方式),院内救治信息(住院科室、是否入住ICU、住院时间、手术治疗与否等)。在后续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等多次灾难救援中,我院不断丰富灾难数据库的相关内容。截至目前为止,伤员数据例数已扩增至4万例。这在国际国内灾难医学发展中,尚处于领先地位。为推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灾难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评估数据库

与此同时,华西医院从多层次多级别建立紧急医学救援能建立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数据库。首先,通过利用卫生计生委《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调查表》(包括69个评价指标)调查获取全国65家三级综合医院、336家医院地市级医院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基本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法、主成分分析、TOPSIS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设计新的调查表。进一步采用新的调查表,收集四川省50家、成都市19家二级以上医院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的基本数据。上述数据库的建立,为全面了解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的紧急救援能力以及四川省、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紧急救援能力评估提供可能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db9f7b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3b.html

《十年磨一剑多学科协作模式创新促灾难医学跨越式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