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 1

发布时间:2019-08-24 00:07: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死水》 1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 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 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 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 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 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 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 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 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 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愤激之语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死水》教学设计1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二、词语解释

诅咒:原指祈求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吞没:侵吞经管的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吞没公款

淹没。洪水吞没了整个村庄。

吞食。大鲨鱼张开巨口想吞没遇难海员。黑夜渐渐吞没了美丽的山峦

[某物] 完全笼罩或隐蔽。仓库完全被大火吞没。

殒灭:坠落而毁灭。丧命。

诀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决别故乡。

碾碎:使(如靠压、磨)粉碎(如粉末)

凹凸:不平滑。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败,不振。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固执: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认识,坚持到底。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昭示后世。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晨曦:黎明后的微光。

修缮:修理,修补。整修,翻新。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安排。形容随遇而安。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衰败,不振。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固执: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认识,坚持到底。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昭示后世。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晨曦:黎明后的微光。

修缮:修理,修补。整修,翻新。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安排。形容随遇而安。

挑剔: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摘。

筛选:指作物或树木选种的方法。

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去掉不需要的,留下需要的。

精粹:精美纯粹。

小心翼翼: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恩惠:他人给予的或给予他人的好处。

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心惊肉跳: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恐不安的样子。

冬烘:糊涂懵懂;迂腐浅陋。含讽刺意。

两败俱伤: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失。

斫伤:用刀、斧等砍伤。

擅长:独具某种特长。擅长烹饪

善于。

强颜欢笑:勉强地、无奈地做出愉快的样子。犹强笑。

残骸:不完整的尸骨。借指残破只剩下骨架的车辆、机械、建筑物等。

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着上来。形容革命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壮烈行为。

驱逐:驱赶或强迫离开。

阻遏:阻止;遏止。

深邃:深的;幽深。深奥的。

三、扩展阅读

美鹿和沉船

河北考生

  美鹿和沉船,哪一个更能引起你心灵的美感呢?美鹿欢快而活泼,象征着青年人的活力和健康;沉船平静而自然,象征着老年人的风霜和智慧。

  一

  余秋雨所醉心的是秋风扫起,寒鸦飞过,百草凋敝,一派霜冷长河的景象;梵高所描绘的是灿烂的、热烈的、即使到了最后还紧紧抓住行将远去的夕阳的向日葵;瓦兹所展示的是地球之上雅典少女弹着只剩下一根弦的七弦琴的悲壮与凄凉。哪一个更美呢?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美不是惟一的。健全是美的,但维纳斯的美正在于她的断臂;健康是美的,但林黛玉的美却源于她的疾病……因此,美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人,吸吮着不同的文化和精神,体味着一个个不同的人生经历。于是,相同的事物穿透不同的心灵,透析出不同的造影。美的区别由此而生。

  二

  在我心灵的投影中,有一种美叫自然。

  美鹿欢快而活泼,因为它本来如此,所以它美;沉船平静而自然,因为它本来如此,所以它也美。倘使美鹿归于平静,让沉船变得活泼,那还美吗?天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情景?!

  就像圆明园的废墟,那是一种自然的历史存在,所以我们不能重建。它就是这样子了,它承载了历史,承载了民族的愤懑和熊熊的火光。历史的悲剧意识的美最能震撼国人的心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不是被雕饰出来的,不管是健全的、残缺的、苍老的、年轻的、悲壮的、圆满的……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外溢。

是的,在我以为,自然是美学最基本的原则。

 

圆明园前的沉思

9910 宋国男

      荷塘美景,幽香阵阵,筝声悦耳,你——唯一的遗物,极不协调地矗立在那里。浓烈的阳光被你反射出来,肆意地渲

  染着你与现代的不同。

      还记得十九世纪的那场大火吗?火焰中,你所有的辉煌所有的骄傲来不及哀鸣一下,就被吞没了。你的身体,被分成

  零碎的一点一点,运到了外国的博物馆。

      你无助的呐喊。

项链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本文精巧的构思——项链式的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一八八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又名《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学习课文的结构 

1、学生划分层次、写出段意 

2、出示项链图: 

提示:图上圈中的序号表示情节内容,请同学们将序号和情节内容对号入座填定。 

A、贫穷(现实)与富有(梦想)…………   

B、请柬——机会到来………………………    (契机之一) 

C、做衣服,借项链…………………………   

D、兴奋、沉迷   E、舞会陶醉……………小高潮 

F、披衣逃走     G、失项链  ……………    (契机之二) 

H、赔项链       I、还债务  ……………   

J、项链是假的 ……………………………大高潮 

以穷开始,以穷结束——环形结构项链式结构 

挂在玛蒂尔德脖子上德一幅沉甸甸德十字架——虚荣心 

3、研究结构特点: 

特点之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文似看山不喜平” 

异向思维:图示之二比较——  

图略               

归纳:娓娓道来——急剧增温——飞流直下——突兀而起 

4、继续讨论结构特点 

提示:作者在构思结构时,有两处十分重要,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由于这两个情节的出现,才使整个故事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若没有这两个情节,就不可能出现后文的情节。请找出来,是哪两个情节? 

第一处:请柬。请柬的出现,使主人的欲望膨胀,命运发生突变,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 

第二 处:披衣逃走。披衣——寒伧——丢脸——逃走——丢项链。 

情节突变,急转直下。导致人物命运有一次突变。 

归纳: 

特点之二:善用契机——契机,一事转化为另一事的关键。 

这个关键好比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使矛盾突变。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特别是带有戏剧性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契机的构思和运用十分重要。它能使矛盾突变,情节发生大的波澜,从而出现新的局面。有助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深化。 

联想举例: 

《红楼梦》: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碰到邢夫人——送王夫人处——寻管家不严的短处——王夫人气急——找王熙凤——查抄大观园——鸡犬不宁,一片混乱——司棋、晴雯横祸残死,芳官入尼姑庵——→一点火星导致大观园的巨大变化。 

《水浒传》:潘金莲叉竿失手滑落”——竿打西门庆——西门庆爱上潘金莲——勾搭成奸——谋杀武大郎——武松报仇杀嫂——斗杀西门庆——刺配恩州——醉打蒋门神——打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5、文章的结尾: 

提问: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 

当然可以”————可见不珍贵  

没打开盒子看”———毫不在意    

我只卖这个盒子”—不是原装货   

归纳:果然是一副假项链 

特点三:结尾巧妙,善于铺垫暗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 要点: 

1、细腻的心理描写 

2、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学习步骤: 

一、背景分析 

1、作者是如何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特征的?(现实与梦想的矛盾) 

看课文,用文中的词语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现实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家具 破旧  高脚青灯、宽大椅子、精美的木器 

饮食 简单  精美的晚餐、佳肴、鲈鱼、鸡翅 

穿着 粗陋,朴素 漂亮的服装、珠宝首饰 

用具 桌布几天不洗 珍奇古玩、亮晶晶的银器、名贵的盘碟 

心理特征  痛苦烦恼悲哀伤心悔恨失望 跟亲密的男友交谈、跟女人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得人欢欣,被人追求 

作用:揭示玛蒂尔德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也是她的悲剧根源。 

2、思考:为什么文章开头用了一个字? 

字的背景是上流社会高贵豪华的贵妇们同玛蒂尔德的比较。意思是说:她有着贵妇们一样的美丽容貌,却过着下等人的生活。字背景揭示出玛蒂尔德产生虚荣心的根源。字的内涵,既有地位底下、红颜薄命的玛蒂尔德对不公平命运的哀怨,也有作者对女人命运的同情,还隐藏着上流社会男人女人们对玛蒂尔德的不同看法和态度。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二、讨https:///论文中其他地方的心理描写方式: 

幻想:如第一部分的描写:她梦想……梦想……对舞会的回味。 

作者叙述:第一部分:她觉得……它想往…… 

舞会高潮:她陶醉……她陶醉…… 

内心独白:如披衣逃走前的心理 

动作描写:她借到项链的动作、心跳、手发抖、狂热地亲朋友。 

三、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典型意义 

1、形象特征 

美丽漂亮——产生虚荣心的条件                                                       

借项链——产生悲剧的原因                                          

希望找到未找到——难以启齿、希望破灭                                    

还债做粗活——性格刚强                                                  

说明真相——诚实、天真  

既有强烈的虚荣心,又有刚强吃苦、令人同情的一面。作者在讽刺批评的同时又带有同情心。                                  

 

2、典型意义:(注意借鉴新观念,新评论)                                 

四、简析艺术特征: 

1、故事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2、尖锐的讽刺性和强烈的戏剧性。 

3、善于心理描写 

4、细节描写典型  

五、归纳全文 

六、思考练习 

1、假若把小说结尾删去,玛蒂尔德一辈子也不知道项链是假的,小说还有

兵车行 人教版兵车行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特点。

2.了解七言古诗的有关知识。

3.学习诗人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学习障碍】

1.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2.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及内容。

【学习策略】

一、作者溯源法

1.杜甫思想的历史根源。

有关资料:

杜甫是一个儒家者流,有诗为证:

如早年的诗《奉赠鲜于京兆》中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如《奉赠韦左丞文》中纫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如晚年多自称腐儒,《江汉》一诗中写道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因年已老大,有时也自称老儒,如《出江陵南浦》一诗中的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忆昔》中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等。

杜甫为什么能以一个儒家者流成为伟大的作家呢?

儒家思想虽然属于封建思想体系,但其中不乏入世主张有为的积极因素。杜甫在他的人生态度上正是接受了儒家这一精神,很有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顽强性。

儒家学说虽然主张尊王忠君,但同时也主张爱民,反对暴君独夫,提倡民为邦本”“民为贵,这些思想对杜甫都有很大的影响。

杜甫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还批判了儒家思想中落后的一面,他敢于正视现实、批评现实,也要求改变现实。在任何穷困的情况下,他都没有停止他的呐喊。

2.杜甫的几种进步思想。

人道主义的思想。这是杜甫的基本思想。在杜甫一生中,大而对于国家人民,小而对于妻子、弟妹、朋友,一直到犬、马、鸡、鱼、虫等物类,都无不贯穿着这一思想。如《病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热爱祖国的思想。他经常关心祖国的命运,歌颂祖国的大好山川,在很多诗中都有所体现。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

热爱人民的思想。在《江月》《登楼》《赴奉先咏怀》等诗中都有所体现。

热爱劳动的思想。第一,他不轻视体力劳动;第二,他不轻视体力劳动者。如在《暮春题瀼西草屋》《信行远修水筒》等诗中都有所体现。

无贵、无富的幻想。由于艰难生活的亲身感受,由于生活经验的丰富,杜甫到了晚年,对社会现实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如《述怀》中写道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证明,就是:没有朱门酒肉臭也就没有路有冻死骨

3.杜甫的诗为何称为诗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一千四百多首,纵观他的篇什,能以时间为序,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体现历史的面貌。杜诗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杜诗的伟大还在于他那博大的思想内容和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的完美结合,因而风韵独步,后人无法比拟。

4.李白、杜甫风格的差别。

李白、杜甫生活在同一时代,都经历了唐帝国的鼎盛期和安史之乱。然而李白师承道家艺术精神,形式上注重自由的民歌样式,充满出世的思想内容。杜甫秉承儒家艺术精神,形式上讲求格律的严谨,充满现实的思想内容。二人如两山对峙,雄踞诗坛。

二、背景溯源法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但诗人把这个历史镜头捕捉到自己的诗中来,不过是拿它作为一出社会悲剧的序幕,而他的主要意图是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因此,紧接着这个序幕,就通过行人答问逐层深入地展示这出悲剧的内容: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是说丁壮们无限期地超期服役;边庭流血成海水”——这是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是说全国农村生产凋敝;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这是说人民连生计都无法维持,而朝廷依旧逼索租税。可见,这种艺术概括方式的基本点是,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地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的真实状况。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整整一代人的深重苦难,而且能触摸到诗人那颗同情人民的火热的心。

这首诗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它表现了诗人反对开边战争的坚定立场。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说明他认识到这种不义的战争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他敢于把战争的责任加在最高统治者身上,这样的勇气是当时众多的诗人所不具有的。诗人的这种立场是一贯的,在《前出塞》中他曾写道: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这正是杜诗人民性之所在。

三、咏诵解读法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下面谈几点意见供参考:

1.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士,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2.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可以读得平缓些,声音稍稍放低,但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总纲,须重读。

以下直至结尾皆用行人口气读,但其中的抒情语字字都融合着诗人的感情,要跟叙事语区别开来。

本段可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先叙事后抒情。叙的是服役时间过长,占去人的大半生,读时当有怨而不伤之意,至归来头白还戍边,怨情稍稍加重。读后宜作一顿,为下文直抒胸臆作铺垫。下文边庭二句有怨有愤,为本段高潮点,应当读得掷地有声。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极言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用君不闻领起,是行人长者,也是诗人诉诸读者,感情十分强烈,有指控之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这是行人为自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读时声调放低些,寓怨愤于嗟叹之中;读完可作稍长停顿,如乐曲中的半终止,为转换话题作铺垫。

3.第三段前半段写秦兵家庭的困难。长者二句是承上启下语,当用比较柔和的调子读。敢申恨者,不是无恨,而是亦无用,有奈何不得之意。且如四句当一气读出,但速度不宜快,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从何出稍稍振起,因为行人的怨愤在这句话中表现得含蓄而又深刻。后半段顺势说到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简直令人悲痛欲绝,读至生女二句当再作低回之势,声调凄楚。

最后四句为全诗高潮所在。君不见一句当突然振起,有指点之意。古来一句道尽战场的惨景,也集中地表达了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加以强调,使人能想见此中情景。

四、知识梳理法

1.生字词注释

辚辚(lí ín):车轮转动声。

干(ɡān)云霄:干,冲。

荆杞(qǐ):荆棘和杞柳。

啾啾(jiū jiū):凄厉的哭叫声。

2.通假字

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读yé,父亲。

3.一词多义

信知生男恶 确实。

皆明智而忠信 语言真实,引申为诚实,讲信用。

忌不自信 相信,信任。

今行而无信 信物,凭证。

自可断来信 使者,送信的人。

信耗莫通 消息,书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任意,随便。

欲信大义于天下 ,shēn。

4.词类活用

或从十五北防治 名词作状语,向北。

便至四十西营田 名词作状语,向西。

长者虽有问 动词作名词,问题。

5.特殊句式

1)被动句

行人但云点行频 (意念上的被动句)

被驱不异犬与鸡

2)倒装句

未休关西卒 (谓语前置)

3)省略句

去时里正与裹头 (介词后省略宾语

或从十五北防河 (省略介词,防于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省略介词,营于田)

禾生陇亩无东西 (省略介词,生于陇亩)

【研究性学习】

鉴赏示例(郑庆笃)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f3ac9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b.html

《《死水》 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