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建筑艺术的美 - 人美版-精选教学文档

发布时间:2019-08-08 02:26: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建筑艺术的美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欣赏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显性目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 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 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6.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1.学生欣赏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完成作业。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d3f98d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c8.html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建筑艺术的美 - 人美版-精选教学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