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没水吃

发布时间:2019-06-03 10:41: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制度解析及其他[1]

不知何故,中国的许多爸爸妈妈都喜欢给自己的小孩儿讲这样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三个和尚,大和尚对下和尚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可以说这是“儿童常识”了。可是,无论是讲故事的父母,还是听故事的小孩儿,又有多少人能从这个“儿童常识”中悟出一点深刻的哲理、特别是制度经济学的深刻原理来。

一、“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制度机理

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因为一个和尚挑水,其产权——水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都非常清晰。单个和尚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毫无疑问的,不挑水自己就没有水吃。既吃不了亏,没有收益的外溢;也占不了任何便宜,无任何便车可搭。

为什么“两个和尚抬水吃”?当两个和尚在一起时,如果有一个和尚挑水,另一个和尚就会“搭便车”,挑水者就没有积极性了。如果两人轮流挑,就有个先挑后挑问题。好在两个人好商量,即“交易成本”低,很快就可以达成一起抬水的协议。“两个和尚抬水吃”,其产权也基本清晰——两人共同占有、支配。但两人必须平均使用,否则就会发生纠纷。

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因为三个和尚在一起,就产生了“搭便车”、成本和收益外部化问题。如果一个人先去挑水,就有两个人坐享其成“搭便车”,而挑水者收益外溢;如果有两个人去抬水,就有一个人坐享其成“搭便车”,而两个抬水者收益外溢;如果三个人进行排列组合,每两个人交叉搭配轮流抬水,那么总有一个人先坐享其成“搭便车”。但三个人谁都不愿意别人、而都想自己先坐享其成“搭便车”。推来推去、争来争去,都不愿意挑水或抬水,于是就都没有水吃了。

那么,怎样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难题呢?

第一个办法是组织开会,作思想政治工作。

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精神,学习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雷锋精神,树立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代圣贤情怀。三个和尚在这种场所,不管是真心,还是违心,都要说几句漂亮话,“斗私批修”、“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进行自我批评,写决心书、保证书,决心改正错误。

为了确保开会学习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还要改进和加强行政管理。这可以采取三个和尚值日制度,每人挑一天水。那么,第一轮挑水的次序怎样排呢?权且抓阄吧。那么抓阄的次序又怎么定呢?干脆三人同时猜拳,这该公平吧!看谁的运气好。

那么,谁来主持挑水排序?排好序后谁来监督和管理?这就要建立组织,任命领导,要么由上级派遣领导,要么在三个和尚中指定或者选举一个领导。如果要定级别,按照组织程序,还要通过上级党委和人事部门考察、考试、上报、审批、宣布等。

要开展以上工作,就需要一系列工作相互配套。要召开会议,会前要进行筹备工作,这包括:调查研究“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与三个和尚分别谈话,还要安排会议室(假定会议室是免费使用的),还需要工作人员,还要安排会议茶点和用餐,等等。会后要监督检查,看这三个和尚实际表现怎样。如果表现不好,还要再开会。

这样一来,除“三个和尚”之外,还要增加不少人,变成了五六个甚至八九个人,实际吃水的人就番了一两翻。假定这三个和尚都主动积极挑水了(实际上很难),但由于吃水人多了可能水供不应求,出现水资源短缺。这样,就不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而是一批人缺水吃。人多了还可能出现水浪费和水污染。而要解决一批人没水吃附加水浪费和水污染问题,还要增加许多部门、许多人和许多工作量,比如说:制定水计划和管理条例,分发定量水票,开发新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等等。那就更复杂化了,即“交易成本”越来越高了。

第二个办法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怎么改?可以在三个和尚中实行竞争性的供水承包制,让投标高(供水多)的承包人供水。如果达不到挑水承包基数,就要处罚。如果超额完成了承包基数,除确保三个和尚吃水外还有节余,可以对外营业。赚的钱按照比例,比如说按六折或者七折上缴,四折或三折个人提留,或者干脆确定一个固定的上缴数,其余归己。

另外两个和尚怎么办呢?也要各得其所、有所安排。可以专门接待香客、搞清洁卫生等服务性工作。但也要实行责任制度,签合同。如果服务不好有投诉,也要处罚。

用这样的办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问题,自然就会产生以下效果:

首先是供水的产权和责任边界清楚了,承包供水人就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供水多了、有节余了,可以对外营业,方便了香客、游客和当地群众。赚了钱还可以向国家纳税,这对国家、对政府都有了贡献。

另外两个和尚专门接待香客、搞清洁卫生等,服务质量提高了,香客多了,“功德箱”中的钱就多了。这不仅可以提高和尚们的生活水平,还可以自筹资金维修和更新庙宇及其设备,少了向国家打报告要钱。这实际上也是对国家的贡献。

实行“挑水承包制”后,也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没有承包上的两个和尚不服气:扁担、水桶、水瓢、水缸都是集体的,住房也是集体的,你为什么一个人承包,还自营发财?这两个和尚对承包人的劳动不尊重、不支持,甚至使绊子,还随便浪费水。承包人干脆出钱把集体的扁担、水桶、水瓢、水缸买了下来,住房也付租金。但对那两个和尚也提出了要求:吃水得花钱购买。那两个和尚觉得买就买,反正出卖扁担、水桶、水瓢、水缸有了钱,“功德箱”也有收入。三个和尚都想,大家能走到一起也是缘分,何必争得鱼死网破,只要账算请,哥们弟兄还是亲。“挑水承包制”成了“供水非公有制”,供水人积极性、主动性更高了。

有钱了,庙宇得到维修和更新,和尚的服务质量提高了,菩萨也灵光了,名声大了,于是该庙宇就成了旅游胜地,水的需求大大增加。到这时,一个和尚供水就远远供不应求了(注意:这与前一种解决办法机构增加、人头增加、人浮于事所造成的水供不应求完全是两回事),于是,就与另两个和尚商量一起经营,申请改制为“三个和尚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几个和尚伙伴都“入股”成为股东,当然是先前那个和尚控股,担任董事长。“三个和尚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办成功了,而且还成了品牌,成了当地的纳税大户,三个和尚都成了百万富翁,还带富了一方,并向希望工程、老人福利院和见义勇为基金会等捐了许多钱,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那个董事长和尚被推选为政协委员。

为了总结经验,推进经济发展,经济学家们纷纷上门调查研究,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到“三个和尚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悟出了深刻的经济学原理,从而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人天生就是理性的经济动物。在个体经济活动中具有自发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一个和尚挑水吃”),而在群体经济活动中,则表现出机会主义的“搭便车”本能(如“三个和尚没水吃”)。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论述了这一原理,实际上,早在两千一百年前的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更直接地指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解决不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难题。如前面所说的用“开会、学习、计划、轮流值日”等办法,出发点非常高尚,但并没有促进水的供给增加(效率下降了,生产力没有发展),其结果只是增加了吃水人(政府庞大了),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短缺经济)。

第三,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问题。如从“挑水承包制”到“非公有制经济”,效率越来越高。

第四.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到“挑水承包制”、“挑水非公有制”,再到“三个和尚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和尚还是那三个,但水供应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再到大发展,因为中间发生了一系列制度变革。合理的制度供给是促进水供给增加(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五,产权清晰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石。“一个和尚挑水吃”,因为产权是清晰的;“两个和尚抬水吃”,至少产权还没有模糊;“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产权模糊了,使三个和尚都产生了机会主义“搭便车”行为。“挑水承包制”,产权从不清晰走向清晰;“挑水非公有化”,产权非常清晰了。美国经济学家科思因其产权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实际上,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孟柯,就深刻提出“人有恒产,才有恒心”。用中国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寓言,比科思的“牧场理论”更能阐明产权理论。

第六,股份经济制度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大发明和创造,是古典市场经济发展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点。虽然“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但水供应并不丰富(生产力没有发展)。“挑水承包制”和“供水非公有制”供水增加了,但并没有大发展。只有建立了“三个和尚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水供应才大大增加(生产力大发展)。马克思对股份经济作过充分、深刻的论述:“在工业上运用股份公司的形式,标志着现代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新时代”,“它显示出过去料想不到的联合的生产能力。”股份公司“对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的影响恐怕估计再高也不为过的。”[2]“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3]马克思的这些话早已被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充分证明。笔者曾说过这样的话: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或者典型形式,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发现和创造之一。股份制是人类社会的“第五大发明”、“第四大发现”、“第三大应用”。[4]

第七,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推论:一个人只有首先解放自己,才能去解放别人。你看,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过程中,和尚们的精神境界怎么那样低下!竟然“挑一担水利三人而不为”,如果上纲上线,岂不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吗?这与“白求恩精神”、“雷锋精神”简直是相距十万八千里。但后来“三个和尚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大了,三个和尚想,如果不是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路线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如果不是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哪有我们“三个和尚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呀!个人发财致富了,银子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着干嘛!大家琢磨着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富了不能忘国家,富了应当带富了一方,给社会做点好事。于是,三个和尚成了当地的纳税大户,还捐助了许多给希望工程、老人福利院和见义勇为基金会,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来自何处?来自财富积累和物质文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原理,不是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的正确和伟大吗!

二、“自行车之谜”、“长流水之谜”、“长明灯之谜”

——日常社会生活现象的感受和启迪

或许会有人一半称赞一半讽刺地问我:邹某人真是“天才”和“神童”了,能从“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儿童故事中悟出这么深刻的大道理来。我说非也!在陕西南部秦岭巴山腹地国家级贫困县出生长大的我,没有失学就是幸运,绝对没有那么高的天资和智商。我是在进入社会生活之后面对一个个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后,联想小时候知道的“三个和尚没水吃”,逐步感悟出其中道理的。

面对和感悟的第一个现象是“自行车之谜”。

“自行车之谜”我是亲身经历和感受出来的。1971年初,我从一个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成为家乡县政府一个局的小干部。单位给每个干部都配了一辆自行车。当时在小县城里,自行车还属于高档奢侈品,只有少数私人拥有自行车。当拥有私车与占有公车的人一起出外时,骑车的方式具有很大差别。骑公车的速度很快,骑私车的速度就慢一些;当过沟、下坎时,骑公车的一冲而过,而骑私车的则下车把车提起来;过河时,骑公车的能冲则冲,水深冲不了则下车在河里推着车走,而骑私车的则把车背在肩上过河;平时,公车大多一身脏乎乎粘满灰尘泥土,而私车总是被檫得一干二净。我有个同学本来自己有车,有时却找我来借公车,而且明明白白地说借公车用用,省省私车。而我的公车坏了,想去借一下别人的私车,别人还很不情愿。这样,对于同时买的自行车,当私车还是大半新时,公车已经破旧不堪了。公车与私车,一字之差,就使用车人的行为具有这么大的差异。对这种情况,我十分困惑。但大多数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我曾提出干脆给个人多发点钱,让大家都买私车,有的人觉得我的想法怪怪的,是别出心裁。有个领导还给我讲述了一番大道理:肉烂在公家的大锅里,烂了也没事儿;要是肉好在私人的小锅里,就会出问题,甚至犯错误。

面对和感悟的第二个现象是“长流水之谜”。

关于“长流水之谜”,是我长期观察、实践出来的。我在一个大学的学生宿舍楼住了三年多,当然是集体水房、集体厕所。有的同学起床后,先把洗脸盆放在水房自来水台槽上,中间放个刷牙缸,打开水龙头,就出去锻炼去了,一走半个多小时;有的同学洗衣服,放上两三个盆子,同时打开两三个水龙头不停,洗多久,几个水龙头就同时哗哗流多久;夏天,有的同学把西瓜或其它水果放在盆子里“冲凉”,自己回到宿舍看书,这一“冲”不知是多长时间。这样的同学是不是都来自富裕家庭,或者来自水乡,没有珍惜水的观念呢?其实并不是。恰恰相反,有的却来自北方特别干旱缺水的陕北贫困地区。听他们自己说,在家里几个月都难洗一次澡,洗脸一家人合用半盆水,喝水就像惜油似的,来了客人,宁愿给一个馍,也舍不得给一杯水。为什么一用公共水龙头就这样疯狂、放肆地浪费水呢?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到哪里去了呢?

以上仅是指公共盥洗间水龙头的“长流水”,更有甚者是厕所的冲洗水箱“长流水”问题。我宿舍对面的厕所,有一个水箱坏了,昼夜哗哗流水。我们写在学校维修告示牌上,几天也没人来修,只好去水工班把人找来修理。过了几天,又坏了,再写在告示牌上、再去找工人修理。修理工人很不耐烦,一脸的不高兴。想起来也是:又没有流你们家里的水,你操什么闲心呢?修不修理工人工资一个样,你不是没事找事,平白给人家增加工作量了吗?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厕所水箱的事,我这个爱“越权”乱管“闲事”的人,到其它一些厕所看了看,水箱“长流水”到处都有。多年来,我走遍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去过许多大学和其他单位,公用水龙头“长流水”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

面对和感悟的第三个现象是“长明灯之谜”。

“长明灯”更是司空见惯。在学校里,到教室去上课,很多宿舍里的灯没人关;下课回到宿舍,教室里的灯没人关。我到(国营)工厂实习了一年,下班了车间的灯常常是开着的。到机关办事,许多办公室门开着、灯开着,老半天没人。在马路上,大白天太阳当头照,路灯也开着,白昼与太阳争辉,晚上与月亮争辉。我有随手关灯的习惯,别人调笑我“这又不是你们家里的灯”。我也曾指责过别人不关灯,还引起意见和矛盾。我想,我绝不是因为爱护公物的“觉悟”高,而可能是具有“关灯癖”,就好像某些女人具有“洁癖”一样。这样的“癖好”是优点还是缺点,不得而知。

我以为“长明灯”是“中国特色”,其实不然。1992年春我到德国吉森参加国际会议,停留了一个月,住在大学图书馆中的一间宿舍里。楼上有个阁道,大概有七、八平方米,装有六根40瓦的日光灯,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有人没人,都灯火通明。有时没人我随手关了,但一来人打开就没人关。下班后门锁了,开关在里面,想关也关不成。后来我问这里的中国留学生,回答说,一是这个城市有三个核电站,供电十分丰富,不限;二是电费由学校统一交,任何教职工不用交费。我想,后一个原因恐怕是根本的吧!中国有的东西,外国同样有,原因也同出一辄。

对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大家差不多都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了。我真是服了。

三、成本与收益的对称和错位

在我不懂得经济学的时候,我只知道“肉烂在公家的大锅里谁也不心疼”、“只有自己的才心疼”这个普通道理。学了经济学后,知道了用经济学原理特别是制度经济学来分析“自行车之谜”、“长流水之谜”和“长明灯之谜”。这就是;当产权清晰时,成本是内部化的;而当产权不清晰时,成本是外部化的。外部化的成本谁去计算?更有谁去关心呢?这就是解开“自行车之谜”、“长流水之谜”和“长明灯之谜”的钥匙,也是对“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谜”进行制度经济学解析的基本思路。

如果用经济学的眼光分析社会经济生活,观察到的基本范畴和要素就是两个: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都有两种情况:谁支付成本——自己还是他人,或者私人还是公家。谁获得收益——自己还是他人,或者私人还是公家。这些要素可以组合出各种不同的成本和收益结果来。(见下表)

综合评价

花公家或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

讲求效果

损公为私

花公家或别人的钱为公家或别人办事

不计效果

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

讲求效果

花自己的钱为公

家或别人办事

作为经济活动

难计效果

克己损公

作为社会公益

和慈善救助事业

关注社会效

以上所述“自行车之谜”、“长流水之谜”、“长明灯之谜”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谜”,都可以在这个结构表中得到解释,与此相关的类似问题也都可以得到解释,如公用电话问题:凡是抱着话筒或手机没完没了打电话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公家付费电话。

在上表的四种情况中,显然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成本最节约,效果最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产权是清晰的:成本的支付者和收益的获得者都一清二楚,没有任何模糊的地方。成本约束和收益占有两个方面是对称的,即激励和约束高度融合在一起。如果这个社会的所有事情都像私营企业和家庭预算那样“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必定能达到最优的效果,那就用不着社会和政府操心了。

问题在于,现代社会经济的结构和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不可能使整个社会统统都变成私营企业和家庭预算,总有许多事情存在着其成本支付和收益不对称或不完全对称的错位情况。如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社会公共权利的运用,社会公益活动的操办人,公共场所的公益设施,等等。马克思有句名言:“哲学家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 我们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目的是要找出办法和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的更加健康,使成本更加节约,效果更加良好。这就需要依据“人跟着利益走,利益跟着制度走”的基本原理,对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制度设计。

为此,我们可以对上表进行调整,引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尽可能使成本和收益不对称的地方对称起来,从而改变成本漠不关心和不记效果的现象。(见下表)

制度设计

成本

综合评价

花公家或别人的钱

为自己办事

在制度上

坚决杜绝

可能好

花公家或别人的钱

为公家或别人办事

把成本和效果与

个人收益挂钩

浪费

不计效果

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

鼓励和引导

节约

讲求效果

花自己的钱为公家或别人办事

作为经济活动

宣传鼓励弘扬

节约

难计效果

可能好

作为社会公益和慈善救助事业

宣传鼓励弘扬

节约

关注社会效果

实际上,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已经广泛体现了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归根到底就在于原来“集体主义大锅饭”的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农户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劳动和经济投入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了。

我在前面所设想的“竞争性的供水承包制”、“供水非公有制”、“三个和尚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等,就是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难题有效的制度设计。“自行车之谜”、“长流水之谜”、“长明灯之谜”、“公用电话之谜”实际上并不神秘、艰难,就看敢不敢、能不能打破常规,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ebcf2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3.html

《三个和尚没水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