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第五十一节课摘录

发布时间:2020-06-23 07:16: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前行广释》第五十一节课摘录

*思考题

207、人到了垂暮之年时,具体会有哪些痛苦?对此你有何体会?请以你自己或身边人为例进行说明。

208、现在的世间上,许多老年人是如何面对衰老的?作为修行人,又应当如何面对?为什么?

209、学了这节课之后,你能理解老年人的痛苦吗?今后打算怎样帮助他们?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

* 本课所属科判

甲二、所讲之法 → 乙一、共同外前行 → 丙三、轮回过患 → 丁二、分别思维轮回痛苦→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

己一、三大根本苦

二、八支分苦 庚一、生苦

庚二、老苦

庚三、病苦

庚四、死苦

庚五、怨憎会苦

庚六、爱别离苦

庚七、求不得苦

庚八、不欲临苦

“轮回过患”科判请见下表:

丙三、轮回过患

丁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丁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

戊一、地狱之苦

己一、八热地狱

庚一、复活地狱

庚二、黑绳地狱

庚三、众合地狱

庚四、号叫地狱

庚五、大号叫地狱

庚六、烧热地狱

庚七、极热地狱

庚八、无间地狱

己二、近边地狱

庚一、煻煨坑地狱

庚二、尸粪泥地狱

庚三、利刃原地狱

庚四、剑叶林地狱

庚五、铁柱山地狱

己三、八寒地狱

己四、孤独地狱

戊二、饿鬼之苦

己一、隐住饿鬼

庚一、外障饿鬼

庚二、内障饿鬼

庚三、特障饿鬼

己二、空游饿鬼

戊三、旁生之苦

己一、海居旁生

己二、散居旁生

戊四、人类之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

庚一、变苦

庚二、苦苦

庚三、行苦

己二、八支分苦

庚一、生苦

庚二、老苦

庚三、病苦

庚四、死苦

庚五、怨憎会苦

庚六、爱别离苦

庚七、求不得苦

庚八、不欲临苦

戊五、非天之苦

戊六、天人之苦

************************************

*本课题纲

庚二、老苦

一、衰老乃自然规律

(一)、韶华难留

(二)、暮年易至

(三)、生死规律

(四)、但念弥陀

二、善巧弘法佛子行(以老年人为对境)

三、从各个角度阐述老苦

(一)、老苦的体症表现

1、消化系统功能衰退

2、视力减退

3、耳根衰退

4、舌根衰退

5、意根衰弱

【上师开示拓展1】

高僧大德等真正的修行人,即使老了,脑细胞依然很旺盛

【上师开示拓展2】

高僧大德住世期间,弟子应多祈请、多提问,以各种方式请他们传法、造论

6、牙齿脱落、唾液分泌量较少,易生口腔疾病

7、体温失调

8、身体机能退化、风脉衰退

(二)、结合米拉日巴尊者的道歌与华智仁波切的解释,进一步阐明老苦的道理

(三)、《瑜伽师地论》中关于老苦的五种状况的描述

四、修行人应如何面对衰老

五、世间老年人是如何面对衰老的

【公案】修行人(日本良宽禅师)利用衰老之现象导人向善

六、总结

***********************

*本课概述:

庚二、老苦

一、衰老乃自然规律

(一)、韶华难留

轮回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无有实质性可言,也始终没有完结的时候,人们正在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时,不知不觉就会步入老年,感受到了衰老的痛苦。

(二)、暮年易至

诚如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所言:“韶华适落后,复又现于前,虽住此世间,现见如赛跑。”青春时光刚刚谢落,衰老就会现于眼前,虽然世人都想青春常在、永远不老,但青春与衰老就像赛跑一样,刹那不停地就流逝了。

(三)、生死规律

其实,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是种自然规律,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真正对生老病死了解的人,当衰老甚至死亡降临时,内心会非常坦然,既不会忧愁,也不会难过。

然而特别愚痴的人,却不了解这一点,一旦衰老来临,他们就面对不了,痛苦万分。

所以,对有境界的人而言,生老病死都是一种欢乐。反之,没有学过佛的老人,即使儿女给他买房子、雇保姆,吃的、喝的样样俱全,但看着自己一天天虚弱,心里仍会痛苦不堪。

(四)、但念弥陀

因此,无常的理念,每个人都应该有,正如《劝世偈》所云:“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我们的生活再怎么快乐,无常也迟早会到来,唯有修行佛法对自己最有利益,故应以念佛等方式度过一生,让生命有个真实的归宿。

二、善巧弘法佛子行(以老年人为对境)

在座各位,每个人都有弘扬佛法的责任,所以要在不同范围内,把佛法的教义与精神传播出去。当然,不同的人接受能力截然有异,也不一定非要让他皈依、作些形式不可,而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传道。只要他们学了佛,衰老时自会坦然面对,知道这是正常现象,甚至还觉得很高兴:“噢,我现在老了,是不是贪嗔痴就没有了?我这一生戒律清净、修行圆满,最终肯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对有境界的人而言,生老病死都是一种欢乐。反之,没有学过佛的老人,即使儿女给他买房子、雇保姆,吃的、喝的样样俱全,但看着自己一天天虚弱,心里仍会痛苦不堪。

因此,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佛法。倘若心灵有了归宿,懂得念佛的殊胜、了解佛法的基本教理,即使物质条件不具足,他也会快快乐乐、欢欢喜喜,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所以,引导老年人学佛非常重要,这远远超过金钱的供养。

有能力的话,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方便。

中国的老人节,即“重阳节”,是阴历九月初九;国际老人节是阳历每年10月1日。

三、从各个角度阐述老苦

(一)、老苦的体症表现

1、消化系统功能衰退

人到了垂暮之年,周身体力会逐渐衰退,再香再好的食品也消化不了,就算是自己年轻时最爱吃的东西,此时也没了胃口。

2、视力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肌肉也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焦能力开始下降,这时候视力减退,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或细小的物体。

3、耳根衰退

老年人耳根衰退,无论别人说话多大声,都听不清楚。

4、舌根衰退

品尝不出饮食的味道,说起话来也口齿不清。

5、意根衰弱

老年人意根衰弱,神志不清、非常健忘,总是昏昏沉沉。

【上师开示拓展1】

高僧大德等真正的修行人,即使老了,脑细胞依然很旺盛

(1) 法王如意宝圆寂前两年,那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讲《大圆满前行》、《宝性论》时,引用佛经、印藏大德的教证滔滔不绝,不信佛的领导从收音机中听到后,特别惊讶:“啊?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能背出这么多教证,真是太精彩了!”

(2) 明朗大师造《三戒论注疏》时,也是年过七十了,他在此论结尾的小字中说:“尽管我年事已高、色身已衰,但智慧却有增无减,越来越炽盛。”

(3)最近我看了一位大德的讲法他年近八旬,但《中论》、《入行论》等的许多教证,都能信手拈来、朗朗上口

(4) 前不久,我看了本焕老和尚103岁时的一段演讲,感觉真的很了不起,世间人根本做不到。

(5) 在过去,荣索班智达活了119岁,虚云老和尚是120岁,在这样的末法时代,这些高僧大德以其高龄,显示了对四大已获得自在。

(6) 像德巴堪布 ,最近在写《窍决宝藏论》的注释,他什么资料都没参考,只拿了一本《窍决宝藏论》,在汉地某城市以闭关的方式撰著,这两天可能就写完了。这种造论方式,不像世间人写一本书,需要翻阅大量典籍,他们这些老修行人,一生中积累的智慧不可思议,以文字的形式留给后人很有必要。

【上师开示拓展2】

高僧大德住世期间,弟子们应多祈请、多提问,通过各种方式请他们传法、造论

以前麦彭仁波切身边有不少了不起的大德,经常请求尊者造论,尊者既然已示现为人的形象,也就顺应这些因缘,造了大量论典。

法王如意宝身边也有一个人叫达吉,我特别感激他,因为法王的许多殊胜论典,都是应他请求而造的。

根登群佩也说过:“我离开世间时,肉身舍弃了倒不要紧,但我超越的智慧,谁都没有通达,这是最遗憾的!”然而,他住世时并不出名,就像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一样,他们所流露出来的智慧,是到后来才被人们发现的。

6、牙齿脱落、唾液分泌量较少,易生口腔疾病

人到了老年时,口中原有的两排牙齿脱落,嚼不动坚硬的食物,说起话来也吞吞吐吐。现代医学认为,人在40岁以后,唾液的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少了,就更容易出现牙周炎,致使牙齿腐烂、牙龈萎缩。

平日里说话吞吞吐吐。

7、体温失调

老年人体温失调,衣服稍微单薄,便感觉冷得要命,同时支撑力下降,无法承受沉重的衣服。他们穿少了觉得冷,穿多了又害怕重,真的很可怜,

8、身体机能退化、风脉衰退

人老了以后,皮肤、头发、骨骼等都会加速退化,他们虽渴望欲妙受用,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体的风脉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极其薄弱;常受众人欺辱,感到万分绝望,徒生苦恼;身体四大紊乱,故要遭受百病萦身、多重损恼的折磨;行住坐卧、活动活动也是气喘吁吁,感到困难重重,做什么事都很费劲……。

(二)、结合米拉日巴尊者的道歌与华智仁波切的解释,进一步阐明老苦的道理

【道歌歌词1】米拉日巴尊者说:“拔出牧桩之起式,悄捉小鸟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身衰心意败。”

【释词1】

年事已高的老人,站起来时,不能自然而然立即起来,必须要两手撑地,那姿势就像从坚硬的大地中拔出木桩一样。

他们行走时,也是弯腰低头,双足不能速起速落,慢慢腾腾蹒跚而行,就像儿童蹑手蹑脚去捉小鸟一样。

他们坐下时,由于手脚关节疼痛难忍,不能轻缓坐下,有时候拄着拐杖,慢慢慢慢地坐下去,但到了最后,因无力支撑身体的重量,只能“砰”一声沉重落下,如同重物坠落到大地上一样。

【道歌歌词2】米拉日巴尊者又说:“外皮集聚诸皱纹,内失血肉现凹凸,痴哑盲聋境迷乱,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示现忿怒母。”

【释词2】

老年人由于体肉几乎耗尽、皮膜聚集,所以身上、脸上都是沟壑纵横,布满皱纹。又因体内的血肉减少,骨头和皮之间的肉慢慢干了,使得骨节暴露无遗,牙腮骨、关节头也全都凸出在外。同时意念减退,到了如痴如哑、如盲如聋的地步,内心始终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中。

人到了那个时候,外在的幻身老朽不堪,内在的意识完全颓败,昔日的美貌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皮肤上皱纹累累,显然已示现了忿怒母的丑陋形象。

而且,平日里说话吞吞吐吐,走路颠颠倒倒,跟年轻时相比,简直相差悬殊。

不仅如此,《佛说八师经》里还说:“念人衰老时,百病同时生。”

【道歌歌词3】米拉日巴尊者又说:“身著沉重褴褛衣,口进冰冷浑浊食,睡处四层皮垫褥,倘若具足此三时,人狗践踏似证士。”

【释词3】

老年人周身体力衰退,想梳妆打扮的念头已经消失,以至于穿的衣服总是破破烂烂,沉甸甸的。

人老了以后,吃的也是残羹剩饭,再加上舌头功能退失,所有的食物都感觉冷冰冰、脏兮兮的。而且由于身体沉重,怎样都觉得不舒适,即便四周有依靠物,比如可以拉些绳子,也不能经常从床上站起来。

其实人老了以后,别人都会欺负他,而他自己衰弱无力,即使众人在他头上跨来跨去,也站不起来反抗,真好似无有净垢分别的证悟者一样。

(三)、《瑜伽师地论》中关于老苦的五种状况的描述

《瑜伽师地论》云:“谓于五处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二气力衰退故,三诸根衰退故,四受用境界衰退故,五寿量衰退故。”

【释词】

1、盛色衰退:身体、脸色的光华消失,不复年轻时的模样。

2、气力衰退:以前力气充沛,年老后虚弱不堪。

3、诸根衰退:眼、耳、鼻等诸根日益老化。

4、受用境界衰退:过去可随意享受各种妙欲,人老后就有心无力了。

5、寿量衰退:寿命日渐穷尽、有减无增,除了有证量的高僧大德,谁也无

法增加一天的寿量。

老苦总结:人到了那个时候(指衰老时),外在的幻身老朽不堪,内在的意识完全颓败,昔日的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皮肤上皱纹累累,显然已示现了忿怒母的丑陋形象。

而且,平日里说话吞吞吐吐,走路颠颠倒倒,跟年轻时相比,简直相差悬殊。不仅如此,《佛说八师经》里还说:“念人衰老时,百病同时生。”人衰老时会百病丛生,精神也不好,心里也痛苦。

四、修行人应如何面对衰老

作为修行人,年老时一定要服老,不要妄图以其他方式推翻这个规律。

我们作为修行人,应从内心中认识这些道理。以后一旦老年来临,遭受到了诸多痛苦,如《正法念处经》中形容的:“人为老所压,身羸心意劣,伛偻柱杖行,此苦不可说。”也会明白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

老年人要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应该多修往生法,为来世做好准备。

当自己五根慢慢衰退时,假如你是佛教徒,念阿弥陀佛、行持善法是最好的。否则,怎么样都不愿面对无常,非要靠整容来挽留青春,这完全是白费心机。

五、世间老年人是如何面对衰老的

现在许多老年人,不懂生老病死的规律,一味做些毫无意义的事,真的特别愚痴!

(有的)老太太、老公公,他们发疯一样地想抓住青春,不知死亡将至,实在很可悲。

有些人因承受不了衰老的痛苦,故希望尽快死去,但实际上,所有的老人又非常害怕死亡。

现在世间上很多老年人没有这个概念(指修往生法),整天迷迷糊糊的,跟家人吵架,怨天尤人,日子过得特别苦。

所以,不懂万法规律的人,行为总是非常可怜。

【公案】修行人(日本良宽禅师)利用衰老之现象导人向善

日本有一位良宽禅师,毕生精进修持,从未懈怠。晚年时,家乡的亲戚来找他,说他外甥不知上进,整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希望禅师能用佛法开导他。于是禅师答应回去看看。

禅师回到故乡后,外甥对他的突然到来,有预感是来教训自己的,但仍然殷勤接待,并特地留他住了一夜。谁知禅师一句重话也没说,好像什么事都不知道的样子。

第二天,禅师临走时,对外甥说:“我老了,两只手老是发抖,你能帮我把鞋带子系上吗?”外甥很欢喜地照做了。

这时,禅师语重心长地说:“谢谢你了。唉,人老了,做什么都没用,连一个鞋带都不能系。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基础打好。”说完话后,禅师就离开了,对他的非法行为只字不提。但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痛改前非,再也不去花天酒地了。

可见,有些老禅师因为一生修行,点点滴滴的行为都能感化他人。

六、总结

以上所讲的内容,如果你能观想得来,是非常甚深的修法。其实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都是很好的修行教材,若能对每一个道理进行思维,最终认识到无常等规律,并对此产生坚定不移的定解,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总而言之,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云:“衰老疾病死亡等,众生共同之规律,岂能有谁超越此?”生老病死是一种规律,谁也没办法超越。

萨迦班智达也说:“诸人羡慕得长寿,又复恐惧成衰老,畏惧衰老望长寿,此乃愚者之邪念。”一味地渴望长寿、畏惧衰老,这是愚人的邪念。

衰老真正到来时,你到底会如何面对?这要看你肚子里有没有一点境界了。如果有境界的话,实际行动中就会做得出来。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4c92d4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9.html

《前行广释第五十一节课摘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