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0-04-26 04:25: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本专业考研: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大概分有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比较文学等各类方向。读研的时候,会进行深入且更加系统的学习,上升到一个高度,不管是哪个方向,工作都是相通的。一个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让自己的学历有所提升,英语能力也是一个显着的提高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大致可以分为学术型、实践型和出国型。首先,学术型可以分为文学、语言学、文化、翻译等学术性研究方向,这些方向主要倾向于对学术的研究。凭借多年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走向的把握,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类研究生毕业以后一般从事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版社的英文编辑、以及各部委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如果想在大学任教的话,还需要继续深造,博士生毕业以后在大学任教的可能性比较大,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一些一级城市。有的同学会问,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英语专业的博士点,考博是不是很难?其实,我国现在正在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几年之内博士点会增加几倍,所以大家可以做好读博的准备。其次,实践型又称专业型,主要包括MTI、英语教育等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交流变得愈加紧密,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型人才接触实际问题,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通常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空间相对较大。比如,MTI这一学科也具有涉猎广泛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在学习英文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了解,实质上范围更广,更实用。像同声传译,就会涉及到体育、制药、通讯、IT等许多炙手可热的方向,在未来的社会中可能会大受欢迎;而英语教育主要指的是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仍然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对基层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因此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最后,谈谈出国型。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大家也可以考虑出国继续深造——读博。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国外读研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真正可以学到东西还应该是在国内,在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出国读博士是不错的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出国读博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国际新闻、国际教育等等与英文相关的专业。现在,学生出国读书的门槛降低了,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

北二外(旅游管理、日语)

旅游管理:二外,南开,厦大,武大比较好

跨专业考研(可选择的就多了):

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融资,管理方面、会计、企业管理专业、对外汉语(对外国际教育)等专业,看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推荐国际经济贸易、行政管理、管理专业)。传媒或者新闻

如果你不想考本专业,想跨专业考研的话,建议你可以选择新闻传播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这些都不需要考数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其中,哲学分数线较低,文学比较高,法学的就业难度比较大,艺术类的可能需要较好的基础,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报考的人数一般比较多。

就业去向包括会计事务所、证券期货公司、外贸公司等等,其中不乏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家用电器进出口公司以及四大国际着名会计事务所等大型企业。

这几年师范类毕业生走俏人才市场,师范类外语需求量也较大,师范学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去抢师范生的饭碗。对于一个有志于从事英语教育,进入高校担任教师职务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考本专业研究生时必然选择。另外有一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学非常感兴趣,有志于进一步研究,那么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就读一个较好的学校,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但是,对于大部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发挥英语水平的优势,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拓宽今后的就业面,跨考其他专业无疑是非常理想的。

考研英语的优势和忽视

英语专业跨考外专业最大的优势,显而易见,就是考研英语科目。英语成绩的高低,不但对总分有较大影响,能拉开分数差,而且,将会直接影响后续考试的心情(英语考试在第一天下午)。作为一个英语专业跨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一定要把考研英语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我认为,英语单科理应能与其他专业的平均水平拉开15~20分的差距,这15到20分将对总分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另一方面,英语专业的考生不能因为仗着自己英语的优势对考研英语科目的复习毫不重视。英语在复习中顾然比其它专业的人容易些,但是考研英语的题型和英语专八的题型是不一样的。专八考试的主观性强些。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很多时间的功不是用在应试,而是能力的培养上。可是考研呢?是应试,是考查应试的能力。所以即使英语专业的考生也应在考研英语上多加训练。

跨考难度分析

对于英语专业跨考其他专业的难度,可以有以下这个排序:工科〉经济管理〉文学。这是一个总体的排序,个人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说有的同学中学一直是理科背景,大学读的英语,那么考经济管理的难度可能会比文学的还要小。但按一般的情况,中学文科背景,大学读英语专业的同学,由于数学是弱项,所以报考难度随着数学难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可否认,对于工科经济管理的考研科目来说,由于4门课中有3门是全国统一命题,数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工科学高等数学,考数一;经济管理类学经济数学,考数三。由于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没有数学课,再加上高中文科数学较理科简单,所以数学较其他理科背景的考生有很大弱势。文科(如中文,新闻,教育等)和英语专业类似,没有数学,所以难度最低。我认为,结合英语专业学生的本科背景和就业前景,跨考经济管理和文学最为适合。下面讨论几个最热门的跨考专业。

跨考专业:

英语——〉新闻,传媒

这是一个黄金的组合。按难度来说,由于新闻专业不

考数学,难度最低。从专业结合的角度来说,做新闻工作的人,无论是报纸杂志为媒介,还是以广播电视为媒介,英语水平优秀的人往往具有很大优势。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引进来,走出去”的交往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大量英语水平较高的新闻人才,新闻出版(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等)机构是非常理想的就业单位。另外,从教育背景来说,我个人认为,英语(本)+新闻(研)的组合会比新闻(本)+英语(研)的组合更有优势。因为新闻专业在本科阶段所学的理论如不加以实践大多很空泛,不及英语专业实实在在地学到了语言技能。新闻专业研究生的背景往往更能获得新闻机构的欢迎。现在很多名牌大学都有“国际新闻”这个专业,稍有点过分地说,这个专业简直就是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跨考而设置的。

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关系

可以说,英语专业跨考凡是带有“国际”二字的专业都具有相当的背景优势。国贸和国关两个专业一个是与经济挂钩,一个是以政治挂钩,都是就业前景非常好的专业。而且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很多,选择余地也很大。从报考难度来说,比文科专业稍难,因为一般要考数三,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考生,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来攻克数学科目。但除数学外,其他科目应当都是占优势的,比如专业课,不少学校指定用书都是英语原版,甚至考试都要求用英语答题,这对非英语专业的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对于学习了四年英语,读过不少英文原着的同学来说,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做这样的专业课试卷应该是相当得心应手的。这两个专业的就业面非常广,如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如外交部、文化部、外经贸部、各省市的外事机构,外资企业,外贸企业,合资企业等。

英语——〉法硕,金融,管理

法硕,金融,管理都是热门学科而且都与英语有广泛的接触。现在社会上对融资,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对英语要求也很高。英语专业报考这些专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法硕虽说近几年过热了,就业情况不太乐观,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优势学科,尤其是懂英语的法律人才将十分抢手。

外语通路路通 英语专业考研跨考四大选择(二)

一,国贸路

“国贸路”,这里指国际贸易专业。近几年来,国际贸易专业一直热度不减,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于是有人开始疑惑:国贸人才市场是不是要饱和了?事实上,据专家分析,我国作为全球第3大出口国,急需大量国贸人才,目前每年国贸人才的缺口都接近60万。所以,国际贸易专业不仅仅是条“商业街”,而且还是一条繁华喧闹、容量巨大、还在持续招商中的“商业街”。

国贸有两只手——英语和经贸,缺一不可。尽管英语专业有经贸英语方向,但想从事外贸工作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如果要考研,最好还是首选国际贸易,因为该专业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前景非常好。以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例,2004级国贸专业硕士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去向包括会计事务所、证券期货公司、外贸公司等等,其中不乏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家用电器进出口公司以及四大国际着名会计事务所等大型企业。

跨考优势:

从专业特点看,国贸作为专为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培养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对毕业生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贸易领域,无论是商务谈判、合同签订还是贸易的具体实施,准确地与外商进行交流成了最重要的前提。所以,出色的外语水平是国贸人才必备的素质;

从考研内容看,各校尤其是名校该专业公共课英语的分数线都比其他专业高,如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近年来的英语线均为60分,英语成绩成为考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英语专业本科生考研占很大优势。国际贸易专业课考试中的专业英语为3篇文章翻译,共50分,难度较大,历年得分过半者不多,很容易拉开档次;在复试时,要求英语听力口语占50 %以上比重。可见,在听说读写上游刃有余的英语专业学生,跨考国贸专业优势更为明显。

跨考劣势:

英语专业考生在考数学的时候可能会不占优势。数学是极易拉开分差的科目,是否能将数学这条天堑变成通途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不过国贸专业一般考数四,有些学校考数三(如2005年清华大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考生报名前必须仔细阅读各校的考试要求。另外,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对于宏观、微观经济学等专业课,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觉得发怵,这些专业课千万不可小觑。

二,企业管理路

“企业管理路”,这里指企业管理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现代企业长期生存的王道。 “企业管理”这条路,就像北京的长安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一样,是城市中最具凝聚力的“中心轴”。

现阶段我国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6年,上海把企业管理人才与IT人才同时列为年度最热门行业。而在深圳,2006年的金领世界人才招聘会上,各单位为高级企业管理人才提供的年薪平均为20万,具有英语优势的企业管理人才不仅容易受到外企的青睐,更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化企业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跨考优势:

我国的管理学从兴起到逐步成熟完善,走的基本上是移植西方理论然后加以改造的老路,经典的管理理念大多来自西方。考研时,管理学专业课试题会大量涉及西方着作,甚至直接指定英文原文着作作为参考书,如北京大学2005年的指定书目中就有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Prentice-Hall, Inc.第4版 John C.

Hull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原版Browns on等等。

所以,跨考企业管理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在统考英语上有优势外,在专业课的准备上也很有利。即使指定书目中没有原版着作,在考试答题时,不时加几个原版着作中的理论知识,特别能赢得教授们的青睐。

跨考劣势:

管理学要考高等数学,而且一般要求考难度较大的数三(以各校考试要求为准),这对于早已远离“理科思维”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三,法硕路

把法律硕士这条路比作快捷便利的“过街天桥”,原因在于法硕专业的特性——它只接受非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报考。于是,在很多对法学感兴趣的外专业学生看来,法硕就是法律专业和自己专业之间的那道“过街天桥”。

近年来,法律行业对“英语+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国际间贸易交流的频繁,各种涉外案件以及涉外法律咨询的需求日益增多,精通英语和国际法的外事型法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跨考优势:

法硕属于专业硕士,全国联考统一命题且不招收法学本专业的学生,所有法硕的考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英语专业考生在统考英语中的优势容易凸现出来,优异的英语成绩不仅加大了被录取的几率,而且有时还能为你获得公费名额起到关键作用(如中国政法大学每年公费名额接近40%,按复试加初试总成绩从高到底排名,复试为300分,其中英语内容就有100分,很容易拉开差距)。

跨考劣势:

总的来说,英语专业报考法硕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劣势。不过,法律学习需要记忆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对汉语表达也有一定的要求,有些英语专业的考生在这方面稍弱于其他文科类专业的考生。

四,新传路

现代的新闻传播不再仅仅是记者的采写编评,科技的发展、信息量的剧增、国际化的进程,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具备了多渠道、海量信息、辐射全球的特点。“新传”这条路如同城市中四通八达的“环城路”,只不过这里的“城”指的是“地球城”。

近几年熟练掌握外语的国际化新传人才逐渐成为职场宠儿。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发紧密,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尽快迈向国际化。而奥运会的临近、各类国际性会议的频频召开更是让具有国际水准的新闻传播人才十分抢手。熟练的英语、专业的采播技术是对这类人才的基本要求,而本科学英语、研究生学新闻传播的组合完全适合这种社会需求。

根据2006年教育部所做一项调查显示,新闻传播专业为全国机关接收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另外,奥林匹克专家易剑东表示:“预计奥运媒体大战会在2006年左右正式启动,在2007年到2008年达到高潮。2006年后,美国媒体巨头NBC为降低转播成本,实现人才本土化,至少在中国聘请上千名工作人员,奥组委新闻部门职员也会扩大到200人以上。”

跨考优势:新闻传播专业不用考数学,英语类考生在统考英语中占很大优势。另外,新闻传播属于实用性强的专业,很多本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工作,考研时本专业考生比例的减少,自然更有利于跨考。

跨考劣势:英语专业的学生习惯于英语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而新闻传播专业则要求很强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和汉语写作功底,新闻系、中文系、历史系等专业在本科阶段多有这方面的训练,而学英语的学生在这方面略有不足。文字功底主要靠的还是积累,英语跨考生要在这上面多下功夫。

2005中国大学经济学前100名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中国人民大学

2 A++ 北京大学

3 A++ 复旦大学

4 A++ 厦门大学

5 A+ 南开大学

6 A+ 上海财经大学

7 A+ 浙江大学

8 A 南京大学

9 A 武汉大学

10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A 东北财经大学

12 A 西安交通大学

13 A 吉林大学

14 A 清华大学

15 A 西南财经大学

16 A 中央财经大学

17 A 华中科技大学

18 B+ 西北大学

19 B+ 暨南大学

20 B+ 中山大学

21 B+ 北京师范大学

22 B+ 山东大学

23 B+ 华东师范大学

24 B+ 四川大学

25 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6 B+ 湖南大学

27 B+ 江西财经大学

28 B+ 辽宁大学

29 B+ 苏州大学

30 B+ 天津财经大学

31 B+ 安徽财经大学

32 B 东南大学

33 B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4 B 华南师范大学

35 B 山西财经大学

36 B 兰州大学

38 B 浙江工商大学

37 B 云南大学

39 B 陕西师范大学

40 B 南京财经大学

41 B 河北大学

43 B 深圳大学

42 B 南京师范大学

44 B 湖南师范大学

45 B 福州大学

47 B 北京交通大学

46 B 云南财贸学院

48 B 华中师范大学

49 B 上海大学

50 B 东北师范大学

51 B 浙江财经学院

52 B 安徽大学

53 B 重庆大学

54 B 郑州大学

55 C+ 湖北大学

56 C+ 北京工商大学

57 C+ 山东经济学院

58 C+ 福建师范大学

59 C+ 长春税务学院

60 C+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1 C+ 中国农业大学

62 C+ 外交学院

63 C+ 中南大学

64 C+ 武汉理工大学

65 C+ 山西大学

66 C+ 中国海洋大学

67 C+ 东北大学

68 C+ 河南大学

69 C+ 上海交通大学

70 C+ 广东商学院

71 C+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72 C+ 湘潭大学

73 C+ 黑龙江大学

74 C+ 内蒙古大学

75 C+ 山东财政学院

76 C+ 河北经贸大学

77 C+ 华侨大学

78 C+ 广西大学

79 C+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80 C+ 宁波大学

81 C+ 西南交通大学

82 C+ 同济大学

83 C+ 中国地质大学

84 C 青岛大学

85 C 扬州大学

86 C 南京农业大学

87 C 汕头大学

88 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9 C 哈尔滨工业大学

90 C 中南民族大学

91 C 合肥工业大学

92 C 中央民族大学

93 C 华南理工大学

94 C 长沙理工大学

95 C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96 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97 C 河南师范大学

98 C 上海理工大学

99 C 河海大学

100 C 兰州商学院

中国高校211工程院校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类型 总分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综合声誉

1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 100.00 96.33 100.00 100.00

2 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 96.09 100.00 88.53 93.03

3 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 57.45 53.94 57.8 65.15

4 浙江大学 浙江 综合 52.14 51.72 50.50 52.30

5 南京大学 江苏 综合 45.61 44.64 44.78 46.12

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综合 42.84 45.83 36.66 51.18

7 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 41.30 42.04 37.91 47.79

8 吉林大学 吉林 综合 37.27 35.06 37.78 39.94

9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综合 37.24 31.27 36.66 74.24

10 四川大学 四川 综合 32.71 34.47 28.09 42.12

11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理工 32.58 34.41 28.00 41.33

12 中山大学 广东 综合 32.56 32.78 28.15 51.73

13 南开大学 天津 综合 30.29 31.05 25.95 45.73

14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师范 29.58 29.94 24.71 51.70

15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理工 28.34 28.68 25.33 38.42

16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综合 28.11 27.25 26.25 39.33

17 中南大学 湖南 综合 28.11 27.05 26.57 38.67

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理工 28.03 27.45 25.89 39.12

19 山东大学 山东 综合 27.90 24.01 29.16 40.15

20 厦门大学 福建 综合 25.57 23.84 23.94 42.18

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理工 23.14 25.49 17.09 40.48

22 天津大学 天津 理工 22.51 21.6 20.29 37.94

23 同济大学 上海 理工 21.68 17.49 21.52 47.18

24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农林 21.01 22.34 15.57 42.15

25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师范 20.73 21.78 17.11 31.94

26 东南大学 江苏 综合 19.20 15.06 20.02 38.42

27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理工 18.37 19.68 13.65 35.58

28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理工 17.92 15.53 17.11 35.74

29 东北大学 辽宁 理工 16.59 14.13 16.27 32.06

30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理工 16.49 15.6 13.27 40.09

31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理工 15.52 13.53 14.18 34.66

32 重庆大学 重庆 综合 14.67 11.53 14.04 37.61

33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理工 13.97 11.35 14.38 26.28

34 兰州大学 甘肃 综合 13.83 11.24 12.56 37.33

35 湖南大学 湖南 综合 13.39 10.55 12.97 33.09

36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师范 11.96 12.14 10.41 17.84

37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综合 11.79 12.74 8.15 26.22

38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理工 11.73 11.30 9.79 24.58

39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理工 11.28 12.42 7.76 23.50

40 西北大学 陕西 综合 11.16 9.69 10.57 22.68

4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理工 11.11 13.42 6.98 19.07

42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理工 10.87 8.08 11.39 24.55

43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理工 10.71 11.68 7.43 22.69

44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农林 10.58 11.33 8.07 19.1

45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师范 10.47 9.08 9.99 20.91

46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理工 10.37 7.85 10.65 23.86

47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理工 10.29 9.71 8.43 24.09

48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理工 9.64 7.41 9.48 24.15

49 郑州大学 河南 综合 9.43 6.67 10.81 17.54

50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理工 9.17 6.95 7.78 31.97

51 西南大学 重庆 综合 9.14 6.96 9.37 20.85

52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理工 8.75 7.06 8.60 19.59

53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农林 8.74 6.72 8.35 23.55

54 苏州大学 江苏 综合 8.71 6.67 9.66 14.71

5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农林 8.69 6.64 7.34 30.2

56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师范 8.52 5.79 10.04 15.75

57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理工 8.50 6.33 8.07 24.79

58 云南大学 云南 综合 8.29 6.36 8.05 21.52

59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理工 8.20 7.23 5.83 28.88

60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师范 8.04 6.53 8.30 15.09

61 河海大学 江苏 理工 7.99 7.03 6.43 23.23

62 上海大学 上海 综合 7.91 5.73 8.59 17.03

63 东华大学 上海 理工 7.48 6.69 6.13 20.18

64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林业 7.39 5.89 6.19 24.24

6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理工 7.14 6.17 6.3 17.77

66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理工 7.06 6.08 6.55 15.72

67 暨南大学 广东 综合 7.05 6.18 6.17 17.33

68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理工 6.92 7.07 4.76 18.48

69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理工 6.83 4.19 7.73 17.99

70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医药 6.60 8.24 4.64 6.19

71 南昌大学 江西 综合 6.50 5.62 5.97 14.64

72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理工 6.39 5.99 5.54 13.21

73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师范 6.35 3.65 7.52 16.27

74 山西大学 山西 综合 6.25 5.96 7.04 1.53

7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财经 6.08 3.96 6.72 15.39

76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民族 5.85 3.97 4.48 26.96

77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政法 5.75 3.95 3.98 28.91

78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综合 5.72 4.33 5.15 17.95

79 福州大学 福建 理工 5.43 4.22 5.23 14.07

80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财经 5.32 3.49 5.31 17.12

81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林业 5.32 4.44 4.91 12.92

82 江南大学 江苏 综合 5.31 5.63 3.52 13.53

83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师范 5.26 3.60 7.07 3.76

84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理工 5.24 5.76 5.08 1.22

85 广西大学 广西 综合 5.08 4.07 4.29 16.33

86 安徽大学 安徽 综合 5.05 3.86 4.78 14.08

87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农林 4.87 3.62 5.63 7.55

88 新疆大学 新疆 综合 4.83 3.24 3.95 20.85

89 长安大学 陕西 理工 4.73 4.16 3.93 12.93

90 燕山大学 河北 理工 4.71 4.73 4.38 5.53

91 辽宁大学 辽宁 综合 4.61 2.62 5.2 13.78

92 贵州大学 贵州 综合 4.49 3.37 3.85 15.7

93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师范 4.43 3.95 5.15 1.87

94 湘潭大学 湖南 综合 4.43 4.30 4.15 6.04

95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财经 4.39 2.51 3.45 23.00

96 河南大学 河南 综合 4.36 3.46 5.40 2.79

97 海南大学 海南 综合 4.35 4.65 2.30 14.70

98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医药 4.31 4.59 4.19 1.89

99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财经 4.31 2.16 4.79 15.51

100 扬州大学 江苏 综合 4.29 3.51 5.32 1.85

211院校区域分布: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9所)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1所)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所)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石油大学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湖北(7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5所)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1所) 广西大学

四川(5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陕西(7所)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新疆(1所) 新疆大学

军事系统(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14e3d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4.html

《英语专业发展前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