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练习题

发布时间:2019-12-30 15:46: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

考点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点主要有四类:①文言文词语理解;②句子停顿划分;③句子翻译;④内容理解。

典型考法:课内单篇阅读、课内比较阅读、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外单篇阅读、课外比较阅读。

文言文答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第二部分:如何答题

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

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词的假借义。如“将军操宜在今日”(通“擒”)。

二、内容归纳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三、文言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

1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②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

④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

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

④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

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2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 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②“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③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2)被动句

①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②“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④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③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4)宾语前置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④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5)定语后置

①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3 常见固定结构

(1)表示疑问

何以……?(凭什么……?)

何所……?(所……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把……怎样呢?)

孰与……?(与……比,哪个更…?)

独……耶?(难道……吗?)

(2)表示反问

何……哉(也)?(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安……哉(乎)?(哪里……呢?)

不亦……乎?(不是……吗?)

……非……欤?(……不是……吗?)

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3)表示感叹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惟…耳!(只……罢了!)

一何……(多么……啊!)

亦……哉!(也真是……啊!)

……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4)表揣度

无乃……乎(欤)(恐怕……吧?);

得无(微)……乎?(该不……吧?))

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庶几……欤?(或许……吧?)

(5)表示选择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其……?其……?(是……呢?还是……呢?)

(6)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乃尔:竟然如此,这样。

然而:这样却;但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

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向使:假使,如果。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纯嘿 乡党无知者。年四十,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 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 卒于家。

【注】至行:高尚的德行。嘿:同,闭口不说话。征辟():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蒲亭长________

枳棘非鸾凤所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3)翻译句子。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 1)担任;栖息,停留

2)吾 / /

3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亲民;不慕名利;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意断句为:吾     /   /   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乃,于是;以,拿;奉,通,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淫,使……思想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句子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4)所谓至行在注释中给出,指的就是高尚的德行。从文中他处理陈元的事件来看,首先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表述自己不相信的理由,然后以简洁的语句就说服了陈元的老母亲及陈元,可见他善于规劝;其次在陈元事件中,他对陈元的情况十分了解,这也表现他与百姓走得很近,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第三,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一句,可见他为人认真,究外表装容;不应征辟则表现他不慕名利。

故答案为:担任;栖息,停留

/ /

⑶ 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⑷ 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亲民;不慕名利;讲究仪容仪表。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微斯人________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

有粮者亦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 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求:动词,探求 微:表假设, 如果没有 使:动词,派,让 食:动词,吃,给……

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斯:这。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 句意是: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文中赵威后认发展壮大国家,要做到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归纳为: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故答案为:⑴① 探求 如果没有 派,让 吃,给……

⑵ 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准确理解句意,判断属于那种表达方式。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4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 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 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言如蓍龟 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操心制行:思虑行动。孙氏:孙权。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求达于诸侯    隔篁竹,水声

B. 灭可见          以伤先帝之

C. 兵甲已          为外人道也

D. 陛下亦宜自      肉食者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语段【甲】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答案】 1D

2)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4)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曾发明木牛流号、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争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所以,他被称作千载人

【解析】【分析】(1 A扬名;听到。B亮;英明。C充足;值得。D谋划。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有时:因此;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结合诸葛亮的经历分析,正是由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有辅助刘备的机会,刘备在临死时把国家重担托付给诸葛亮并请诸葛亮辅助刘禅,这都是对诸葛亮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大事,由这三件大事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赏识。刘备投之以桃,诸葛亮也会报之以李,因此诸葛亮在这里追述这三件事,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4)结合这两个文段的内容分析,【甲】作者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由这三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他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这在【乙】文中也提到。【乙】中写他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可以说他是智慧”“正义的化身,被誉为千载人一点也不为过。结合两个语段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 D

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曾发明木牛流号、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争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所以,他被称作千载人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具体方法是: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叉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迷在藩之功,捆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思深者子孙,訾反,其故何也?岑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司空:古官职名。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擢:提拔。戒勖:劝诫勉励。愆过:罪过;过失。

1)解释下列划线词。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________

皆反,其何也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颠而不扶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卖油翁释担      B. 足肤皲裂不知      C. 河曲智叟笑止之      D. 此不为远者小近者大乎

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品行;原因

2B

3)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 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用作名词,德行、品行。

2颠而不扶中的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表顺接;B表转折;C表修饰;D表并列。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之:的。过:过错; 欤:语气词,相当于。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4)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到他子孙手里往往发生祸乱。结合房玄龄对这句话的解释,可知这句话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一致。

5)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从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 ”等语句可概括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 :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 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故答案为:⑴①品行;原因

⑵ B

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 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名句的运用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中人物的观点,然后再根据平时积累选择合适的句子答题。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译文】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到他子孙手里往往发生祸乱,这是什么缘故?司空房玄龄说:这是因为幼主生长在深宫之内,从小过着富贵生活,并不知道民间事情的真伪、治理国家的安危,所以当政就多祸乱。太宗说:你的意思是把过失推之于君主,我则要归罪于臣下。那些功臣子弟多数无才无德,靠祖父、父亲的资荫就做上大官,不修身养性,只爱奢侈放纵。君主既然幼弱,臣下又没有才能,遇到国家倾危不能匡正扶持,怎能不发生祸乱?隋炀帝记取宇文述在自己当晋王时的功劳,把他的儿子宇文化及提升为高官显位,可是宇文化及不考虑如何报效,反而叛逆弑君。这难道不是臣下的罪过吗?我讲这话,希望你们训诫勉励自己的子弟,使他们不要犯严重的过错,就是家国值得庆幸的了。太宗又说: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大臣中间受恩深重者的子孙,后来都谋反,这是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说:君子才能够感恩戴德,杨玄感、宇文化及之流,都是小人。古人所以要看重君子而鄙视小人。太宗说:你说得对!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文最能概括作者情怀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上下/小舟                                             B. 湖中人鸟声/四时

C. 未复有能其奇者/余舟一芥                           D. 金陵人/是日更定矣

3)作者写景采用了怎样的顺序突显西湖雪妆之神韵?

4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5)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结束全文?

【答案】 1)痴

2B

3)釆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整体描写部分采用由上到下的顺序;局部描写部分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4)围绕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回答即可。

5)围绕画龙点睛,意味深长;对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感叹;侧面烘托了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回答即可。

【解析】【分析】(1,痴迷,表达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这个词最能概括作者的情怀。

2A/数词;B全、都;C欣赏、领悟/连词,和;D判断动词/代词,这。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整体描写西湖的景色,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从局部描写西湖景色,整体部分,先写天和云,再写山和水属于从上到下的顺序,局部部分先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大、远处的角度写的,而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是从小、近处的角度写的。据此答题即可。

4)内容方面,这句话营造了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结构方面,总领全文,并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5 从内容方面来看,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用舟子的话说明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 ,也是作者在大雪三日后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原因,起到总结上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故答案为:

⑵ B

釆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整体描写部分采用由上到下的顺序;局部描写部分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围绕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回答即可。

围绕画龙点睛,意味深长;对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感叹;侧面烘托了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过分析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的心境,然后从文中筛选出一个最能表示作者心境的字即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此题考查记叙顺序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记叙顺序的种类及特征,一般来说可以从和时间有关的词语去判断,然后从结构、内容、主旨等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散文句开头作用的能力。散文开头句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散文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

7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夕阴,气象万千: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也:________

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

佳未而繁阴:________

山间之四也: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写登楼所见,[]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答案】 1)日光;景象;如此……那么;茂盛;季节

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早上)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晚上)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而乐亦无穷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4①[]是写水景,[]是写山景;②[]写了朝暮之景,[]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解析】【分析】(1句意为: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晖,日光。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观,景象。句意为: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句意为: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句意为:这就是山里的四季。时,季节。

2重点词语:览,观赏。得无,怎能没有。异,不同。重点词语: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暝,昏暗。

3)甲文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作者看到洞庭湖的景象后的感受。乙文中的而乐亦无穷也是作者看到山间早晚和四时景色后的感受。

4)翻译文本后可知,甲文主要写的洞庭湖的水景,其中有早上的景色,也有晚上的景色。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乙文主要写的是山中景色,写了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突出表现了山景的秀美。据此分析可作答。

故答案为:日光;景象;如此……那么;茂盛;季节

⑵ ①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早上)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晚上)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⑶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而乐亦无穷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⑷ ①[]是写水景,[]是写山景;②[]写了朝暮之景,[]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时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归纳出相关的要点,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1e9b2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d.html

《最新中考文言文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