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绵阳二诊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校正)

发布时间:2019-03-09 12:4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2019110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6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想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申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教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返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擲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速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表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思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佛家文化——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 70年代的文学作品, 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想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

A.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想象,建立了一

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B.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

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

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

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 )

A.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耆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D.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A.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

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面。

B.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

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C.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需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

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D.“五四” 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以及写历史的时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

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火中取莲

张晓风

①认识孙超这人,会使人有个冲动-——想给他写传记, 因为太精彩。先从三代前说起吧。

②轰然一声,三进大屋的第一进炸成平地。

③接着,第二进也倒了。

④那是中日战争的年代,地点则在自古以来一直和“战争”连在一起的徐州城。

⑤一家人都逃光了,只剩下一位老妇人不动如山,端坐在第三进堂屋里。有个日本军人直走进来,看见她夷然自若地抽着水烟袋,啪哒_啪哒, 日本人刚入城,是这片沦陷区的新主人,但她是这所屋子的主人,一向就是。现在屋子虽炸了,但主人还是主人,地不打算站起身来。

日本军人心虚了,他恭恭敬敬地放了一一些东西在桌上,是罐头——沦陷区最实惠的礼物。老妇人用大袖一拂,所有的罐头砰砰然全落在地上。

⑦依照当时日本军人的气焰,此刻洗劫全家,亦无不可,但那军人走开了,走到藏书的地方,拿了几本书就走了。

⑧那者妇人是孙超的奶奶。

⑨她把全家赶走,说:“逃得愈远愈好。”可是她自己却留了下来。只凭一口气,跟整个日本军比强。

⑩逃难时,孙超和母亲冲散了,母亲被炸死, 父亲也回了老家。开始自己流浪的那一年,他八岁。等胜利还乡,他十六岁,在徐州女师附小读了二年半,又开始第二次的漂徙,平生最拿得出手的资历,大约就是流浪吧!

“绝不拿别人的东西!

从小离家,但从来没遭过人白眼,只因家里规矩大,教得严一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规定免把手背到背后才准看,绝对不去碰一下。这简单而彻底的训练使孙超成为一介不取的人。而且,日后他艺术上也一空依傍,绝不捡现成的便宜。他永远只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孙超当过兵,在部队的那段日子,他学了两项绝活,其一是射击,其二是针灸两者都是准确精密的艺术。孙超似乎是一一个对准确精密着迷的人。迷上结晶釉以后,他守住窑门口,竟像圣贤守住一颗心似的慎重,虽然窑外有仪器表,窑内有探测锥,两者都可以知道温度,但都不是最精准的办法,最精准的办法还是靠目测。有一次,他看得忘形, 竟致瓦斯中毒,全身高烧到四十一度,在医院躺了两个礼拜。等身体好了,他依然时时刻刻去看窑,只是改良通风设备,并且加买了防毒面具。

第一次碰陶,是因工作的需要,他买了许多书,累积了许多资料,对于陶瓷这种“窑门没打开之前,完全不敢肯定”的习钻性格,他深深折服了。面对艺术加科学的双重难题,他变得斗志昂扬起来。他生平喜欢困难的东西,像二十岁的时候,读那本胡适的《古代哲学史》,便是一场硬战。一本书看了半年,总算生吞活剥咽下去了,懂不懂不敢说,但至少以后看类似的书就不再觉得困难了。

有人把陶瓷艺术叫成 “炎艺术”,让人看了不免一惊。世上的艺术,有些真的是要经千度的火来煅,万分的情来炼,才能成形成器的啊!陶瓷艺术就是这一种。陶是奇怪的东西,既可以是小儿无心的玩捏,也可以是一生探之不尽、究之不穷的大学问。看来人也是大化或工或拙的捏塑吧?否则为什么人也是如此单纯又如此复杂的个体?为什么人也是探针指测不明,形制规范不尽,釉彩淋满不定的一种艺术?人本身也是一种成于水、成于火、且复受煎熬于火的成品吧?

艺术理论上有人颇以为作品因个人的境遇而有悲喜,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莫里哀一生穷愁潦倒,最后死在舞台上,却是喜剧圣手:莫扎特贫病交加,英年早逝,其乐章却华美流畅,如天际朝霞,花溪春水,浑不知人间有忧愁。有的人是奇怪的战士,受创愈重,流血愈多,他愈刻意隐藏怆痛,只让你看、也只许你看他的微笑。孙超似乎也是这种人,看到他的结晶釉,清澈美丽,连明处是雪,艳异时似紫水晶原矿,令人想起云母,想起冰河,想起菲薄匀整的细胞切片图。我虽因性情所趋,一向比较偏好质木素朴之美,也不得不承认孙超所经营的精致无瑕的艺术。这种精纯唯美,几乎可以解释为一种赌气。命运,你要给我砂砾吗?好,我就报之以珍珠。命运陷我于窑火吗?我就偏偏生出火中莲花。一只陶皿,是大悲痛大磨难大创痕之余的定慧。那些一度经火的器皿,此刻已凉如古玉,婉似霧花。经过火一但不要让你看到烟熏火燎之气, 经过火一但只容 别人看到沉静收敛的光华。

我说到哪里了?是孙超的半生?还是他的火中取莲的结晶釉?我自己也弄不分明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

A.为塑造孙超奶奶的沉勇形象,文章既从正面叙写她坚决留守家中-事,又用日本军人的表现侧面衬托。

B.作者把孙超流浪的经历称之为“平生最拿得出手的资历”,戏谑之词中饱含着作者对孙超的怜惜之情。

C.文章第国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人究竟是不是‘大化或工或拙的捏塑’”的思考与困惑。

D.作者在第6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且将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得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深长。

5.本文题目“火中取莲”有哪些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

6.本文读来有- -种“厚重”之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份“厚重”的。(6)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3小题,1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 题。

材料一:

15年来,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走向世界。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单純的“种子输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在国内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 再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的模式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德认为。

杂交水稻的国际化贸易,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目标出口国一定的贸易限制。印度是杂交水稻国际市场空间最大的国家,但是印度完全禁止境外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进口。孟加拉国要求相同品种第一次进入后,只可持续2年,过后必须在其境内制种生产才可销售。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15年发布的《中国种子年报》显示,2008 年以来,中国水稻种子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以2011年为拐点,前升后降,近几年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于这个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将种子作为商品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天花板。

      (摘编自《农财网种业宝典》 )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认为,稻米净进口283万吨,小麦净进口442万吨,稻米和小麦的自給率均在95%以上,口粮安全性没有问题。大豆持续10年大量进口,反应了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政府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开放大豆政策,即对大豆进口没有配额限制,而对进口玉米、水稻和小麦,中国是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就征收20%以上的进口税。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事实上,肖国樱强调,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中国人口粮的安全。在肖国櫻看来,大豆榨油后也用作饲料,它们的进口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尽管如此,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大豆进口主要是作为饲料,从而保证我国人民对肉蛋油奶的需求,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大豆的进口,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大量进口大豆存在隐患,政府在这方面的应对预案显得十分重要。

肖国樱建议,一方面,我们没有那么多耕地来维持吃好的需求,只有委曲求全选择保障口粮生产,饲料粮外购的策略。另一方面,大豆市场也是一张王牌,是我们手中很重要的筹码,要充分利用好。再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摘编自《2017 年中国稻米大豆进口量全球第-,中国口粮安全吗?》)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 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增幅最大,但进口金额却出现了负增长,这或许与当年粮食进口单价下降有关。

B.中国粮食进口金额的增长率,在2013—2017年之间,经历了“增速下降——负增长——快速上升”的变化过程。

C.从前5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粮食进口数量最多的是2017年,达到了13062万吨,较2013年增加了近1.52倍。

D.20181-5月,中国粮食进口金额近200亿美元,接近2016年的50%,由此可推知2018 年有望超过2016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

A.我国的杂交水稻虽已走向世界,但形势依旧严峻,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改变中国杂交水稻的输出模式。

B.按照孟加拉国的相关政策,如果我国向其出口杂交水稻种子,两年后需在其境内制种生产,否则不能销售其它种子。

C.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量大,加之政府为了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致使近10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

D.肖国楼认为,大豆进口不仅保障了我国口粮的安全,也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但大量进口依然存在着隐患。

9.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粮食贸易面临着哪些挑战。(6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10—13 题。

唐文若,宇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

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茶。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致转徙,饥馑相藉,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自桧主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元嘉北伐故事。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日:“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日:“今计安出, 卿熟张浚否?”日:“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數日,緩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时以疾请外,除數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 )

A.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课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在诞/出知邵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行在所,省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种职务,“改” 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

C.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

D.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唐文若进课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读: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

策。

D.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

(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2)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别韦参军(节选)

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

D.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6)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民俗节日热闹景象和民风淳朴的两句是“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利用周围环境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的两句是        

(3)苏轼在《赤壁赋》写自己想和神仙交往,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两句诗出自唐末王贞白的《白鹿洞》,它是诗人在白鹿洞求学时勤勉不倦的写照。登上____的庐 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打磨,她依然氣盘着书卷墨香。1179年,理学大家朱熹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深感惋惜,遂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的建议。但朝廷并未采纳,而未熹依然坚持巴见,自任洞主,制定教规,聘师聚徒,划拨田产,____在“朱陆之辩”后,朱熹还邀请心学大家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   )。不仅如此,未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褐示》亦为后世诸多书院效仿,影响深远。《揭示》共五条要求,有四条涉及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只有一条谈及做学问,这在当时科举既成“____”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宝贵的。《揭示》 不仅对中国书院发展意义重大,对朝鮮、韩国、日本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10 年,白鹿洞书院与韩国绍修书院缔结为友好书院。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文化交流活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据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一系列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思潮已在海外_____。这些作品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成为对外交流过程中的独特的“使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

A.人杰地灵  惨淡经营  原始要终  光风雾月

B.钟灵毓秀  踽踽独行  终南捷径  光风霁月

C.人杰地灵  踽蹈独行  原始要终  蔚然成风

D.钟灵毓秀  惨淡经营  终南捷径  蔚然成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A.并镌刻入石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

B.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也被镌刻入石

C.并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镌刻入石

D.关于陆九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他镌刻入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

A.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文化交流活动,对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B.虽然书院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这种文化交流活动,对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C.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这种文化交流活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D.虽然书院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文化交流活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20.下列是某人祝贺朋友之子被高校录取的短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惊闻令郎被名校录取,内心窃喜。令郎今朝鲤跃龙门,他日也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渠之材。近来要务缠身,特派高足到府上恭贺,不敬之处,还望谅解。

2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三个人物,另外续写3句话,构成-组排比句。

要求符合名著内容,句式基本一致,每部作品只能选择-一个人物。(6 )

《家》《红楼梦》《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哈姆雷特》《堂吉诃德》

在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文学大师们刻画了许多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可悲,或可鄙;或可笑,或可爱;或可叹,或可怜;或可敬,或可惜。正如阿Q屈辱失败的经历让人觉得可悲,而自欺欺人的麻木又让人觉得可鄙;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绵阳市高中2016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36 分)

1AB“形象地展示……地域……文化风貌”错,“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C.“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错,原文只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D 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2C(灰衣老僧的事件意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

3BA“虚无与消极”推断不合理;C“否定”不正确,而是分析与批判的一面;D 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条件不充分)

4C(“困惑”错,从“否则”领起的两个问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人也是大化或工或拙的捏塑”持肯定态度,而不是困惑)

5.①指孙超于窑火中煅造出的结晶釉作品;②指孙超一生坎坷,却能保持一介不取的高洁品行;③指人们在坎坷与磨难的人生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对艺术的升华或人性之美(人们虽历经磨难,但不对命运低头的执着之美)。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接近即可)

6.①行文思路上:时间跨度大,从三代前的奶奶写起,从孙超的童年写到成年;由制陶器到做人。

②选材上:选材丰富,文中关于艺术与人生的故事涉及中外;③主题上:呈现了种种人生苦难,更呈现了于苦难中生长出的人性之美(个体生命与艺术生命的厚重感)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接近即可)

7C (2013 年增加了近 1.52 倍”错)

8AB 是不能销售相同品种;C“致使近 10 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错,原文表述为“大豆持续10 年大量进口”;D“忧患的”的观点是王大元提出的)

9.出口:①只有产品输出,没有科技输出;②遭遇目标出口国的政策限制;③出口市场呈下滑趋势;进口:①国内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的缺失;②大豆需求量大,对国际市场依赖大;③国内耕地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现有需求。 (每点 1 分,共 6 分,意思接近即可)

二、(34 分)    

10D       

11C(“元嘉”是刘义隆在北伐时就已有的年号)

12A(唐文若在任洋州通判时,是为百姓力争不增加赋税,并非是争取免税。)

13.(10 分)(1)适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墙上,拿出府库中的钱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划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2)工部侍郎许尹赞同唐文若的计策,于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见,但(皇帝)没有回复。(划线处各 1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14 B(“交往之久的欣喜” “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贫为由拒绝我。)

15.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友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不舍。 (每点 2 分,共 6 分)

16.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每空 1 分,与原文不符不得分)

三、(20 分)

17. D(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也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钟灵毓秀: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惨淡经营:苦费心力的经营筹划。踽踽独行: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原始要终: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18. C(主语一致性原则)

19. BA. 语序不当,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 C.语序不当,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 D.成分残缺)

20. ①“惊闻”改为欣闻 ②“窃喜”改为高兴 “有用的”删去 ④“要务”改为俗务⑤“高足”改为小徒(每处 1 分)

21.答案示例:

①正如堂吉诃德,不合时宜的冒险让人觉得可笑,而不畏艰难的勇气又让人觉得可爱;

②正如晴雯,磊落反抗的个性让人觉得可叹;含恨而终的结局又让人觉得可怜;

③正如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让人觉得可敬,而出师未捷的悲壮又让人觉得可惜。

(每句 2 分,共 6 分)

四、(60 分)

22. 60 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059ef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3.html

《2019届绵阳二诊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校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