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以孝为本

发布时间:2012-06-12 14:20: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德以孝为本

不知道每天为各种事烦心,无时无刻不在为未来打拼的你可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妈妈,她的儿子念大学要回家了,她的儿子最喜欢吃水饺,她就赶快给她儿子包水饺,包着包着太高兴了,包好以后想起忘记放盐,没有放盐,她在那里担心,那怎么吃?突然急中生智,去买了一根很细的针筒,然后把盐跟水搅在一起,拿着针筒吸盐水,一个一个打进水饺里面去。”

谁能这么细腻的做出这样的动作?那样呵护我们的是母亲,人要饮水思源,知恩报恩。我们整个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都很用心的爱护我们,所以我们一心一意的想让父母幸福、快乐,但是怎样才能让父母快乐呢?《孝经》中有明确的答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而立身行道的根本是什么?我想是对父母的恭敬心和良好的德行。

《弟子规》的孝文化讲了很多,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是因为它的朗朗上口,而是因为我因为这就话叫一向对我们和蔼可亲的妈妈讲了一餐。

姥姥是一直跟着我们一起生活的,去年寒假的时候,因为老姨家的弟弟到家里做客,一向懒床的我都没吃早餐便陪他出去玩了,中午回家真的是前所未有的饿,一直等着盼着的想听到妈妈大喊一声:“洗手准备吃饭了!”终于期盼已久的话从厨房传来,因为姥姥年纪很大了,动作总是很慢的,我则是快速的洗完手,马上落座开吃。刚刚懂了筷子,我妈就像变成了一个母老虎似的对我说:“不等我就算了,连你姥姥你都不等,再饿还等不了10分钟了,照你这趋势我看等我老了,你备不住不给我吃呢!”当时我真的是很无语,不就是因为饿早吃了一回饭吗,至于上升到这深奥的层面上嘛?而后跟妈妈一起看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弟子规》时,让我明白了,就像《大学》里面讲到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个人只有懂得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什么是先,什么是后,有条不紊的遵守这种次序,才能有所成就。连这些看似小的事情都做不好,何来“大孝”呢?如果我们总是因为各种自己所认为的“特殊原因”想要违背这看似繁杂、无聊的礼节,轻则会被骂,重则会产生很多不愉快和无悔。所以我想真正懂中国“孝”文化的人,不会厌恶这些看似繁琐的事情,正是用这些繁琐的小节,这些小事,来看自己细腻的心。这样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人反而会有很好的德行,在很忙乱的时候分寸都不会乱。

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是人类所独有的,动物没有的。人以德为本,没有德行的人,注定不会有成就。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古人有许多孝子贤孙的例子。

当年,孔子的外公见孔子的父亲为人至孝至诚,断言其后必生大圣大贤之人,便把品貌双全的女儿嫁给他,后来生了孔子,孔子不遗余力的倡导孝悌之道。所以两千五百多年,香火绵延,贤才辈出,世莫能比。

古印度大圣人释迦牟尼,视天下一切男子为我父,一切女子为我母,弃王位,修苦行,行出世之大孝。于是龙天圣众皆称释子,人天共仰,万民归敬,至今香火之盛,蔚为奇观。

但也有数典忘祖之辈,傲极生狂,视祖国传统文化为粪土,肆意践踏,恨不得全盘打倒,斩草除根,却对西方文化盲目迷信,顶礼膜拜。这样必遭人唾弃。

吉首大学

商学院

09级会计2

孙玉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a7f72e915f804d2b16c169.html

《德以孝为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