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屎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雷公屎
20141029何为
在那个饥饿的岁月里,农民的娃娃可是什么都能吃。在我的记忆中,每当雷雨后,路边的土上就会冒出一种食材,形状或似木耳、或似珍珠,颜色或呈青黄、或呈紫绿,其质嫩若凝脂,半透明状,朵朵都惹人爱。大人们都说是雷公打雷时屙的屎,所以叫“雷公屎”。唯有母亲说那是天仙菜。我觉得这个名字虽雅,但没有雷公屎来得直接,也就叫它雷公屎了。其实那时我们才懒得去理会它叫什么,关键是它能管饱。
等电闪雷鸣雨停后,我们几个娃娃提起筲箕就往坡地跑。坡地的路上,一股一股的地气热浪般涌,扑到脸上,一股浓浓的土味。路边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树上叶儿亮亮的,有时还打着闪。我们也不驻足,光脚丫片在沙地上翻飞,一溜烟到了地。只见一朵又一朵的雷公屎静静的躺在那里,有的密密挤着,有的形只影单,但都蘸着水滴,晶莹剔透,煞是诱人。于是一朵一朵地拾起来,不一会就满满一筲箕,沉甸甸的全是喜悦。大家便打道回府,用清凉的井水一冲,倒入沸腾的锅里小煮一下,那东西不耐火,久煮就不脆了,还会烂。把煮好的雷公屎凉一会,待热气散尽,便手忙脚乱地给几颗粗盐一拌便成了。于是拿起筷子,不断地往嘴里送。那东西如泥牛入海,一会就完了。现在想想,要是再浇点红红的油辣子,再加点味精、豆油,末了再撒些香菜,那味道

岂不是更巴适?但遗憾的是,山里人说,现在的地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再也不长雷公屎了。不知此物,可人工栽培乎?
当然我现在已经清楚,所谓的雷公屎,学名叫地耳菜、地皮菇、岩衣、地踏菜。有的地区称作地软、地耳、地衣、地木耳,野木耳、地见皮、地钱、岩衣、地曲莲、地踏菜。苗族人叫做"Jibvib"意思是"长在岩石上的菌子",就其实它就是一种菌,与雷公关系不大。当然还有叫“葛仙米”的,传说东晋道家、医学家葛洪入朝将“雷公屎”进献给当朝皇帝,说此物可解热清火、明目益气。当时太子体弱多病,食用“雷公屎”后,竟然神清气爽,身体康复。皇上大悦,御赐“葛仙米”之名。《本草纲目》拾遗卷八有“葛仙米”记载。难怪我们这些饿肚子的娃娃,到今天个个身体都还超棒,那一定是我们那些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吸天地之灵气,遂成不坏之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f311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3.html

《雷公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