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期末考试 - 急救知识复习课程

发布时间:2020-04-10 14:29: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急救常识

急救理念: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从现场开始。 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有效的第一目击者 有效的第一目击者是指在事故现场、患者身边,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的人。 急救标志:“生命之星” 生命之星的含义: 整个图案以蓝色为主体,寓意宁静祥和。橄榄枝代表和平和安全。 3.中间六个角代表了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六个功能:伤病患检视、报告、救护车出勤、现场处置、远送及途中照顾、送至特定医疗单位。蛇绕拐杖也称蛇徽,是医学的象征,代表了救死扶伤之爱心、救死扶伤之能力,是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儿子神医阿斯克勒庇俄斯。 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黄金救援时间: 交通事故大出血、休克、电击、溺水、心搏骤停——黄金救护时间4分钟 地震——救难黄金72小时 严重创伤——黄金救护时间30分钟 急救电话:我国“120”、美国“911”、英国“999”、法国“15”、日本“119”、香港地区“999”。 如何正确拨打120: 1.应说明呼救人电话号码与姓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2.说明患者所在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周围明显标记和最佳路径等。 3.说明患者目前最危急的情况,如昏迷、大出血、呼吸困难等。 4.遇到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要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发生的原因、受伤人数等及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 5.寻找相对安静的环境,保持镇静,语言精炼、准确、清楚。 6.听从120接线员的指令,采取必要现场救护措施。通话结束时等120先挂电话。(注:120中心在接警后已经通知救护车出车。) 7.到小区或单位门口等待救护车,或通知门卫。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EMSS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ICU(重症监护病房)、生命绿色通道 院前急救: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监护 急诊科和ICU:院内救护 生命绿色通道:指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指对危急重症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酌情补办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特点 1.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连续的急救医疗服务 2.三者(院前急救、急诊科、ICU)既分工明确,又密切联系 3.既适合平时的急诊工作,又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EMSS流程 120报警——救护车出动——现场救护——运送至医院及途中进行病情监护——生命绿色通道——就医治疗(体现生命之星六大功能) 发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救护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 “抬起来就跑”的办法转变成为“暂时等待,稳定伤情后转移” 2.意外灾害和伤害事故增加 伤害是第5位死亡原因。最常见的伤害主要有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中毒、高空跌落等 3.疾病谱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心脑血管病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要求 1.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连续的急救医疗服务 2.三者(院前急救、急诊科、ICU)既分工明确,又密切联系 3.既适合平时的急诊工作,又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EMSS流程 120报警——救护车出动——现场救护——运送至医院及途中进行病情监护——生命绿色通道——就医治疗(体现生命之星六大功能) 发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2.现场救护(急救能力) 3.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主要是救护车 4.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 5.强化治疗

三、院前急救的组织与实施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设施—— 现场救护【医院以外的场所】,转运和途中监护。 院前急救定义: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者进行现场急救、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院前急救人员—— 医护人员【2-3名】:救护车配备急救专业人员,参加在现场和运送途中的救护工作。 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确定性治疗。 第一目击者:事发现场患者身边的人,如亲属、同事等。 其他人员:受过专门训练的消防人员、警察、救护车驾驶员等。 院前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现场急救并非医护人员专责 突发性:随机性强 紧迫性:时间紧急 艰难性:急救环境条件差 复杂性:病种多样复杂 灵活性:就地取材,善于利用替代品 院前急救的原则—— 先排险后施救【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保护施救者和被救者的安全】:应先切断电源,先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距汽车150米处放置警示标志,救助时应评估周围环境和自身安全【溺水】 先重伤后轻伤【重大事故发生时,分轻重中】: 轻伤:意识清醒,能积极配合检查,反应灵敏,生命体征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中度损伤: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不危及生命,如骨折等。 重伤:随时有生命危险,表现为: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丧失,如窒息、大出血、严重中毒、休克、心室颤动等。 死亡:意识完全丧失,大血管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先施救后运送: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大出血【4min】——止血,窒息——开放气道 急救与呼救并重: 现场有多个救助人员时: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同时进行。 如只有一名救助人员:应先施救后在短时间内电话呼救。 转运与途中监护相结合 院前急救流程—— 现场评估与呼救【拨打120】→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救护 现场评估:事故原因和周围环境【保护安全】,快速评估危重病情【意识:是否清醒;切忌推拉患者,气道:气道是否畅通,呼吸:自主呼吸是否存在,一看二听三感觉,循环:测患者脉率及节律,末梢循环】 意识评估—— 目的:判断被救者意识是否清醒 方法:呼唤患者、轻拍面颊、压迫人中或眶上神经 观察:患者有无睁眼或肢体运动等。有反应,说明意识存在,如无反应,则表明意识丧失。【避免摇晃患者身体】 气道和呼吸评估—— 目的:呼吸道有无梗阻;判断自主呼吸是否存在。 方法:一看【看胸腹部有无起伏】 二听【有无呼吸音】 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循环评估—— 方法:常规触摸桡动脉,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患者肢体皮肤色泽、温度,了解末梢循环来判断血液循环情况。 现场救护:体位安置—— 心跳、呼吸停止者:仰卧位,置于坚硬的平地上。 神志不清者:侧卧位 下肢毒蛇咬伤:应放低患肢位置,上方扎止血带 咯学者:取患侧卧位【防止发生窒息】 腹部疾患:取半卧位【炎症局限】,注意不要随意移动患者【可能有腹腔出血】【上身抬高30°-40°左右】 现场救护注意点—— 创伤、烧伤及骨折等脱衣脱鞋技巧:脱上衣应先健侧后患侧,脱鞋袜应将踝部托起并固定,顺足型方向脱下。 疑有脊椎损伤者:应立即予以制动,以免造成脊髓损伤,对于颈椎损伤者,用颈托加以制动保护。 转运与途中监护:担架【硬质担架】在行进途中,注意伤员安全,必要时在担架上捆安全带。伤员头部在后,下肢在前,以利于病情观察。 小结: 院前急救的概念,院前急救的特点,院前急救的原则,院前急救的流程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

认识会厌【舌根后下方,厚度3mm,中间以软骨作为支架,表面被附粉红色黏膜组织,粘膜下有一些血管和神经,正常情况下向后上挺立,保证呼吸时空气能够进入气道,吞咽时,由挺立变成后倾的位置,向下关闭声门,保证食物顺利通过咽部,如果没有及时关闭,就会让食物进入气管,比较大的食团会造成气管堵塞,刺激呼吸道粘膜,造成气道粘膜水肿,分泌很多粘液,植物性食物如花生米在粘液中会膨胀,雪上加霜,使气道异物梗阻更加紧急】—— 喉结【前气管,后食道】后上是会厌,气管食管前后边,吃饭说话会厌开,食物就会进气管,呼吸立即就困难,威胁生命在瞬间 儿童比较容易出现气道异物梗阻 三岁以下儿童—— 玩耍,哭闹,嬉戏,吸食时易发生 成人—— 感觉和反射损伤者【酗酒、药物滥用、脑部疾病、年老】 意识和反射正常者【进食过快(大笑或惊吓)吞咽过快(大块硬质食物)】 可造成气道异物梗阻的食物与物品【奶茶珍珠,葡萄干,樱桃,葡萄,花生米,西瓜子,杨梅,大羊排,鸡块等,纽扣,玩具拼图,硬币,笔帽,小玩具,回形针,钉子】 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 海姆立克征象(Heimlich征象)【非常严重的完全型梗阻。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呼吸窘迫手法(V型手法)】 现场识别气道异物梗阻—— 伤病员抓住自己的脖子(V型呼救手势)→马上询问是否噎着了?能否说话?→轻度阻塞:有很强的咳嗽,不要干预其咳嗽→呼吸浅表、进行性呼吸困难→点头示意“是”不能说话→严重气道梗阻,立即救治 如何解除气道异物梗阻—— 成人与1岁以上儿童(腹部冲击法H手法)【立位腹部冲击法,卧位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自我腹部冲击法】 1岁以下婴儿【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 立位腹部冲击法——【清醒情况】【身体前倾,略微弯曲身体,施救者站在身后,双手从腰际环抱过去,用拳头放在腹部,中上腹的位置,双手叠加,向内向上的用力,从而使异物排出】 Himlich原理:冲击腹部使腹内压增高→抬高膈肌→胸内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出→人工咳嗽→异物排出 Heimlich法流程:施救者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另一手叠加,放于剑突与脐之间→快速向上向后冲击患者腹部5-6次【定位着力点:拳头拇指一侧】 Heimlich法并发症:胸腹内脏损伤,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婴儿禁用】 严重气道异物梗阻须马上处理:询问确定,海氏法,排除异物,请坐下 卧位腹部冲击法——【昏迷患者,体型比施救者大的患者】【施救者跪在伤者的一侧,或骑跨在髋部,一手掌根放在着力点,另一手掌根叠加在上面,快速向内向上用力】 卧位腹部冲击法流程:患者仰卧→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一手掌根置于剑突与脐之间,另一手叠加→向上快速冲击腹部至异物排出 胸部冲击法——【肥胖者及孕妇】【冲击部位在胸骨中部,原理相同】 自我腹部冲击法【腹部冲击手法,抵住坚硬物体快速冲击,或用桌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 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一岁一下婴儿,背部拍击,肩胛部中间】 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流程:施救者体位:坐或蹲,前臂置于大腿上 背部拍击:婴儿托在前臂上,俯卧,虎口托住面颊部和下颌部,露出口鼻,另一手掌根于患儿两肩胛间拍击5次 俯卧变仰卧:保持患儿头低于躯干 胸部冲击:部位:胸骨下段,两乳头连线稍下方。手法:两指按压。快速向下冲击5次 救治的有效指标—— 异物咳出,对于意识不清者,应该检查口腔,看异物是否被冲出,如已被冲出,迅速用手取出。 呼吸逐渐通畅。 面色恢复正常。 咳嗽症状减轻或消失。 紧急呼叫急救中心—— 上述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时,拨打120. 及时送医院做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以暂时解除通气障碍。 预防措施—— 教育儿童不要把玩的东西放在口中。 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吃饭时不要跑跳或开玩笑,细嚼慢咽,防止呛咳。 工作中不要将钉子,笔盖,别针及其他物品含在嘴里。 戴假牙者注意固定好假牙,避免大笑或大叫时假牙脱落误入气管。 注意—— 切忌用手掏或夹取异物,以防异物进入更深处。 在行中上腹部加压法时,用力要适度,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

4、止血技术

常用急救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术—— 出血:正常成人全身血量占体重的7%-8%,女士占体重7.8%,男士占体重7.5%。血细胞占全血体积的45%,血浆占全血体积的55%。 出血分类:【按部位】体表的伤口出血(external bleeding),身体深部组织或内脏损伤出血【按性质】动脉出血:鲜红,喷射状,危险大;静脉:暗红,涌出,可压迫止血;毛细血管:鲜红,渗血,危险小 出血的结果:失血量≤5%(200-400ml):头晕,轻度不适,对生命无危险。可代偿。 失血量≥20%:皮肤潮湿,脉搏细速,失血性休克的表现。面色苍白,湿冷进入休克状态(失血性休克)。 失血量≥40%(2000ml以上):严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常用止血方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一般用于较小创口的出血;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原理:加压阻断血流】 加压包扎止血法要点:检查伤口内有无异物;厚敷料覆盖伤口,超过伤口3cm;加压包扎,压力足够;伤口处若有骨折,用厚敷料垫好、固定好后包扎;四肢包扎后抬高肢体,减轻出血和水肿;救护员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指压止血法:使用与头部和四肢部位动脉出血;以手指压迫供应出血部位的动脉,阻断血流而止血;不需要器械、简便、有效的临时止血方法。 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同侧头顶、额部、颞部的外伤大出血;一手固定伤者头部,另一手拇指压在耳屏前方凹陷处。 面动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颜面部出血;一手固定伤者头部,另一手拇指压迫下颌角前上方1.5cm处。 肱动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同侧前臂及上臂中远端出血;一手固定患者手臂,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

五、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包扎术—— 包扎的材料:三角巾、绷带、敷料、就地取材:干净的毛巾、手帕、围巾、衣物、丝袜等。 三角巾头部包扎:适用于头顶部外伤【头顶部外伤,结放在前额正中的位置,放在其他位置会影响卧位】 绷带包扎:环形包扎法【小伤口,复杂包扎的开始和结束】,螺旋形包扎法【四肢躯干长伤口,第二圈遮盖住第一圈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护伤口,固定骨折,防止感染,悬吊作用】 固定术—— 目的: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方便转运 固定材料:颈托、木质夹板【最多最广泛】、充气夹板、钢丝夹板、可塑性夹板、其他制品、就地取材、健康肢体。 颈托固定:颈椎骨折固定,使头部成正中位【嘴角和耳垂处于同一水平线,卧位与地面垂直,鼻尖和肚脐在一条水平线,量取下颌角到锁骨确定大小,颈后放入】 夹板固定法:患肢表面放置衬垫;选择合适的小夹板置于患肢两侧:上肢前后两侧,下肢内外两侧;捆扎3-5根布带,松紧适宜,伸进一个手指或上下移动1cm。【先绑小腿骨折上端,再绑下端的绷带,固定到外侧】 夹板固定注意事项:充分暴露患肢,便于观察末梢血运; 夹板位置放置正确,不可直接贴于骨隆突处;牢靠、松紧适度;适当垫高患肢,利于肿胀消退、减少出血;随时观察远端血供【看指甲颜色,指端皮肤,判断感觉功能】 搬运—— 常用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担架或脊柱板搬运;要求:正确、稳妥、迅速。 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情比较轻,路途较近】单人搬运:搀扶,抱持,背,前取,拖行;两人搬运:抬,拉车,椅式;三人、多人搬运:平托。 颈椎损伤:至少四人,一人保证颈椎处于正中位,一人肩部,一人腹部,一人下肢,搬运步调一致。 担架固定搬运: 病情较重不适合徒手搬运的患者;行进中,头在后,足在前【有利于观察面部情况】;协调一致,担架上捆2条保险带。 脊柱板【硬质平面】固定搬运:怀疑脊柱、颈椎骨折病人固定转运。 怀疑脊柱骨折时上担架方法:脊柱不要发生变化。 总体要求——先救命,后治伤;止血要彻底;包扎要准确;固定要牢固;搬运要安全。

心搏骤停

【猝死】定义:患者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不经处理,六小时之内死亡】 原因:心源性【冠心病(占所有的80%-90%),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和非心源性【电击,雷击,溺水,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创伤】 心源性原因——冠心病【成人心搏骤停的主要病因】:男女比例为3~4:1;其中70%死于医院外;冠心病猝死10%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 心搏骤停类型:心室颤动【最常见,救治成功率最高,90%】;心室静止;心电—机械分离。 心室颤动:与正常周期相比频率非常快,正常成年人为60-140次每分钟,心室颤动可以达到200-500次,没有能力完成有效的泵血功能,发生在心搏骤停的4分钟之内。 心室静止:4分钟之后发生。心电图为一条直线。 心电—机械分离:看起来正常,20-30分钟内30次每分钟,非常严重心肌损伤所导致,死亡率很高,没有泵血能力。 共同结果: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 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脉骤停。 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脉搏扪不到,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呼吸断续停止,或呈叹息样,后即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伴青紫。 紧急处理心搏骤停—— 判断要素:突然意识丧失【轻拍肩膀呼唤,有无语言或动作反应】;呼吸停止或无效呼吸(仅有喘息样呼吸)【观察胸部起伏,判断有无呼吸或节律】;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食指和中指判断大动脉是否搏动,通常颈动脉更方便】 诊断: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诊断 抢救黄金时间是4-6分钟之内,4分钟之内很好,超过4分钟会有不可逆损伤。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 急救生存链:早期识别呼救【图标是电话,代表意识判断和呼救】→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救护车】→早期院内综合治疗。【前三个为院前急救】【称为徒手或现场心肺复苏】 复苏存活的关键:两个时间段。 病人倒下到开始除颤;病人倒下到开始CPR,及其规范程度。 先除颤?先CPR? 指南建议:CPR和除颤应早期迅速联合使用。 <5min的心脏骤停——先除颤 >5min的心脏骤停——先CPR 如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除颤越早越好。 复苏成功关键:电除颤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s(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操作步骤(根据语音提示):一开电源;二贴片;三插插头;四除颤【快速除掉衣服】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 3-5秒:黑蒙;30-60秒:抽搐;60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以上存活率>90%】;1-2分钟:脑水肿【存活率60%】;6分钟:脑细胞死亡【40%】;8分钟:死亡【20%】。 抢救的黄金时间在4-6分钟内;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每延迟1分钟开始抢救,存活率下降10%。 救命手段:CPR 心肺复苏CPR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抢救心跳骤停者生命的方法。【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大脑重1500克,占全身耗氧量的25%,缺氧耐受力差,敏感性强】 【早期CPR保证大脑和心脏的供氧和血流,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循环】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术:4min后开始最佳。按压-气道-人工呼吸 程序:观察环境-判断意识-高声呼救-翻转体位-脉搏呼吸-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判断效应-安置体位 1观察环境:环境安全,保己救人 2判断意识:成人儿童:拍打双肩轻拍重唤。婴儿:叩击足底,观察反应.有反应:检查伤情;无反应心肺复苏。 3高声呼救:声音要高,表明自己的身份,拨打120开启急救反应系统 4翻转体位:硬质地面,一手扶住头,一手扶住对侧腋下 5判断脉搏与呼吸:时间5~10s,成人触颈动脉一岁以下选肱动脉;扫视胸腹部;观察有无胸廓起伏一,体位 1,复苏体位:为保证心肺复苏确实有效,患者应仰卧于平地或硬板上,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如患者为俯卧位,应将头、肩和躯干作为一个整体同步翻转成仰卧位 2.恢复体位:对循环、呼吸恢复的患者,采取侧卧位,以预防舌体、粘液分泌物、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二,胸外心脏按压 1,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于硬质平面上,可下肢稍抬高,以利静脉血回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救者立于或跪于患者一侧。之后确定按压部位即胸骨下半部。急救者将一手掌根部放于正确按压部位,手指伸直,将另一手掌跟置于前者之上,两手手指相互交叉紧扣,只以掌根部位接触患者胸骨部位,两臂伸直,上身前倾,使两臂与患者前胸壁垂直,利用上身重量通过两臂垂直向胸骨下压 2,有效指征:触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明显。 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发绀消退或减轻、自主呼吸恢复。 瞳孔缩小,神志恢复。 3,并发症:常见有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胸、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胸外按压并发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胸肋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分离,脂肪栓塞

恢复体位:对循环、呼吸恢复的患者,采取侧卧位,以预防舌体、粘液分泌物、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二,胸外心脏按压 1,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于硬质平面上,可下肢稍抬高,以利静脉血回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救者立于或跪于患者一侧。之后确定按压部位即胸骨下半部。急救者将一手掌根部放于正确按压部位,手指伸直,将另一手掌跟置于前者之上,两手手指相互交叉紧扣,只以掌根部位接触患者胸骨部位,两臂伸直,上身前倾,使两臂与患者前胸壁垂直,利用上身重量通过两臂垂直向胸骨下压 2,有效指征:触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明显。 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发绀消退或减轻、自主呼吸恢复。 瞳孔缩小,神志恢复。 3,并发症:常见有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胸、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胸外外按压并发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胸肋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分离,脂肪栓塞

常见创伤的急救

4.1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 1.创伤种类: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 2.体表开放性损伤:特点:外出血,开放性伤口,易感染;多见于擦伤,刺伤,切伤,砍伤,撕裂伤 擦伤:止血:直接按压止血 清洗伤面:生理盐水或淡盐水 消毒:碘酒,酒精 包扎:一般不包扎,伤口较大时可以用消毒纱布包扎(小伤口不适宜用创可贴) 切伤、砍伤:特点:由于切断血管多无明显收缩,出血较为明显; 现场用清洁的布类敷料压迫止血;包扎后送医院清创治疗,一般不超过6~8小时 刺伤:特点:伤口小而深;易并发感染,尤其是厌氧菌如破伤风感染 及时送医院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头皮撕裂伤:伤口边缘不整齐出血较剧烈且不易自止,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现场应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去医院清创缝合 3.闭合性损伤:体表结构完整性未受到破坏,表面无伤口 软组织挫伤:最常见,伤部肿痛,淤血 小范围的软组织损伤早期局部冷敷,以减少组织渗血,24小时后可热敷和理疗,以利于局部淤血吸收消退 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加压包扎,早期冷敷,24小时之后 热敷,1~2周可自行吸收,切忌用力揉搓 帽状腱膜下水肿:先加压包扎,送医院治疗,48小时后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血后,再加压包扎,4周左右血肿吸收。 踝关节扭伤:肿胀,青紫和活动障碍 立即制动,肢体抬高,24小时内局部冰敷,以减轻出血和肿胀,24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消退 4.冷热敷方法:冷敷:将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放于患处,每3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也可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15~20分钟,每2小时敷一次,直至肿胀消除。 热敷:将热水浸泡过的毛巾放于患处,5~且分钟过后毛巾一无热感是进行更换,每天1~2次,每次热敷约30分钟即可。 5.踝关节扭伤注意:受伤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不能颠倒;切忌在受伤后立即局部手法按揉;受伤后要避免继续负重或行走;扭伤与骨裂、骨折难以辨别区分,如果感觉疼痛难忍,应及早就医

烧伤的急救处理

4.2烧伤的急救处理 1.烧伤病理改变程度:热源温度;热力作用时间;机体条件 2.临床过程:急性体液渗出期(36~48h);感染期(48h至愈合);修复期 3.皮肤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筋膜;肌肉 一度烧伤:表皮层;浅二度烧伤:到真皮层;深二度烧伤:到真皮层深处;三度烧伤:到肌肉 4.一度烧伤:损伤组织层次:表皮浅层 表现:局部发红,烧灼感,皮肤温度增高 预后:3~7天后脱屑愈合,不留疤痕 5.浅二度烧伤:损伤组织层次:真皮层(最痛) 表现:红肿明显,疼痛剧烈,可形成大水泡,基底红润 预后:两周左右愈合,一般不留疤痕 6.深二度烧伤:损伤组织层次:真皮层深层 表现:痛觉较迟钝,亦有水泡形成,基底红白相间。 预后:若无感染,四周内愈合,一般有疤痕 7.三度烧伤:损伤组织层次:全层皮肤,甚至伤及皮下组织 表现:创面苍白,焦黄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常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网。 预后:除非面积很小,一般需手术植皮 8.新九分法:看面积 9.轻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10~29%或三度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三度烧伤面积

10%~19%或二度、三度烧伤面积岁不大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度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以有严重并发症 10.烧伤急救流程: 冲:流水冲洗15~30分钟左右 缓解疼痛,降低局部表面温度,使伤口迅速冷却(切忌用冰块敷,防冻伤) 脱:脱去伤面上的衣服,必要时用剪子剪开,粘住不要处理,保护水泡水泡表皮在烧伤早期有保护创面的作用,能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后期还可有效预防感染。 泡: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 缓解疼痛 盖:使用干净的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的布类覆盖于伤口,并加以固定。 减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有助于保持创口的清洁和减轻疼痛。 送:对于大面积的伤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转运不便的,应在附近医院先进行静脉补液再进行转送;若伤者意识清醒,感到口渴,可给适量冷开水或盐开水。 11.注意:烧伤后不能在伤口上抹酱油牙膏或麻油 12.火灾时注意:发现火灾,及时报警;尽快显示求救信号。防烟堵火,浸湿的棉被等封堵,并不断浇水;毛巾、浸湿的衣服等捂住口、鼻并屏住呼吸,身体贴近地面;身上着火,应尽快脱去着火的衣裤,迅速卧倒,滚动压灭火或跳入水中(油污燃烧禁止);严禁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以免加重损伤‘千万不要盲目跳楼,火场不可乘坐电梯;

中暑的急救与预防

中暑: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 中暑对人体的影响:轻症中暑:全身乏力,大量出汗,口渴、胸闷、头昏、耳鸣、恶心等;重症中暑:体温可超过41度,甚至高达43度,剧烈头痛、头昏、昏睡、严重者发生昏迷、惊厥 中暑原因:环境因素(高温,高湿,风速小);内在原因(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热适应差) 环境因素:气温超过35度,即有可能中暑;连续3天平均温度超过30度和相对湿度超过73度易中暑;通风条件差的时候易中暑。 内在因素: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患者;散热减少,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大面积烧伤病人,大片瘢痕形成等;热适应能力差,儿童老年人,缺乏体育锻炼,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人群。 中暑易发人群:肥胖人群,儿童,老年人;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作业或剧烈运动的人。 中暑发病机制: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37度左右;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就有过量的热积聚,产生高热,高于42度可引起全身细胞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和衰竭,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 中暑分类:先兆中暑(全身乏力,大量出汗,胸闷口渴头昏耳鸣恶心等症状,体温略高,不超过38度);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心率加快等,体温升高至38以上,或表现为虚脱,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重症中暑: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 重症中暑: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者;高哦文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出汗较多,大量饮水未补钠盐;四肢肌肉阵发性痉挛同时办哟收缩性疼痛,常见于腓肠肌;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及不能适应高温者;大量出汗及外周围血管扩张,使血容量不足,引起周围循环衰竭;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昏厥甚至昏迷);热射病:致命性急症;提问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高热无汗意识障碍;日射病:属于热射病;头部受日光直接暴晒,脑组织充血水肿;头痛剧烈,头晕耳鸣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严重者坑内昏迷或抽搐;头部温度高 中暑急救:移(迅速撤离高温环境);促(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平卧位,略抬高手足,避免直接吹风);敷(在头部,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置冰水浸透的毛巾或冰袋;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直接接触,以防冻伤);擦(用自来水,温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擦拭全身,不断摩擦四肢及躯干皮肤至发红,保持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散热;禁擦胸腹部)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可以救治,重症中暑需就医 预防中暑措施:夏季出门做好防护工作;中午前后避免外出;老年人孕妇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有心血管疾病的更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清淡饮食,多饮水;注意调节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淹泥的急救与预防

淹溺的急救处理:a.淹溺的概念:人淹没于水中,由于水中充塞呼吸道和肺泡或者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b.淹溺的类型:1)湿性淹溺:水分吸入呼吸道和肺泡。(90%的情况)2)干性淹溺:水分因为由紧张引起的喉痉挛从而不能进入呼吸道与肺泡。(10%的情况)c.淹溺的表现:1.昏迷;2.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3.皮肤黏膜苍白和发绀,四肢厥冷;4.面部浮肿,眼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污泥,杂草;5.腹部常因为扩张而隆起。d.救助的步骤:1.脱离水面,2.畅通呼吸道,3.控水,4.心肺复苏,5.送往医院继续复苏治疗。e.关于不会游泳者的溺水自救方法:仰面露口法(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关于会游泳者因痉挛溺水的自救方法:身体蜷缩,用手扳脚趾向前向上直至疼痛感减小至消失;关于救溺水者的正确方法:1)评估环境。2)脱去衣服与鞋子。3)应从溺水者的背后接近。f.溺水者被救上岸后:1)及时清理溺水者的口腔异物。2)控水:膝顶法;肩顶法;抱腹法。3)心肺复苏。4)送往医院治疗。注: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已无呼吸心跳,控水这一步应该跳过,直接做心肺复苏。

中毒的一般概念

1、 中毒的相关概念: 急性中毒:至毒物毒性较剧或短时间内(小于24小时)大量进入人体内,很快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结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对人体组织和器官能产生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2、 毒物(按来源和用途分类): 工业性毒物(一氧化碳,氯气等);药物;农药(有机磷农药,百草枯);有毒的动植物(夹竹桃,蛇,蝎子,毒蜂)。 3、 中毒的原因: (1)中毒的病因: 职业性中毒:生产安全不到位; 生活性中毒:误食、用药过量、意外、自杀(或他杀)。 (2)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代谢、排泄): 吸收:经消化道吸收(常见有乙醇,河豚鱼,安眠药,有机磷农药,毒蕈(xun蘑菇)等),胃和小肠是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经呼吸道吸收(毒物为气态,烟雾态,气溶胶态的物质,如一氧化碳。是毒物进入人体最方便、最迅速,也是毒性作用发挥最快的一种途径);经皮肤黏膜吸收(一般吸收少而慢)常见于以下情况:脂溶性毒物,腐蚀性毒物,局部皮肤损伤,环境高温、高湿、皮肤多汗。 毒物的代谢:肝脏,多数毒物代谢后毒性降低,有的毒性会增强(对硫磷)。 毒物的排泄:排泄途径:肾,呼吸道,消化道,唾液、乳汁,皮肤。 (3)中毒机制:腐蚀刺激,缺氧,麻醉,抑制酶活力,受体竞争 4、中毒的判断:毒物接触史+中毒表现+辅助检查=诊断。 毒物接触史(为尽快明确毒物的性质、进入机体的情况(时间、途径及量)及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直接询问清醒患者,若中毒者神志不清醒,可问发现中毒者的人。搜集信息:接触毒物的时间、途径、量及环境;患者的精神状态;食物中毒,同餐进食者情况;职业性中毒,工种、环境条件、防护措施、有无违反操作规程等。注意对可疑毒物标本的保存(不能添加其他物质)。当救护人员到达时可以给医务人员,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资料给医生,保证急救的及时有效。 中毒表现(临床表现取决于各类毒物的毒理作用、进入机体的量和途径) 皮肤黏膜:一氧化碳中毒和氰化物中毒时皮肤黏膜呈樱桃红;有机磷中毒多汗; 瞳孔:有机磷,吗啡中毒时瞳孔缩小;阿托品中毒瞳孔散大; 呼吸:安眠药、吗啡等可以使呼吸减慢,甲醇可以使呼吸加快; 循环:河豚鱼中毒可致心跳骤停;夹竹桃可引起心律失常; 消化:恶心,呕吐; 中枢:铅中毒可导致脑神经麻痹等; 辅助检查(医院中,根据患者中毒情况,检测含毒标本,或者进行针对性检查以利于确诊)一氧化碳中毒检查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有机磷中毒检查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值 总结:急性中毒的概念:急性中毒,毒物;急性中毒的原因:病因,体内过程,中毒机制;急性中毒判断:毒物接触史,表现,辅助检查。

急性中毒的处理

急性中毒的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救治) 1、院前急救:1.呼救(轻拍重唤),立即拨打120,有条件的可以同时取得多人的支援2.安置患者,就近安全安置患者3.初步处置,对清醒的患者,可以边交流、询问,边采取急救措施。对昏迷状态呼之不醒的患者,在确认没有颈椎损伤的情况下将头部偏向一边,防止呕吐和误吸4.尽快解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吸入性中毒(呼吸道):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清新的环境,解开患者衣扣,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接触性中毒(皮肤,粘膜):a.立即去除被污染的衣物,用敷料去除肉眼可见的毒物,大量清水持续冲洗,尤其注意清洁毛发、甲缝、皮肤皱褶部(流水冲洗,禁忌热水)。b.腐蚀性毒物,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达到15到30min。c.生石灰引起的烧伤,如果加水会产生大量热使损伤加重,所以先用软布或者软刷将固体颗粒去掉,再用压力水流迅速去除其余的颗粒。d.眼睛接触毒物,采用大量清水或等渗盐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到30min,直到石蕊试纸显示中性为止。 皮肤冲洗液的选择 酸性(有机磷、挥发性油剂、甲醛、强酸) 5%碳酸氢钠或肥皂水 碱性(氨水) 3%~5%硼酸,醋酸,食醋 消化道(消化道)中毒:催吐(院前),洗胃,导泻,灌肠 催吐:有助于排出胃内较大的毒物颗粒,这是尽早排出胃内毒物的最好方法。 a.机械催吐 先让患者口服温水300~500ml,然后用压舌板、匙柄(或者患者自己的手指)刺激咽喉壁或舌后根诱发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吐出液体变清为止。 b.药物催吐:阿扑吗啡,吐根碱糖浆 口服毒物的病人,只要神志清醒,应尽早做催吐处理。昏迷、严重心脏病、腐蚀性食物中毒等不能催吐。 吞服腐蚀性毒物者(如强酸、强碱中毒)可以口服蛋清,牛奶,豆浆等保护剂,保护消化道黏膜,不能催吐 2、院内急救:1.进一步清除毒物2.促进已经吸收的毒物排泄3.解毒治疗4. .对症支持治疗 5.预防宣传 1.进一步清除毒物(洗胃,对于口服中毒者,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完成洗胃效果最好,但服毒6小时以上仍需洗胃;导泻,促进已经进入倡导的毒物的排泄,从而减少吸收;灌肠:有的毒物会抑制肠蠕动,导泻没有较好的效果,毒物进入人体的时间又超过了6小时,可灌肠促使毒物排出); 2.促进已经吸收的毒物排泄(利尿,吸氧,血液净化疗法);利尿:毒物多由肾脏排泄,利用药物(如速尿,亦称呋塞米),以增加尿量,促进毒物排出。 吸氧:例如一氧化碳中毒时吸氧。 血液净化疗法(尤其是肾功能受损):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以及血浆置换等方法。 3.解毒治疗(特效解毒药,一般解毒药) 1)特效解毒药。2)一般解毒药:1.保护剂 蛋清、牛奶、豆浆等 2.吸附剂 药用炭 3.沉淀剂 浓茶、乳酸钙等,用于重金属中毒 4.还原剂 维生素C能减轻铅中毒 5.中和剂 弱酸或弱碱性药物 6.氧化剂 高锰酸钾 4.对症支持治疗 5.防毒宣传 总结:院外急救:尽早呼救、妥善安置,尽快清除毒物(吸入性中毒、接触性中毒、消化道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多的一类农药,多为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油状或结晶状,色泽由淡黄色至棕色;稍有挥发性,且有蒜味;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特殊:敌百虫为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可生成毒性较大的敌敌畏,因此,敌百虫中毒时禁用碱性液体处理。 有机磷农药根据其毒性强弱可分为4类—— 剧毒类: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 高毒类: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甲基对硫磷 中度毒类:乐果、敌百虫、乙硫磷 低毒类:马拉硫磷、辛硫磷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生产性中毒(手套破损、衣服口罩污染、设备密封不严、泄露);使用性中毒(喷洒防护不当、配置浓度过高、直接用手接触);生活性中毒(误食被农药污染的食物、自杀) 2、在体内过程 吸收: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收 体内:吸收后的农药以肝脏含量最高,经肝脏代谢水解毒性降低,或氧化毒性增强(例如对硫磷氧化为对氧磷) 排泄:体内常无明显的物质蓄积,代谢物主要由肾脏随尿液排出,小部分随粪便排出。48小时完全排除体外。 3、中毒机制 正常情况:胆碱酯酶促使乙酰胆碱水解为乙酸和胆碱 中毒机制: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有机磷农药会使胆碱酯酶变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这个酶不能促使乙酰胆碱水解成乙酸和胆碱,乙酰胆碱蓄积,胆碱能神经兴奋,引起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判断 有机磷农药接触式+中毒表现+辅助检查=诊断 1、毒物接触史:发病前有喷洒、口服有机磷农药的接触史?呕吐物、呼出气体中有无大蒜臭味?患者近来生活、工作情况、情绪变化?现场有无农药瓶或其他可疑物品? 2、中毒的表现:经皮肤吸收,通常在接触后2-6h发病;口服中毒后10min-2h内出现症状;根据乙酰胆碱在不同部位的堆积,产生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1)毒蕈碱样表现:又称M样表现,表现为平滑肌痉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尿频,大小便失禁)和腺体分泌亢进(多汗,流涎,流泪,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2)烟碱样表现:又称N样表现;表现为全身紧束感,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制性痉挛,如发生呼吸肌麻痹可引起呼吸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失眠或嗜睡,言语不清,烦躁不安,谵语,严重者抽搐及昏迷。 (4)其他:a、中毒后‘反跳’:表现为经急救症状好转后数日至一周突然再次昏迷,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与在皮肤、毛发和胃肠道残留的有机磷杀虫药重新吸收、解毒药减量过快或停用过早有关。见于乐果和马拉硫磷口服中毒者。 b、迟发型神经病变:是指少数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经2-3周可发生肢体末端烧灼、疼痛、麻木、下肢无力、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表现。 c、中间综合征:一般在急性中毒后的1-4日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等呼吸机麻痹为主的表现,若不及时救治可迅速导致死亡。 发生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迟发性精神病变发作前。 3、辅助检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CHE特异性指标,正常人血胆碱酯酶活力值100%;70-50%轻度中毒;50-30%中毒中毒;30%一下为重度中毒。 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预防宣传 (一)院前急救——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将中毒者抬到通风、空气清新处,昏迷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拨打120呼救。 2、清除毒物(1)皮肤黏膜污染中毒者:去除污染的衣服;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晰污染的皮肤、毛发和甲缝等处;敌百虫中毒者禁用肥皂水;眼部污染中毒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条件的话滴入1%阿托品1-2滴。 (2)口服中毒意识清醒者:予以催吐,注意催吐的禁忌症(意识障碍,抽搐等不合作者,呕血者,孕妇等);及时送医救治。 (二)院内救治 进一步清除毒物:洗胃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敌百虫),1:5000高锰酸钾(不能对硫磷);导泻:硫酸钠或硫酸镁;血液灌流、血液透析。 应用特效解毒药: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超过72小时磷酰化的不能复能),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用药;对症与支持治疗 (三)预防宣传——安全生产:农药生产的相关部门应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知识宣教:向群众讲解有机磷农药的用法、用途及毒性,有机磷农药的早期中毒症状。 避免沾染:被药物污染的用具和包装最好废弃不用,如移作他用必须彻底清洗;喷洒过有机磷农药的瓜果须经过规定时间后(一般超过7天)方可采食;食用前注意清洗干净;禁食被有机磷农药毒死的禽畜及水产品;教育儿童不要在正在喷洒或喷洒过农药不久的田间玩耍;防止自杀,注意防护。 小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脱离现场尽早呼救;清除尚未吸收毒物;尽快送医全面救治;预防宣传防止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可产生一氧化碳,俗称煤气,因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CO是无色、无刺激性、无味的气体,故中毒早期不易察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生产性中毒(生产装置设备不完善,未加强防护采矿、炼钢、炼焦、烧窑、生产制造化肥等);生活性中毒(煤气溢出;通风不良、密闭空调车等) 2、中毒的机制——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降低了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和释氧能力,导致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判断——CO接触史+中毒表现+辅助检查=诊断 1、CO接触史:有无高浓度的CO吸入史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有洗浴、取暖行为,家庭居室的通风情况、工作的环境等。 2、中毒表现:影响中毒表现的因素:空气中的CO浓度、患者解除CO时间长短、患者自身身体情况等。主要表现:急性脑缺氧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如头痛,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皮肤典型表现呈樱桃红色。 轻度: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胸闷,心悸等,可有嗜睡或意识模糊。 中度:随着加重,患者出现脉快、皮肤多汗、面色潮红、口唇和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重度:严重者进入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表现为抽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可有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或缩小等。 部分重度急性CO中毒患者抢救清醒后,经过约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迟发性脑病的症状。 3、辅助检查——血液COHb测定(碳氧血红蛋白) 能明确诊断,而且能进行评估和判断预后 轻度浓度10-30%;中度30-40%;重度大于50% 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预防宣传 (一)院前急救 1、立即开窗通风,注意不要开灯或者其他电源,不能在现场使用手机,不能有明火,防止爆炸。 2、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平卧,松解衣服,注意保暖。及时拨打120. 3、昏迷者去除假牙,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5、120救护人员到现场后及时吸氧。根据患者情况尽快转运到附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二)院内救治 纠正缺氧:吸氧、高压氧舱 吸入新鲜空气时,CO由COHb释放出半量约需4小时;吸入纯氧时可缩短至30-40分钟,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至20分钟。将病人放入2-2.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舱内,经30-60分钟,血内碳氧血红蛋白可降至0,并可不发生心脏损害。 对症治疗:降温、防止脑水肿、能量合剂、防治并发症。 (三)预防宣传 改善生活环境:如家庭用火炉,煤炉应安装烟筒,使用燃气热水器应安装排风扇。定期开窗通风。 改善工作环境:厂矿应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劳动防护措施,定期测定空气中CO浓度。 在可能产生CO的场所停留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先兆,应立即离开。 进入高浓度CO环境内执行紧急任务时,应注意戴好防毒面具防燃防爆。 小结:急性一氧化碳急救处理 开窗通风,及时呼救,气道通畅,心肺复苏,尽早氧疗,加强预防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镇静催眠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和催眠左右。小剂量时可使人处于安静和嗜睡状态;大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脑中枢。一次服用大剂量可引起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镇静催眠药分类: 1.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商品名安定)、阿普唑仑,安全度大,常规剂量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2.巴比妥类:苯巴比妥、戊巴比妥 3.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水合氯醛、格鲁米特 4.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过量服用,多见于自杀或滥用药物 二、镇静催眠药中毒判断 中毒表现:嗜睡、头晕、言语不清、意识障碍 三、急救 院内救治: 1.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苯巴比妥、吩噻嗪类有效,碱化尿液、利尿对巴比妥类有效,但对吩噻嗪类无效。 2.特效解毒药:氟马西尼是地西泮等药物的拮抗剂。 3.应用中枢神经兴奋剂 预防宣传: 1.严格药物管理:对情绪不稳定和精神不正常的患者,镇静催眠药的使用保管应严密管理,同时防止药物依赖性。 2.防止药物的依赖性:长期服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应逐渐减量后停药。 3.建议患者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失眠:睡前喝一杯热牛奶,不饮用含有兴奋成分的饮料;白天适当运动;午睡时间半小时左右比较合适;保持睡眠的规律性,睡觉时避免环境的干扰等。

急性酒精中毒

指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及休克 二,病因及作用机制 1,过量饮酒是造成急性酒精中毒的主要原因 2,酒精的吸收和个体耐受力有关,个体差异较大 3,引起中毒症状的乙醇饮用量约为75~80g,致死量为250~500g 三,中毒表现 1,兴奋期:头晕、欣快、健谈、饶舌、情绪不稳等 2,共济失调期:行动笨拙、步态不稳、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 3,昏迷期; 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心率快、呼吸慢而有鼾声,严重者危及生命 四,院前急救 1,轻症患者:较为常见,无需治疗,安置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兴奋躁动者:必须加以约束,共济失调者限制活动,避免跌倒或者撞伤 3,神志清醒者:可用催吐法清除部分酒精 4,出现呕吐者:应帮助其保持身体前倾向前呕,同时敲打其背部 五,院内救治 1,清除毒物: 洗胃、血液透析 2,应用药物:地西泮、纳洛酮 3,对症和支持治疗

高热

a.体温测量方法:1)玻璃汞柱式体温计。2)电脑数字式体温计。3)红外线体温计。4)可弃式化学体温计。b.测量方法:1.检查体温计,确定汞柱在35℃以下;2.擦干腋下,体温计汞柱端放于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5-10分钟)3.取出体温计,检视度数。c.正常值:腋测法:36.0℃-37.0℃;口测法:36.3℃-37.2℃;肛测法:36.5℃-37.7℃。d.低热:37.2-38.0℃;中等发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e.处理:1.物理降温:1)冷敷(每次20分钟;5-6分钟要更换冷毛巾)。2)温水擦浴(27℃-37℃)2.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3.其他:水伤,电解质及热量的供给;如无缓解,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f.救治的有效指标:1.降温处理后,半小时重新测体温,多次测量值均正常。2.一般每4小时测量一次。3.体温恢复后仍要每4小时测量一次,连续3天。g.预防感冒;预防感染。高热 1、体温测量 仪器: 1)玻璃汞柱式体温计2)电脑数字式体温计3)红外线体温计4)可弃式化学体温计。 玻璃汞柱式体温计腋下测温方法:1)检查体温计,确定汞柱在35℃以下;2)擦干腋下,体温计汞柱端放于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5-10分钟)3)取出体温计,检视度数。 测量注意点:1)测量前半小时勿运动,勿进食,勿喝水;2)勿使体温计置于高于42 ℃的环境;3)不慎咬碎,避免损伤,口服蛋清或牛奶;4)腋下测量体温时,腋窝处应无致热或降温物品; 正常体温:腋测法:36.0℃-37.0℃;口测法:36.3℃-37.2℃;肛测法:36.5℃-37.7℃。体温可出现生理性波动(年龄、环境、时间、运动、情绪等),但一般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高热判断:低热:37.2-38.0℃;中等发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腋测法:T>39.1 ℃ 寒战、畏寒,皮肤苍白,乏力;面色潮红,皮肤烫手,R、P(呼吸、心跳)加快;开始出汗——出汗多,皮肤潮湿。 急救处理: 1.物理降温:1)冷敷(每次20分钟;5-6分钟要更换冷毛巾,心前区、腹部应,耳后,枕下避开;老年人,幼儿应特别小心。)。 2)温水or酒精擦浴(心前区,腹部禁止擦拭,颈部,前额,腹股沟,腋下,后背,腋下,手部擦拭,足部保暖,27℃-37℃)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其他:水伤,电解质及热量的供给。;如无缓解,应立即送往救治的有效指标:1.降温处理后,半小时重新测体温,多次测量值均正常。2.一般每4小时测量一次。3.体温恢复后仍要每4小时测量一次,连续3天。预防措施:.预防感冒(加强身体锻炼,及时添减衣服,吹空调时温度不能太低,不对着风口猛吹);预防感染。注意事项: 1.抗生素、退热药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儿童体重低于10Kg时慎用退热栓) 2.高热持续期要充分利于散热 3.儿童高热惊厥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安全 4.高龄老年人的发热,及时去医院诊治 小结:冰袋冷敷助降温,散热温水来擦身,退热药物帮帮忙,体温恢复不上升。 物理降温:不多穿衣服,不捂被子。药物降温:抗生素降温,中药,阿司匹林不可。

晕厥的急救处理

1、晕厥(昏厥):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的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意识丧失时间一般为20-30秒。 晕厥多首发于成人,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3.5%。约30%的患者复发 2、病因:1.单纯性晕厥:空腹,疼痛,恐惧,失眠,疲劳;情绪紧张所引起(较为常见) 2.体位性低血压(如:人由蹲位立即变成站位) 3.低血糖 4.重症贫血 5.心脑血管疾病 现场判断:1).晕厥:一时性意识丧失,但可迅速恢复。2)昏迷:意识丧失时间较长,恢复较难。3)休克:休克早期无意识障碍,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较明显而持久。 压迫前臂或下垂前臂,若手臂静脉怒张鼓起则是晕厥,否则是休克。 压迫指甲背部3秒,放松,若血色恢复则是晕厥,否则休克。 3、急救处理: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放松衣领、腰带,促醒(掐人中;嗅清凉油、风油精)。 2)醒后根据疾病史处理。 3)如有外伤及时止血包扎。 4、救治的有效指标:1)意识逐渐清醒。2)头晕,恶心和脸色苍白好转。3)全身酸软好转。5、预防措施:良好的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患者定期随访;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6、注意事项:1)未明确情况前,不可剧烈摇晃意识不清的病人 2)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晕厥,意识不能迅速恢复时,必须呼叫120 3)救助者要注意观察病人,如心脏、呼吸骤停,行CPR 小结:晕厥休克莫混淆,领口放松要记牢,低糖补充糖饮料,休克致命勿小瞧。

腹痛

腹痛即俗称的肚子痛,临床非常常见,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病变性质可分为器 质性及功能性,病因复杂,引起腹痛机制各异。 1、腹痛分类:按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与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时发时愈);按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腹痛剧烈表现:脸色苍白,出冷汗,打滚或身体团缩。 2、腹痛原因:急性胃炎、胃溃疡(上腹部,左季肋部);胰腺炎(上腹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炎、肠梗阻(中腹部);胆囊炎、胆石症(右季肋部);阑尾炎(右髂部);宫外孕(左右髂部)。 3、现场判断:PQRST:P (provocative factors)腹痛的诱因;Q (quality) 腹痛的性质;R ( region)腹痛的部位;S (severity)腹痛的严重程度;T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时间特点。 P (腹痛诱发因素):油腻食物,酗酒、暴饮暴食,腹部手术,腹部受暴力。

哮喘

【五月的第一个周二是世界哮喘日】: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导致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变窄。 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规范化治疗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 主要表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比吸气时间长两到三倍】,喘息,胸闷或咳嗽;发作时间: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特点: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若长期反复发作,病情逐步加重,最终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主要病因:环境因素→遗传易感个体→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症箭头环境激发因子→症状性哮喘 环境中的激发因素主要为:吸入物(装修污染,汽车尾气,花粉,动物毛屑等);感染(病毒、寄生虫、细菌、原虫呼吸道感染);食物(螃蟹,鸡蛋,花生酱,牛奶,鱼虾等);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吗啡);其他(气候变化、妊娠、强烈情绪反应、剧烈运动) 现场判断—— 哮喘发作的前兆:眼、鼻、咽部发痒;流泪、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干咳;感觉胸闷,胸部紧缩感。 哮喘发作:先兆后10-5min或在诱因刺激下突然发作【表现:喘气、胸闷、吼、夜间憋气、慢性咳嗽】 急救处理——坐位休息:上半身保持直立,略前倾,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吸入气喘喷雾剂:1、摘下盖子,摇晃使药物混匀 2、患者头略后仰并缓慢地呼气,尽可能呼出肺内空气 3、将吸入器喷嘴在口中含紧,屏住呼吸 4、以食指和拇指紧按吸入器,喷药,同时缓慢地深吸气,最好大于5s 5、尽量屏住呼吸5-10秒钟 6、慢慢呼气 【小孩子:去除气雾剂护盖;将气雾剂摇匀;将气雾剂插入储物罐的放置口;将面罩轻轻罩住儿童口鼻开始喷药;喷入药物,吸药20-30秒后,取下储物罐,如需再次吸药,请休息30秒后重复】 给予吸氧: 此外:保暖,稳定情绪;如上述处理后未能缓解,或病情加重者,尽快入院 救治的有效指标——吸入药物1小时后发作缓解;不喘息、不胸闷、不呼吸困难 预防措施——改善哮喘患者的居住环境:空气流通、禁用地毯、禁养宠物;避免诱发因素: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避免感冒【不能跑步,最好游泳】。避免烟雾及异味刺激。保持良好心态。清淡饮食,多食蔬菜及水果。不吸烟、酗酒;坚持长期规则用药,不任意更改剂量;做好病情自我监测,定期医院随访;写哮喘日记(发作日期,主要症状,发作持续时间,缓解方法,过敏原,今日食谱,体育锻炼,心理状态) 注意事项——哮喘发作时不可平卧;氧气吸入前应适当湿化;不可背送病人去医院,以免加重病情;病情较重的哮喘发作需立即送往医院。 小结——衣服冷暖要适宜,科学调整饮食,注意开窗通风,适当注意锻炼。 哮喘发作不能躺;去除刺激开门窗;端坐半卧利呼吸;如有条件快吸氧;家中常备喷雾剂;病情加重急送医

高血压急症

血压分为心脏收缩压(高压)和心脏舒张压(低压),高压是指将血液挤入动脉;低压是指将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 血压计种类: 汞柱式血压计(台式和立式) 弹簧表示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 高血压流行病学:世界高血压患者约10亿人,中国高血压患者约1亿6千万人,青春期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血压测量要点: 四定:时间、部位、血压计、体位; 排除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绑袖带距离肘关节1-2cm);定期校正血压计;偏瘫、肢体外伤患者选择健侧测量。 基本知识 1)高血压: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可一起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危害较大。(高压大于140,低压大于90)。 2)高血压急症:1.血压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内)急剧增高,并伴有心,脑,肾重要脏器损害的一种临床危急状态。低压高达:120mm;高压高达250mm。 3)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咸的食物,肥胖,高龄,吸烟,遗传,药物,精神紧张,胆固醇)。 现场判断 1)血压突然急剧升高,病人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 2)高血压急症的分类:恶性高血压(肾衰竭),高血压危象(心血管)和高血压脑病。 急救处理 去除诱因,立即平卧休息,床头适当抬高;意识丧失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舌下含服降压药物(硝苯地平 “心痛定”10mg);及时拨打120;陪伴、安抚病人,有条件可吸氧;等待救援过程中,监测病人病情。 预防措施: 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每天自测;讲究心理卫生;规则服用降压药;定期复查随诊。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病人,预防外伤;药方法及剂量要准确,切勿盲目给药;牢记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 小结: 血压骤高勿慌张,平卧头高等救援,吸氧含药能帮忙,平时勿忘常测量。

冠心病(CAD)

a.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b.冠心病流行病学:1.多发于40岁后;2.男性多于女性;3.脑力体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4.我国患病总数目前2.3亿。c.冠心病类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d.病因:1.遗传;2.年龄的增长;3.性别因素(与激素有关);4.高血压引发冠心病;5.吸烟;6.紧张,压力大;7.肥胖,缺乏运动;8.糖尿病,血脂高。e.判断:1)疼痛位置:位于胸部中间,甚至胸骨底部。2)疼痛特性:紧缩,有压迫感。3)持续时间:3-5分钟休息可得到缓解的是心绞痛;如果是疼痛难耐的持续时间1-2个小时以上的是心肌梗死。f.处理:心绞痛:1.立即平卧;2.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每次1片);速效救心丸;3.如果还不能得到缓解,应打120急救电话;4.缓解后,平躺一小时后才能下床活动。处理(心肌梗死):1.绝对平卧;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3.拨打120.g.注意事项:1.硝酸甘油片见光易分解,应置于棕色瓶中;2.心绞痛发作时,应让病人平卧,按步骤抢救;3.有心肌梗塞的征兆,则立即拨打20;4.频发心绞痛,提示病人应到医院做系统检查。

脑血管疾病(CVD)

1、基本知识: 1)脑的血液供应:脑的平均重量为1400g,占人体体重2%-5%;脑组织需要的血液供应量占心搏出量的15%-20%。 2)脑血管疾病: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通常所说的脑血管意外,卒中,中风均为CVD。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之一(心脏病、恶性肿瘤)。 3)分类1:急性脑血管疾病: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意识障碍,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脑血管疾病:脑部慢性供血不足,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症状隐袭,逐渐进展。 分类2: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混合性:先脑梗阻再变成慢性出血的症状。 4)主要的病因:全身性血管和血液系统疾病的脑部表现。血管壁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外伤、肿瘤等;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滞度异常、严重贫血等;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等;其他——颈椎病;颅外血栓。 5)中风的因素: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喝酒;年龄(55岁以后更易发生中风),过度肥胖。 2、现场判断 1)脑中风(脑卒中)前兆: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原因不明的跌跤、说话谈吐不清、哈欠不断等。 2)中风症状:突然意识不清,突然眩晕,说话时突然嘴不听使唤,突然走路不太稳,一侧肢体短暂麻木无力。(脑缺血引起的中风85%,脑出血引起的中风15%) F:面谈,口角歪斜。A:肢体无力。S:言语不清。T:迅速求助。 3、急救处理:1.呼叫120。2.检查生命体征。3.平卧休息,身体朝向一侧。4.保持呼吸道通畅。5.防止舌咬伤。 4、预防措施: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控制不当;温差过大。2)老年人睡前饮白开水,起床喝盐水,每天吃香蕉,适当锻炼。 5、注意事项:中风患者咽部可能麻痹,应禁止进食、喝水。避免强行搬动、摇晃病人,保持头部的稳定。伤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应就地处置,不要移动上半身。送往医院时,不可背运病人,应担架平稳运送。 小结:中风症状辨析清,黄金3小时要抓紧,FAST口诀来帮忙,抓紧拨打120,平卧休息要冷静,口中异物清除净,防舌咬伤病稳定。

癔症:

a.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b.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病情多为反复迁延。c.分类:1.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2.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d.因素: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精神因素)。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富有表演性;自我为中心;喜欢周围人关注自己;生活中容易受暗示(性格因素)e.预防措施:1.及时消除病因,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了解。2.正视自身性格存在的缺陷,改善人际关系。3.家属掌握关于癔症的科学知识,对患者的非适应性行为不给予迁就或不适当强化。4.保持心态平和,找到正确的情绪宣泄出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0611c6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e.html

《智慧树期末考试 - 急救知识复习课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