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8: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花木兰——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英雄一直作为民族骄傲牢牢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隐姓埋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代父从军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虽然对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我们都已无从考证,但每当我们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古乐府 《木兰辞》时,那个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巾帼英雄形象立刻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花木兰几经沙场,出生入死,乔装隐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妇女勇于献身的可贵品质都在花木兰身上得以完美的体现。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精神原则和民族灵魂。

动画片《花木兰》体现的是西方的现代精神理念,如花木兰不在局限于自己的女性身份,不断地突破自我,即使身份被识破也毫不退缩。她成了一位挑战自我,力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新时代女性。不仅如此,她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花木兰》播出后不久便风靡全球,它获得了不同文化层次与不同年龄段观众群体的接受,不仅是在中美两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它所塑造的西式花木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同时也为女性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木兰辞》开篇就指出,木兰代父从军的动机是为了践行孝道——“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战争爆发了,可汗开始在全国大肆征兵,十二卷军书,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体弱年迈,木兰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男扮女装,替父出征。“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国家需求与木兰的家庭情况之间发生难以解决的矛盾,木兰本人并没有参军的念头, 更没有 ‘欲与男性试比高’的主观愿望”。除此之外,文章开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的叹息声已经压过了机杼声,可见木兰心中的万千愁绪,这也是作为一个子女,最真切的孝道流露。木兰的愿望只是作为子女单纯地替父亲分忧,她本人并没有任何参军的念头,更没有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她会遵从社会分配给她的角色,安心地在家耕织,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在《木兰辞》对木兰奔赴军营的描述中, 作者对于战争的描写只是寥寥的几笔,而她对父母的思念则是写的十分深刻,如文章的最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皇上的万千赏赐,木兰最大的愿望只是最快地回到父母身边,侍奉双亲,这也是木兰“孝”的深刻流露,这也与她为了践行孝道而替父从军的最初动机遥相呼应。

迪斯尼的木兰替父出征既是为了救父,更是为了自救,这与中国版的花木兰从军动机的单一性迥然不同,影片一段情节最能体现她实现自我价值的从军动机。

木兰女扮男装的身份因受战伤接受医治而被识破,因此被大军遗弃在了雪地上。此时,片中特写了一段花木兰与被贬的守护神木须龙之间的对话:

木须龙:“ 就差那么一点,一丁点,老祖宗就得重新看我,让我连升三级,唉,千辛万苦全泡汤了,唉。” ( I was this close, this close to impressing the ancestors, getting the top shelf, an entourage. Man, all my fine work, ff f t. Hi.

木兰:“ 我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I should never have left home.

木须龙:“ 唉,得啦,你是为了孝顺你爹嘛,谁知道会弄成这个样子,丢了花家的脸,连朋友都不理你了。我看你只有学着想开点了。”( Eh, come on, you wanted to save your father's life. Who knew you'd end up shaming him, disgracing your ancestors, and losing all your friends. You know, you just gotta, you gotta learn to let these things go .)

木兰: “ 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更重要的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可是我错了 ,我什么都看不到。 ” (Maybe I di d n’t go for my father . Maybe what I really wanted was to prove that I could do things right . So that when I looked in the mirror , I would d see someone worthwhile. But I was wrong. I see nothing. )

迪斯尼的“ 木兰从军”有着与《木兰辞》完全不一样的主题:木兰女扮男装,不仅仅是为了救父亲,更主要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木兰在相亲失败之后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强烈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可见原作中“孝”的内核已经完全被取代了。当片中木兰唱起“什么时候我才能展现那个真正的自我”时,也表现出从军这件事是为了追求实现自我,迪斯尼让木兰这个角色呈现出女性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特征,让全球的观众开始接受这个勇敢、特别的,美国式的中国女孩。

迪斯尼为了凸现这一主题,在《花木兰》中特意添加了一出木兰进城相亲的戏,迪斯尼此举并非简单的改写增删,而是为下文木兰的从军动机埋下伏笔。木兰进城之前,父亲就去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堂为木兰烧香祈祷,希望木兰能找个好婆家,“A girl can bring her family Great honor in one way By striking a good match And this could be the day.”(对于女孩子来说, 一段美好姻缘能给家族带来荣耀)。所以木兰进城相亲是为了花家的荣耀,肩负着光宗耀祖的使命。影片特意安排了现代应聘式的相亲,应试者各个花枝招展,互不相让。假小子型的木兰显然不能取悦媒婆考官,甚至被媒婆辱骂:“You may look like a bride,but you will never bring your family honor! ”(真丢脸!即使你看起来像新娘, 你也甭想为花家增光!”),木兰回到家里暗自伤心,她开始反省,“Look at me I will never pass for a perfect bride Or a perfect daughter Can it be I'm not meant to play this part? Now I see That if I were to truly To be myself I would break my family's heart Who is that girl I see Staring straight Back at me? Why is my reflection someone I don't know? Somehow I cannot hide Who I am Though I've tried 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 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我无法成为完美的新娘和女儿, 莫非我不该扮演这样的角色, 为何我的影子那么陌生……我不愿再隐藏我的内心, 何时我才能看到真我的影子?何时才能见到我用真心歌唱?)之后,木兰的父亲在花园里安慰失意的女儿说: “My, my, what beautiful blossoms we have this year. But look, this one's late.But, I'll bet that when it blooms, it will be the most beautiful of all.”(啊,你瞧,今年的花开得多好啊,可你看这朵还没有开,不过我肯定它开了以后将会是万花丛中最美丽的一朵。)木兰的个人价值在此被彻底地否定。正当木兰陷入绝望,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时,边疆告急,单于入侵中原,花家接到军令要入伍出征,而父亲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代父从军正好为处于困境中的花木兰创造了实现个人价值的良机,花木兰的这一举动,既拯救了父亲,更实现了自我价值。与之相呼应的是在片尾,木兰带着皇帝赐给的象征着花家荣耀的单于宝剑和皇帝佩玉在鲜花盛开的花园见到父亲,父亲丢下宝剑和佩玉抱住木兰说:“The greatest gift and honor, is having you for a daughter.”(花家最大的荣耀就是有你这样一个女儿。)这已进一步展现出动画片《花木兰》的主题,就是对荣誉和利益等个人价值充分认同和张扬的西方个人主义文化思想的阐释。所以,美国版的木兰替父从军的动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父亲年老体衰,为救父亲和整个家庭,替父出战;另一方面,木兰的个人价值被以媒婆考官为代言人的男权社会否定,她想利用这次出征机会来证明自己可能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由此可见,动画片 《花木兰》的主题,就是对荣誉和利益等个人价值充分认同和张扬的西方个人主义文化思想的阐释。

影片在描写匈奴进犯中原,皇帝和大臣商量决定征兵的对话里就已显露出了与重视群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相反的西方文化:

将军:“恕臣直言,我的重兵能够阻挡单于的部队。”(Forgive me your Majesty, but I believe my troops can stop him.

皇帝:“记住,有备才能无患。一粒米可以改变斤两,一个勇士有时候可以决定胜负。”(A single grain of rice can tip the scale. One man may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ictory and defeat.

迪斯尼作这样改写的根本原因在于迎合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美国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家族观念淡薄,美国人的思想里根本没有“孝”这个概念。每个人不是作为一个家庭或其它社会群体的成员,而是作为个体来看待的。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 其核心是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的个人中心主义, 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 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这种文化以人为本,注重个人人格和尊严,强调个体的力量,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影片《木兰》 突出的是木兰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渴望,而中国的“孝”的观念和集体意识被大大淡化了。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对女性意识有着严厉的压迫,中国传统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的婚姻往往只是父母的一句话,很多甚至只有成婚的当夜才知道夫君的样貌,因此古代中国的女性是不存在自由恋爱一说的,她们只能拼命压抑自身对于爱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这在《木兰辞》中得到充分体现。“诗中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在这十二年的征战生活中,木兰除了忍受战争的艰辛外,还必须压抑自己的性别特征,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对于这位正值花样年华,待字闺中的女子来说,女性一生中关键的大事——婚姻也被耽误了。为了孝顺父亲,履行子女的义务,木兰从军的这些年里,不得不扼杀自己作为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基本需求。”《诗经.南山》里说:“藝麻如之何?衡从其母,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子女的婚姻大事由父母决定,正所谓“父母之命不可违”,男女不能自由选择恋爱对象,更不能自作主张自主婚姻,社会严格禁止未婚男女私相往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人充当男女双方中介,于是媒人就这样产生了,动画片加入媒婆考官,也正迪斯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挖掘,但这只是一个铺垫,迪斯尼的根本寓意却不在此。

美国版的花木兰勇于追求真正的爱情正是受西方现代自由婚恋观的影响,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赢得了将军李翔的爱。她与长官李翔患难中见真情、 互生爱慕之心、同心协力击败敌人、拯救了国家并最终走到了一起。花木兰这种追求并享受爱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挑战了中国古代女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四德)的传统理论,同时也改变人们认为在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没有自己的自主权,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观念。

在这部西方人改编的动画片里,花木兰与李翔的爱情故事也正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条叙事线索,文章的精华所在。木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是高度赞扬人的个性解放,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观的人性化表现,正如《花木兰》片末的主题歌所写:

“我眼中的我自己,每一天都相信活得越来越像我爱的我自己。我心中的我自己,每一秒都愿意为爱放手去追寻,用心去珍惜。” (Who is that girl I see Staring straight back at me 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 I am now. In a world where I have to hide my heartAnd what I believe in .But somehow I will show the world What's inside my heart And be loved for who I am.

回看动画片《花木兰》,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见倾心或者互相欣赏,木兰在报名入伍时与别人发生争斗惹出麻烦而受李翔呵斥,可见木兰给李翔留下的初印象并不好。接着,木兰又因初次新兵训练中表现出的武艺不精而在身心上备受李翔打击。刚入军营,木兰令李翔很失望。一开始的的木兰给我们的感觉是弱小,无能,而她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加倍努力训练,勇敢执著,不软弱,不妥协,不断地自我超越,使其技压群雄,甚至最后在比武中毫不留情地一举打败自己的统帅李翔,最终她挣脱了蚕蛹的束缚,成为了破茧而出,最美的蝴蝶,她赢得了众人,更赢得了李翔的尊重。无论赐福在旁边百般挑衅,李翔都没有依军法处置,而只是将她逐出军营,可见在李翔的内心深处,已经爱上了这位姑娘。“从李翔对花木兰瞧不起——尊重——感谢——排斥——爱慕——喜结良缘,木兰的爱情故事可谓一波三折。正是在这一波三折中,花木兰大胆机智、独立自主、追求自我、不断超越、敢于牺牲的个性化表现,显示出了渗入西方文化的现代人文精神。”同时,动画片花木兰里,木兰在皇城救驾时的精彩表现更是让李翔折服不已。

整部影片的脉络更像是在树立一个古代女性形象的传奇,从跳脱传统束缚以女性弱势形象替父从军,到立下汗马功劳荣归故里,影片的表达方式充满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现代思想。根据美式影片的一贯模式,木兰与李翔这对欢喜冤家丰满了这部商业影片的感情内容,这条关于爱情的温馨线索贯穿全片,回顾木兰卸甲荣归之时奶奶的那两段对白:

奶奶:“好极了,她带回一把宝剑,依我说,她还该带个男人。” (Great, she brings home a sword. If you ask me she should have brought home a man.)

话音刚落,英俊帅气的李翔应声而入:“对不起,请问花木兰是住这儿吗?” (Excuse me,does Fa Mulan live here?

对此,虽然独身在家,但已到古稀之年的腰弯背驼的婆婆在惊愕之余,居然喊出的是这样一句:“下次再打仗,我也去”!(Woo, sign me up for the next war.

这句话对于封建保守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无疑是往平静的湖面丢入一颗石头,它不仅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即使在开放的现代,我们也难以在作品中见到

相较于美国动画中木兰带着少女的好奇,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即将踏上征途的兴奋相比,中国版木兰怀着担忧无奈走向未知的道路,原著《木兰辞》中描绘的“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正是对木兰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不仅仅是地域文化的差别,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的体现,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个纯粹的等级制社会。“天地君亲师”,这是所谓大道,“仁义礼乐”,这是君子之准则,无非是划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教化普通民众认清身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天地完全可以为上位者们所替代,更妄论作为男子依附品的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个从字禁锢了一个封建社会女子的一生年华。出嫁时一个女子成年后唯一的出路,再是你风华绝代亦或者文武双全,若是到适婚年龄还未出嫁,恐怕会被扣上好大一顶帽子,不忠不孝,无礼无德。嫁得好是家族的荣耀,嫁得不好也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你的命。从军打仗,建功立业,光耀门庭这样的事,哪里轮得到这样的女子去做,去了,是不懂礼义廉耻,欺君罔上!这样是木兰之所以叹息,她该是担忧的,“出门看火伴,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同为袍泽十二年,没有人知道木兰的身份,一方面是木兰隐藏得好,另一方面,体现的却是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为木兰所清晓。

这些描写也可以说明,在当时的环境中,即使花木兰立功,她的女性身份也是不能被认同的,因为一旦被发现,便不会再有后来的顺利返乡。诗中花木兰从军一去十二年,女扮男装的身份并未被揭穿,直到功成返乡,着女装出来见军中伙伴,才把战友们吓了一跳。在回乡之前,花木兰失去了她真实的性别身份,是一个无法作为独立于男性的性别群体之外而存在的“异类”,这也是女性文化生存的困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木兰辞》中,只有短短的三十个字描写了木兰的征战沙场。而具体的战争生活,艰难的生存环境,诗中却只字未提,只在诗的最后用“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来侧面烘托木兰英勇善战。

联系全文来看,可见《木兰辞》并不是想表现木兰作为女性的个人能力,而是她践行孝道的传统价值取向。

与诗中对军旅生活的简单描述截然不同,木兰返乡后的场景与心情则描绘地非常生动。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卸甲着云装,对镜贴花红,此时的木兰诗心思雀跃的,这与她当时被迫戎装战马时犹豫无奈的行状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够安然归家,对她来说已经是最大的福分,可以看出,建功立业的巾帼形象并非其本愿,封建社会所赋予其女性的社会职能在那个时代的木兰看来并没有什么无法接受的,甚或是那“三从四德”的思想已经深入其骨髓并且无意改变,她并非是革变者,不是那些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观其本意,不过是个孝女罢了,出征为孝,归家为孝,该是封建社会中的美好女性形象。

最后再看那些引进动画片的新角色,美国动画经常使用加入配角的方法来丰富故事情节,很多时候都达到了画龙点睛之效。如:《机器人总动员》中的胖子,《功夫熊猫》里的盖世五侠等。《花木兰》里的木须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华夏民族的标志,可见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了,因此迪斯尼特意选龙作为主要的配角。可在动画片《花木兰》里,木须龙不是我们潜意识里那种威严神圣的形象,它是一只易怒、无厘头、搞笑的小龙,本应是花家祖先祠堂不起眼的小跟班,却阴错阳差的成为了花木兰的守护使者,虽然在伴随木兰的途中不断带来麻烦,但是在木兰遇到困难险境的时候它却不离不弃,最终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如愿的地在祠堂众神之中获得了一席之位。可见中国的“龙”漂洋过海后,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由此可见,中国元素的大量应用只是他们博得中国观众认同的筹码,而“好莱坞攫取中国元素作为电影的题材,其目的不是为中国做宣传,而是要通过中国元素讲述美国精神。”

参考文献:

[1]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M] 中华书局出版 1979年 第二十五卷第二册

[2]郑伟玲 “黄皮白心”的花木兰——细读迪斯尼影片《木兰》对中国《木兰诗》的变异[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5)

[3] 郑轶彦 两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一人物画卷——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与动画片《花木兰》之人物主题比较[J] 名作欣赏 2007(18)

[4] 何忠顺.迪斯尼将推出 《花木兰》 [J]. 电影评介, 1996 (6)

[5] 李书影 花木兰:“做自己”的传奇女子——文化解读《木兰诗》与迪斯尼《花木兰》(Mulan)[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6] 本文英文台词均来自动画片《花木兰》剧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0f28a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b.html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