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0-12-18 17:10: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有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高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新课程版)明确指出,考生应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应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而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来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越来越突出实验的高层次考查,即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已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是实验考查的最高层次,这一类试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由于学生对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理解不深,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典型的习题多加训练。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指在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实验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试题往往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根据正确的实验原理,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结果。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

  实验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变化,以其结果论证科学结论的一种科学方法。由于研究问题性质的不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有差异,但通常分为以下几步:1. 观察 2. 提出问题 3. 假说 4. 实验 5. 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类型:

  开放型:只给出课题,自选材料、试剂、用具等,设计实验方案。

  限制型:给出课题、原理、材料、试剂、用具等,设计实验方案。

  改进型:分析所提供的实验方案,对其中的不完善之处提出改进方案。

  补充型: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个别方面进行科学的补充。

  三、实验设计的内容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实验题目的确定 2 提出假说 3 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 4 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 5 观察现象、结果及数据的搜集及处理方法。

  四、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2)简便性原则:材料易得、药品便宜、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步骤简短

  (3)严谨性原则:原理正确 步骤简洁 现象明显 结果准确

  (4)对照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通过设置对照组,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设计中可采用的对照方法很多。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

  自身对照:指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

  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5)单因子变量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五、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1)确定原理(2)提出假设(3)确定实验思路、选择器材(4)设计实验步骤(5)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6)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7)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重视课本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有意识的根据基本原理设计一些简单情境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需要,依据科学原理,作出大胆推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实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对实验思想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⑶学生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思维,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自主性,锻炼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学生还应该不断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自己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的同时,掌握常规实验的基本技能,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而进行创新设计,实现能力的迁移,以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2c3ab88680203d8ce2f2420.html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