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诗词的“悲秋”意象

发布时间:2019-08-21 00:56: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古典诗词的悲秋意象
作者:董春妮
来源:《克拉玛依学刊》2013年第02

         要: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文学主题。悲秋意象其实是秋日里一些最为常见的景象或物象,在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触动着敏感的文人进而影响其心理状态,在具体的诗词中往往呈现为意象群,相关意象映衬生发,对比强化,和谐浸染,进而影响读者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 古典诗词;悲秋;意象;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2-0073-03

        “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曲感伤旋律,它由萧瑟、凄切、衰败的秋景、秋物、秋色、秋声结合人自身境遇而感发,主要抒发的是人对自身悲剧的感慨和一种生命的悲哀。

        悲秋的研究,有的学者从文学史时序出发研究悲秋的原型、历史接续及影响;有的学者研究悲秋的言叙方式;更多的学者则从情景关系角度来研究悲秋。在这里笔者则试图通过一系列悲秋意象来探究悲秋的意义。

        一、古典诗词的悲秋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重要的诗学审美范畴,《周易·系词》提出立象以尽意原则,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1]意,包括情、志、事、理等方面;象则包括景、物、色、声等方面。二者结合起来构成古典诗学的基本范畴。[2]“悲秋意象是多种多样的,与秋外在的自然形态和自然之物是分不开的,在诗词中多呈现为意象群。悲秋意象, 主要可分为秋景秋色、秋物秋声和秋日天象三大类。

        (一)秋景秋色,主要包括秋风落叶、秋雨和霜露等三种意象

        1. 秋风落叶

        瑟瑟秋风是身感耳闻的悲凉之气;枯槁飘零的落叶是可以目见的,易引起人的感伤情绪,产生生命易逝的悲哀。先秦时代,屈原《湘夫人》中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已有悲秋因子的存在,秋与人之哀伤有了一定程度的关系,即秋引发、加深和表现了诗人的哀伤。[3]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句,此一声悲哉开中国文学史上悲秋主题的先河。贾岛《忆江上吴楚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颇富动感,气象雄浑,渭水西风陪衬居者怀念行者的心情,将一段悲愁之情寄于秋风落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曾说这两句诗是置之盛唐不可复别[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f1acb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d9.html

《浅析古典诗词的“悲秋”意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