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05 16:15: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

王淑珍

一、教材分析

《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之间的互相关爱和帮助,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现代小学生生活环境优越,他们被长辈宠爱所包围,自我意识较强,与人分享意识较弱。一方面,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交往,喜欢新朋友,但却不会分享,也不会解决与他人产生的冲突。

三、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并知道怎样分享。

2.别人有困难时能主动提供帮助,以帮助人为自己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

懂得什么是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五、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2.学生收集关于分享的名言。

3. 教学课件。

4.学生准备橡皮泥

六、教学活动:

活动一:畅想生日,体会分享

1. 出示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2. 学生汇报

3. 你们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情景?

你希望这个特别的生日怎样过呢?

4.学生汇报。

5.小结——出示课题

活动二:开展活动,尝试分享

1.过渡:昨天我们约定好了,今天都要带上自己的心爱之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带来了吗?好,现在把自己带来的物品拿出来向老师展示一下,哇!真是琳琅满目啊!想不想立刻和同学们分享?好,现在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2.课件出示活动一“分享日”的活动要求,让学生能清楚看到活动要求是什么)

活动要求:

1.以四人为一小组,轮流在小组内向同学介绍或演示自己的物品,说说它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并将自己的物品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

2.分享别人的物品时要爱护别人的“最爱”, 不损坏别人的物品。在分享时或分享后和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的分享感受。

同学们,我们分享的时间为5分钟,分享完后将自己的物品放好在课桌上,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孩子们,分享的快乐时刻到了,各小组可以开始了!

3.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各小组的展示、分享情况。

4.交流感受:现在,老师要采访一下同学们,听听你们的分享感受。哪个小组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请举起右手。

采访问题:你今天带来了什么物品和同伴分享?介绍或演示一下你的物品?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的快乐?刚才,你都和小组内的哪那些同学分享了你的心爱之物?

现在老师要采访一下他们:刚才你分享了同伴的心爱之物,你的心情或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说一说,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刚才的分享中,当你看到同伴非常喜欢你的物品,对你的物品爱不释手,现在又听到他开心的话语时,你的感受如何?

师:看来,把让自己快乐的心爱之物拿出来与他人一起分享,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快乐。

这就是——(分享的快乐)

对,这,就是分享带给你们的快乐呀!

师:那么,当你欣赏、分享了别人的物品时,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把让自己一个人快乐的物品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现在你的一份快乐变成了好几个人的快乐!同时,你自己还欣赏、分享到了别人的物品,不仅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更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真是一举两得啊!

这样的感受可以用课本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品德书32页,找一找是哪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正是这句话,老师也找到了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齐读一遍)

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今天同学们自己拿出了一个快乐与好几个同伴分享,现在你的一个快乐变成了几个快乐了?现在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我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或者许多个快乐!我更快乐!

活动三:联系生活,理解分享

师:同学们,此刻,在我们的教师室里充满了分享的快乐。其实,在我们一点一滴的生活中也需要分享来增添色彩。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如果是你在生活中碰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每幅图指名2名)

(课件出示两组模拟情况图,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引发他们困难来到时应该怎么做的思考。)

 师:你们送过去的水不仅解决了小伙伴的口渴,更温暖了小伙伴的心,同时也传递着你们的友情、你们的快乐。

师:你的伸手相助为别人提供了方便,也为自己增添了快乐。

小结: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一些,或借给别人用一用,这也是一种分享,这样的分享会带给我们友情与快乐!

师:类似这样的事我们应该经历过,同学们,在班上或者是生活中你帮助过别人吗?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从中体验到了快乐吗?先在小组里给大家讲一讲。

学习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师:你帮助过别人吗,你的心情怎样?

师: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又有何感受呢?

师: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快乐。正如这两句公益广告语所说:(大屏幕出示:并齐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助人为乐,乐在其中!

同学们,我们的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的,今天你帮助了别人,或许当明天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助你的。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活动四——大家的智慧多

1.导入:接下来的活动可是有挑战了,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2. 橡皮泥和牙签做建筑物

请组长组织好你的组员,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共同努力,老师只有10分钟时间给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好,现在我宣布,比赛开始!

3.好,时间到,比赛结束。全体同学坐端正,没有完成的小组也没关系,你们可以利用今天的课余时间将它完成,再在班里展示。

4.采访最佳作品获得者:刚刚同学们的创意让快乐的空气中多了智慧的火花,现在,老师要采访一下获奖小组的同学:

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来的?

本次比赛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奖励糖果,问:这几颗糖果,你打算怎样享受?(引导和小组同伴分享。)

5.小结: 在刚才的比赛中,同学们之间通过分享想法,分工合作,完成了任务。并且收获了合作成功的快乐。课本中还有一句话可以表达你们此刻的感受,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课本35页,找一找,是那句话?谁来读一读?

这是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的一句名言(大屏幕出示,齐读)“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齐读萧伯纳的名言。读到这里,你能想到哪句歇后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分享物品,收获助人的快乐。还可以分享我们的智慧,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我们班不仅是一个助人为乐的集体,还是一个懂得合作的智慧集体。老师为你们感到快乐。

6.现在,请同学们将你搜集到的关于分享的名言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也搜集了几句,我很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分享活动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所以,分享是付出,快乐是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板书:付出 收获)

总结:今天这节课,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体验了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与人分享,懂得了分享意味着付出,快乐就是我们的收获。学会分享可以让我们的集体更温暖,让人与人之间更友爱,也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把与人分享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并伴随着自己的成长,这样我们就掌握了拥有快乐的金钥匙。

板书设计:

3.

付出 收获

教学反思

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本科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分享的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与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

《分享的快乐》这课教科书上有三幅图,一是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喜欢的东西的场面,二是春游时,一名同学没带水,我们应该怎么做?三是上课同桌没有带彩笔,我应该怎么做?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活动内容。

本课程基本理念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在这堂课设计中,我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互相欣赏自己喜爱的物品,感受分享的快乐。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应留给孩子一定的活动空间,主要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物品与他人交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欣赏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交流的快乐,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分享与共享,是一种增值的快乐。学生通过活动,不仅仅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与人分享,更主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快乐,只有快乐,他们才会更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整节课,都是全班同学在共同活动,并且使他们自己在活动,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

在整个活动中,我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生动性、活动性、生活化,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e26e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e.html

《《分享的快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