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06:1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是通过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逐步养成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阐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核心素养 课堂教育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66

  Abstract The biology core accomplishment was an ability of focusing on both of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ainly through the study of biology knowledg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or example the biolo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statement of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the key accomplishment was based on life concept rationa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inquir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pects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biology coreaccomplishment classroomeducation trainingstrategy

  教育部在20143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国家重要的育人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地、各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素养的关键时期,何谓核心素养?何谓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得以扩展,主要包括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等方面。“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1]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人文底蕴,具体指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是在学习人文科学后形成的个人内在精神和品质修养。(2)科学精神。是在学习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过程中形成的信念、价值标准和创新意识,是贯穿于学习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思维、批判精神和求实、求真的探索精神。(3)学会学习,强调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要乐学善学,善于挖掘自身潜力,明确个人发展方向,自主确立发展目标。(4)健康生活,具体表现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阳光、人格健全等。(5)责任担当,体现出学生对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所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6)实践创新,主要涉及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创新劳动方式、改进生产工艺的精神。[2]

  2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隶属于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根据研究对象,生物学科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

  2.1 生命观念

  生物学是生命的科学,生命观念是学生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包括对自身生命的认知和认识程度。通过观察生命现象、理解生物学概念,进而掌握生物具有多样性、统一性、适应性等基本特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从而进行科学的生命探究学习。

  2.2 理性思维

  生命现象客观存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在尊重生物学事实、掌握经典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要逐步发展理性思维、批判思维,敢于提出新观点,从而对生命现象和生物学知识进行科学、理性的学习和认知。

  2.3 科学探究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问题,仔细观察、探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现象和结果,在科学探究中培养科学素养。

  2.4 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国民健康等民生问题,学生在学习生物?W知识的同时,要逐步形成环保意识,结合课本知识和当地的农业、环保等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培养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为例,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浅谈在具体生物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生命观念”的培养

  生命观念是指生物个体对生命现象的认知和看法,既包括对生死的看法,也包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社会媒体和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生命观念的主要途径,生物学科的教学是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的重要方式,因为生物学本身就是生命的科学。生物学教材中“植株的生长”一节主要探讨植物生命的生长过程,被子植物从一粒种子开始进行生命物质的构建,在此过程中需要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照等外在条件,小到公园的小草、农田里的禾苗、大到参天大树,均从具有生命活力的种子萌发开始,引导学生树立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保护环境的生命观念。   3.2 理性思维的培养

  在“植株的生长”一节中提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可见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良好基质,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的机械组成影响着土壤的水分、温度、空气和养分状况,从而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活。但土壤并不是植物生长的唯一介质,植物还可以生长在其他环境中,如珍珠岩、蛭石、水等。进而引出无土栽培的生物技术,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理性思维一旦养成,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乐学善学的习惯,对经典生物学知识不盲从,?ё糯葱戮?神投入到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中。

  3.3 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学生一旦养成了理性思维的习惯,就会激发领悟科学精神、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探求实验结果的浓厚兴趣。[3]教师可针对实际的教学课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进行植物的水培、组培及在其他介质中培养,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探究,当看到很多植物也能在水中正常生长甚至开花结果时,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3.4 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

  立德树人是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在“植物生长”的内容中应渗透社会责任意识,环境污染造成了雾霾、酸雨、盐碱地等的形成,导致植物生长介质的破坏,土地荒漠化,农作物产量降低,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而农作物生长中,农药的喷施、化肥的滥用导致粮食中农药残留过多、土壤板结等,严重影响着国民的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心社会、关心民生等崇高的道德情操。

  4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今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并延伸到课堂外。因此,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法,融学科核心素养入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要强化育人功能;落实理论教学,更要强化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4]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在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3110):9-10.

  [2] 郭翔飞,程晓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国外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964-66.

  [3] 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660-62.

  [4] 徐达.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以“免疫系统"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323):63-6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40687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8.html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