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王维作品精选精练

发布时间:2020-04-13 13:05: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王维作品精选精练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 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是对诗歌语言、意境、情感、思想、手法等的综合性考查。本题主要的错误是曲解了诗人情感。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仔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分析其思想感情。

【解答】(5)B.“无限懊恼”不对。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引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
(6)“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意思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诗人从正面写其隐逸闭门著书的生活,松树的表皮像龙鳞一样,说明吕逸人隐居时间之长,体现了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表达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敬慕、仰望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这样的隐居生活的艳羡向往之情。

答案:
(1)B
(2)尾联的大意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呂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白话译文:
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诗歌赏析: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点评】在鉴赏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托物言志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B.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C. 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D. 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15.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6 分)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王维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径黎阳,为黎阳所吸引且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而定居。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了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9.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5分)

答:

10.诗中最后两句蕴含了诗人哪些与为政有关的想法?(6分)

答: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①晁衡,日本人。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②若:如何。

9.比较分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与《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的不同。 (6分)

答:

10.司空图曾评价此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请概括出“难”的具体内容。(3分)

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a2ee62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9.html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王维作品精选精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