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

发布时间:2019-01-30 15:35: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门当户对理念对《穆斯林的葬礼》中两代人爱情悲剧的影响

学生姓名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论门当户对理念对《穆斯林的葬礼》中两代人爱

情悲剧的影响

婚姻在中国古代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些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思想,其中的“门当户对”思想,是在古代等级制度下形成的至今仍然发挥作用的一道阻碍爱情婚姻的无形门墙。本文将带大家在了解作者及其回族婚姻习惯法的基础上探究《穆斯林的葬礼》中两代人的爱情悲剧因“门当户对”这一思想理念的影响,深刻地展现出本文蕴含的悲剧力量!

【关键词】爱情婚姻;宗教习俗;门当户对;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On the Influence perfect match for the concept of Muslim funeral Two Generations of Love Tragedy

Abstract

窗体底端

Marriage there are many prescriptive "rules" in ancient China, some still affect Chinese people's marriages thinking, one of the "perfect match" ideology, under the ancient caste system formed still play the role of an obstacle love invisible door wall marriage. This article will take you to explore the "Muslim funeral" in two generations of love tragedy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and Muslim customary law marriag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erfect match" the ideas profoundly demonstrated herein Tragic force.
[Key words] Love and Marriage; Religious practices; Perfect match; Hoda; Muslim funeral;

1

一、民族宗教观的狭隘 1

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 4

三、情感价值观的局限 6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我国当代回族女作家霍达,出生于北京的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一个热爱祖国和民族的作家,回族名发图买。在新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作者耗力四个半月的时间创写50万的字,写了自己所了解、经历和感受到的北京地区的一个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轨迹,建构了一个回族人民的艺术世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中的一朵奇葩。获中国文学最高奖——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以及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作者霍达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余音绕梁。”【1】作品一经出版就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作家、评论家以及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与高度评价。冰心称其为“一本奇书”,刘白羽称赞为“穆斯林的诗魂”。成功的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在六十年间的荣辱兴衰和三代人命运的浮沉,其中贯穿了两个具有不同形态发生在不同年代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万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内容,深刻的底蕴,睿智的文笔,深情的回望了中国穆斯林在岁月的洪流里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漫长,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2】小说中描写了神秘而又独特的穆斯林风俗文化(如婚嫁、饮食、传统节日、葬礼等等),热情的讴歌了“回回”穆斯林人民的勤劳、善良、宽厚、仁爱以及有着坚定信仰的美好品格,从而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颂扬了他们对伊斯兰教的精神追求和敢于向命运挑战,奋发进取的斗志。这些神秘独特的穆斯林风俗文化在吸引读者的同时,书中的爱情悲剧更是震人心魄,让读者们唏嘘不已。作者所描写的爱情悲剧是不同宗教信仰融合的悲剧,更是固步自封的民族文化的悲剧。韩新月和楚雁潮的悲剧,是民族宗教的狭隘性所导致;韩子奇与两姐妹(姐姐梁君碧,妹妹梁冰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情感价值观的局限导致;韩天星与陈淑彦的爱情悲剧更是封建家长制的迫害。然而,这些都是当时社会时局的“门当户对”思想理念对他们的爱情婚姻影响造成的悲剧。下面我们就从“门当户对”这一理念出发谈谈对《穆斯林的葬礼》中两代人的爱情悲剧的影响。

一、民族宗教观的狭隘

“回回”穆斯林是伊斯兰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与华夏文化融合撞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民族,从它诞生的那刻起便构成众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人格。两种不同的文化在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为寻求彼此发展的平衡性出现自发协调、融合的态势,但“回回民族”在文化信仰上坚定的恪守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法是一整套宗教教义和法律制度,它规定了所有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伊斯兰教法要求所有穆斯林顺从安拉的意志,奉行伊斯兰法律制度。《穆斯林的葬礼》在刻画人物关系和人物故事中凸显回族穆斯林的时代性文化冲突与民族文化冲突在韩新月和楚雁潮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韩新月,一位美丽又富有才华的女大学生。她的美是那种不必刻意去打扮就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她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敏感、自尊、进取心强,不畏梁君碧的阻扰坚持报考并且考中北京大学,在宿舍,因为谢秋思和罗秀竹在吵架时说了一句“还不如人家少数民族来的个灵”,她变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被小觑,便刻苦学习,结果在期中考试时取得了全班第一的成绩。她内心的善良比她的外在清纯美更让人怜爱。她从小就对每个人一视同仁,礼貌热情,在学校里不求回报地帮助同学罗秀竹,在家里对每个人都抱着感恩之心。倔强又坚强!她自认为的爱情不等同于同情、怜悯,更不是自我牺牲。当遭同学轻慢、嫉妒、中伤的时候她表现的不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也不是争锋相对、自甘堕落,而是用自己的隐忍取得好成绩来回敬;当病魔一再逼近日益侵蚀的时候,她则微笑面对并勇敢挑战,坚持在病床上与老师合译书,完成了事业梦想;当爱情遭到宗教信仰的阻碍时,她更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追求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爱情。楚雁潮,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北大教师,意气风发,热爱生活。他是“背景”不好的老师,却始终执着于自己的理想:翻译出中国文学的精华,展现给世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公平的命运,什么父亲身份不明,家庭背景不详,所以他不能有晋升讲师的资格。可是他不太在意,心中有理想,有尊师的嘱托,有爱情的滋润,就足已。他的思想意识里崇尚的是“自由之爱”——“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我尊重你们的宗教信仰……信仰使人高尚,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虔诚的信仰是令人尊重的,我并且尊重你们的生活习惯,我想,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3】当韩新月患上绝症,出于强烈的自尊心和对楚雁潮的爱使她强忍痛苦写下分手信的时候,他用深沉强烈的爱使新月放下顾虑,同时,也给重症中的新月带来希望的曙光。“我决心等你下去,不要怕五年之久,我可以等你十年、二十年……我交给你的是整个生命!我们永远在一起,永远也不分开。”然而,对于楚雁潮这样一个不信仰任何宗教的异教徒也就不可能“进教”,所以,他们这种不门当户对的感情是不允许存在的。本是美好而虔诚的信仰,但也是这种对伊斯兰信仰的坚定和对真主的顺从,导致了一场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的爱情葬礼。

伊斯兰教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真主造就的,所有一切物种的活动都是由真主掌管的,包括自然现象,人的生老病死。所以,人在茫茫尘世中要相信真主的前定。婚嫁也一样!在伊斯兰教中,结婚的基本条件是婚姻要建立在男女双方感情基础之上且必须都是穆斯林禁止穆斯林与异教徒通婚,虽然一夫多妻制是允许的,但禁止娶两姐妹。回族穆斯林在举行婚礼时,会邀请当地的阿訇举行证婚仪式,以取得宗教意义上的合法性。阿訇的证婚仪式,俗称念“尼卡哈”,即祝婚词,由阿訇问新郎和新娘是否愿意嫁给对方,以安拉的名义证实双方的婚姻是合法的。有时,阿訇还要写“伊札布”(类似结婚证书),新郎、新娘各执一份。所以,在这种条件的约束下,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注定会以不门当户对的理由遭到阻碍。这时,作为这种约束条件的代表者韩太太出现了,一个看守斋拜的虔诚的穆斯林极其反对。她强烈斥责新月,她认为这是丢人现眼的情,她甚至在韩新月生命垂危之际苦苦哀求梁君碧不要阻扰她和楚雁潮相爱的时候,梁君碧毅然决然声色俱厉地说“你不知道自己是个回回吗?回回怎么能嫁给一个‘卡斐尔’……我宁愿看着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4】她也并不是真心的向反对女儿寻求自己的幸福爱情,而是她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她的思想国度里,作为一个穆斯林,伊斯兰教的教规不可亵渎。也是因为自己的妹妹梁冰玉和自己的丈夫韩子奇的背叛与违规,她极力反对和痛恨她们的结合。所以“当穆民们被错综复杂的人情世事所缠绕,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罗网和泥淖,就只有把命运交给万能的真主,请真主来给予裁决了。”新月的命运一步一步地走向终结,一切都毁灭了。新月走了,带着遗憾、伤痛。新月去世后,按伊斯兰教的规定其“埋体”(遗体)不能暴露在异教徒面前,作为“卡斐尔”的楚雁潮在韩天星和陈淑彦的乞求下得到梁君碧的同意,破例让这位“异教徒”见了心爱之人的“埋体”并亲吻了这具“埋体”,不仅如此,更让人惊叹的是他还以非穆斯林的身份进入下葬区为新月试坑,但韩天星对这种大不违行为并没有阻止!穆斯林的葬礼神圣、纯洁、庄严,它不仅是新月的葬礼,也是整个家族的葬礼。

作者霍达作为一名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也有着崇高的信仰。她在作品中突出的这种民族文化冲突,其初衷不是指责伊斯兰教义教规的狭隘,更不是否认伊斯兰文化。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穆斯林的葬礼》写了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的撞击与融合,这种撞击与融合是痛苦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这样延续发展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年轻穆斯林们受祖辈父辈爱情婚姻观——宗教信仰不门当户对的理念影响,发生冲突酿成悲剧在今天的回回社区还是层出不穷。那么作者在最后新月葬礼上楚雁潮的种种“破例”的描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几乎都充斥着传统的封建礼教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使古代千千万万的青年被迫屈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门当户对”论就是在这种封建礼教影响下的一种婚姻交换论。“门当户对”择偶观作为一种固习渗入中国人的思想,若门不当户不对就会遭到舆论的谴责。那么呈现的这种包办爱情让他们在自己的爱情选择和婚姻大事上就得听从于父母的安排,这种方式下的婚姻往往走在爱情的前面,虽然也可能结婚后再产生爱情的火花,但很多人一生也没有感受过爱情真正的美好滋味。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典型的体现在韩天星与陈淑彦的爱情悲剧中。韩天星与陈淑彦结婚之前从没有过爱情的火花,但书中的这一对婚姻是唯一看似圆满的婚姻,作者在这里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实际上反映的就是“门当户对”理念造成的悲剧。

一个人最美好的是什么?是童年。而韩天星的童年是在怎样的境遇下度过的?是连绵不断的战争。这还不算,一个刚刚呀呀学步的孩子,刚刚一岁就失去了父亲的疼爱,由母亲和姑妈抚养长大,好不容易自己十年未见的父亲回来了,天星却没有享受到父亲的爱,而是在刚刚懂事的时候就明白了本不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明白的东西。小小的他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保护着自己以为很苦的妹妹,而他自己呢?早早地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小小年纪就去工厂做了工人。天星是可怜的,他的婚姻也是最悲情的。韩天星的初恋女友容桂芳,在韩太太眼里就是门不当户不对。她认为小容子的家境一般,像“切糕容”那样儿的街头摊商,和他们玉器世家相比差距太大了。玉器世家在回回里头就拔了尖儿,而“切糕容”这样的街头摊商是混的最不济的。虽说现如今老黄历一笔勾销,论起来也还是不那么门当户对。容桂芳在娘家起小儿穷惯了,吃过什么?见过什么?进了韩家的门,恐怕一样儿也拿不起来,韩太太最瞅不上的是那种八辈子没见过世面的唧唧嗦唆的小家子气。再者说,容桂芳也是在不大点儿的时候韩太太有一点儿印象,不起眼的黄毛丫头,穿的踢哩趿拉,没正眼瞧过她,谁知道她如今长什么样儿?可别随他爸爸,也那么挫……当她再次见到容桂芳究竟还是没入她的眼。她心目中的标准儿媳早已有了人选,就是陈淑彦。韩太太第一次见陈淑彦便把她当成了自己未来的儿媳。她认为陈淑彦长相端庄秀气、老实勤苦,是家庭主妇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并且她还与自己的家庭信仰一致,家庭也是做玉器生意的,和自己的女儿又是中学同学,关系还那么好,与自己的儿子帐号是门当户对,于是她就对儿子韩天星的婚事进行有预谋的干涉。韩太太先是故意拉拢陈淑彦,甚至帮她找工作,这一切都是她为了让陈淑彦能与自己儿子结合设置的圈套。紧接着韩太太又利用新月这层关系委托新月为自己的儿子牵线,想着以天星那么疼爱自己的妹妹和他老实八交的性格不会拒绝妹妹的提议。后又把韩天星支到北京办年货,趁机在容桂芳面前骗说儿子在上海已有结婚对象,在儿子回来后又故弄玄虚地说容桂芳肯定是想攀别的什么高枝儿,瞅不上自己的儿子,进而继续挑拨离间:“我儿子哪点儿不比她强?论家庭、人品,她配吗?为了跟她一般高,我们得蹲着,她倒嫌我们挫了!这叫不识抬举!【5】梁君碧最终如愿以偿,韩天星与陈淑彦结婚了,但是二人在结婚后也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如死灰一般。陈淑彦得过且过,像其他包办式婚姻的妇女一样,看似没有痛苦没有忧愁,但明显缺乏生活的激情和轰烈的爱情,而韩天星他一直被蒙在鼓里倒也罢了,偏偏后来他知道了他的婚姻是他母亲一手在背后操作的,但是又不好对已经怀孕的妻子和自己的妻子发脾气,梁祝化蝶在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寝,死也要同穴。而这时候的韩天星怎么会抛妻弃子,恐怕遗憾就只能默默地在他心中一直堆积着吧!

《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通过联姻形式相互支撑,贾宝玉,薛宝钗与林黛玉三人之间的婚姻纠葛,实际上反映的就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思想。林黛玉最终不能成为贾府儿媳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所属的林氏家族到了她父亲林如海时已大为衰落,她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当然配不上正如日中天的贾府。贾母心里非常清楚,她在为选择薛宝钗作为自己孙媳妇做辩护时是理由是:薛宝钗像一个当家的人。这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造成的悲剧世人都看在眼里。《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妻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合理愿望。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一蔬一饭,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6】我们曾经期许的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些要众叛亲离,有些要违反道德,有些甚至搭上性命。人们向往爱情,追求爱情,沉迷爱情,爱情的意义,是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真真切切地活着。婚姻原本的面目应该是爱情,而不是完成任务般履行的规则。世人还是愿意看到龙凤呈祥的赏心悦目,门当户对的比翼双飞。

三、情感价值观的局限

传统的“门当户对”从等级观念上把人做了良贱之分,新时期的门当户对则更多涉及男女双方的个性、情趣、价值判断、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的相配。一个人的文化、气质修养主要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形成的,家庭的经济或者政治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这个人的修养。大多数人要求对方家庭的经济、政治地位和自己的家庭背景相当,实质上是在寻求双方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尽管这种门当户对不过分追求经济、政治地位,但追求共同的生活习惯,志趣爱好和一致的思维方式。《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和梁君碧的婚姻悲剧就是典型代表!

韩子奇是文中拥有一种混血人格的关键人物。他本是汉族出身,他跟随吐落耶定老人去朝圣的途中被梁家收养,他不仅也恪守着伊斯兰信仰,还在“玉魔”老先生那里接受了汉文化。为了回报师傅的收养之恩,在蒲昌寿手下做了三年徒弟为师傅还债,购买“玉魔”老人藏玉的博雅宅,举办“览玉盛会”,获得了“玉王”的称号;私下学习英语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玉器行业的发展认识英国商人沙蒙-亨特先生,接触到更为开放的西方现代文明,在英国伦敦避难时,他依然做自己喜欢的事——办玉展,名满天下,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物。年轻时候的他昂扬斗志,意气风发,敢作敢当!为了感恩师傅撑起玉器梁家,与梁君碧结合,也为了寻求真爱与自己的太太梁冰玉相爱,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情感价值观的导向让他后半生在忍气吞声,窝窝囊囊的痛苦中度过,以至在绝望中抑郁而死。韩子奇是具有矛盾人格的悲剧人物,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遵守传统的伦理道德,明知道与自己两情相悦的是梁冰玉,与梁君碧更多的是兄妹之情,但还是选择了梁君碧,一边顺从着妻子,一边悼念着自己的爱情。他埋葬了自己的爱情又毁灭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造成两代人的悲剧。他的妻子——梁君碧,一个典型的“回回”代表者,她恪守着穆斯林的每项教规,笃信归顺着至高无上的安拉,那是指引她人生之路的唯一真主,在肃穆的祷告中她感受到“一心敬主”的伟大与清高。在这种文化熏陶中的梁君碧,也铸就了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那么弱小的她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时候,“她的热泪刷地滚落下来,但是,她没有叫喊,没有摇晃着亡人诉说一切。她知道,父亲已经归去了,在他离开人间走入田园的时刻,是不应该打扰他的,让他静静的走,从容的走,带着伊玛尼——崇高的信仰。”[7]就是坚定的信仰让她在亲人去世的时候还能保持镇定与坚强。她是坚强懂事又最孝顺的!女孩子时期的她也是一个敢于冲破世俗观念的人,她与韩子奇的结合也是背负了多方压力,可是当她真正成为韩太太并有了他们的孩子时,她变得与所有中国传统妇女没什么两样,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相夫教子。她与韩子奇越来越远,没有了早年支持韩子奇与他共同创业的默契,她也觉察到丈夫与以往大相径庭,涣散堕落,没有一点儿过日子的样儿。本来就没有爱情基础,现在更是没有了共同语言。梁君碧是一个没有文化知识,没有独立职业,更没有事业追求的家庭妇女,她所要求的无非就是一个能依靠的丈夫和一个完整快乐的家,而十年的等待,等到的却是她最爱的人的背叛。当她察觉到自己的丈夫有了别的女人后,她竟是那么惊恐又愤怒,传统女性中的劣根性无疑体现的淋漓尽致。和许多遭到背叛的妻子一样,就是疯狂的报复,根深蒂固的社会制度和道德文化使她赢回了这个家。她决然的赶走了自己的妹妹,保住了她的位置,但她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蛮横和自私酿成 怎样的悲剧。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更残忍的是年幼的新月没有了妈妈,而自己与韩子奇仅有的夫妻情分也毁于一旦。梁冰玉,一个具有现代独立人格意识的知识女性。与梁君碧同为“玉器梁家”的第二代,她也是信仰伊斯兰的穆民,与之和姐姐有区别的是她从小就接受新式教育,长大后又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她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爱情和人生,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和正义感,她不会选择姐姐那样没有主见的家庭妇女之路。当她发现她的暗恋情人杨琛做出了出卖学生运动的无耻之事的时候,她心灰意冷,勇敢的跟随姐夫去了英国。他面对外国小伙奥利弗的求爱时真诚拒绝,而这位外国小伙为她送玫瑰花的路上被空袭的炸弹炸死时,她的内心充满了忏悔,痛苦不堪。在以后无助的日子里姐夫是她唯一的支柱,也是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发现有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选择在一起。她也坚信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不可摧毁的,所以在面对姐姐梁君碧的嘲笑和讽刺时,她敢于大声的反驳:“我爱他,他也爱我,我们就结合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至于你,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姐姐,也曾经是韩子奇的妻子,但那已经是过去了!”【8】令她失望的是,韩子奇在这关键时刻犹豫了,他看到了韩子奇自私和懦弱的一面,她的爱情死亡了。她毫不犹豫是说出:“我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既不是你的,更不是梁君碧的附属品,不是你们可以任意摆布的棋子!女人也有尊严,女人也有人格,女人不是男人钱袋里的钞票,可以随意取,随意花。女人不是男人身上的衣裳,想穿就穿,想脱就脱,不用了还可以存在箱子里!人格、尊严,比你的财产、珍宝、名誉、地位更显贵,我不能为了让你在这个家庭、在这个社会像‘人’而不把我们自己当人!”【9】她当然选择了离开,正如她说:“天下之大,总有我能容身的地方,女人没有男人的保护也能活!既然我们错误的结合是罗网,是牢笼,那么,摆脱了它,就是一个自由身了,这是我用过去的生命换来的,我将珍惜它!”梁冰玉走了,但也铸就了一段悲剧,年幼的新月没有了母亲,并且这一走就是天人永隔!所以,当她回来时,“她不知道该报偿的是否已经得到了报偿?该惩罚的是否已经得到了惩罚?”【10】难道她失去自己的爱情和女儿就不是惩罚吗?她没有想到自己曾不顾一切追寻的自由竟换来如此沉重的代价。

一个人一生也许只会用心的去爱一次。心受了伤,或者不能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的话,一辈子都很难像以前那样去爱一个人了。萧红如此,张爱玲也如此,大凡这些女性都必须在个人婚姻幸福和拥有独立情感价值观之间进行抉择,可失去其中一项对女人来说都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婚姻又怎么会是幸福的呢?但梁冰玉毕竟为我们做出了选择,她的选择值得每个人深思!

《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独特丰富的伊斯兰文化风俗,更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它较集中地表现出穆斯林的信仰文化,既包括穆斯林的基本攻修、取名习俗和婚葬礼俗,又涉及恪守伊斯兰文化信仰所诱发的民族文化冲突,使得他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明显标志。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故事情节的时候反映到现当代的“门当户对”的择偶观的演变发展,这体现了人们在婚姻生活中日以关心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婚姻的理性考虑,而这种理性的考虑,是现代人对婚姻观的成熟表现。作者这样的思考和构置使《穆斯林的葬礼》不是停留在单一介绍伊斯兰文化影响下穆斯林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风俗上,更是更上一个台阶对不合理的民族文化及其道德文化等等因门不当户不对而造成悲剧的反思与寻路!

参考文献

[1] 韩琳琳,社会学视角下对当代社会“门当户对”择偶观的再认识 [J].师范大学出版 .2003.

[2] 古兰经.马坚译.[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03.

[3] 冯特.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 []阿美森等.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5] 马桂花.回族节日文化解读[J].青海:青海民族学院报.2001

[6] Jafar Jafari ,Noel Scott. Muslim world and its tourisms [J]Annals of Touris Research,2004.

[7] 高慧珠.阿拉伯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8] 杜军.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族的婚嫁习俗[J].中国穆斯林.201307

[9] 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10]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著.--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5

[11] []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0627ef0066f5335b81219a.html

《门当户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