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前必备)

发布时间:2019-12-15 06:57: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整个世界的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各人类史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只有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获得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

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闭塞、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4.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的基本观点:

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5. 19世纪——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创立时期的基本思想

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历史时代

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器的自然图景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贡献(重大意义)

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重要意义

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再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说 2.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自然科学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并被归之于自然的原因。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的进展,人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从而使辩证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3.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源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除了具备上述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源远流长的古代自然哲学思想渊源之外,还以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为先驱。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4.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实践将自然分为“人化自然”和天然自然。

5.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方面不可分割,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与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1.系统科学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发杂性系统从整体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统的科学

4.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

2)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法: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解释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认为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要素简单相加的新功能。把所观察的系统看作动态的开放系统。系统思维方式对某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

6.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开放性 动态性 整体性 层次性

1.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对于“生态危机”的思考: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三个“实现”:第一,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第三,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3.科学作为社会意思形式的性质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没有进入生产是知识形态 进入生产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无国界、阶级界、民族界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5.科学认识的成果是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实践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

科学定律:科学事实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学定律内容:科学定律是决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

科学定律意义: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科学定律是科学检测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1.社会建制为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的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

价值观念是阐明本制度终极目标或存在价值的理论体系,其主要作用是向社会成员表明其存在的意义,使他们在充分理解制度目标的基础上依从制度规范

行为规范是制度运行过程中起实际作用的要素,是一系列关于人类特定行为模式的规定

组织系统是社会建制的实体部分,是制度及其规范的载体

物质支撑是社会建制运行的基础保障,分为实体性物质保障和象征性物质保障

2.科学技术的体制化内涵和科技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

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

科学技术的法律调整

科学研究的管理体制

3.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主要由社会承认不同形成的等级体系,社会承认主要通过学术职位承认和学术声望承认

职位承认:院士、教授等有形的

声望承认:无形的 主要与所在机构的知名度,所获奖励,发表论文数量表征

科学技术分层是一个金字塔结构

4.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 科学的体制目标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动机:分三种人1. 个人爱好 2. 出于功利的目的 3.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动机 摆脱人们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想以适当的方式描绘出一幅简化和容易领悟的世界图景,渴望看到一种先定的和谐

技术的体制目标是功利的,是要利用科学发现,进行技术发明,并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就是要利用知识来谋利;尽管谋利作为技术的体制目标,其出发点不一定是公益的,但它的结果却同时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技术的体制目标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

1.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整个世界的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各人类史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只有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获得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

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闭塞、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4.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的基本观点:

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5. 19世纪——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创立时期的基本思想

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历史时代

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器的自然图景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贡献(重大意义)

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重要意义

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再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说 2.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自然科学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并被归之于自然的原因。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的进展,人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从而使辩证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3.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源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除了具备上述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源远流长的古代自然哲学思想渊源之外,还以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为先驱。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4.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实践将自然分为“人化自然”和天然自然。

5.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方面不可分割,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与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1.系统科学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发杂性系统从整体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统的科学

4.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

2)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法: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解释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认为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要素简单相加的新功能。把所观察的系统看作动态的开放系统。系统思维方式对某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

6.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开放性 动态性 整体性 层次性

1.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对于“生态危机”的思考: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三个“实现”:第一,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第三,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3.科学作为社会意思形式的性质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没有进入生产是知识形态 进入生产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无国界、阶级界、民族界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5.科学认识的成果是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实践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

科学定律:科学事实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学定律内容:科学定律是决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

科学定律意义: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科学定律是科学检测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1.社会建制为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的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

价值观念是阐明本制度终极目标或存在价值的理论体系,其主要作用是向社会成员表明其存在的意义,使他们在充分理解制度目标的基础上依从制度规范

行为规范是制度运行过程中起实际作用的要素,是一系列关于人类特定行为模式的规定

组织系统是社会建制的实体部分,是制度及其规范的载体

物质支撑是社会建制运行的基础保障,分为实体性物质保障和象征性物质保障

2.科学技术的体制化内涵和科技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

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

科学技术的法律调整

科学研究的管理体制

3.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主要由社会承认不同形成的等级体系,社会承认主要通过学术职位承认和学术声望承认

职位承认:院士、教授等有形的

声望承认:无形的 主要与所在机构的知名度,所获奖励,发表论文数量表征

科学技术分层是一个金字塔结构

4.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 科学的体制目标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动机:分三种人1. 个人爱好 2. 出于功利的目的 3.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动机 摆脱人们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想以适当的方式描绘出一幅简化和容易领悟的世界图景,渴望看到一种先定的和谐

技术的体制目标是功利的,是要利用科学发现,进行技术发明,并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就是要利用知识来谋利;尽管谋利作为技术的体制目标,其出发点不一定是公益的,但它的结果却同时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技术的体制目标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

1.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整个世界的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各人类史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只有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获得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

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闭塞、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4.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的基本观点:

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5. 19世纪——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创立时期的基本思想

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历史时代

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器的自然图景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贡献(重大意义)

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重要意义

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再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说2.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自然科学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并被归之于自然的原因。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的进展,人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从而使辩证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3.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源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除了具备上述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源远流长的古代自然哲学思想渊源之外,还以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为先驱。

马、恩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4.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实践将自然分为“人化自然”和天然自然。

5.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方面不可分割,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与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1.系统科学把对象作为组织性发杂性系统从整体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运动规律和实际处理这类系统的科学

4.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

2)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法: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解释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认为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要素简单相加的新功能。把所观察的系统看作动态的开放系统。系统思维方式对某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

6.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开放性 动态性 整体性 层次性

1.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对于“生态危机”的思考: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三个“实现”:第一,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第三,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3.科学作为社会意思形式的性质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没有进入生产是知识形态 进入生产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无国界、阶级界、民族界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5.科学认识的成果是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实践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

科学定律:科学事实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学定律内容:科学定律是决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

科学定律意义: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科学定律是科学检测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1.社会建制为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的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

价值观念是阐明本制度终极目标或存在价值的理论体系,其主要作用是向社会成员表明其存在的意义,使他们在充分理解制度目标的基础上依从制度规范

行为规范是制度运行过程中起实际作用的要素,是一系列关于人类特定行为模式的规定

组织系统是社会建制的实体部分,是制度及其规范的载体。物质支撑是社会建制运行的基础保障,分为实体性物质保障和象征性物质保障

2.科学技术的体制化内涵和科技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科学技术的法律调整、科学研究的管理体制

3.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主要由社会承认不同形成的等级体系,社会承认主要通过学术职位承认和学术声望承认。职位承认:院士、教授等有形的。声望承认:无形的 主要与所在机构的知名度,所获奖励,发表论文数量表征。科学技术分层是一个金字塔结构。

4.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 科学的体制目标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动机:分三种人1. 个人爱好 2. 出于功利的目的 3.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动机 摆脱人们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想以适当的方式描绘出一幅简化和容易领悟的世界图景,渴望看到一种先定的和谐

技术的体制目标是功利的,是要利用科学发现,进行技术发明,并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就是要利用知识来谋利;尽管谋利作为技术的体制目标,其出发点不一定是公益的,但它的结果却同时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技术的体制目标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12e44bf12d2af90342e637.html

《自然辩证法(考前必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