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4-03-07 13:35: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南京条约》

答:《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

2、“天京变乱”

答:天京事变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厘金制度

答:厘金制度是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厘金。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实行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1853年开始实行。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人名,最后一个字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咸)派人在杨州仙女镇(今江都县江都镇)设厘金所。起初定厘金为两种:其一活厘,是抽行商的货物通过税;其二板厘,是抽坐商的交易税。原定税率值百抽一。百分之一为一厘,所以称厘金或厘捐。

4、“东南互保”

答: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1900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元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

5、“五四运动”

答:五四运动是191954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评价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1937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一)《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二)、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

(2)、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简评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论战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论战意义:通过论战, 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扩大了民主革命阵营,致使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日益深入人心,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则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国民革命失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如何?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积极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但是,共产国际在未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就充当了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
 一、共产国际是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

二、共产国际过高估计了国民党的作用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贬低他们的作用,同时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作用。

三、共产国际对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妥协退让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势力肆无忌惮地进行分裂统一战线和篡夺领导权的反革命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却不顾国民党右派公开反共分裂的事实,要求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坚持“团结”维护“统一”,并指示和支持陈独秀向国民党右派势力作了三次妥协退让。

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

2、试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

答:西安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映,形成了极其错综复杂的紧张局面中国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首先,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是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局势的发展,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磨刀霍霍乘机大肆侵略中国。

而以国民党南京政府中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立即调遣军队,竭力策动“讨伐”张、杨,轰炸、进攻西安,扩大内战,汪精卫、何应钦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南京政府于16下令讨伐张、杨,任何应钦为讨伐军总司令,汪、何蠢蠢欲动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希望和平解决事变,同时英美为使其在华利益不受损害,也主张与张、杨妥协,继续保持蒋介石的领袖地位。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并派出代表团赴西安谈判,是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出发,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坚决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和西安之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以推动南京政府走上抗日的道路。

与此同时,爱国救亡团体和民主进步人士对事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和救亡团体发表通电,竭诚拥护张、杨的救国行动和八项主张,呼吁全国人民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以挽危亡,主张和平解决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事变能够和平解决其经过是复杂多变的,推动事变和平解决的思想基础主要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1c7e287e21af45b307a89e.html

《中国近代史专题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