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建刚

发布时间:2013-12-05 19:43: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的阅读思考

一、在专心追求中化茧成蝶

管建刚老师的成长经历,与我们当下的70后教师颇多相似。他1973年出生于江苏农村,1991年中师毕业。在求学期间,除了琼瑶和金庸的几本书外,管老师几乎没读过什么书,更没发表过一篇文章。读中师时,老师让管建刚读读名著,他找来巴金的书读,结果实在读不下去只好作罢。由于身体的缘故,管建刚延迟一年才分配到家乡的一所村小工作,因怕教两个班的数学课自己身体吃不消,无奈选择了教一个班的语文。管建刚并不是一位专业的语文老师——他学历不高,在教学之前对读书和写作毫无兴趣。然而,这位“不专业”的语文老师却“十年磨一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8年被《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被为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出版“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如今,管建刚已成为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管建刚老师是成功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专心。荀子在《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为学之道在于专心。我认为,专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专一,二是用心。专一是对目标的执着追求,用心则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众所周知,如何医治作文教学的痼疾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反观当下各级优质课、观摩课的评选和展示,鲜有作文课的身影。在众多名师中,以作文教学见长者凤毛麟角。管建刚老师选择的作文教学之路,是一条偏僻且布满荆棘的道路。选择这条道路需要勇气,执着地走下去则需要毅力。2000年,管建刚开始创办《班级作文周报》,迄今已出版了12年,共500多期。每一期《评价周报》的出版,则要经过初选、终选,下发用稿通知单、修改打印、印制样报,学生修改、正式出版这样一套周密的操作流程。而出版《评价周报》只是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改革“六大系统”中“骨构系统”的一部分。“十年磨一剑”,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之路洒满了心血与智慧,在不断用心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一路前行。管建刚老师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专一和用心,正所谓:“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二、在问题解决中自成体系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认识比较复杂的事物仅仅关注其中的个别因素是不够的,需要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寻找到这个事物的核心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相互吸引的主要联系,从而构建起一个有序而稳定的整体。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改革不是某一个“点”上的突破,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建起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的骨构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和理论系统而自成体系。

骨构系统是管建刚作文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管建刚取消了沿袭多年的“大小作文”,取而代之的是《评价周记》本和《班级作文周报》。《评价周记》由两部分组成。周一到周五写“每日简评”,每天写五到七行当天记录的人、事、物;周六周日写“每周一稿”,从“每日简评”中选取素材写成稿件向《班级作文周报》投稿。到期末的时候,将《评价周记》本装订成“我的书”,进行“我的书”装帧设计大赛。《班级作文周报》有着周密的操作流程:周一晨读时间,学生互相批改“每周一稿”,然后向《班级作文周报》推荐或自荐,教师进行初选,初选通过的稿件盖“初选录用”章并发给学生进行修改;周二进行终选,终选通过的稿件盖“终选录用”章并下发用稿通知单,学生对终选录用稿件输入电脑(录入过程仍可以进行修改),周四印制样报,学生根据样报再继续修改自己的稿件,周五正式出版,“四人小组”轮流对刊发的稿件进行“挑刺”,将意见张贴在教室,作者也可进行反驳解释,为期一周。

尽管这个“骨构系统”是比较严密的,但学生的好奇心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消失了,写作兴趣也随之下降。如何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管建刚在第一年实行“等级评奖”,包括“集卡活动”和“荣誉阶梯”,第二年实行“积分活动”,包括按字数积分、四人小组修改“抢分”以及阅读量的加分。后来又实行“稿费活动”,将《班级作文周报》的版面分级,不同的版面稿费不同,这就是管建刚作文教学改革的“动力系统”。后来管老师发现,在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同时,其差距也在拉大。有些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发表作文的困难很大,于是他便开设了“佳句精选”和“凡人亮语”栏目。而一味鼓励学生作文写真事、真话又有悖于“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的新课程理念,于是管老师又在周报上开设了“想象接力”等栏目。以上这些,管老师称之为“助力系统”。“保障系统”是对“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操作方式的具体阐释。其“训练系统”则讲述了“作文活动日”和作文讲评课是如何进行的。

管建老师在他的作文教学的改革中,并没有把目光仅专注于如何写作文上,而是去分析影响学生写作的种种因素,使之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管老师又能够不断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才使得他在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上越走越远。

在《我的作文教学故事》中,管建刚老师则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在办《班级作文周报》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种种琐事,既有真挚的情感也有碰撞与争鸣。透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管老师朴素而崇高的教育情怀。作文与育人,在不知不觉中已融为一体。

三、在实践反思中提升理念

在工作中,我们确定了研究选题后,应该如何去做呢?一种思路是先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了自认为正确的方法后再进行实践;另一种思路是自己先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边实践边学习,在实践中将方法不断完善。管建刚老师选择了后者。尽管这样做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但在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快速提升研究者水平方面却有着巨大的优势。也许当年管老师创办《班级作文周报》的时候,只是基于自身偶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则“豆腐块”,然后刺激起了他的写作欲望这个经历的启示,从而得到了要激发学生的发表欲望这种朴素的认识,并没有深入而全面地思考办班报这种做法的理论依据,就开始了他的实践。在经历了十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后,管建刚老师将自己的写作教学思想进行了整理,这种基于经验总结的理论提升,将管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升华了,这些思想也就汇成了《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书中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九大主张: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分析管老师的上述作文教学主张,我认为可以简要概括出以下几种理念:

1兴趣是第一写作能力

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取消了“作文”这个词语,取而代之的在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叫习作,79年级叫写作。在新课标“实施建议”中这样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新课标将写作定位于“表达与交流”。管建刚老师则把写作视为一种“公众的言说”。湖北的冯齐林老师对此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认为:“写作是一个关涉生命意蕴,关乎生活质量,关系人生价值的过程。写作过程首先是个性言语生命用自己的语言找寻和展现言语存在的家园的过程,也是用语言守护、充盈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家园的过程。所以,学生的“言说欲、言说权”才是写作的真正动力。”基于这一认识,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刺激学生的“言说欲”,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写作作为一种“公众的言说”,而获得应有的尊重。一言以蔽之,就是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与管建刚老师所提出的:“作文兴趣是第一重要的作文能力,作文意志是第二重要的作文能力”异曲同工。

2先写后教

当下,作文教学中的写前指导异常泛滥,其弊端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指导中过高的要求令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过于注重作前指导,使学生陷入了“技术主义”的泥淖;三是作前指导的统一模式,造成了学生作文“千篇一面”的现状,禁锢了学生的自由表达。对此,管建刚老师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对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地,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并提出了加强“作后指导”的主张。这就实现了写作教学重心的“后移”。管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是较为固定的三个环节:欣赏、挑刺、训练。欣赏有助于习作优秀者体验到写作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并给其他同学以示范和启示;挑刺可以有针对性地改正学生习作暴露出来的问题;训练可以学以致用,并能系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讲评课是否非这样上不可姑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作文讲评课是“高效”的,是避免了“无用功”的,且与我们学科教学中“先学后教”的理念是相通的。

3自主反复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点被已被诸多事实所证明。但是学生作文应当由谁修改?如何修改呢?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批改学生作文,这种方法耗费了老师大量的精力,学生大多只关注等级,而不去仔细品味教师评语,更谈不上按照老师评语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况且,许多情况下,教师的评语也是形式主义严重,对于指导学生修改并无多大意义。如此高耗低效的批改方式已饱受诟病。当下比较流行的尝试是学生互改,管建刚老师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学生互改作文“没有原则地篡改了自己的生活,没有原则地用别人的经历、经验填充自己的生活,它失去了真和诚”他认为“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的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最忠实于自我的本真”。一份《班级作文周报》的出版,学生就要修改四次之多。我认为,学生作文虽然并不能完全排斥学生互改,但我赞同作者自己应当成为作文修改的主体。互改作文时,修改学生作文的同学的作文水平一定要高于作者的写作水平,这样的修改才更有意义。我曾经在班级中组建了“作文评改团”将班级中的写作优秀者组织起来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来评改同学的作文,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均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无疑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3b4625866fb84ae45c8d84.html

《对管建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