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革命的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2-07 01:48: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关革命的读书笔记

【篇一:革命烈士读后感】

读革命烈士的故事有感

他们的故事令我感动,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在敌人的狱中忍受各种酷刑而严守党的机密,不惜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用这些才换来的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抱着一腔热血染山河的崇高信念,以血肉之躯铸起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是啊,没有革命先辈同敌人不屈不挠的战斗,哪有我们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这一代人繁荣昌盛的生活?哪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欢声笑语?但有些同学对自己的生活还是不满足,他们认为自己在家,就是王子,就是公主。

在革命烈士的心中,党的事业,革命的理想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他们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不能舍弃革命事业。

那些岁月尽管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这些英雄的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多读读革命烈士的故事,感受一下,当时的生活,是多么地艰苦,而解放军叔叔是多么的勇敢、坚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品质,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

【篇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读书笔记】

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07数本2 107253010208

哲学思想开辟军事新航线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读书笔记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由革命战争演绎的历史,要进步就要革命,要革命就会有战争的催化,每一次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中国历史也是一部部革命史组成的,正是中国近代革命战争开创了盛世新中国。

而中国革命战争最著名的莫过于近代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组织者和创造者,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军队的组织者和创造者。毛泽东把哲学运用于军事路线中,即把人类最高思想武器——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践革命相结合,与中国人民的武装斗争相结合。他亲自创造与领导了中国的第一支工农红军——这是中国空前未有的一支真正为人民所有、为人民服务的英勇无敌的胜利的军队;而且不止于此,他还为这支人民的军队创造了有马列主义出发的正确的哲学军事路线和一整套的革命战争战略战术。

1936年毛泽东同志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该书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大争论的产物。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精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规律以及战略战术原则,深刻地揭示了王明军事路线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根源。这既是一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著作,也是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均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虽然是研究军事,讲战争问题,重点还是中国革命战争问题,但其通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处处闪耀着哲学的光辉,可以说,哲学思想是内核是灵魂,军事思想是外壳是血肉。其第一章专门论述演绎了一些哲学范畴,专门论述了军事辩证法的基本问题,第一次系统地表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哲学的层面去解剖战争解剖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实践统一的中国革命战争,这已经初步展示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轮廓。

以下是我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读出的几点哲学战略思想:

(一)认识与实践

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即认识,使用即实践,实践也是认识,而且是更重要的认识。认识的过程,不但存在于计划建立之前即调查、研究、决策的阶段,而且存在于计划建立之后即实行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得出的认识,要在第二个阶段里检验,根据实践的情况修正,得出新的更符合实际的认识即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战争从而指挥战争。因此,毛泽东说: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学习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全体民众的事情,战争不是说先讲好了然后再打,谁也不愿意有战争,因此战争战略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战,而是战起来再学习,在战争中摸索,在战争中学习。这里讲的是实践第一性的观点。

()主观与客观

毛泽东说: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又说:事情要求比较地会办,军事上就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较地少打败仗。这里关键,就在于把

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比较地会办事,比较地多打胜仗,就是在长时期内认识了矛盾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的规律,解决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结果。如何才能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主观符合于客观呢?那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周到的调查,熟识矛盾双方的各方面情况,通过缜密的思考,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找出其规律,并且将这些规律运用到自己的行动中来。那么,这究竟是什么规律呢?毛泽东说: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积极反映论。

()一般与特殊

毛泽东说: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因此,在这一般战争和一般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打胜仗。一般,即矛盾的共性;特殊,即矛盾的个性。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一切同类事物,都有其同类的矛盾即一般的矛盾。但同类的事物,又因其环境,条件性质等等的不同,又在这一般的矛盾之上,各自显出其矛盾的特殊性来。因此,毛泽东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其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情形,特殊的性质出发,抓住矛盾的特殊性,掌握其规律的特殊性,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毛泽东这里所讲述的关于一般和特殊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之后他在《矛盾论》中所论述的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思想。

()全局和局部

毛泽东说:凡属于带有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又说: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而我们尤其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们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也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

这就告诉我们,什么是全局、什么是局部,如何把握两者的关系,要注意什么环节。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矛盾)

全局,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全过程。局部,指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全局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局部就没有全局,没有全局也就没有局部。但全局不是局部的简单总和而是局部的有机统一,它高于局部、统率局部、对于局部的发展变化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局部尽管必须服从于全局,但它对全局也有一定影响。而当某个局部成为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时,它对全局的发展就会具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

毛泽东说: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和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

正确决心——正确判断——周到侦察——联贯思索——研究关系——正确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正确部署,这是认识及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这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在此后的《实践论》中有了更深刻更完整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根据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认识,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军事时代即哲学军事时代,他把军事思想上升到精华,把军事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峰,正是这样一部巨著,这样一种军事思想军事理论,一直指引着中国人民军队新的建设,指引着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

【篇三: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

书作者:列宁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采取综合读书笔记的方法,把我觉得有用的知识点记下、分析。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序言部分:

机会主义造成了在世界各个正式的社会党内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沙文主义流派,其特点是打着社会主义的口号,对于资产阶级的利益采取卑躬屈膝的迎合态度。

第二国际(1889--1914年)领袖,卡尔考茨基。

第一章 阶级社会和国家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在当时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被歪曲空前的流行,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

小资产阶级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机关,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这个阶级不可能与同他对立的一方调和。

这部分明确了马克思的国家概念,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机会主义的影响下被歪曲的现状,其意义还是着重在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必须要通过摧毁久的国际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

2.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

按地区来划分国民;公共权力的设立。

国家力量概念,即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的概念。这种力量主要是拥有监狱,警察,军队等等的特殊的武装队伍。 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这个部分主要是说明国家力量作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维护着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它也成为推翻统治阶级的潜在力量。

3.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为了确保公共权力,税收和国债就成为了必须。

4.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

国家的自行消亡指的是,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这样一来就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即以无产阶级革命来消灭资产阶级的国家,而自行消亡是指社会主义革命以

后无产阶级国家制度残余。

第二章 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

1.革命的前夜

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只是逐渐消亡的国家;劳动者所需要的国家

2.革命的总结

过去一切的革命都是使国家机器更加完备,而这个机器是必须打碎,必须摧毁的。无产阶级国家在它取得胜利以后就会立刻开始消亡,因为在没有阶级矛盾的社会里,国家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3.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的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本身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达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这揭示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

第三章 国家与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的分析

1.公社战士这次尝试的英雄主义何在?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际是恰恰相反。工人阶级应当打碎、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而不是夺取这个机器那么简单。

2.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呢?

由资产阶级民主转化为无产阶级民主,即由国家转化为一种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的东西。

3.取消议会制

普选制不是为了每三年或六年决定以此,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代表和镇压人民。这正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普选表面上的民主,其实是实质上的绝对不民主!

4.组织起名族的统一

民族的统一不是应该破坏,相反地应该借助于公社制度组织起来。

联邦制在原则上是从无政府主义的小资产阶级观点产生出来的。

5.消灭寄生物---国家

公社的实质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国家消失的过渡形式,将是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

第四章 续前。恩格斯的补充说明

1.《住宅问题》

通过这个具体问题,一方面说明了无产阶级同现今的国家相似的地方,即把两者都称之为国家;另一方面有明显的说明了两者不同的地方,即向消灭国家过渡。

2.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反权威主义者要求在那些产生政治国家的社会关系废除以前,一举把政治国家废除。

3.给倍倍尔的信

当无产阶级还需要国家的时候,它需要国家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存在了。

4.对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判

最普遍的一种错误就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断言的什么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不是资本主义,已经可以称之为国家社会主义。这种接近其实只是证明社会主义革

命已经接近,已经不难实现,而绝不是证明可以容忍一切改良主义者否认社会主义革命和粉饰资本主义。

5.1891年为马克思的《内战》所写的导言

6.恩格斯论民主的消除

忘记国家的消灭也就是民主的消灭,国家的消亡也就是民主的消亡。

第五章 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1.马克思如何提出问题

马克思全部的理论就是来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

2.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宜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专政。考量中国初级阶段理论。

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这个社会阶段不是在他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各方面都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4.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形式上的平等到实质上的平等,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

1.普列汉诺夫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对于是否需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以及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这两个具体政治问题,无政府主义者连一个比较接近的真理的答案都没有提出过。

2.考茨基与机会主义者的论战

考茨基在国家问题上一贯倾向于机会主义。

3.考茨基与潘涅库克的论战

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破坏管理机构和整个国家机构,用武装工人组成的新机构来代替它。

总结主要观点:

1.列宁针对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极力掩盖国家阶级性的谬论,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2.列宁独创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充分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3.列宁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

4.列宁还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规律,注意到无产阶级专政职能的多样性,集中说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289b6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20.html

《有关革命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