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

发布时间:2020-10-31 23:38: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扫一室”与“扫天下”》说课稿

王欣

一、 说教材:

  这是《课标》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大与小。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大与小是相对的,也是密切联系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二、 说导学方法:

  这篇课文我继续采用“三读三问”教学法,准备用两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熟读课文,总结交流自己知道的内容,总结归纳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完成“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法的前两个步骤(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

  这节课我准备完成“三读三问”教学法的第三个步骤(想知道什么?)。导学目标是:

(一) 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关系;

(三)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单元主题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四) 会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

三、说导学过程:

(一)小组归纳,小组汇报;

(二)体会人品,指导朗读;

(三)小组反馈,拓展延伸。

四、说导学理念:

知识与能力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并渗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从而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飞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指导点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感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二)

第二课时

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1、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单元主题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4、会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

导学方法:三读三问法;

导学重点:大与小的关系;

导学难点:单元主题在课文中的体现。

导学过程: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归纳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问题总结、归纳一下。待会儿由小组发言人来汇报(六个学习小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一) 小组归纳,小组汇报

第六组问题(1)课文中有四个反问句,其中三个是薛勤说出来的,只有一句是陈蕃说出来的,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而不用其它句式呢?

①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②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用那一种句式表达更好;

③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课件展示反问句;

⑤小结归纳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1、变“?”为“。”;2、变否定语气为肯定语气(变肯定语气为否定语气);3、取掉疑问词。

⑥小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在文中用反问句更能表达人物的语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组

问题(2)陈蕃到底错在哪里?

小组讨论,回答(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小 小事 大事

学生互相补充:

板书:做大事 做小事

做小事就是做大事 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

(二) 体会人品,指导朗读

①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课文中有两个人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请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给小组的同学听;

②小组推荐朗读;

③课件展示示范朗读。

(三)小组反馈,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大与小是相对的,小的东西会变大,大的东西也会变小,小事也就是大事,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做小事也就是做大事,不是吗?正因为课文中的陈蕃明白了薛勤话中包含的道理,所以陈蕃长大后才成就了一番“扫天下”的大业。请看:

课件展示(陈蕃的生平事件)

②课本104页语文天地中春秋时的荀子、三国时的刘备的话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告诉过我们同样的道理。请在课外阅读中,找一找类似的名人名言,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写出自己的名言更好,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仔细体会这些名人名言的含义好吗?

1: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小

  小事 大事

  做小事 做大事

做小事就是做大事 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对自己收益的一个总结。

《“扫一室”与“扫天下”》 评课发言记录

年级刘娟老师:

这是一节特点鲜明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亲自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授过程中,教师通过米粒、水滴虽小,但积聚起来能发挥大的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时带着问题去读,逐步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尤其可贵的是在学生读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机会,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中,学生自主地理解了一些重点词语,并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扫清了障碍。

  本设计后面环节的安排也是有条不紊的,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由文题含义引申到学生身边的大事、小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年级郭晓飞老师:

(一)在交流补充中,理解词语含义

  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杨老师没有体现出对一些重难点词语的指导,而是把词语的指导渗透于第二大环节的小组学习当中,目的是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准备。实践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而且在交流中还掀起了一阵阵波澜,学生不但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轰轰烈烈”“寒暄”等词语的理解学生还能够联系课文背景及实际去应用,这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在朗读交流中,以议代指导

  本篇课文的人物特点、行为,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现,在朗读中老师也应该做必要的朗读指导。在本课的设计中,杨老师没有相应设计朗读指导,而是让学生在朗读后,议一议、评一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感悟、评价,达到指导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也不是很到位。

可以说这是一堂轻松的阅读课,在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边读边议、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了深刻理解课文含义的目的,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年级杨绵老师:

本课的板书精练简洁,突出中心。“扫一室”小字写出,“扫天下”大字出现,以图醒目,在学生的总结中板书重点内容,在“扫一室”之下写上平常小事,在“扫天下”之下写上轰轰烈烈的大事,使得这一难点在学生的探究中明确出示,最后总结归纳“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

此时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假想成为陈蕃,写一写薛勤走后,自己从中悟到了什么?陈蕃有没有听薛勤的话,他可能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说出自己的种种猜想后,老师问大家,你们觉得你们说的正确么?再出示历史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史料中再读陈蕃,了解其日后的成就,从而进一步的深化大事与小事的必然联系。

四年级魏美蝉老师:

一、手势语欠缺。整堂课下来,重复的手势语较多,这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遗憾,所以老师得在这个方面努力,学好并用好手势语,增加语文课的生动性,增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激励学生不够。学生回答正确甚至精彩的时候,非常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及时表扬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光有表扬好不够,还得抓住表扬点,将激励做到实处。

三、拓展延伸需改进。课堂上只围绕课本在学习,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谈自己的远大理想,使得学生不能较好的学以致用。

四年级魏秋娥老师:

课文中有三个反问句,老师重点指导了两句,都是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反问句的意思、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并且通过比较这两种句型,认识反问句在表达感情、增强语气方面的优势,最后朗读体会。在此,花费的时间较多,实际是不经济的。其实我可以重点指导一句,另一句作为朗读练习或句型转换练习即可。

如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下的时间我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些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要做成大事,必须先做好身边的小事的故事,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王娟老师:

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下组领导老师总结:

这是一节特点鲜明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亲自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授过程中,教师通过米粒、水滴虽小,但积聚起来能发挥大的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时带着问题去读,逐步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但应注意自己的手势语及对学生的鼓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0e72e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23.html

《扫一室与扫天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