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管理

发布时间:2018-06-30 23:07: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火是重要的生态因子

1。火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 2。火能引起其它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 3。火的作用有两重性 4。火能维护某些物种的生存

火是特殊的生态因子

1。火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2。火不是生活因子 3。火因子具有不连续性 4。火是一个烈性因子 5。火与人类活动有关

森林燃烧:又称林火,是自然界燃烧现象的一种,它既有一般燃烧的基本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

燃烧:一种自然现象,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化合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 ,一定温度

森林燃烧基本过程

热量传播(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森林燃烧的预热阶段(可燃物的升温、可燃物水分的蒸发)、森林燃烧的炭化阶段、森林燃烧阶段(着火过程、链式反应、燃烧的热光化学过程)

森林燃烧的特点

属于固体可燃物燃烧、是在大自然的开放系统内进行的燃烧、复杂性、具有大面积和高强度的特点

森林燃烧环:指在同一气候区内,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相同,火行为基本相似的可燃复合体,是林火管理的基本单位

基本结构:气候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火源条件、火环境、火行为

森林燃烧环分类系统:森林燃烧环区、森林燃烧环带、森林燃烧环、森林燃烧环变型。

森林燃烧环网:指一个大气候区内不痛的森林燃烧环组合。一个大气候区内有一个森林燃烧环网

森林可燃物

特征取决于可燃物燃烧性质(物理:床层结构、含水率、发热量。化学:油脂含量、可燃气体含量、灰分含量)

划分:地被物的种类:地表枯枝落叶层、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林地杂乱物

可燃物燃烧的难易程度:危险可燃物、缓慢燃烧可燃物、难燃可燃物

可燃物在林内的位置:地下可燃物、地表可燃物、空中可燃物

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性质:活可燃物、枯死可燃物

火源:凡是来自于森林外界,能够为林火发生提供最低能源的现象和行为的热源统称

天然火源、人为火源

火环境:除可燃物和火源外的其他影响火发生。蔓延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主要指天气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林内小气候

林火行为:包括林火蔓延、林火强度、林火种类、林火烈度。既包括火的特征(火强度、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火持续时间),也包括火场变化(火场面积、火场周长、高强度火特征、火的种类),以及火灾的后果(火烈度)

影响火行为的主导因素

风、地形、连续干旱和高温、可燃物与可燃物类型

火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物理性质:含水率、土壤温度、土壤结构、土壤侵蚀

2.化学性质: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循环

3.土壤微生物 4.土壤细根系 5.改善土壤环境

火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森林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气体:CO2CO、硫化物、臭氧、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微粒物质 2.烟雾的产量 3.空气质量和烟雾管理

林火对植物的影响

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对火的适应(种子对火的适应、叶子对火的适应、树皮对火的适应、芽的保护方式对火的适应、根的无性繁殖对火的适应、火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火烧迹地上植物的变化)

林火与野生动物

直接影响:伤害、致死(火焰、高温辐射、高温气流和烟尘、有毒气体、烟雾影响行动)

间接影响:1.改变栖息环境 2.改变食源(可食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质量改变) 3.影响种间关系(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4.间接影响程度(火烧频度、强度、面积)

林火对森林演替的影响

森林演替:指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所替代的过程,是森林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1.原生演替(火在原生演替中的作用表现在高强度的森林火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毁灭作用)

2.次生演替:包括群落的退化和复生。 (影响因素:树种的组成或种源、生境条件、林木发育期、火强度)

3.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

4.偏途演替

5.火顶级:用火拉维持的亚顶极群落称为火的顶级群落

林火对与景观的影响

A.景观结构:1.对斑块结构(斑块类型:干扰、残余、环境资源、引入斑块;斑块大小;斑

块形状;斑块密度)2.对走廊、网络和本底

B.景观多样性: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 2.干扰与物种多样性 3.林火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高

强度大面积火灾:降低景观多样性;低强度小面积: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多样

性;火烧能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景观动态:干扰作用力强度不同:弱度、中度、强度、极度

对景观生态反应产生四种结果:波动、可恢复、建立新的平衡、景观替代

D.景观功能:1.减少森林可燃物的积累,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2.改变水流路径;

3.改变水流的物质成分;4.造成土壤侵蚀;5.改变动植物的运动格局;6.通过破

坏森林,造成大气污染,并增大当地近地层风速。

E.景观格局

火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中的作用

1.高强度森林火灾燃烧使大量重型可燃物受热分解,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崩溃,促进了CO2CH4的大量释放,降低森林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功能

2.由于树木吸收的碳几乎有一半储藏在树叶、凋落叶中,森林经中、低强度火灾或计划火烧后,林地枯落物迅速分解,向大气中释放出CO2的速度增加

3.高、中强度火烧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林木长势减弱,引起系统生产力下降、降低森林固碳能力

4.火烧前几年,林地生物现存量下降,同样导致森林固碳能力降低

5.林火能够加速地被物分解,尤其能促进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林地地被物分解;林火还能提高地温,加速微生物活动,二者共同作用,增加了林地CO2释放量

6.某些火成树种形成的生态系统,经火烧后能够提高林地生产力,但生物量变幅不大,且这类生态系统所占比例少

7.对某些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低强度林火能够促进物质循环,改善生长、发育条件,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林火预报

1、预报类型: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火行为预报

2、预报因子:稳定因子(气候区、地形、土壤)半稳定因子(火源、大气能见度、可燃物特征)变化因子(可燃物含水率、风、空气温度、湿度、降水、连旱天数、雷电活动)

3、预报研究方法:学科基础(气象学、数学、物理学、其它学科和技术)、研究方法(火灾历史资料、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点火试验、综合法、林火模型)

林火监测

分为四个空间层次:地面巡护、瞭望台定点观测、航空巡护、卫星林火监测

林火阻隔

林火阻隔带:自然、人工、复合

自然阻隔带:林、牧区的河流、道路、农田形成的阻隔带

人工阻隔带:生物(林分阻隔带、作物阻隔带)、非生物

绿色防火:指利用绿色植物,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进等措施来减少林内可燃物的积累,改变火环境,增强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同时能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

A.特点:有效性、持久性、经济性、社会意义、生态意义

B.机理: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差异、森林环境差异、种间关系、物种对火的适应

C.防火树种选择依据:植物燃烧性、.抗火性、耐火性、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D.防火树种选择方法:形态判断、火烧测试法、火场植被调查法、实验测定法、综合评判法

E.防火主要技术措施:1、防火树种、灌木、草本及栽培植物的选择与培育 2、迹地造林 3、林中空地、疏林地等抗火耐火树种、灌木的引进 4、现有次生林改造防火林带 5、现存人工林的抗火抚育 6、营造绿色防火线 7、建立结构合理的林农间作防火体系

F.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树种选择、树种配置、营建方法、林带密度、造林整地、整地规格因地域和树种而异、栽植要求

G.改现有林为阻火林措施:清理林地、清除易燃杂草和灌木、抚育伐、补播补植、阻火林带的保护

黑色防火:人们为了减少森林可燃物的积累、降低森林燃烧型或为了开设防火线等而进行的林内外计划烧除。火烧后地段呈黑色,且具有防火功能

A.特点:有效性、速效性、经济性、生态影响

B.措施:1、火烧防火线 2、火烧沟塘草甸 3、烧除采伐剩余物(堆清、带状清理、全面点烧) 4、林内计划烧除

C.存在问题:认识问题、科学性问题、管理问题、人员培训问题

灭火原理与方式

A.方式:飞机灭火、机械灭火、以火灭火、人工灭火、爆破灭火、化学灭火、人工增雨灭火

B.灭火基本方法:冷却法、隔氧法、隔离法

C.飞机灭火:空中指挥、索降灭火、直升机吊桶灭火、机降灭火

D.以火灭火:1、特点(速度快、效果好、省时、省力、安全)

2、点火方法(带状点烧方法、梯状、垂直、直角梳状、封闭式)

E.人工灭火:1、利用自然依托 2、利用手工具

林火扑救方法

1.地表火(急进、稳进地表火)扑救方法:A.轻型灭火机具(顺风扑打低强度火、逆风扑打低强度火、扑打中强度火、多机配合扑打中强度火、灭火机与水枪配合扑打中强度火、扑打下山火。扑打上山火)B.森林消防车配合 C.地、空配合

2.树冠火扑救方法:A.利用自然依托 B.伐倒树木 C.用推土机 D.点地表火 E.选择疏林地

3.地下火扑救方法:A.利用森林消防车 B.利用水泵 C.利用推土机 D.人工扑救

扑火组织指挥

扑火原则:A.速战速决 B.因地制宜 C.“四先、两保”(先打火头、先打草塘火、先打明火、先打外线火、保证会合、保证不复燃)D.集中兵力 E.化整为零 F.抓关键、保重点 G.打烧结合 H.协同作战

迷山自救

迷山:进入林区迷失方向,既不能到达目的地,也不能返回出发地

迷山初期自救:如果在火烧迹地内,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走,就会走到火线边缘,再沿着火线走就可以找到灭火队伍。还可以在山顶向天空鸣枪、夜间可在高山顶上点火报警、白天可点火或者用小镜利用太阳光反射照向飞机巡护的驾驶舱引起阻止人员注意

迷山后期自救:判明方向 A.时针辨向法B.看树辨向法C.树轮辨向法D.北极星辨向法

火的两重性

用火条件和火行为的可控性、火是一种快捷高效经济的工具

营林安全用火:指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地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安全用火,并达到预期的经营目的和效果,成为森林经营的一种措施和手段

方式:A.计划火烧 在规定的地区内,利用一定强度的火来烧除森林可燃物或其他植被,以满足该地区的造林、森林经营、野生动物管理、环境卫生和降低森林燃烧性等方面的要求。

移动的火。 由于强度较低,烟是散步和漂移的,不产生对流烟柱,对森林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B.控制火烧 在一定的控制地段,将大量中度和重度的死可燃物集中烧除。只限于采伐迹地的采伐剩余物或林内可燃物移出林外的烧除。 固定堆积火烧或带状火烧。 火强度很大,持续时间长,能产生小体积的对流烟柱。

营林安全用火与森林火灾的区别A.定义上 森林火灾是失去人为控制的森林燃烧现象,火在森林中自由燃烧、蔓延和扩展;营林安全用火则是在人为的控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用火,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取得一定的生态、经济效果。 B.释放能量的速率不同 森林火灾是突然爆发式地大量释放能量,破坏森林生态的稳定,使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因子和生态因子发生混乱,长期不能恢复。营林安全用火则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进行的,即使是高能量的控制火烧,也是在人为控制下,将森林经营作业区内分散的采伐剩余物或林内杂乱物集中在一起烧除,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而是起到加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

用火防火

A.减少森林可燃物积累,降低森林燃烧性 B.开设防火线(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效益大) C.维护生物防火带用火

火在森林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

A.改善造林条件,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B.清理林内下木、杂草,防止或减少其与林木的竞争——起透光伐的作用 C.抑制次生树种,维护目的树种的生长——起除伐的作用 D.清除林内站杆、倒木和病腐木,改善林内卫生状况——起卫生伐的作用 E.营林安全用火在特定的林分内可起到疏伐的作用 F.火烧清理采伐迹地(堆积火烧法、全面火烧法、带状火烧法) G.作为次生林改造的一种措施和手段

火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方面的应用

A.促进死地被物、有机物的迅速分解,加速养分循环 B.火烧促进天然更新 C.火烧与森林演替 D.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 E.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F.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火灾现场: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和具有与火灾有关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

火灾现场分类:原始现场、变动现场

1、火灾现场调查:A.对象 最先发现起火的人、报警的人、起火时在现场的人、最先到达火场扑救的人、熟悉火场周围情况的人、起火单位的各级有关领导、起火前最后离开起火部位的人、其它有关人员 B.主要内容 对以上的人调查访问

2、火灾现场调查的方法和要求:围绕中心,拟定提纲;问话全面,不留死角(时间、地点、事情、人、原因、手段、结果);讲究讲话的艺术和策略。 要求“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合法”

3、验证证言

火灾痕迹

烟熏痕迹: A.证明作用 起火点、起火特征、燃烧物、燃烧时间、开关原始状态、玻璃破坏原因、证明火场原始状态

木材燃烧痕迹: A.形成及种类 明火燃烧痕迹、辐射着火痕迹、受热自燃痕迹、低温燃烧痕迹、干馏着火痕迹、电弧灼烧痕迹、炽热体灼烧痕迹

B.证明作用 蔓延速度、蔓延方向、火场温度、起火点及起火原因

液体燃烧痕迹: A.特征 燃烧轮廓、木板的褪色和轻微碳化、低位燃烧、烧坑烧洞、呈现木材纹理、人体烧伤

B.检测和采取 嗅觉感知、采样选送

雷击形迹: A.热效应及破坏作用 引燃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生理效应、静电感应作用、电磁感应作用、雷电波作用

B.检验 根据地形寻找、根据地面设施寻找

火灾现场分析

内容:1、火灾性质 2、起火特征 3、起火时间 4、起火部位和起火点 5、起火原因

基本要求:1、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2、既要重视现场中的各种现象,又要抓住火灾本质性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抓住重点、兼顾其他

基本方法: A.排除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分析火灾现场的步骤:1.分析火灾性质 放火的分析与证明、自然起火或失火的分析与判明

2.分析起火特征 阴燃起火、明火引燃、爆炸起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f9c907a0116c175f0e48a8.html

《林火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