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5-17 07:47: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4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5.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孟论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3.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暮云平。 (《观猎》王维)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__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2分)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

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上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欧阳修。(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无心朝政的状态。

B.滁州四季变化无穷的山水之景让作者陶醉其中,感到无限地乐趣。

C.选文第二段的内容突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本文与《小石潭记》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心境。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1—14题(8分)

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③,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④日,衣襕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说,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 ,不如张景一书。”

【注释】①柳开:北宋人。②任气:任性气盛。③主司:主考官。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④引试:面试。⑤襕(1án):古代的服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柳开少任气( 2)主司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欲以此骇众取名。

13.根据文意,在文末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文意通顺。(1分)

柳开 ,不如张景一书。

14.文中柳开的任性气盛和张景的 形成强烈的反差,具体表现在两人应举举动上的差异,柳开是“ ”,而张景是“ ”。(4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不要空喊读书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惟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末,有时候才能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苏东坡读书过目不忘,然而他在翰林院读《阿旁宫赋》时,反复读到四更天。旁人觉得他过于辛苦,他却不觉倦意。乐在其中。王羲之的书法名扬天下,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密不可分。

⑤( ),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对人脑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⑥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⑦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绝不会的。我们主要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⑧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有人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⑨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有删改)

15.下面最适合填入第⑤段括号中的一项是( )。(2分)

A.所以 B.可是 C.总之 D.于是

16.阅读第②段,作者针对 这三种人提出了“不要空喊读书”。(6分)

17.第④段中使用王羲之的事例是否恰当?阐明你的理由。(3分)

18.以下文字放在文章的第 段和第 段之间最合适,理由是

。(4分)

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定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22分)

我是吴宓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抄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写着参考书、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钱穆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抄写小纸条。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mù半是嫉妒地抱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像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李赋宁……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课堂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学生BBS上,不久前一个女学生略带羡慕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廷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而钱钟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都不到位。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老师”的吴宓“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陕西老家①,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有删改)

(注释)①彼时正值文革期间,吴宓成为了大罪人,受尽苦难。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

21.根据文章内容,第③段加点词语“潇洒”在文中具体指

。(3分)

22.文章第⑤段“他像一座钟”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4分)

23.第⑧段中说“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将“类似的故事”概括在下列横线上。(6分)

1

2

3

24.文章第④、⑥、⑩段都整段写到学生对吴宓的回忆或评价,是否是多余?请说明理由。(4分)

25.联系全文,以下对第⑫段划线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宓弥留之际的呼喊表达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

B.“据说”表明是传闻,用传闻留下悬念,暗示吴宓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C.吴宓弥留之际反复强调“我是吴宓教授”体现了他对于无法从事教学的不甘。

D.作者用该句作文全文的结尾,表达了他对于吴宓的同情之心。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6—27题(11分)

本书简介: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国首档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影响巨大。本系列图书根据该节目撰写,约请国内著名汉字专家、文化学者担当顾问,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官方词库中,收录易读错、易写错、易理解错的常用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阐释和辨析,对读者提升认、读的准确性,加深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大有裨益。

本书除释义之外,注重延伸:“辨析”部分分析字词易错的原因:“起源与演变”部分探寻汉字的前世今生,解析汉字流变过程;接着的“例句”部分大多摘自名家名篇;最后还有“字里字外”部分讲述词语背后的文化趣闻故事。

文字是民族的文化基因。本书秉承“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一宗旨,让读者领悟汉字之美,品味汉字之妙,感受汉字之海的广阔与深邃。

2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引起广大师生的热议。如今出版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书。看了该书简介后,你认为该书封面的设计好不好?请你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写出一条理由即可)。(5分)

27.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将下列各项排序,使“心有余悸”一词的编写符合该书词库要求。(6分)

心有余悸( )( )( )( )( )(

A.我至今心有余悸,只能说明我不坚强,或者说我很软弱。 ——巴金《随想录》

B.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回想起来依然会感到害怕。

C.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悸”说解为:“心动也”。

D.只适用于事后感到害怕的情况。

E.唐韩愈写道“既进,观顾怖悸。”其中“悸”指因恐惧害怕而心跳加速。

F.现在的“心悸”可以指心里害怕,也可以指心脏跳动加速、加强等,是医学术语。

四、写作(60分)

28.题目:这个日子令我难忘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回看射雕处

4.尚思为国戍轮台 5.沙鸥翔集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6.(2分)关汉卿

7.(2分)C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 -10题(8分)

8.(2分)醉翁亭记宋

9.(3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10.3分)A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11.4分)(1)喜欢(2)同“悦”,高兴

12.3分)想要用这样的举动惊动众人博取名声。

13.1分)千轴

14.4分)谦逊内敛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衣裥自拥车人) 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15.2分)B

16.6分)缺乏读书习惯怕读死书(不敢也不肯读死书) 懒惰

17.3分)不恰当。本文是针对“读书”展开论证,本段的事例也应该围绕读书,王羲之虽然勤学苦练,但是练书法,而非读书。

18.4分)⑧⑨文章针对三种人展开议论,从最难办的人写到最好治的,段落间是从主要到次要的关系,所以应该放在第二种人之后。

19.3>要一字一句认真读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5(22)

20.2分)慕

21.3分)吴宓写满满一黑板的板书、讲课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全凭记忆,不需要看讲义

或笔记

22.4分)比喻要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吴宓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特点,就像钟的运作一样,分秒不差

23.6分任写三件事即可)

(1)吴宓为学生挡车让她们安全过马路

(2)课堂上,吴宓总会跑去找凳子给站着的女同学坐

(3)课堂点名时,吴宓点到好听的名字会情不自禁地赞美

(4)生活不宽裕的吴宓很舍得请学生吃饭

24.4分)要点:用这些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的学生的回忆或评价,从侧面衬托出吴宓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等特点。也写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给学生的印象)之深。

25.3分)B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6 - 27题(11分)

26.5分)认为好的答题要点:把封面中的“趣味”、中间部分的笔画偏旁等与内容简介联系起来,认识到封面突显了简介中的内容。认为不好的答题要点:把封面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央视热播节目”等与内容简介联系起来,认为封面突出的并非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27.6分)BDCEFA

四、写作(60分)28.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上海市2015年中考一模作文及范文(徐汇区):这个日子令我难忘

范文1

为美术老师所写的文章很幸运地刊登在了报纸上。却在课间忽然听到同学唤我:“***,美术老师找你。”班里的喧嚣漫成一片,我既质疑又隐隐地未听清,只待反复地询问才欢欣地走出去。而心中怀冀着略略的不安和羞怯。

  美术老师依然是笑,而我却在她的温和的话语里涨红了脸——果真是文章的事,她还亲手制作了礼物并写了回信送给我。我接过那张叠得规整的纸,只感觉手心微微地向外沁着汗,只是反复地轻念着:“谢谢。”而后像是飞一样的落进了喧嚣的教室,迅速地穿过那些说说笑笑的人群,深吸着翻开了纸。那一刻,眼角是微微雾气的朦胧,只感觉心中猛一阵颤栗。那些字字句句,那张精致的书签打破了我许久以来的缄默的心,终于被这些温热撼动了尖锐的冰山边角。这些是我生命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事实上,我的沉默,我一说话便脸红笨拙的性子,都使得我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便仿若只是漂浮游荡的尘埃,找不到根脚的失落。少时与老师的亲近,却也只能算作机缘巧合,勉强算得过的成绩如同海边的浪,将我一下下地推向老师,推向那些勉强支吾过的谈心。然而美术老师,她便好像本来就是与我们同样的人,从我们之间并没有生出那些浓密繁杂的距离。即便是在那高高的讲台之上,我却仍能看得见她眸子里的晶亮。

  从西门的垃圾车旁路过,总看见那些杂乱的垃圾上落着一朵朵枯萎了的花和大片大片露出边角的花篮。尽管那里未曾载着我送出的礼物,心中却也着实有些悲凉——这些便尽是荒芜了,被弃置的心意。而美术老师,她会真正在意学生的每一份爱,只当做人生最庞大的美好来珍藏。其实尊敬与爱戴,从不需要以刻意的伪装来换取。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完美面具背后的一张张形形色色的脸。我想我听得见,美术老师从心底爱每一个孩子的声音。

  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爱。我们的感动,也来源于爱。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天捧在手心里一字一句读下去的纯净与温暖。

范文2

  赤脚走在记忆的沙滩上,驻足回首,在夕阳的照映下,那一只只贝壳熠熠生辉,我捡起那枚闪得最亮的贝壳,看着它,记忆便如涟漪一般荡漾开来……

  那天,母亲的唠叨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我已厌烦她的没完没了,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她的关心。终于,战争爆发了,我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冲出了家门。

  大街上,我漫无目的地踱着。突然传来“冰糖葫芦……”的吆喝声,我循声找去。看到一位大爷,手里拿着一根杆子,上面插满了一串串糖葫芦,那一个个圆溜溜的大山楂披着金黄色的糖衣,像一个个被挂起来的小红灯笼,晶莹剔透。我不禁咽起了口水,那可是我儿时的最爱呀!我买了一根,迫不及待地放入嘴中,一种酸酸甜甜的感觉顿时在口中荡漾开来。我仿佛又看到:小小的我,蹦跳地拉着妈妈的手来到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前,嚷着让她给我买,可她却说那不卫生,于是我拼命地拽着母亲的衣袖,不依不饶,终于得手了。一会功夫,一串冰糖葫芦不见了,而我却是满嘴通红,满足使我“咯咯”嘻笑。母亲看着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兀地,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一直以来,母亲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我,是她的唠叨使我努力奋进,是她的唠叨使我坚强不屈,更是她的唠叨让我谦虚沉稳。

  我转身,朝着家的方向飞奔,我知道一颗受伤的心正等待着抚慰。快到家门口,我停住了。母亲正在门口打转转,满脸的焦急和不安。我愧疚地望着她,她忽然看到了我,眼里闪过一丝惊喜,笑容随即荡漾开来。好久没这样近距离的看母亲了,我发现母亲苍老了许多,两鬓的黑发中也掺杂了丝丝银色,是那么地刺眼。眼睛湿红了,我连忙跑上前去,一把抱住了她,含着泪低语:“妈妈,我错了。”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轻声地说:“妈妈早就原谅你了。”

  心头在升温,我想,如果时间可以停止的话,我希望留在这一刻,永远,永远……

  这是一枚最亮最美的贝壳,我将它轻轻收入盒中,我想,等我长大了,再次看见它,定会想起这个难忘的日子,我的心也将再次温暖,因为我懂得:无论何时何地发生怎样的事,母亲永远陪伴着我,支持着我,不离不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6d63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e.html

《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