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3-05-16 01:33: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及发展

【摘 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之源头,经过千年的演进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在诸多年画艺术里独树一帜。作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亟待我们对其在文化学、美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诸多方面做出深入研究。

【关键词】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

朱仙镇位于开封市南20公里处,在古代与景德镇、佛山、汉口合为我国四大名镇。相传战国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后有岳飞在此大破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而今享誉海内外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更是历史悠久,为中国木版年画之源头。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北宋年间,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加上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这些都为年画艺术的兴起与迅速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年过节贴“年画”(宋称“纸画”)在北宋时蔚然成风,以此祈求消灾避祸、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但随着北方外族入侵,北宋政治腐败、经济没落,都城汴京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从此一蹶不振。明清时虽有复兴但终归没有了作为国都时的辉煌。据资料记载到20世纪初,朱仙镇年画商号留存70余家,至民国初年,更是锐减到40余家。抗日战争前夕,朱仙镇年画商号为了生存多迁至开封城中的书店街、大南门、西大街、东大街、土街一带。 随后开封沦陷,古城经济越发萧条,各大年画商号纷纷倒闭。时至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封及周边地区的年画作坊所剩无几。此后一些年画艺人及美术工作者做了一些恢复年画生产的工作。但好景不长,50年代,木版年画被列为“封建迷信”,禁止印刷。无数珍贵的祖传雕版作为“四旧”被烧毁,年画作坊主则大多被划为地主打倒。尽管曾有人私藏了一部分木版,但经过“十年文革”的洗劫,也荡然无存、损毁殆尽,本来就满目疮痍的年画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朱仙镇年画也在濒临失传的情况下苏缓过来。在姚敬堂、张廷旭、张继中等年画优秀传承人的努力下,抢救、整理了一大批古版年画品种。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创作了一批反映当下时代风貌的新年画,如“香港回归”、“迎奥运福娃”。国内许多像冯骥才先生这样有责任的文化人为朱仙镇年画的复兴做出了积极努力,终于在20061月,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朱仙镇木版年画抢救工程才刚刚拉开序幕,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4dbade80eb6294dd886c68.html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及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