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doc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 的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 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PPT演示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 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 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无不让你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 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 文体常识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 的《与朱元思书》
文学常识
;也可以写景,如吴
1)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 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 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 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 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 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 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 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 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 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 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 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 鼻祖”,著有《谢康乐集》。
2. 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 的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二、 朗读 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1. 学生通过视、听觉的角度用心聆听录音范读。 (要求:感受字音、感受语感、感受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 u其奇者。
2. 分男女小组竞争式朗读课文,对方加以评价,老师点评。 3.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 4. 学生齐读课文。 三、 自主译文 --- 感受文章的画面之美
1•小组合作探讨,自主译文。
山水中包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经常谈论。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 泉明净见底。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 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 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这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 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2.学生独立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总分总的进行整体感知。 (演示) 四、 品析表达——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
1. 带着美去寻找美。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 度,用“这里有 美,你看 _____________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角度提示:山 水交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例:
其一: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仰视,巍峨的山 峰耸入云端;俯视,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 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放眼看 去,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 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 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 响)。
2. 带着美去升华美。
老师引导学生概括文中景色之美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 的?
四季之景晨昏之景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 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 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五、 拓展提升一一表达心中之美 1. 诵读课文,读出心中之美。
根据课文的结构和描写对象背诵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之美。 学生根据背诵技巧自由背诵课文。 分男女小组背诵课文,表达心中之美。 全班背诵课文,提升心中之美。 2. 拓展练习,表达心中之美。
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 描写,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100字左右。
雾气渐渐地消散,猿猴的长鸣、鸟雀欢愉的歌声回荡在山林间。傍晚的夕阳 即将沉入水底,淡红的余辉映照在水面,鱼儿仿佛想饱览夕阳的风采,竞相越出 水面,却不知夕阳的余辉给它们镀上了闪亮亮的光彩。
展示学生先学作品。
学生欣赏图片,用心感受画面之美。
老师举例,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学生自己捕捉景物的特点,练习描写。 学生回答,表达心中之美。 六、 布置作业
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抓住景物 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 七、 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倾听着陶弘景为谢征描绘的江南美 好山水风光,跟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 以感受的纯净和平和。让我们为这份无尽的美丽而陶醉、而感动吧。 八、 板书设计



总引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仰视 -------- 高峰如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一一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J晓雾---猿鸣
晨昏之景 1夕日----沉鳞
抒怀——欲界之仙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17b0f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87.html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