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4-06 01:05: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一)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的一项是( )

A.长沙金井茶的历史可追(suò)到我国宋代,传说赵匡胤带兵平定湖南,途中金井镇,农户献给他们一大包绿茶,赵匡胤非常喜爱,从此,这里的绿茶声名远播。

B.鹳鹊楼又称鹳雀楼,因时有鹳雀(xī)息其上而得名,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府城;后倾圮,其(biǎn)额移至城楼上。

C.的暴雨带来了丰(pèi)的降水,植物种子纷纷发芽、生长,往日死寂的沙漠不久就变成了(xuàn)丽的花海。

D.英雄精神既体现在(chà)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lěi)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几十载的航天人。

【答案】D

【解析】A项“(suò)”应读“”;B项“(xī)”应读“”;C项“突如奇来”应为“突如其来”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一项是( )

麻石小径,青瓦雕花,一条太平老街串联起星城的新老时光;朱梁画栋,,一座天心古阁化身长沙最古雅的画;吟唱潇洒诗句,轻拂江风,杜甫江阁定格成一枚的城市符号。火宫殿里尝湘味,贾谊故里辨古今,千年简牍品历史,白沙水净啜香茗……这一切都令人

A. 美轮美奂 B.璀璨 C.隽永 D.流连忘返

【答案】B

【解析】B项中“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修饰“江风”不恰当

3.下列语句中语病的一项是( )

A.浏阳蒸菜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浏阳本土传统蔬菜的销售和深加工。

B.通过全球供应链网络,使步步高已为其线上线下平台引进上千个单品,这些商品来自35个国家。

C.随着“明厨亮灶”工程的推行,长沙市有大约1.2万个左右的餐饮单位安装了视频厨房或进行了透明厨房改进。

D.此次长沙数字光电烟花秀既极具画面感,又充满时尚感。

【答案】 D

解析A项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C项语义重复。D项正确。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的一项是( )

①白沙井有四眼,由南往北依次编号为一、二、三、四。

②常有人为争水打架。

③还有就是白沙井里的水,白沙井水简称沙水。

④一是湘江,有人专门挑湘江河里的水卖,湘江的水简称河水。

⑤长沙有自来水之前,长沙人喝的水主要来自两个地方。

⑥于是,当时政府下了一道通告,规定每号井分别为不同类型的人专用。

A.⑤④③①②⑥ B.①②⑥⑤④③ C.①③②⑥⑤④ D.⑤②⑥①④③

【答案】 A

【解析】⑤句总起,“一是”和“还有”分别排二、三,然后重点介绍“白沙井水”,⑥句的“每号井”接①句的“四眼”。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的一项是( )

A.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北方有赏花灯、吃元宵等习俗,南方有吃汤圆等习俗。

B.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有吃粽子、喝菊花酒等习俗。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诗中写的是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D.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最后一天,有吃年夜饭、守岁等习俗。

【答案】 B

解析]端午节没有“喝菊花酒”的习俗。

6.综合运用(共6分)

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某校拟开展以“探寻长沙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活动。

(1)【了解历史名人】长沙的很多景点都与历史名人有关,如贾谊故居。请你从以下诗句中选出与贾谊的诗句( )(只填序号,2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②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④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2

【解析】①项出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②项出自刘常卿《长沙过贾谊宅》,,③项出自王维《终南别业》,④项出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介绍人文景点】长沙有很多人文景点,它们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独特的人文特色。请从“橘子洲”“岳麓山”“炭河里遗址”中任选一处,写一句宣传介绍的话,要求能突出人文特点。(2分)

【答案】示例一:橘子洲,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示例二:炭河里遗址,五羊方尊揭开神秘面纱的地方。

【解析】(评分说明:共2分,抓住景点人文特色1分,语言表述1分。橘子洲毛泽东,岳麓山岳麓书院、爱晚亭、黄兴墓、登高路等,炭河里遗址一五羊方尊)

(3)【拟写新闻标题】下面是学校团委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它拟写一个标题。(2分)

本月12日和13日,在校团委的组织下,我校开展了以“探寻长沙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全体同学兵分几路,分别参观游览了橘子洲、岳麓山、杜甫江阁、贾谊故里、炭河里遗址等多个历史文化景点。这次研学旅行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长沙的历史文化,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答案】(3)我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解析】评分说明:点出对象1分,概括事件1分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生死”是人们常常谈及的话题,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这样的诗句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人生自古谁无死?。

(2)“知己”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是这样描述“知己”的重要性的:,。

(3)“哲理”是古诗词中经常提到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就用一句“,”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答案】 (1)留取丹心照汗青(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名著阅读(共5分)

8.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中,的一项是( )

A.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记录;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这里的“大规模的转移”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C.《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史沫莱特写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D.《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答案】 C

【解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故C项不正确。

9.“扬弃”的方法是我们正确品读文学名著的方法之一。以现在的思想和观点来看,《水浒》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中,我们需要“弃”的是什么?(3分)

【答案】(1)血场面的描写(2)打抢等情节 (3)不问青红皂白的所谓的“哥们义气”

(4)“替天行道”旗帜下的伤害无辜等做法。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在熟悉《水浒传》的基础上,用现在的思想和观点进行解读“弃”的内容。考生应该认识问题、表达看法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考生的自主性的阅读体验,它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必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不然,就成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公元842年,北方回鹘族向南骚扰,北方边民流离失所。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特作此诗。②金河:泛指北方边地。③虏弦开:指北虏发动军事骚扰活动。④仙掌:长安城建有金铜仙人舒掌托起承露盘。“仙掌”指此。⑤长门:指长门宫,失宠者幽居的地方。⑥水多菰米岸莓苔:“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的两项是( )

A.古代的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本诗中的“早雁”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都有一样的特定含义,表达的都是相同的情感。

B.“惊飞四散哀”中的“惊”“飞”“哀”等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仙掌月明孤影过”一句中,“明月”与“孤影”两个意象互为映衬,写出了一种幽静与超脱的意境,给人一种超脱凡尘的空明之感。

D.“岂逐春风一一回”中的“回”字是写大雁秋来春返。“岂”字暗示了大雁无家可归。

E.本诗通篇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事,句句写人。

【答案】AC

解析】:A项本诗中的“早雁”是比喻流离失所的各族人民的漂泊生活,面“归雁洛陶边”中的“雁”是传递乡音的使者。C项中“明月”与“孤影”两个意,写出一种孤寂与悲凉之感。

11.诗歌中的“早雁”比喻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早雁”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地人民。(2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对北方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2分)

【解析】从注释①可看出,敌人犯边,边民受害,纷纷南迁,流离失所,所以“早雁”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地人民。诗句描写了在北虏的骚扰下早雁四散惊飞,哀叫连连,飞过长安,飞到潇湘,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对北方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梅直讲:梅尧臣,北宋诗人,曾任国子监直讲。本文为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信。②升斗之禄:微博的俸禄。③执事:指梅尧臣。④容:疏通关系。⑤属:通“嘱”。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有梅公者,从之 / 皆若空无所依(《小石潭记》)

B.其后壮 / 有所广(《出师表》)

C.天下之士,群于礼部 / 后狼止而前狼又(《狼》)

D.有大贤焉而为其 / 以有先生(《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 C

解析】:C项都是“到达”的意思。A.交游/游动: B.更加/好处: D.学生/只是。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欧阳公亦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情(《曹刿论战》)

C.家贫,无从致书观(《送东阳马生序》)

D.咨臣当世之事(《出师表》)

【答案】A

解析例句与A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是“根据,按照”;C项是“”; D项是“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答案】(我)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苟且于富责之中,也不能空守着贫贱。

【解析】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关键字词不能译错。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15.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的原因是什么?苏轼认为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情?(5分)

【答案】 因为苏轼文“有孟之风”。(2分)苏软认为能够结交像欧阳修、梅臣这样的大人,并有机会向他们学习,成为他们的学生。这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情。(3分)

【解析】从文中“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可以看出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的原因是因为苏轼文“有孟轲之风”。苏轼在文中说自已早年就仰慕欧、梅之风采,苦于不得见,今一朝得见大贤而为其,则亦足恃矣所以,对东坡来说,能够结交像欧阳修、梅臣这样的大人,并有机会向他们学习,成为他们的学生。这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情。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

祈福纳祥话如意

①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如意,幸福来临的器物。它取材广泛,普通一点的,用竹、木、铁、石制作;高贵一点的,作为高档的陈设和礼品,就用金、银、珊瑚、犀角、玉石,或熔铸或雕琢,精工细作。

②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③如意的制作工艺复杂,有平雕、浮雕、镂空、单镶多镶等高难度技术。制作如意的工匠们也往往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发展创造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装饰造型手法,心思巧妙,让人惊喜连连。龙凤、花卉、桃果、灵芝、蝙蝠等寓意吉祥,是最常见的图案。还有其他很多如意图案,取吉祥字的谐音,然后用谐音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各种瑞相、瑞兽在如意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再为如意配以各种美丽繁复的“结”装饰,如盘长结、铜钱结、蝴蝶结、喜结、寿结等,视觉效果更加和谐,更增添了如意的韵味。

④如意的历史也是悠久而丰富的。“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如意是何时从印度传到我国的,无据可考。《晋书·王敦传》载:王处士喝酒喝得高兴时,喜欢吟诵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边吟边用铁如意敲打玉唾壶,意态朦胧之中竟把唾壶击个粉碎。可见,魏晋南北朝开始,如意就得到了很普遍的使用,开始成为帝王和达官贵族的手中之物。

⑤此后,如意在我国的工艺史中从未间断,且发展迅速,数量、种类、级别均数不胜数。唐代如意柄首最常见为三瓣卷云式造型,数量不多,但用料、錾刻十分用心。

⑥到了明、清,如意的实用性更加淡化,成为了一个工艺成熟、产量颇大的工艺品门类。如意的基本造型没有改变,而是在整体设计中加强了细部的揣摩。其中,清代如意的用料巧妙,装饰、工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民间,厅堂正中会陈设大型如意,示意“福祉在堂”。富贵人家会选用陈年老木或者玉如意陈列正堂,镶饰碎玉或贵石的小型如意则摆在各妻妾的房间或者作为馈赠之物。在皇家贵族,凡值年节、皇室寿辰等,王公大臣必进如意于朝。皇族也会用如意赏赐王公大臣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历来将如意视为吉祥之物,可把它作为礼品相赠。

B.如意从印度传入我国之后,在魏晋南北朝就开始得到普遍使用。

C.三瓣卷云式造型是唐代如意柄首最常见的造型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料、錾刻十分用心。

D.在明代,如意的用料装饰、工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它的基本造型没有改变

【答案】D

【解析】从第6自然段可知,清代的如意才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7.下列说法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如意,属于事物说明文。

B.第②段“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如意的形状特点。

C.第⑥段“到了明、清,如意的实用性更加淡化,成为了一个工艺成熟、产量颇大的工艺品门类”一句中,“更加”二字不能删除,否则会影响原文意思。

D.本文介绍如意时先介绍取材,再介绍形状、制作工艺和历史。

【答案】B

【解析】B项说明方法“举例子”表述有误,应为“打比方”。

18.请你根据上文有关如意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链接材料】大年初一,李月随父母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精心准备了一个雕有鲶鱼图案的如意送给老人,以示祝福。

(1)李月父母为什么要送如意给爷爷奶奶?(2分)

(2)鲶鱼图案有什么寓意?(2分)

【答案】(1) 如意象征吉祥如意,幸福来临。(2 分)(2) 鯰鱼图案谐音“年年(鲶)有鱼”或“年年(鯰)如意”。(2分)

【解析】从第一段开头可以看出“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如意,幸福来临的器物。”送鯰鱼图案注意谐音

“年年(鲶)有鱼”就行了。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①大雁的意义是翱翔,江河的意义是奔流,可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经常有人会怎样问我。而我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②一般而言,儿童和少不太会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人也不会问,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在他们那儿,人生是一份责任。

③是的,对大多数中年人来说,人生就是责任,对上一辈、对儿女、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怎么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④而在一些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世上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住自己。

⑤这就大错特错的。我觉得,人生的意义至少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及时享受、自我愿望得到满足,这是“纯粹的自我感受”;承担起对家庭、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这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对社会尽责、为多数人造福,这是“社会和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林肯的人生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爱迪生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功的全世界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只从纯粹自我的感受去追求所谓的人生意义,那么他到头来一定所得极少,最多也仅能得到三分之一罢了。

⑥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治方式,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其意义在于承担。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也很高尚!这样的人,值得钦佩。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通过“大雁的意义”“江河的意义”,引出“人生的意义”这一话题。

B.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由三部分构成,如果只考虑个人感受,那么人生意义是不完整的。

C.文章第③④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肯定大多数中年人的责任意识,批评一些年轻人的享乐精神。

D.文章通过层层分析,得出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的结论。

【答案】 C

【解析】第③④段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

20.如果要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加一句话,下面的一项是( )

A.袁隆平的人生意义,体现在解决了饥饿、实现了温饱的全世界人身上。

B.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意义,体现在翻身得解放的全中国人民身上。

C.邓稼先的人生意义,体现在拥有“两弹”、从此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身上。

D.海伦·凯勒的人生意义,体现在与黑暗抗争、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的人身上。

【答案】 D

[解析] D项论据体现海伦·凯勒个人与命运的抗争的精神,不符合“对社会尽责,为多数人谋福”的观点。

21.如何理解结尾段“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也很高尚”这句话?(4分)

【答案】21.一个人即使权利小、财富少、地位低、没有高贵的生活方式等,只要他能勇于承担责任,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样的人生就有意义,这样的人也是高尚的人。

【解析】从⑥段“权力、财富、地位、高贵”等方面理解“卑微”,从人生的意义在于勇于承担责任理解“高尚”。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父亲的请帖

①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②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③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④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⑤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一一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⑥“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⑦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⑧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⑨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怎么办?”

⑩“他点不点头根本波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⑾“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⑿“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⒀“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起来。

⒁“那我回家。”我不忍了,“他肯吗?”

⒂“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他还是不吐口”。

⒃“可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⒄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

⒅“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

⒆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不知父亲看到会怎样。总之一定不会高兴吧。不过,我也算是尽力而为了。我自我安慰着。

⒇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表示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的梦想,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21)婚期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的发现我们这一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22)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

(23)“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咱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

(24)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着一个我最熟悉的方向一我的家。

(25)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26)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

(27)“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

(28)“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爸还会下请帖?”

(29)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雪。

(30)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情节

父亲的表现

“我”的表现

第一次领男友回家

与母亲商量婚事

还是不松口

结婚日主动回家

真正了解了父爱

【答案】22.①对男友摆架子/-言不发/叫我滚 ②吵架/吵了个天翻地覆 ③给父亲发请帖 ④扫雪/用特殊方式表达父爱。

【解析】小说情节梳理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往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2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雪。

【答案】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的方式。父亲“站在院子里”“不回头,也不答话”“掸着冬青树上的积雪”,这些神态和动作,既表现了父亲一贯的“沉默”“摆架子”、固执和倔强,也可以看出父亲在掩饰着自己保强下的“温柔”。

【解析】此类赏析题,首先要判断是何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再分析在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作用。从句中可看出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爸爸“倔强”等性格和“父亲在掩饰着自己保强下的‘温柔’”。

2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两项是( )(4分)

A. 文章叙述了从“我”和父亲争吵而离家到被父亲感动而主动回家的过程。

B. 从文章开头段“圣旨”“龙颜”等词语可以看出父亲独断、专横的性格。

C. 由于“我”的冲动,激化了父女矛盾,“我”为此一直深深自责,并想尽办法弥补。

D. 父女矛盾的解决,母亲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她的努力下,父亲终于发话让“我”回家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写出了父亲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出对女儿的爱。

【答案】24. CD

【解析】C项“‘我’为此直深深自责,并想尽办法弥补”与文中内容不符。D项“父女矛盾的解决,母亲起到了关键作用”与文中内容不符,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父亲。

25.文章标题“父亲的请帖” 有何含义? 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就如何“真正理解父母的爱”谈谈看法。(6分)

【链接材料】 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母亲默默承受着,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儿子的心灵创伤。胡适小时候说了句“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了他一顿后,又心痛的舔儿子的病眼。林海英在小时候的一个下雨天“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去上学,她爸爸多次叫起未果,便抄起鸡毛掸子抽打女儿;后来又亲自给女儿送花夹袄到学校。朱自清在与父亲存在隔阂、“不相见已二十余年”时,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亲自到车站给儿子送行,后来还主动给儿子写信

【答案】标题理解: (1)比喻说法,是指父亲把从单位到家路面上的积雪扫得干干净净。(2)父亲用扫雪这种方式表达出对女儿的宽容,希望女儿回家。

“谈看法”角度提示: (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与生俱来的,大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2)父母之爱表现方式多种多样。(3)子女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要从父母的个性与处事方式上理解父母之爱。(4)子女要主动去掉些不好的习惯,锤炼自己的性格,酒养自己的品行。在遇到误解、隔阂甚至产生矛盾时,要主动反思自己。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含义一般是:

(1)表层含义:①分析标题中的重点字词。即从理解标题中关键词的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含义或作用。②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将其归纳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2)深层含义: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②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③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④分析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链接谈看法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积极、全面、深刻地看待问题。只要能结合文章主题(理解父爱)从两个或以上角度、层面看问题且言之成理即可得。

3、语言表述(共10分)

26.某校初三(1)班举行了一次“未成年人交通安全”讨论会,以下是发言内容节选:

同学甲:我觉得交通安全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比如横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要遵守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同学乙:是的,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其实很多路,上有天桥也有地下通道,但不少同学图省事就横穿马路,这太危险了!我建议上下学一定要走人行道。有同学虽然走人行道,但喜欢在路上吃零食、聊天、追逐打闹,这些都是不安全的行为。

同学丙:现在交通工具多种多样,可以坐地铁、公交,还可以骑自行车,但有些同学为了赶时间,经常坐摩托车,我认为要少坐、慎坐,迫不得已必须要坐就最好戴头盔。

同学丁:还有,现在很多同学坐私家车上下学,却不喜欢系安全带,这个习惯不好

请你根据讨论中的有效信息,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份倡议书。要求:①信息全面、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得体;③符合文体要求;④只需写倡议书的正文内容,字数不超过180字。(10分)

倡议书

初三(1)班班委会

2020年5月31

【答案与解析】评分说明:共10分

按以下情形给分

(1)信息全面、准确、有效共5分。其中“全面”是指有效信息不遗漏,2分:“准确”是指概括准确,2分:“有效”是指选取的材料有效,2分(2)语言简明得体,2分。(3)符合文体要求2分

文体要求包括①开头或结尾有倡议(时吁)”之类的表述,分:⑧主体内容有逻锁顺序,1分(4)字数不超过180字,1分,

四、作文(共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同学在讨论“陪伴”的问题,一位同学说:“有人陪伴是幸福的,它让我们远离孤独,能更深入地感受到亲情或者友情。”另一位同学说:“我们不是强调独立自主吗?过多的陪伴,有时候会让我们产生一些依赖的心理,不太利于我们的成长。”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解析】学生可写成记叙文,“写自己的经历、感受”或者“讲述身边的故事”。可写亲人的陪伴、老师的陪伴、朋友的陪伴,甚至物品、动植物、自然的陪伴;也可写自己或他人不需人陪伴、独立自强的故事。

学生也可写成议论文,对“陪伴”或“独立”发表赞成或反对的意见。

27.评分标准: (共 60分)

(一)写作范围符合写作材料的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较强的感染力或者说服力;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可以评54分以上直至满分,,

(二)写作范围符合材料的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可以评45分至53分。

(三)写作范围基本符合写作材料的要求,文章有中心,材料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条理基本清楚:书写比较工整,卷面比较整洁。可以评36分至44分,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36分以下:①写作范围不符合要求,完全脱离材料②有明显的观点错误:③文理不通:④结构混乱。

说明:①两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不计,扣至3分为止;②虽有文采,但内容空洞,没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者自己的观点,不能在第一等计分。 ⑤未写标题或者标题与内容无关的,扣1-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46b8025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c.html

《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