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初一期末记叙文阅读题)

发布时间:2020-05-21 09:16: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xx儿时

xx

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

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

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④“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

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不太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说法。

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你可以听京戏《梅玉配》《狸猫换太子》,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场正演着的《空谷兰》《火烧红莲寺》。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了。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倒在大人的膝头上睡着了。可是那时候大人真怪,总是推摇着你,不许你睡觉,而且说:

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

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儿睡觉?母亲说:

一来怕着凉,二来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啊!”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概括及内容梳理】

14.按顺序概括文中所写的的儿时乐事。(每件事不超过五个字)(3分)

【赏析】

15.文中第②③两段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试举一例进行分析。(3分)

【结合内容理解】

16.作者为小说《城南旧事》写序时,特意将本文作为序言的开头部分,下面材料是序言的

结尾部分。结合本文,谈谈对下面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

【参考答案】

xx儿时

30听鬼故事唱话匣子”③逛游艺园评分:

3分。每空1分。

31

示例:

抹抹嘴”“张望”“拔脚飞跑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盼望听话匣子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听话匣子带给我童年的快乐。评分:

3分。

32天真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那种纯真的快乐又是无可替代的,作者用反问的语气突出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珍惜,同时也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带套袖的xx先生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

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

“xx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

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

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

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

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

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

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

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

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21世纪

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15.“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什么印象?(6)

16.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2)

17.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4)

18.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4)

19.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4)

20.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423967d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4.html

《忆儿时(初一期末记叙文阅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