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徽州文化中某一现象为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3-01-10 16:57: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徽州文化,又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敦煌文化、徽派文化、藏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政治上大力提倡的“德治”和经济活动中讲求的“诚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

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人居的精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徽派建筑蕴含着徽州从唐宋之时崛起直至明清时期鼎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为研究建筑历史及建筑设计、技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例,对于当今建筑设计、构造的参考借鉴,乃至对于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徽派建筑通常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三类。

徽州人讲究“无山无水不成居”,重视房屋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集中反应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学倾向,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代表徽州人一种特殊的精神寄托,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文化受到了古典生态观中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外表具有宗教的神秘色彩,实质上体现了古代人们朴素的自然观和生态观,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也体现了对自然的顺从和适应。它们以最直接的方式与自然接触,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形式,定居地靠近水源及物质材料的获取场所,建造材料与营造方式都是当地所能获取的。

此外,儒家思想的宗法礼制文化、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道家老庄哲学、“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无一不在这些精美的建筑中体现出来。它们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宝藏;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其精神内涵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的功能。

然而现代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徽派建筑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古民居村落面临消失破坏以及一些优良传统的徽派建筑技艺的流失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中,片面强调经济开发和民族地区普遍的模式化发展,有意无意地使体现民族特征的传统文化丧失或被淡化,使民族关系中的某些潜在不和谐因素有所增长,对正受到冲击的民族传统文化没有相应的保护政策,也缺少鉴别、引导的社会机制,所以造成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优秀部分正在流失,

当代社会许多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正面临丧失的危险,应该制订相应的文化保护政策,在谨慎鉴别的前提下,对其实行必要的抢救和保护措施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使每一个人生来就处在某个社会群体中,成为该社会的一员,并浸沐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毫无选择余地地承袭这种文化,并又把这种文化传给后代,形成一种基因复制式的社会强制。就如同生物学中的进化一样,文化在

被传承的同时也在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284662a2f60ddccda38a0db.html

《以徽州文化中某一现象为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