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

发布时间:2019-04-09 07:34: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

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 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

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经济侵略的方式也在商品输出基础上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早期的经济侵略形式;B选项只体现出资本输出部分,没有商品输出部分;D选项是早期商品输出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要清楚地认识到一点:虽然垄断资本已经形成,但并不代表着原来的商品输出形式被抛弃,只是在原来商品输出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本输出,且资本输出的比例较高而已。

2.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A. 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 B. 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 D. 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税率

【答案】C

【解析】这两种要求均涉及到减免关税的问题,所以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都是不平等条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仅仅涉及到日本和美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

A. 增加税收额度 B. 降低官员薪俸

C. 裁减军队 D. 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

【答案】D

4.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其目的是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抵制洋商洋厂

C. 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 D. 挽救民族危机,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答案】D

【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改革上主要体现在维新变法上,维新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并不是推翻清政府,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的政治变革中没有涉及到抑制洋商洋厂的内容,排除B选项;C选项错误,维新派的主张是一种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妥协;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维新派的主张与目的。

5.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在华开设银行 B. 列强在华投资修路

C. 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 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的表现,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B选项在此之前已经出现;D选项从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就已经开始。

6. 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A. 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 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答案】B

7. 19世纪末,清政府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B. 清政府卖官鬻爵

C. 各地严重的洪涝灾害 D. 债务剧增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并不是当时的主要形势;C选项是自然因素,并不是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债务问题不是引起民族危机的主要问题。

8. 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 西方科技的传播 B. 重商思潮的影响

C. 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 改良思想的推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为解决因此加重的财政困难,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正确。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兴办事业单位热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其他三项也是因素,但不是直接因素。故应选C

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 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 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 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答案】B

【解析】A选项只是在经济层面上的影响,对社会进步影响不能说是最大的;B选项正确,社会新兴力量的出现才是资本主义带给中国最大的影响;C选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并没有阻止外国经济侵略;D选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并没有因此延缓。

10.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②④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赖广大人民群众,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项。

考点:早期维新思想

点评: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的依赖性,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软弱、妥协的一面,这些均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权利。”

材料三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向朝廷条陈大计,“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同时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

材料四“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张謇指出:“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之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令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忧。”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1)从材料一来看,清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3)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1)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巨额的赔款和外债使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大大加深。

3)现象: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加重了对工商业赋税征收,造成工商业发展困难,挫伤了工商业者投资的积极性。本质:清政府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1)从材料中“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可以看出清朝末年清政府调整了工商政策,具体来看主要涉及到的是一些近代企业,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放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2)从材料二、三的内容可以看出都体现出要求振兴商业的内容。主要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得清政府背负巨额赔款,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体现在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层面。

3)从张謇的言论中可以看出,虽然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对工商业赋税征收有所加重。这一现象造成了民族工商业发展困难,挫伤了民族工商业者投资的积极性。说到底还是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的不利影响,清政府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ccdc8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9.html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