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讲学稿(无答案) 川教版

发布时间:2019-08-12 05:17: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内容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重点1、孔子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2、“百家争鸣”的含义及代表性思想家。

难点1、孔子的政治思想。2、“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3、战国重要学派的基本观点。

一、预习回答:

1、记住孔子的名和字、生活年代及集中记录孔子言论的书。

2、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

3、记住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

4、适当背诵春秋战国思想家的名言名句。

5、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二、课堂学习与讨论:

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生产力发展;王权衰落,诸侯争雄争霸;各国进行改革等。变化的实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形成、确立。

2、春秋时期管仲既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孙武是军事思想家;战国有:法家商鞅,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孙膑。

孔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创立的

3、孔子 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word/media/image4_1.png 创办

丰富和完善

《论语》的价值 积累丰富的

形成原因

4、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

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课堂小结:

三、检测练习:

1.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思想主要体现在(

A.《春秋》 B.《诗经》 C.《论语》 D.《孟子》

3.春秋战国时期,最受秦国统治者青睐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右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块匾额。匾额题字中“仁”的思想源自哪一学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5.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

6.下列思想家中,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7.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8.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 A

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一次,孔子从外面回来,正缝家里的马棚失火,他没有问马的情况,而赶忙问道:“烧伤人了没有?”这体现了孔子的(

A.“仁”的思想 B.“君轻”的思想 C.“无为”主张 D.“兼爱”主张

11.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制度的理论来源是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法家 C.道 D.墨家

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2分)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分)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3分)

材料二 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

图一 公冶长书院(公冶祠) 图二 魏照每天为老师洒扫庭除

3)图一是潍坊人文景观之一,它位于哪个县(市、区)?你能用一句话简介公冶长吗?试试看。(2分)

4)图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打扫庭院)。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2分)

1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是什么?(1)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2)

2)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4)

3)请从古代中外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3)

四、疑问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d19d9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4.html

《2013级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讲学稿(无答案) 川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