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

发布时间:2020-06-12 01:2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

2.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科学实验法、自然观察法、调查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主要有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是 倾听行为培养、表述行为培养、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 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四大类。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有 反馈作用、诊断作用、增效作用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自由叙述评价法、观察评价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1.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写被称为 表达性言语 ,听、读称为 印入性言语

2.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是 发音器官的成熟、 语音听觉系统 的成熟和 大脑神经中枢 的成熟。

3.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 社会生活环境 的影响、 成人的语言观念 的影响和 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

4.儿童的语言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前言语阶段 阶段、 言语发生 阶段和 基本掌握口语 阶段。

5.儿童的前言语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 语音 核心期。

6.心理学研究表明, 4 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3-4岁以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呈现 扩展的 趋势,之后,趋势逐渐趋向 收缩

7.推广普通话的核心任务是 解决我国各地区方言中的语音问题,即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是指 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 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 ,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 语言教育的过程。

5.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   句子

6. 独词句的出现  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 词汇   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9. 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6.“××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7.“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8.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

(×)9.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10.语言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

(×)11.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13.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14.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15.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16.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7.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19.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

(√)20.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2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25.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 1.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 2.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 3.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 4.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 5.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 6.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 7.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 8.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 9.词汇量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而词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词汇的质量。

√ 10.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提出异议,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法意识。

× 11.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2.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

√ 13.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 15.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6.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 17.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

× 18.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线线等。

× 19.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阅读文学作品,让有兴趣的幼儿认读汉字或练习运笔。

√ 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名词解释题

1.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应当在认识世界、社会交往和生活中展开

2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为研究对象,即为幼儿能早期掌握母语(第一语言的习得)的听说进行训练和教育

3.语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社会人们约定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体系: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构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他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而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产生和存在。

4.言语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言语交际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是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的过程,是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语言的过程

1.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

2.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儿童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示范模仿法。2.视、听、讲、做结合法。3.游戏法。4.表演法。5练习法。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即收集教育活动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黄匡和儿童语言教育过程、内容、方法、效果等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的过程。

4.自由叙述评论法

自由叙述评论法是将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反响、判断等自由地说出来或写下来,通过口头语言或文字叙述的形式对教育活动加以评价的方法。

三、简答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有哪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2.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2.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简单音节阶段 连续音节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

单词句阶段 双词句阶段

初步掌握口语阶段 目标口语初步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倾听部分。(2)表述部分。(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4)早期阅读部分。

专门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什么?

主要包括学说普通话、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和早期阅读等方面。

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3.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是什么?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1)语言不是自发产生的。(2)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地域的、民族的、阶层的差异性。

2、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

3、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

(1)语言对思维过程有一定影响

①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记忆受语言的影响

②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离不开语言

(2)思维的结果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存储和传递

(3)语言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间接认识材料

4、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对象

1)听说轮换,及时反馈 2)词的应用 3)构成词句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对幼儿参与活动程度)。

2.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过程以及环境)。

3.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言语素质、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

5.什么是综合等级评定法?

是语言教育活动的一种评价方法。这一方法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确定评价指标的,既对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对活动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能够得到综合的评价信息。

8.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涉及到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 

3)社会因素。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1.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

1.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2.要注意儿童说话、朗读以及唱歌时声带的保护。

2.谈话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2)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教师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并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3)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

4)教师隐形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什么是语言能力?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3.语言中枢的成熟水平导致儿童语言能力有哪些差异?

开口说话的月龄不同;发音的清晰度不同;对周围语言刺激的敏感性不同;语言内容不同;语用方式不同;语言的兴趣点不同。

4.学话萌芽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的特点:(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

教育:(1)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2)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进行练习强化;(3)在行动中伴随着语言刺激,让婴儿学说话;(4)开展早期阅读,初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5.单词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2)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3)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重叠音。

教育:(1)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2)多跟孩子交谈,提供语言模仿的榜样;(3)自制或购买图书,促进婴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4)鼓励婴儿多开口,成人要耐心地倾听并予以回答;(5)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

6.双词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2)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3)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反抗行为”;(4)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于“词语爆炸”阶段;(5)处于双词句为主阶段,双此举增长速度加快。

教育:(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榜样和言语示范;(2)主动告诉婴儿一切问题,对婴儿的提问和讲述要正确对待;(3)倾听文学作品,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4)继续开展早期阅读指导;(5)在游戏中进行词语练习。

7.初步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基本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2)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4)疑问句逐渐增多;(5)语言常常使用结尾策略。

教育:(1)让婴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2)鼓励婴儿同班之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3)随时随地地帮助婴儿使用规范语言;(4)在游戏中练习讲话;(5)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8.目标口语初步形成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词汇量迅速增加,对新词感兴趣;(2)能抽象句子规则,常表现出系统整合的语言内化能力;(3)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4)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 “破句现象”;(5)言语功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准确的趋势。

教育:(1)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婴儿的语言经验;(2)欣赏文学作品,重复和理解作品内容;(3)组织婴儿进行谈话活动;(4)在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婴儿的语言;(5)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

9.学前儿童语音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培养学前儿童辨析性的听音能力

2)教会学前儿童正确发音

3)培养学前儿童的言语表情

4)培养学前儿童言语交往的文明修养

.0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10.学前儿童语法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2)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2.语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1)句子结构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表达内容的分化、词性的分化、结构层次的分化);(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3)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3.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

四、论述题

1.确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1.依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分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四大块,每个部分都包含认知、情感与态度、能力与技能三个方面。根据语言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是把教育目标中的各部分、各方面要求转换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内容,使儿童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获得语言经验。

2.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这里的语言特点指的是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语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这两个转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三个阶段,而是互相交叉的。因此在确定语言教育内容时,也须针对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既有交叉又有侧重。

3.依据不同活动领域的特点。

3.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早期阅读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前图书阅读经验。

  (2)前识字经验。

  (3)前书写经验。

  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

  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5.早期阅读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2)儿童自由阅读

3)师生共同阅读:师生一起阅读---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图书内容

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1.文学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感知和理解讲述对象

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4.听说游戏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

2)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4)儿童自主游戏

2.为什么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要进行随机语言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育活动的重头戏,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无须过多考虑语言能力的培养。儿童的语言学习仅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随机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如在数学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活动、体育教育活动中随机语言教育。

注意事项:(1)通过计划-操作-回忆的活动程序为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2)要避免语言教育的喧宾夺主,影响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3)鼓励儿童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为儿童提供规范的言语示范,鼓励儿童积极表达。

1.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语言产生于社会、存在于社会、发展于社会以及依存于社会。

0-3岁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了解婴儿个体语言发展的差异性

2.处理好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关系

3.要充分注意婴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4.处理好语言模仿和语言创造的关系

学前儿童词汇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

1.丰富学前儿童词汇。(1)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新词应以实词为主;(2)学前儿童通过与成人或同伴的自然交往来学习新词。

2.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理解词义。(1)让词和词所反映的事物同时出现;(2)借助有关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词汇的直观信息;(3)引导学前儿童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词义。

3.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词汇。(1)经常为学前儿童提供正确用词的典范;(2)针对学前儿童经常错用或误用的词汇及时反馈;(3)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使用已理解的词汇。

3.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2)视听讲做结合法。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都是为服务的,在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4)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

2.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哪几个流派?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三个流派: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论可细分为模仿说、强化说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可分为机械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说。机械模仿说,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次提出。它把儿童的语言看作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性模仿说在20世纪20-50年代很流行,对其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他们认为当儿童对某一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时,就会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选择性模仿。

(二)强化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斯金纳提出了“自动的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的概念。

(三)中介说。代表人物是汤勒曼、莫勒、斯塔茨等人。在行为主义传统的刺激-反应联结中加入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斯塔茨认为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这个体系说明了刺激和反应的传递性。

二、先天决定论。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主要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是指语言知识,即普遍语法知识。

(二)自然成熟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纳伯格提出的。其基本主张如下:第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第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第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认知说。以皮亚杰为代表,认知说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第二,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第三,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规则学习说提出者和赞同者主要有布朗、弗拉瑟 、伯科等学者。认为儿童具有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但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儿童用先天的语言处理机制,通过对语言输入的处理归纳出母语的普遍特征和个别特点。

社会交往说主要是布鲁纳、贝茨等学者的理论主张。他们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他们还认为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作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40bb0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3a.html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