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联网发展的环境分析

发布时间:2011-06-29 17:4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江苏物联网发展的环境分析

 

物联网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的兴起不仅是信息技术上的一次划时代性突破,而且会带来信息技术使用上的革命,在充分“感知”的智慧下,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方式。2009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启动之年,江苏物联网发展起步早于全国,已在国内形成了先发优势。在物联网发展意义被普遍认同并且得到国家层面支持之后,江苏物联网发展迎来了更加有利的环境,无论是政策、信息化基础支撑,还是经济、社会需求,都对江苏物联网发展形成了积极因素。

一、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作为能够引领科技进步和信息化革命的一项产业,物联网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抢占技术变革先机,部分国家已经制定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2004年日本、韩国等分别提出了“U-Japan”、“U-Korea”(“U”意为无所不在)战略,2006年新加坡公布了“智慧国2015”大蓝图,2008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并随后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2009年欧盟启动“物联网行动计划”等,都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突破互联网的物理限制,以实现无处不在的物联网络。发达国家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政策激励,对江苏在政策层面推动物联网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物联网发展主要依循“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的路线。在我国政府高度重下,政府推动的视物联网研发工作和相关支持政策已经陆续实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也于2006年作为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还将传感网以及传感技术的研发计划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2009-2011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中。工信部已经开始统筹部署宽带普及、三网融合、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并将物联网发展列为我国信息产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20103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20104月,工信部在首届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这些措施包括:一是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二是制定我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三是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四是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此外,中国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也已成立。该工作组将统筹规划传感网的标准研究,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力争主导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2010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将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2020年之前我国已经规划了3.86万亿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将对江苏物联网发展形成重要政策支持。

江苏针对物联网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9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无锡“感知中国”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和产业规划,力争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江苏省委已将传感网列为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2010年江苏重点实施的“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中,提出三年内要实现包括物联网在内的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翻一番,占全省工业比重上升到30%左右,成为江苏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增长点。无锡市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物联网发展的相关举措,积极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目前,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也已在无锡成立,无锡将成为我国首批“物联网城市”。此外,南京市已完成《南京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苏州、徐州等城市也在积极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和相关促进政策。截至20102月,江苏省已在物联网产业领域累计安排省级资助经费1.8亿元,带动项目总投入15.6亿元。在省级资助经费的带动下,江苏成功实施了21项物联网相关成果转化项目。这些项目覆盖物联网射频识别、传感器、芯片、网络、智能嵌入等技术的相关产业。来自政府的政策推动将加速物联网在江苏的发展步伐。

二、物联网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缓慢复苏阶段,各国都在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带动经济进入稳定复苏轨道。中国经济在经历危机冲击之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回稳上升的态势。由物联网带来的技术应用革新,将产生新一轮产业发展浪潮,有可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新兴增长点。目前,全球各国都将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到了“物联网”之上,物联网被人们看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全球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从经济周期理论来看,每次世界性经济危机都会催生出新技术发展,这种技术往往可以为大多数产业提供全新的使用价值,从而待到新一轮的消费和投资快速增长,以促进新经济周期的形成。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世界性的物联网浪潮正在逐步形成,成为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机遇,江苏物联网发展也将得益于这种“后危机时代”的历史性机遇。

在力求经济稳定增长的背后,中国及江苏经济更有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低碳化绿色发展的要求。物联网的研究运用为中国及江苏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创造了可能。物联网能够实现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是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深层次表现。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蕴含着丰富的行业应用前景,它是促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价值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方便百姓生活等方面都将得以体现。不仅如此,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群体,其自身也是一种迅速扩张的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社会投资、消费和就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本土竞争力。此外,前两次信息产业浪潮,我国都没有赶上,发展物联网也是我国赶超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从而可以把握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的主动权。

物联网的市场前景也被普遍看好。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 预测,到2020 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预测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到2015年将超过1万亿,到2020年将超过5万亿。可见,江苏物联网发展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物联网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对“物物”、“人物”信息联通的无处不在的需求,决定了物联网有极其广泛的运用范畴,具体到现实生活当中,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由物联网带来的便捷、自由、智能化和充分感知的生活世界,将使得每一个人从中受益,社会大众对物联网技术运用也将更加认同。物联网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应用,也有助于保障人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目前,物联网才刚刚起步,物联网技术率先使用产生的示范效应和社会超前认知,已经为物联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物联网的运用可以分为公共管理和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大领域。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电网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会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而医疗卫生、家庭、个人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应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技术、标准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大多产品还处于试验阶段,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应用。目前,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已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世博会、无锡硕放机场被成功应用;广东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实现的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即“不停车收费”)在2004年年底就已开通运营;上海已在多家大型超市及连锁店采取智能超市系统;北京2010年将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农业监控等领域试点应用;黑龙江省确定智能农业、数字油田、智能电网、智能环保等应用试点;海南省政府将物联网应用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相结合,重点实施一批信息化应用项目。这些物联网运用实例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并营造出物联网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物联网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除了政府层面的推动外,运营商、科研院所、民间机构也广泛地参与进来。中国传感网联盟正在筹划成立,这将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用户牵引、研究所与高等院校深度参与的技术产业联盟。在社会领域内,产学研的高度结合将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化进程,社会用户的需求将对产业发展形成准确地市场导向,企业间的合作将有利于形成技术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运用范围扩大、江苏物联网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以及中国传感网联盟将总部设在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将对江苏物联网发展带来更多的社会促进因素。

四、物联网发展的信息化基础分析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物联网是基于原有信息技术和产业基础之上的新一代信息化演进,社会信息化程度对于物联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规模化的产业,其所覆盖的范围不是单一的行业领域。这对通信领域、互联网领域的发展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主要国家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规模的推广和普及,为物联网的进一步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互联网网络建设方面,2009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8.2亿。截至2009年底,美国、日本和韩国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74.1%75.5%77.3%。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中国2009年互联网普及率达为28.9%。在移动终端普及方面,200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约46.5亿,移动终端普及率约67%。在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了90%,发展中国家移动电话普及率也已经超过了50%。互联网发展和移动终端保有量的增加为物联网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视频监控、二维码识别、商品信息查询等业务都可以得到顺利推广,无处不在的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应用能够实现的基本条件。

中国已具备推广物联网的信息化条件。2009年底,我国IPV4地址已经达到2.3亿,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IPV4地址拥有国,有力地保障了中国互联网的稳步发展。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其中,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2009年底首次超过1亿人;网络支付的使用率达到24.5%,用户规模9406万,年增幅高达80.9%,是用户增长最快的网络应用。2009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7.4亿户,普及率达到56%,比去年增长7.8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90%。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进军物联网产业。中国联通与无锡市政府签订了物联网融合与应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性协议,就共同推进“中国联通有线、无线宽带网及3G网络与物联网融合”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电信已经发布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医疗等在内的多达十一个物联网产品,涵盖了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中国移动早在2006 年就建成了集团M2M 平台,研发了无线传感应用协议、终端标准规范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提出了成熟的网络架构,并实现了与TD 的融合。随着电信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扩展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推广物联网的条件更加成熟。

目前,江苏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网络和技术运用已在产业升级、“平安江苏”建设、太湖湖体监测、数字校园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苏不断提高的信息化程度,将有助于物联网在江苏的推广应用。综合来看,国际、国内以及江苏的信息化程度,已经为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3392cc0508763231121282.html

《江苏物联网发展的环境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