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都武校数量6年减半

发布时间:2011-01-15 13:21: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功夫之都”:武校数量6年减半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11-2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肖欢欢

 中国武校生存调查(下篇)

  10年激烈竞争已进入微利时代 “武林高手”甚至只能当保安 中国武校发展至今困境凸显

  文/  本报特派记者肖欢欢

  亚运会开幕式上最具观赏性的《白云之帆》,让位于登封的塔沟武校再次以震撼的姿态闯入国人的视野。登封,这座市区面积仅59平方公里、人口仅64万的县级市,却有56家武校,武校学员近6万人,占整个中国武校规模的1/3,堪称中国最大的武术基地。登封所创造的“功夫奇迹”令人惊叹。

  然而,“功夫之都”登封武校繁荣的背后也面临危机。学武人数逐渐萎缩,过去6年间,登封的武校由顶峰时期的上百家锐减近半,至今仍有近半武校在生死边缘挣扎。惨烈的竞争也让武校进入微利时代。30年间,这个庞大的群体除了功夫明星李连杰等少数人外,一直默默无闻,很多“武林高手”甚至只能当保安。登封,这面中国武校的旗帜,其发展轨迹也清晰呈现出中国武校发展至今面临的困境。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登封,揭开“功夫之都”的功夫江湖。

  每天早上520分,14岁的付宇就会早早起来洗漱。本来武校规定530分才起床的,但早上起来大家都会“抢厕所”,所以,付宇通常会提早10分钟起床,这已经成为他两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

  付宇来自贵州铜陵,距离登封塔沟武校足足有2000公里。付宇说,自己在当地文化课不好,由于父母经常无暇照顾自己,自己慢慢染上了网瘾。加上他活泼好动,喜欢练武,父母决定送他到武校学武。

  功夫梦:

  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武校而改变

  到了武校,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活,密不透风的训练加上军事化管理,让付宇像换了个人似的。经过两年时间,他已经完全戒除了网瘾。

  今年20岁的王勇已经是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一名本科生,而他之所以能圆自己的大学梦,跟在武校的“进修”是分不开的。王勇从小就调皮,上小学时数学经常不及格,父母于是送他到登封一家武校练武。没想到他在武术王国却如鱼得水。在上完武校的大专后,王勇就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相中,成为一名本科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好运气。谢高峰如今是郑州市一家酒店的保安,在一次和一名偷车贼的搏斗中,众人才见识了他的真功夫。谢高峰在登封鹅坡武术学校整整学了3年散打,他的梦想就是到体校当教师。但由于工作难找,他只好委身酒店当保安,每个月工资大概2000元。

  在登封,每天都有像王勇、谢高峰这样怀揣功夫梦的人到功夫之都“朝圣”。

  “天下功夫出少林”,有人补上了下一句,“中国武校看登封”。登封市体育局副局长郑跃峰同时还身兼登封市少林武术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武校工作就由他分管。“别看登封只是一个县级市,但却是中国武校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区。现有56所武校,常年学员有近6万人。不论是武校数量,还是学员数量,都占中国武校市场规模的1/3。”郑跃峰说。

  传奇登封:

  一座县级市占中国武校总数1/3

  郑跃峰说,“可以这样说,现在国内武打片中的武打替身80%都出自登封;中国70%的武校校长都是从我们登封出去的。广东湛江少林学校的校长就是我们登封武校的学员;凡有大型赛事的武术表演或功夫表演,几乎铁定都有登封武校的学员……”

  怀揣“功夫梦”来到少林寺“朝圣”的,还有不少外国学生。如今,几乎登封所有的大武校里都有洋学生,整个登封武校共有几百名洋学生。而每年来登封观光旅游、学武深造的外国人有两万余人次,登封也因此成为河南外国人最集中的地方。

  郑跃峰说,来学武的学生通常有4类。一是真正爱好武术,想通过武术成就一番事业;二是在校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家长送他过来改掉这些恶习;三是有钱人把孩子送过来学武,希望孩子文武兼修;四是一些农村的孩子。

  记者采访期间,陆续有多名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塔沟武校。来自四川达州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文化课太差了,看看能不能走学武成才这条路。”

  武术王国:

  6万武校生拉动10亿元产业

  除了少林寺,武校已经成为登封的一大特色。很多游客都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多武校?实际上,撑起登封武术产业的除了6万名武校学生外,还有8000名教练、教师,还有1.5万名工作人员。

  首先武术培训是最大“蛋糕”。释永帝如今是登封规模最大的武校之一——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的校长。鲜为人知的是,他曾经是少林寺办公室主任,算起来算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师弟。1984年,释永帝来到少林寺习武,起初是朋友和亲戚的孩子跟着他。

  “当时登封市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支持办武校,登封市体育局主动给我颁发了办学证明。”释永帝说。如今,释永帝已经完全脱离了少林寺,完成了从一名高僧到企业家的转变。

  6万名学生也带旺了登封的武术产品市场。8年前,来自郑州的黄正富夫妇在登封开了一家武术用品公司,每年光拳击手套都能卖出去3万双。在登封,像黄正富这样依靠武校“觅食”的武术用品公司至少有10家。

  郑跃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武校每年给登封带来的社会效益超过10亿元。 

  浮华背后:

  不少武校靠弟子捐赠维持

  郑跃峰的眼光更长远,武校繁荣的背后,他看到了危机:武校市场实际上正在萎缩,原因有几个:

  一是国家“两免一补”的推行,很多孩子上小学、初中不用再花钱,这对武校的生源造成很大冲击。 二是武校培养人才途径偏窄。如今上大学还是孩子成材的首选途径。每年七八千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一些家庭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三是众多职业教育机构对武校的冲击。四是教学、训练硬件设施跟不上,或管理混乱,尤其是那些家庭作坊式武校。

  生源不足,没有学费支撑,接踵而来的就是资金链断裂。“投资动辄上千万元,如果建了武校又招不到人,那就是血本无归。”郑跃峰说。

  由于学校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登封市武校普遍面临贷款难问题。目前登封市的56所武校中,除了登封市体育局办的体校外,基本上都是企业化经营,全部由武校自筹资金,很多武校“供血不足”。

  一位武校校长告诉记者,去年一位武校的学生在外面做生意赚了钱,为学校捐赠了300万元,才让学校避免了“断炊”的尴尬。

  生存现状:

  近半武校濒临生死边缘

  在郑跃峰的记忆中,武校红火起来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2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是一剂兴奋剂,大批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登封的武校最初都是从老拳师带徒弟的传统模式慢慢起步的。到2004年,登封武校达到鼎盛时期,光注册的就有83所,加上其他没注册的小武校,达到上百所。经过大浪淘沙,如今只剩下50多所,缩水近半。

  “要是教练教出来的学生老被别人打得落花流水,在武术比赛中不能获奖,那你的武校肯定办不下去。”今年已经45岁的教练马师傅说。

  不过,经过惨烈的市场竞争,登封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武校。 塔沟武校就是中国最大的武校,有近3万名学员,光学生食堂就有30个。

  塔沟只有一个。实际上,登封大多数武校都没有塔沟武校这样“好命”,不少正挣扎在生死边缘。登封的50多家武校,基本上都散落在嵩山少林寺周围10公里以内,目的只有一个,借光,离少林寺门口不到200米的兴华武校便是其中一家,只有30名学员。

  十多个沙袋和几个高桩是学生们唯一的训练器材,还有一个约300平方米的黄泥地训练场地。很难想象,这就是武校的全部训练设备。而住宿和学习条件就更为简陋了。学生宿舍由几间民房改建而成,一间30平方米的房内,放着9张双层架子床,住着17名学生。学生们上课的“教室”紧挨着宿舍,几张破旧的书桌和一个黑板拼凑成了一间教室。老师在旁边的“教室”讲课,在宿舍睡觉的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

  这所武校完全是家庭式的,武校的房屋和学生们的训练场地都是向少林办事处郭店村委会租赁。这种“迷你版”武校在登封远不止一家。校长张随才也笑称,与大武校相比,自己的武校是“虾米”。

  张随才说,武校学员收费7500/年,包吃住。除了30名学员,武校还有3名教练,2名文化课教师,工资一律2000/月。由于学生太少,利润薄,武校撑得很辛苦,开出的工资低,也请不来更好的教练,形成恶性循环。

  记者随后踏访了几家这样的小武校,处境同样艰难。此外记者还留意到,一些小武校的收费反而高过像塔沟这样的知名武校。“大武校学生多,可以薄利多销,价格自然可以低一些。”一位小武校校长一语道破天机。

  小武校的危机,郑跃峰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登封现在经营状况较好和经营困难的武校各占一半。有20多所武校面临招生困难,举步维艰。我们鼓励武校发展,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们也不能强迫它关闭。”

  武校江湖:

  十年“肉搏”后进入微利时代

  实际上,正是在竞争中一批小武校逐步被淘汰,一些武校才得以坐大。 

  据郑跃峰介绍,如今整个登封的武校有4家最大,分别是塔沟武术学校、鹅坡武术学校、释小龙武术学校、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这4家武校的学员约有4万人,占了整个登封市场的七成。而剩下的50多家武校,抢食三成市场蛋糕,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

  惨烈的市场竞争也让众多武校展开了生源大战,一些不规范竞争行为在所难免。郑跃峰将其总结为:自吹自擂、贬低对方;教练素质低、校长文化素质低;参与社会纷争,败坏武术界形象。

  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小武校为了生存,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在登封汽车站,各种武校的招生简章随处可见。只要有人打听武校的地址,就有人主动上前搭话,表示愿意免费带路。有知情人士说:“很多小武校为了抢生源,对于介绍人给回扣,回扣达到70%,甚至100%。也就是说,只要你给他拉去一个学生,武校给你6000元作为回扣,相当于一学年的学费。”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武校负责人表示。

  对于给回扣,一些武校负责人也坦然承认。“现在招生这么难,这么做也是迫于无奈。学生到了学校,该怎么收费物价局有规定,我们也不敢乱收费。”登封一家武校校长张平(化名)表示。

  至于给多少回扣,他表示,1000~5000元不等。据他介绍,每年春节过后,生源大战就会打响,登封50多家武校为抢生源都会各出奇招。除了武校专门派车到车站接学员之外,一些武校还提出“体验式”招生,学生可以先不交钱,先到武校进行几天的体验,然后决定是否前来。“竞争太激烈了,最近10年可以说是‘肉搏’。现在武校其实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利润还不到10年前的一半。一些武校每年能不亏本就已经不错了。”他说。

  最大尴尬:

  文化素质偏低制约就业

  “我们的学生能达到特警水平。很多都有10年以上的功夫功底,接受的都是严格、系统的少林功夫训练,但有些出去只能当保安。”不少武校校长如是为学生叫屈。   

  郑跃峰说,当前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以下工作渠道:一是保安系统,所占比例最大。二是向全国大专院校,尤其是师范、体育院校输送人才。三是当兵或进入武警系统。四是进入武术表演团体。五是进入演艺界。“很多武校学生达到运动健将水平,却只能当保安,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水平太低。”

  “我们要求武校必须普及9年义务教育,所以绝大多数武校毕业生都只是初中水平,高中以上的很少。武校也不具备办高中的教学水平。”在郑跃峰看来,文化素质低成了登封武校学生出口能成最大的短板,但要扭转这种局面绝非一日之功能够达成。

  对于当前武校出现的问题,郑跃峰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总结:一是从大环境来看,学武的人数在萎缩;二是武校学生文化素质偏低成短板,制约了学生的“出口”;三是缺资金。而登封武校面临的窘境也集中折射了当前中国的武校生态。

  突围之路:

  整合淘汰,做大十家武校“航母”

  登封的武校市场是否已饱和?郑跃峰认为,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十分有限。逐步走向集中,将成必经之路。早在2006年开始,登封提出打造世界“功夫之都”。根据规划,到2015年,登封将建成世界功夫之都,在校学员将达10万人,全国少林武术会员达到100万人,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文化和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占GDP23.5%

  所谓做大武校,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通过优胜劣汰,鼓励武校集团化、产业化发展,最终形成约10家左右的规模化武校,做大做强。”这就意味着登封80%的武校将面临淘汰或整合。登封武校的竞争会更加惨烈,武校格局也将重新洗牌。

  拉长就业链条是指除武术培训外,开发保安培训、驾驶员培训等业务,摆脱武校“靠学费吃饭”的窘境。“将来的武校将是航母型的。”郑跃峰说。

  拓宽学生“出口”,就是把登封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武术人才输送基地、演艺基地、产品开发基地,学生可以向武警部队、体育学院深造、演艺表演等方向发展。

  此外,针对文化素质偏低问题,去年起登封市已启动武校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工程,由市区教师前往武校授课,并由教育部门对武校文化课教学进行督导。“谁都不希望武校成为文盲集中地。争取用3年时间,让登封武校学生的素质上一个大台阶。”郑跃峰表示。

  不过,对于5年内学武人数能否增加到10万人,他持谨慎态度。“难度不小,只能尽力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c2c6eb998fcc22bcd10de4.html

《功夫之都武校数量6年减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